紀斯婷 林雅斌
〔摘? ? 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改革主要是為了體現課程結構均衡,關注學生在探究與實踐過程中的真實表現與思維活動。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為了使小學科學教學水平得以提高,可以采用“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提升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基于小學科學“教學評一體化”建設的要求,提出依托“智慧課堂”開展“教學評一體化”的方法,進而讓小學科學的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創建“多端口同步平臺”,真實記錄小學科學課堂情況;開發“教學實錄系統”,讓“教學評一體化”更生動;應用“線上云互動終端”,突破教學時空局限;運行“虛擬仿真軟件”,建構科學核心概念。
〔關鍵詞〕? 小學科學;“智慧課堂”;“教學評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4? ? 027-029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將教學和評價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它強調教學和評價的緊密聯系,通過評價促進教學的有效改進,并通過教學來支持評價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小學科學開展“教學評一體化”,可以促進教學評價融合,通過智慧化手段,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有利于調整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引入“智慧課堂”,利用信息化技術,全面收集學生的課堂表現,可為“教學評一體化”提供數據支持,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智慧課堂”是一種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體驗的教學模式。它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創造出具有互動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特點的學習環境。因此,依托“智慧課堂”的多平臺功能,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科學“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建設。
一、創建“智慧課堂-多端口同步平臺”,助力“教學評一體化”建設
基于“智慧課堂”,創建“多端口同步平臺”。此平臺主要是融合了班級管理大師、Access數據庫等軟件,實現多個端口功能同步使用,實時記錄、管理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情況的系統平臺。其主要作用是收集和存儲教學活動中的數據和信息,并將其通過文字、表格等形式,同步展示給教師和學生,以便進行教學監測、數據分析和評估,對實現小學科學“教學評一體化”具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冷熱與溫度》(蘇教版四年級下冊)這一課的教學時,學生進行“熱水變涼”的實驗探究,但熱水變涼過程中,不僅有“溫度變化”,還包括“重量變化”。在傳統教學中,受制于工具,常常會忽略學生所關注的“重量變化”因素。在“智慧課堂”背景下,教師通過“多端口同步平臺”中的SPSS軟件、重力傳感器、教學質量監控評價等平臺,采集學生的實驗數據、實驗參與程度、難點問答情況、小組互動等數據,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知識掌握情況。在“多端口同步平臺”下,“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可以實現知識內化吸收、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等效果,提高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平臺的數據展示功能,讓學生準確定位自身在課堂表現、科學實驗中的誤差形成原因,幫助學生更加進階、立體地進行科學探究,同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課堂情況進行個性化教學方案的修訂和教學目標的擬定。此外,“多端口同步平臺”的應用,也能隨時評估教師的教學效果,確保教師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制定“教學評一體化”方案。這一系統的應用,能夠實現與家長共享課堂數據,共同推動學生成長的同評共育目標。總而言之,“多端口同步平臺”可以真實記錄教學過程,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實現教學評價的個性化和精準化,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二、開發“智慧課堂—教學實錄系統”,促進“教學評一體化”落地
依托“智慧平臺”,開發“教學實錄系統”。它主要用于錄制、存儲教學過程視頻。教師和學生能夠以視頻形式進行課堂內容回顧,支持遠程教學,通過課堂實錄視頻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等功能。“教學實錄系統”(結合白板內置的攝像頭和麥克風、手機平板等設備),進行多方位的全程課堂實錄,記錄教師和學生的語言交流與肢體表現。“教學實錄系統”的優勢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教師通過查看錄制的視頻,及時了解課堂真實情況,并通過截取視頻片段,指出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使教學評價更有針對性;第二,實現家校聯動,教師與家長分享教學視頻,進行教學討論與評價,實現家校同評、共育;第三,學生通過視頻軟件查看自己在小學科學課堂上的表現,對小組成員的實驗步驟與表述進行復盤,促進自我監督、改進,實現學生的互評與自評。相對“多端口同步平臺”中的靜態文字或數據記錄反饋,“教學實錄系統”的記錄結果更加直觀生動,有利于全面動態地評估教學質量。例如,在《紙》(蘇教版三年級下冊)這一課教學中,學生對于“紙的吸水性強弱”這一特征的探究存在較大的實驗誤差。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不同種類紙的吸水性強弱,可以利用“教學實錄系統”的延時拍攝功能(延時攝影是以一種較低的幀率拍下圖像或者視頻,然后用正常或者較快的速率播放畫面的攝影技術。利用延時控制器,每隔一定的時間拍攝一次,一段時間后拍攝得到的若干張照片連續放映),記錄不同種類紙的吸水快慢。傳統教學中,主要是以學生的眼睛觀察作為主要依據,易出現耗時長、對比現象不明顯、主觀因素過大等實驗誤差。而“教學實錄系統”的記錄功能,能夠讓學生通過重復、調速觀看拍攝記錄更加客觀、準確地進行判斷。教師通過多角度攝像頭,可全方位監控課堂教學及動態評價探究過程。錄制學生分組開展探究實驗時,每個小組的操作過程和討論交流情況,選取小組中有代表性的實驗操作進行錄像剪輯,作為課后學習資源,選取一些學生操作不當的片段,進行課后指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回看所在學習小組的視頻,反復學習和對比檢查操作細節,突破課程重難點,加強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將“教學評一體化”合理理念融入小學科學教學當中,對于提高學生成績和課堂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三、應用“智慧課堂-線上云互動終端”,推動“教學評一體化”進程
“線上云互動終端”是指通過網絡和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上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或者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遠程溝通和協作的智能方式。其溝通和合作主要通過各種在線平臺、工具和應用程序來實現教學指導和答疑、學習交流和合作等功能。應用“線上云互動終端”,能夠擴展小學科學課堂的學習范圍,更好地實現“教學評一體化”。在應用“智慧課堂-線上云互動終端”開展“教學評一體化”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微信通話、釘釘視頻、騰訊會議等軟件,組織不同校際的學生進行線上交流互動,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角,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突破時間與地域的限制。討論不同地區或國家的科學知識,進行線上實驗或觀察活動,互相展示和討論。例如,在《測量氣溫》(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教學中,可利用“線上云互動終端”功能,選擇北京、上海、廣州和廈門四地的多所小學,每校5~6人形成研討小組,多個小組通過視頻會議軟件進行聯絡,互相介紹地區概況和天氣特點。每日定時觀察當地天氣,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進行在線分享,小組討論不同地區天氣變化的原因,教師指導解答。組織線上測驗,了解學生掌握情況,教師給予在線反饋。結束后,小組間互相評價,教師評價個人表現和合作能力,充分展現教學評價的全面性與客觀性。此外,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跨學科融合學習,例如,組織線上科學競賽,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可觀察每個學生在線上交流中的表現和態度,記錄學生在線上學習中的問題和成長情況,針對個性化需求給予差異化指導,綜合評價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合作能力。因此,通過“線上云互動終端”,不僅能夠實時記錄和評價學生在更廣泛的學習環境中的表現,更有利于實現科學課程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建構以“學”為中心的科學教學模式。
四、運行“智慧課堂-XR虛擬仿真教學App”,提升“教學評一體化”品質
實驗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但在傳統實驗探究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實驗教學資源匱乏、教師監督功能弱化等問題。而“XR虛擬仿真教學App”是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而開發的一套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軟件。它集成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從而搭建出相對逼真的虛擬化環境,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開展實驗訓練,打破了傳統實驗的固化限制,也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小學生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慢慢增強,但抽象能力仍較為有限。教師通過“XR虛擬仿真教學App”可以進行具象化展示,幫助學生建構核心概念,同時可以實現虛擬仿真無法肉眼觀察的科學內容。例如,在《生活中的電》(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學中,學生對于“直流電”與“交流電”的區別理解存在盲區。而通過“XR虛擬仿真教學App”,可以為學生直觀展示交流電的大小和方向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的特點,幫助教師與學生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在《七色光》(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學中,教師以“光的色散現象”作為案例,利用“XR虛擬仿真教學App”搭建3D模型與場景實驗。學生以“光的色散與光的混合”原理做支撐,自主使用仿真軟件進行實驗探究。教師可在后臺查看學生的操作流程與步驟,檢查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軟件可以實時顯示光的色散路徑和參數變化,幫助學生觀察光線的色散規律。教師可以通過軟件記錄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表現,進行即時評估和差異化指導。同時學生可以在家中繼續使用軟件練習,通過操作軟件進行虛擬實驗,高效提升學習動機和參與度。學生可在教師和家長協助下,針對自己的薄弱部分進行差異化自我訓練。總體來說,使用“XR虛擬仿真教學App”進行科學知識的直觀化講解與實驗操作,可以很好地實現教學過程中的評價與反饋,有利于提升“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智慧課堂”的背景下,能夠有效建設小學科學“教學評一體化”,確保小學科學的教學、學習、評價效率得以提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科學動機。在應用“智慧課堂”進行“教學評一體化”的時候,主要是從多端口同步記錄、教學實錄、線上云互動、虛擬仿真等渠道入手,收集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科學實驗、科學知識掌握等情況,為教學評價提供客觀的數據支持,確保評價的準確性和客觀性。依托“智慧課堂”推動“教學評一體化”進程,可以利用多功能軟件、平臺,幫助教師及時發現自身教學的不足和改進方向,通過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和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果,促進小學科學“教學評一體化”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怡瀟.基于新課標的“教學評一體化”小學語文智趣課堂構建[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18):40-41.
[2]王玉祥.創建“智慧課堂”?讓科學“教學評一體化”[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2(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