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正 金亦聰 趙明元



摘 要|為了解學習Z高校休閑體育實踐教學效果,探討不同學生學習滿意度差異情形。本研究以Z高校休閑體育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采用Spss19.0 for Window統計軟件包分析,以描述統計、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檢定,單因子變異分析、事后比較采薛費法(Scheffes)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數據處理,顯著水準為α=0.05。結論如下:(1)對于本課程的調查,學生對于課程的滿意度調查,以教師態度構面因素分數最高,這顯示同學對于本校師資專業態度的認同很高,是本校課程的特點。(2)在不同年級上滿意度之調查,以教師態度因素之比較,達顯著差異存在。經事后比較,大一年級的學生對該課程的滿意度特高。推論其高分原因,可能來自對于課程的新奇與初體驗,因此在教師態度的課程上,所認為的滿意程度高于其他年級的學生。(3)在課前經驗的調查中,從結果發現,未修過課程經驗的學生高于有經驗的學生,學生尤以教師態度的滿意度分數較為明顯,這說明該課程教師態度讓初選修該課程的同學,感到滿意,也說明老師的教學部分,讓本校學生感到滿意,亦是該課程的價值所在。建議如下:(1)教師態度在該課程中是相當重要的部分,從調查中,學生對于不同構面的調查,都在教師態度方面顯示其差異性。(2)本研究調查的樣本不大,若要將結果推論至其他研究,可能會產生其誤差或不同的結果,因此認為本研究中教師態度的因素,值得再進一步探討,影響學生滿意度的組成因素,以便于了解在其他課程中是否存有相同的結果。
關鍵詞|休閑體育專業;實踐教學;學習滿意度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前言
隨著“物質幸福時代”的終結,“大眾化休閑時代”的到來,傳統意義上的觀光型旅游所占的比重越來越讓位于休閑度假型旅游[1]。看電影、電視,閱讀書報、雜志等靜態化的休閑生活方式逐漸讓位于高爾夫、漂流、攀巖等動態性的休閑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休閑體育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時代際遇。為了適應上述社會消費需求的轉向,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相繼推出了休閑產業與休閑教育的政策[2]。例如,2013年2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2014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2016年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2016年11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
隨后,為貫徹體育產業發展指導精神,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改委、旅游局等部門聯合推出了《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以及《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推動性文件。其中,以“戶外運動”為重點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直接確立了體育產業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的地位。此外,廣東省為發展休閑體育產業也制定下發了相關指導意見。2017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要打造地區特色,結合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發展戶外體育運動產業,組織城鄉居民開展徒步、慢跑、定向運動、綠道騎行、野外穿越、劃船等為主題的古驛道品牌賽事,著力構建集體育、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古驛道體育帶,以及加強健身休閑產業人才培養力度,支持在粵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健身休閑相關學科專業。
一系列高規格休閑體育產業以及休閑體育教育政策密集推出,進而將休閑體育產業提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隨著各項相關政策的推出,有力地推動了休閑體育產業發展,也使得業界迫切需要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具備綜合實踐能力[3]。對此,為適應社會對休閑體育產業人才需求,2017年9月,Z高校開始招收第一批休閑體育專業學生。同時,確認了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體系的辦學指導方針[4]。
可見,作為休閑體育專業實踐課程的專業調查、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的設置即為對休閑體育市場人才需求的現實回應[5],著重提高休閑體育專業學生的休閑體育專業技術能力、休閑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能力以及休閑運動技能的教育培訓能力。同時,休閑體育專業實踐教學也是對標《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8年版)以及《Z高校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6版)中培養目標強化實踐教學以及著力提升休閑體育專業學生知識與能力要求,共涉及通識實踐模塊、實踐認知模塊、專業技能實踐模塊、學科實踐模塊、綜合素質培養模塊以及專業綜合模塊等。
目前,由于休閑體育專業是新興專業,因而我校休閑體育專業實踐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普遍存在著亟待完善與提升的空間。另外,我們已經認識到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應該“構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知識體系和科學的實踐教育體系,并加大實踐教學比例”[6]。但是,對于休閑體育專業學生對實踐教學開展是否符合學生的價值期待還并不十分清晰,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Z高校休閑體育專業學生對于學習實踐教學滿意度,以便于了解課程安排、內容,是否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為未來課程實施提供參考依據。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Z高校休閑體育專業休閑體育方向選修課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時間為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調查共計102人。總問卷102份,回收有效問卷102份,回收率為100%。學生基本資料如表1所示。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問卷編制乃參考相關文獻編制而成。問卷計分方式采李克特(Likert Scale)5分量表,皆為結構封閉式答案勾選,量表中的數字“5”表示“非常滿意”、數字“4”表示“滿意”、數字“3”表示“普通”、數字“2”表“不滿意”、數字“1”表示“非常不滿意”。問卷內容分為學生個人基本資料以性別、年級、是否修過校外體育課程、有意愿繼續選修等為本研究基本背景變量。
2.3 問卷分析
2.3.1 因素分析
依據Kaiser的觀點,KMO>0.8意謂很好(meritorious),KMO>0.7意謂中等(middling),KMO>0.6意謂普通(mediocre),若KMO<0.5則表示不能接受(unacceptable),而本問卷試題經因素分析后,KMO為0.663及Bartletts球型檢定達顯著水準。以主成分萃取(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以最大變異法萃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并舍去因素負荷量0.4以下的題目。經由轉軸后矩陣中的四個因素,其構面分別為技術技能、教師態度、場地設備與學習同學,其解釋變異數依序51.185%、58.462%、64.957%、71.354%,顯示有良好的效度。
2.3.2 信度分析
本研究將采Cronbach α內部一致性來考驗量表信度。經因素分析后,技術技能、教師態度、場地設備、學習同學之信度的crocherα值為0.703、0.718、0.704、0.712,所得數值高于0.7以上,顯示本量表一致性高,具有良好信度。
2.3.3 問卷測試及分析
為了解本研究所設計之問題是否真正反映參與實踐教學學生的參與態度,本初始問卷共發展出影響學生實踐教學滿意度量表。
2.3.4 資料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 for 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分析,以描述統計量、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檢定與單因子變異分析,而事后比較方式以薛費法(Scheffes)考驗法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顯著水準為α=0.05。
3 結果與討論
3.1 課程滿意度之因素分析與信效度一致性評估
在因素分析方面,透過鑒別度的分析結果,說明了所有題目皆有良好鑒別度的表現,因為所有題目在極端組的t檢定分析皆達統計顯著意義
(p值<0.001);此外,還進行了各題目與整體問卷的相關性評量,評量結果表明所有題項跟整體問卷的相關性都超過0.7以上(p值<0.001),說明所有題目與問卷有好的相關程度。在內部一致性的評估方面,整體問卷的Cronbachs α值為0.7以上,說明了題目在描述服務品質方面有相當高程度的內部一致性(如表1),在回收問卷中,以因素分析及相關分析刪除鑒別力不足(因素負荷量低于0.5)及信度未達0.7以上的題目,再以因素分析建構效度,刪除因素負荷量未達0.5以上或同時在2個構面大于0.5以上的題目,共8題。最后,調查上課滿意度量表題項表共20題,題項的負荷量與構面解釋變異量如表2。
3.2 實踐教學活動學習滿意度之得分情形
從表3中構面平均數值之結果,教師態度為3.88、技術技能為4.39、學習同學為3.86、場地設備為3.87。各構面得分平均值為3分以上,意味著上課的同學對于各構面的平均看法為普通與滿意程度,尤其教師態度的得分,為所有構面中最高,這也代表著上課的學生對于教師專業技能的滿意度感到滿意。其他部分則屬于普通以上的滿意。
3.3 不同背景變項影響滿意度因素差異比較
3.3.1 在性別方面
由表4得知,男女學習滿意度在四個構面上皆未達顯著水準。這說明本課程對于男女上課方面,在各個構面因素上,皆無明顯的差異性存在,男女對于各因素的滿意度并未相差太大。
3.3.2 在不同年級方面
由表5得知,在教師態度方面達顯著差異。經事后比較后發現,大二學生(4.54)大于大一學生(4.26),顯示大一的學生對于教師態度的滿意度高于大二年級的學生。此研究結果與各學者的研究相符合,新進的學生對于課程的新奇感往往高于其他年級的學生。
3.3.3 不同課前經驗方面
由表6得知,選修本課程的學生,大部分對于此課程并不熟悉,有少數同學具有經驗,經比較結果顯示,在教師態度方面達顯著差異。沒修過課程的同學對于教師態度優于已修過者,這意味著課前未修過實踐教學的同學對于此課程的教師態度感到滿意。在其他因素方面,則未有顯著差異出現。
3.3.4 實踐教學活動后續學習意愿
經表7比較結果,實踐教學活動后續學習意愿,對于四個構面未存有顯著差異。這說明繼續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對于四個構面,并沒有太大的差異,不會受到某一構面因素影響,而特別想繼續上課,換言之,對于學生來說,四個構面的因素給予同學繼續選修的想法,因此該問卷有大部分的同學表達了繼續選課的意愿。
4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以Z高校學生為受試者,以休閑體育專業實踐教學學生為樣本,經由上述的結果說明與分析后,可獲得幾點研究結論。
4.1 結論
第一,對于本課程的調查,學生對于課程的滿意度調查,以教師態度構面因素分數最高,這顯示同學對于本校師資專業態度的認同很高,是本校課程的特點。
第二,在不同年級中滿意度的調查,以教師態度因素比較,達顯著差異存在。經事后比較,大一學生對該課程的滿意度特高。推論其高分原因,可能來自對于課程的新奇感與初體驗,因此在教師態度上,滿意程度高于其他年級的學生。
第三,在課前經驗的調查中,從結果發現,未修過課程經驗的學生高于有經驗的學生,學生尤以教師態度的滿意度分數較為明顯,這說明該課程教師態度讓初選修該課程的同學感到滿意,也說明老師的教學部分讓本校學生感到滿意,亦是該課程的價值所在。
4.2 建議
第一,教師態度在該課程中是相當重要的部分,從調查中發現,學生對于不同構面的調查都在教師態度方面顯示其差異性。因此,研究認為課程好壞的價值取決于教師態度。讓學生對于課程感到滿意的主要的因素可能大部分都來自于教師態度的表現。
第二,本研究調查的樣本不大,若要將結果推論至其他研究,可能會產生誤差或不同的結果,因此筆者認為本研究中教師態度的因素影響學生滿意度的組成值得再進一步探討,以便于了解在其他課程中是否存有相同的結果。
參考文獻
[1]龍良初,秦志博,莫昕悅.旅游城市休閑旅游空間特征及影響因素:以桂林市為例[J].社會科學家,2022(5):30-37.
[2]賈碧鑫.社會發展與休閑教育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5(15):77-78.
[3]孔景.新時代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特征[J].新體育,2021(18):23-26.
[4]張誠.休閑體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7(6):158-160.
[5]薛文傳,王建強,薛奧傳,等.休閑體育專業戶外傷害事故分析及相關法律問題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21,40(6):81-84.
[6]曾鳴.新時代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與改革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27):76-80.
Research on Satisfaction of Leisure Sports Practice Course
Wang Zhizheng1 Jin Yicong1 Zhao Mingyuan2
1. Harbin Institute of Sports Graduate School, Harbin;
2. Harbin Institute of Sports Winter Olympics College, Harbin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learning Leisure Sports Practice Course and different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in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the Leisure Sports Practice course of Zhaoqing University. This research uses spss 19.0 forWindow statistical software package analysis to describe statistics, reliability analysis, validity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single factor variation analysis, post-hoc comparison using Scheffes test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data processing. , The significant level is α = 0.05.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For the surve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course has the highest score in the aspect factor of teacher attitude, which shows that the students have a high degree of recogni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the teachers, which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se. (2) In the survey of satisfaction in different grades, comparing teachers attitud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After the comparison,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new class is extremely high. The reason for the high score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novelty and first experience of the curriculum. Therefore, in the teachers attitude course,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considere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in other grades. (3) In the survey of pre-class experience, it was found from the results that the students who did not take the course experience were higher than the experienced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scores in terms of teacher attitude were more obviou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also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part of the teacher makes the students satisfied, which is also the value of the course. The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1) Teacher attitud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urse. From the survey, students surveys of different aspects show differences in teacher attitude.
(2) The sample surveyed in this study is not large. If the results are to be inferred to other studies, it may produce errors or different results. Therefo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actors of teacher attitude in this study are worthy of further discussion and affect the composition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Factors in order to see if the same results exist in other courses.
Key words: Leisure sports major; Practical teaching; Learning satisf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