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舒
【內容摘要】基于本校的學情,筆者所在的教研組團隊通過文獻研究,以導學案為載體、在英語課型方面如詞匯課、語法課、寫作課及練習講評方面就合作學習模式進行了一定的課堂實踐,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實驗的結果,從而得出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小班化? 導學案? 策略? 小組合作
一、實施背景
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和各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差異等限制,中國對小班化教育的探索比較遲,主要在北京、上海以及沿海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進行實驗,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改革也已初見成效。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新課程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征的學習方式,運用導學案教學應需而生。運用導學案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學案導學”這一策略,能夠解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為主體地位的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英語的信心。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是我們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提出《以導學案為載體,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英語小班化教學探究》這一課題。
二、探索與實踐
(一)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明確導學案的設計原則,確立小班化教學模式
通過教研組活動、備課組活動,學習與小班化教學相關的教育理論,如構建主義理論、任務驅動型、小組合作等相關內容,了解了國、內外開展小班化教學的狀況,為我們實施小班化任務型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的信念,組員們思想上達成共識,最終確立為小班化任務型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二)研究方法與實踐過程
【研究方法】實驗年級:高一、高二年級,運用小班化任務型教學方法。
【實驗工具】問卷:了解學生對小班化、導學案、合作學習的接受度等。
【設計與實施】英語小班化教學中教學策略的實施,即:英語課型模式的研究、學案導學的編寫、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的建立。
1.英語課型模式的研究
教研組通過上課、聽課、評課形式,以小班化為單位,對英語教材及課型上進行了研究,在導學案的編寫及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等方面,進行了實踐與探討,我們開了基于導學案的小班化模式的教學研究課有詞匯課、語法課、寫作課及練習講評課。
2.編制導學案
英語學科導學案的編寫是與小班化教學是同步開展的。
“導學案”設計重點突出一個“導”字,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我探索,在思考中發現疑點,以問拓思。它的立足點有四個:問題探究是導關鍵;知識整理是重點;閱讀思考是特色;鞏固練習是著力點。基于這四個基本要求,我們設計的“導學案”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1)“導學案”課時化。基于實際小班課程進度和課型,一單元為6~7個課時,教師們基于教案和課型特點,分課時編寫學案,并明確每課時的三維目標。同時,還體現教師指導和要求,如:在自主學習時,導學案必須讓學生明確自學的內容、時間、方式、達到的要求等。
(2)“導學案”問題化。在設計學案時,首先,力求將知識點轉變為問題點,通過設疑、質疑、提示,培養學生主動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其次,問題的難度必須切合學生的學情,問題的設計是分層的、有序的,符合學習認知的規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問題。
(3)“導學案”鞏固化。學案中的最后部分,通常設計一些總結性的習題,起到檢驗和鞏固的作用,能及時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并進行自我診斷和糾正,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提高教學效果都有效。
3.課堂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的建立
(1)“小組合作式學習”組織形式
教學中,按照“互補互助、協調和諧”原則分組,使得各組能力相差不大,不僅有利組內成員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也利于組間開展競賽活動。這樣的小組一般由4人~6人組成,按品字形坐,便于小組討論。
(2)“小組合作式學習”活動形式
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活動形式分為即時性活動和延伸性活動。即時性的小組合作學習指小組學習任務當堂布置,小組學習活動當堂開展,小組學習成果當場展現和評價。延伸性的小組合作學習指小組學習的任務布置、活動開展、展示或評價,延伸至課堂外進行,任務完成所需時間長,延伸性活動的任務難度較高,對知識的要求略高于學生的先經驗,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成果既有書面的也有口頭的,以過程性評價或互評為主,一般用以檢測和鞏固幾個課時或是整單元的學習內容。
(3)合作學習模式在英語各類課型中的運用
①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小組學習、班級分享課文詞匯學習與應用,以小組合作、班級分享為主。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短語記憶比賽。單位時間內,看哪個組能背的短語多,以便讓學生快速記憶教師羅列出的文中重點詞或短語。設計翻譯或口頭作文,如運用所學的詞匯,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通過交流合作,完成自己的作業。
②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采用切塊拼接法、小組游戲競賽法、共學式。
如名詞性從句語法知識復習,教師借助單句翻譯,讓學生一句多譯;通過“切塊拼接法”“小組游戲競賽法”的合作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對各類句型做歸納。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句型,根據教師提供真實的生活情境描述該現象,提出自己的觀點,陳述理由,并進行總結。該訓練活動以小組合作完成全班展示的形式來檢測學生對名詞性從句的掌握程度,實現各類名詞性從句主要句型運用到真實語境中去的目的。
③合作學習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組織學生對話題進行頭腦風暴,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進行快速的詞匯聯想,使學生在主題寫作的詞匯和內容上進行思考,分享與交流更多的信息。其次,撰寫論點,以小組為單位挑選一個分論點進行小組討論,并撰寫分論點的論據,完成一個分論點的寫作任務。同伴評價,引入學生的自評與互評的目的是通過運用與校驗的方式讓學生再次回顧單元主題內容和詞匯,以此提高單元學習內容的復現率。
④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練習講評課中的應用
開展課前合作與課中合作。以抽簽方式決定上臺展示小組。抽中的小組成員登臺,由1位同學主講,其他同學助陣。臺下學生討論和提問。臺下問題全部由臺上小組逐一回答。如果不能,臺上小組可以向臺下小組求援。如果臺下也無法解答,則由教師回答。這一活動營造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共同學習、探索、研究問題的氛圍,樹立對話式、互動型的教學形式。
三、檢驗與分析
調查問卷:在高一年級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共120人填寫了問卷,參與率達到96.8%。調查結果與分析如下:
問題1:你是否喜歡小班教學?
問題2:你認可小班化教學的原因有那些?
問題3:你認可學案導學的原因有那些?
問題4:英語課是否經常開展小組活動?
問題5:你是否喜歡小組活動?
問題6:你認可小組活動的原因有那些?
從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絕大多數(86.7%)的學生對小班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持肯定認可的態度。在班摸變小和教學策略有所改變后,有超過半數的學生明顯感覺課堂上師生和生生互動頻繁了以及老師對個體學生的關注度高了。同時,學生說英語的機會也明顯增多。有將近一半的的學生認為導學案的確有助于課堂學習效率,有導入和鞏固的效用。三分之二的學生認為導學案能夠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激發求知欲。導學案的設計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98.3%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有效落實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小組活動沒有成為偶爾行之的擺設,并獲得絕大多數學生歡迎(90.8%)。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小組合作式學習在學習交流、拓展思路、活躍氣氛方面的促進作用明顯。
四、反思
以導學案為載體、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英語小班化教學小班化教學實踐值得肯定的是:第一,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群體的廣泛認可和喜愛;增加了教師對學生個體的關注度,使得教師能比較全面地關注到每個學生,第二,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以學為主,以教為輔”的學習方式,增加了小組活動的開展的靈活性。第三,小班化捆綁式教學的模式,突出了備課組集體備課的必要性,能充分發揮教師團隊的集體智慧,避免教師單干現象的發生,有利于備課組的穩定、和諧。第四,運用構建導學案教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盡可能地讓教師從“傳授者”變為“引導者”,給學生留有較多的時間、空間去積極思考、探索和交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真正地轉變。改變學生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在探索中自主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并在研究實施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合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向預定的目標轉變。
雖然“導學案”模式已基本形成并取得了一定得成效,但是針對學案如何能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積極性和能力這一點還需從問題設計等方面著手做些改變和新嘗試,以求真正實現學案“導“的作用。在學業成績方面,與大班傳統教學相比,成績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雖然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因素較復雜和多元,但必須及時做好教學反思工作,旨在進一步優化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小班化教學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將繼續努力而求索。
【參考文獻】
[1] 錢麗霞. 關于國外班級規模縮減問題的研究[J]. 外國教育研究,2000(6).
[2] 郜煥. 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 湖南師范大學,2008.
[3] 楊超翔. 導學案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理論研究(第一輯),2018.
[4] 李莉. 高中英語小班化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應用[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上海市民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