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從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高職英語教學融合課程思政的緊迫性、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應充分融合“四個自信”三個方面,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進行論述。接著從設計理念、設計思路、設計原則、設計類型四個方面,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設計框架及實施方式加以介紹,希望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課程思政;教學任務設計;框架
作者簡介:周嚴(1984.06-),女,湖北武漢人,長江職業學院,講師 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平臺的作用,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有助于培養出能力出眾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一、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簡析
(一)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很多師生認為思政教育工作只應該在思政理論課堂進行,與其他課程的關聯性不大。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沒有理清思政課程、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對青少年的培養、教育,必須基于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使其形成與社會需求相契合的思想品德。
(二)高職英語教學融合課程思政的緊迫性
課程思政建設中,高職英語教師不能生搬硬套,而是應該結合英語課程的特點,有序推進課程思政。具體而言,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哪些是“源”,哪些是“流”,必須首先明確,如此才能使英語課程成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載體。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職英語教師必須立足于高職英語教學,對常規教學內容、課程特點、學生思維方式及價值理念進行系統性整合,最終將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并巧妙地融入教學之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對學生的高質量培養。
我國是非英語國家,英語課本中的內容多涉及英語各項技能及英語國家文化,落實“立德樹人”的功能不強,有關中國文化的內容不多。容易導致學生以對立的眼光看待中西方文化,這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三)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應充分融合“四個自信”
“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應將“四個自信”融入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目標中,從而使學生在提高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達到堅定“四個自信”的目的。具體而言,高職英語教師應做好教材遴選工作,避免一些“夾帶私貨”的內容出現在高職英語教材之中。此外,教師應該本著公平、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讓學生了解真實的國內外情況,不可夸大,也不可貶低。只有如此,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成效才能得到提升。
二、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設計框架
(一)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設計理念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應以價值觀塑造為核心出發點,設計理念如下。其一,教師應當明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及英語學科的育人目標。教育的根本任務為立德樹人,學科育人目標指向學科核心素養,以此作為“引領”。其二,在明確宏觀、微觀的教學目標之后,高職英語教師還應充分梳理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英語語言知識、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將三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巧妙融合,最終達到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又對其價值觀進行有效塑造的目的。
(二)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設計思路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的具體設計思路要基于四大目標,構建全新的課堂教學互動開展模式,具體如下。其一,育人目標。教師應做好思想價值引領工作。教師的言傳身教會對學生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為教師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或多或少會映射其自身的思想價值觀念,如果教師一身正氣,能夠客觀公正地處理任何事情,則其道德品格和行事風格就會對學生造成強烈的刺激,其道德感召力本身便會成為良好的教學工具;如果教師本身的思想存在問題,總是過度夸大或過度貶低,違背實事求是的原則,過于主觀地評價事物,那么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大概率會出現問題?;诖?,教師首先需要做好價值引領工作,在此基礎上,還應細化英語教學目標,制定英語課堂協同互動教學機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多維方法完成育人工作。其二,深入挖掘英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具體而言,高職英語教材中有多種類型的知識,教師應進行全面選擇,進而選出具有較高價值的育人材料,提煉出合適的育人元素。其三,創新教學任務完成情況評價機制。高職英語教師應當對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主體對象進行全面創新,而不是僅僅用一張試卷完成考核。其四,教師還應確定教學任務類型、設計任務原則、細化任務實施方法及過程,確保高職英語教學任務在有組織的情況下順利完成。
(三)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設計原則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如下。其一,教學目標應該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包括英語在內的所有課程都應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即開設一門課程,完成對學生的教育之后,應該達成哪些目標。比如高職學生在三年學習過程中,能夠熟練掌握多少英語詞匯,是否具備與他人進行英語對話的能力,在脫離英語詞典的情況下,針對一篇難度適中的英文文章是否能夠有效提煉文章主旨等。這些目標屬于高職英語教學的基礎目標,與課程思政之間的關系雖然不大,但卻是學生必須達成的目標。英語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教師還應關注學生自身的價值導向、情感品格、自我管理等能力是否具備、達到何種程度。明確宏觀、微觀、不同層級的教學目標,所設置的教學任務才會具有連續性、遞進性,對學生的培養方案才會更具可行性。其二,教學內容應該整合性。英語與其他學科的最大差異是,對教學開展方式的認知與理解如果出現差異,有可能偏離初衷。具體而言,英語本質上是一種語言工具,如果忽視這一屬性,將英語“制作”成多個知識點后教授給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十分吃力。以數學作對比,數學教學、學習強調邏輯性,學生在掌握基礎原理之后,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可以自主進行邏輯推導、分析,最終求解出正確答案。而英語學習過程中很少涉及邏輯思維、立體思維,這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成績無法提升。基于此,高職英語教師在設計英語教學任務時,應該圍繞教學內容做好整合工作——既要體現整體意識,又要注重立體化思維,最終完成系統性的規劃。在此基礎上,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方可與常規英語教學體系有效結合,讓學生在完成英語語言知識學習之后,還能圍繞“如何有效運用英語知識、真正形成英語能力”展開自主分析,彰顯出英語的深度正向價值。其三,高職英語教學組織應該呈現出連續性。教學過程中的“大忌”之一是“東一榔頭,西一錘子”——在知識體系構成、能力提升方面缺乏有效遞進方式,導致學生成績始終無法高效提升,甚至在思想價值觀念層面產生迷茫之感。其中的邏輯類似于在一些教學機構中,教師完成基礎知識講解之后,選擇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并提供給學生,學生輕易便可求解出正確答案。教師之后又提供了一些難度有所提升的題目,學生經過思考后也能夠求解出正確答案。在學生日常練習題目難度較低的情況下,考試中卻總是出現高難度題目,這些題目涉及的知識點雖然是學生學過的內容,但學生卻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運用。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是教學缺乏連續性。如果高職英語教學也是如此,那么不僅無法提升學生成績,還會讓學生對教師有負面印象,不利于課程思政的有序推進。
(四)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設計類型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可以設計為多種類型,具體如下。
其一,價值理解型教學任務。這是一類初級難度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英語課堂聲音洪亮地朗讀英語文章,甚至做到無磕磕絆絆、順利背誦。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對教學素材中與表達、歸納、總結有關的句式進行自助查找、分析,進而對某一類思政主題的內涵及深意進行理解。這類教學任務的育人價值在于:可幫助高職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的過程中,對文中涉及的正能量內容產生認可、共鳴,進而以積極的態度加以賞析。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我國很多古人奉行“安貧樂道”,于他們而言,如果讀書讀到“通透”的程度,那便是終極追求。比如很多古人讀書時廢寢忘食,讀到書中精彩之處,甚至會不自覺地笑出聲。如果高職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吸收其中的積極元素,可極大地提升課程思政的效果。
其二,價值思辨型教學任務。這是一類中級難度的教學任務。高職英語教師可以遴選出某一類型的思政主題,引導學生從中西方文化比較的思路著手,對思政主題進行全方位比對。具體的活動開展方式可以是主題辯論、個人經歷分享、主題演講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充分討論,完成觀點的碰撞,最終使自身觀點不斷得到完善。如果希望增加高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教師還可以設置如下要求。以辯論賽為例,首先,辯論雙方的一號辯手、二號辯手、三號辯手陳述觀點時,可以采用漢語與英語穿插的方式;其次,進入自由辯論環節后,發言的一方可以自由決定使用哪一種語言,但另一方緊隨而來的發言必須是相同語言且一方連續兩輪發言不可使用同一種語言。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英漢轉化邏輯思維都可得到鍛煉,這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漢語運用能力均可起到重要作用。價值思辨型英語教學任務的育人價值在于,教師通過定向引導,幫助學生在對比中西方文化的過程中開拓國際視野,進而增強跨文化交流意識。以此為基礎,學生的家國情懷更為深厚,文化自信進一步加強。在開展辯論賽、演講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分享自身經歷,對自己在參與某些活動過程中展現出的堅韌、勇敢、善良、艱苦奮斗、不輕言放棄等美好品質加以肯定,從而形成積極、正面的價值觀。
其三,價值踐行型教育任務。這是一類高級難度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設職場或現實生活情景,要求學生對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進行靈活運用。比如模擬職場中的情景——一名學生扮演求職者,前往某公司應聘翻譯崗位工作,另一名學生扮演HR,二人見面后全程使用英語交談。在雙方均表達出“進一步合作意愿”之后,HR決定臨時設置一道考題,如以忘記攜帶某樣物品為由,要求應聘人員等待一段時間,自己則離開面試間。面試人員在等待過程中,突然聽到面試間的電話鈴聲響起。在電話鈴聲響過幾聲之后,HR并沒有及時返回,此時面試人員決定幫助接聽電話并記錄電話內容,在HR返回之后將有關信息轉達。接通電話之后,與對方同樣使用英語交談。在這一過程結束之后,HR出現,面試結束。通過這種情景模擬學習式教學任務,學生可以學習更多現實生活中的“課本外”知識,助益自己的深度成長。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的核心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即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又要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優秀人才?;谏鲜鋈蝿?,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側重點必須適當調整,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社會的了解程度,最終成為道德品質高尚、專業能力突出、思想觀念正確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立立.基于價值塑造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設計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3(1):70-75.
[2]任培怡.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策略探討[J].校園英語,2023(1):156-158.
[3]丁應強.“雙高?!北尘跋赂呗氃盒9灿⒄Z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2(11):88-90.
[4]胡藝芹.基于教學資源庫的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調查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2(40):125-127.
[5]王丹.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2(3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