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勤
摘? 要:初中英語作為重要的教學科目之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緊跟時代發(fā)展,善于運用一些新的理論與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善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固定教學模式,更好地促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文章通過對多元智能理論以及多元智能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提出了該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更好地推動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改善初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在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會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是常見的影響因素。隨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的持續(xù)改革,不同地區(qū)均在響應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注重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進,以期找出符合新時期要求的教學模式,持續(xù)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協(xié)調發(fā)展。多元智能理論在提出后主要用于幼兒園階段,強調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智能發(fā)展,實際上在小學、初中等教學階段,多元智能理論也具有重要的應用與參考價值。本研究結合多元智能理論的相關分析,對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可采用的策略加以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一、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在應用多元智能理論之前,教師必須對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進而可以結合其思想、原理等更好地在不同教學中加以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在其所著《智能結構》一書中對多元智能理論的相關知識、基本結構等有相關的論證與闡述。霍華德·加德納指出,傳統(tǒng)的觀點中認為智力的核心是數(shù)理邏輯能力、語言能力,即“一元智能”的觀點,所以學校在教學中強調并注重學生數(shù)理邏輯能力、語言能力等培養(yǎng)與發(fā)展,“一元智能”是對智能狹隘的一種認識,造成在教學等相關領域僅從上述兩個方面考慮能力,對不同人員的智力高低做出評價。然而,人類的智能包括多個方面,對每一個個體而言,其存在著不同的智能組合,不同個體在某一能力方面存在較其他方面更為突出,比如肢體運作智能較強的人員多為運動員,而空間智能較強的人員主要從事建筑、雕塑等工作。
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體系研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早期給出的智力定義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個人的實際能力,而人類的智能實際上可以包含八個方面,包括語言、邏輯、空間、肢體運作、音樂、人機、內省、自然探索。對提出的不同智能其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與說明,并列舉了不同人員在相關智能方面的體現(xiàn),比如從事與音樂有關的人員,包括作曲家、歌唱家、指揮家、樂器制作者等,他們在音樂智能方面表現(xiàn)較為突出;而運動員、舞蹈家等在肢體運作智能方面表現(xiàn)則較為突出。
霍華德·加德納在提出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智能本位評價”理論,即在學生的教學中可以使用“情景化”評估模式,這樣在知曉不同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能了解不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保證了評價的全面性,對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評估方法、模式具有指導意義。
霍華德·加德納指出,個體智能結構中所包含的八種智能均存在同等的重要性。不同個體會出現(xiàn)不同形式的智能組合,并在某些智能方面表現(xiàn)較為突出,即對人的智力評價中不能只著重于某一個方面,按照多元智能理論的分析,生活中的每個個體都存在一定的能力,也都很聰明。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生個體在某些智力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在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重視這種差異性,并合理利用這種差異,而不應該將學生在智力之間的差異看成一種負擔。
依據(jù)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不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其雖然同時存在多種智能,不同學生之間在智能方面也存在差異,但是通常每個學生表現(xiàn)突出的智能只會表現(xiàn)在某一個或者某兩個方面,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按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僅考慮學生的語言、邏輯智能,當學生在上述智能方面較部分學生出現(xiàn)落后時,教師不應將此作為批評學生的借口。在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學生存在著不同的智能結構組合,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多元智能理論去替代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的舊思想,可以從不同方面評估不同學生的真實能力。
二、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依據(jù)對多元智能理論相關知識的分析,初中英語教學中也可以應用這一理論。通過這一理論的應用與研究,教師可以借助多元智能理論更好地對學生做出評價,發(fā)掘資質較好的學生,結合對不同學生的了解為學生提供符合其特點的發(fā)展機會,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對部分有問題的學生,教師通過多元智能理論的使用和正確的引導、鼓勵,并尋找更適合這一部分學生學習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
對初中英語教師以及教育改革而言,多元智能理論的使用同樣具有深遠意義,如通過多元智能理論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形成正確的智力觀,認識到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智力的廣泛性與多樣性,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與發(fā)展不同學生的相關智能。長期以來,初中教學中沿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整個教學中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學完成后學生還需要通過“題海戰(zhàn)術”去鞏固所學知識,這造成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但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以及在不同地區(qū)的推廣,在教學中通過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能夠幫助教師轉變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教學觀念,并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結合不同教學對象、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這打破了傳統(tǒng)“教師講,學生聽”以及“題海戰(zhàn)術”的教學模式,也符合“雙減”政策的具體執(zhí)行要求。
此外,多元智能理論還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評價觀,教師對學生的智能評價不應局限于語言、數(shù)理邏輯方面,也不應該只是通過閉卷考試就評價學生的智力發(fā)展,而是應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運動能力等多種智能內容納入評價中,這也符合新時期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需要。與此同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評價觀的轉變也有利于學生突破與轉變傳統(tǒng)的學習觀念。所以,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自身的發(fā)光點與優(yōu)勢,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特長的發(fā)展,避免千篇一律僅通過考試成績去評價學生,讓學生能夠因為其他方面的智力優(yōu)勢而感到自豪,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樂觀。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通過多元智能的使用,對教師、學生、教學模式、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改革等均有重要影響。
三、基于多元智能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一)注重多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對初中生而言,教師需要善于通過一些精彩、有趣的引入方式,為后續(xù)課堂教學內容的開展奠定基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對英語課堂學習的興趣,保證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教學引入,在這一階段可以結合多元智能理論知識,充分考慮不同學生在智力方面的多元化,結合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喜歡的話題等作為切入點,引入當堂課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不同智能的調動,讓學生快樂學習,不再將學習看成一種負擔。
在初中英語多元導入期間,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多種課前導入方法,比如復習導入、預習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歌曲導入等,這既能滿足學生不同智能結構的要求,也可以豐富課前導入模式,避免單一課前引入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感。例如,在進行過去進行時語法結構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的現(xiàn)在進行時語法結構,點名某學生,然后提問“What are you doing now?”讓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接著用漢語詢問該學生,昨天的這個時候你在干什么,在學生做出回答后,引入本節(jié)課要講到的語法內容,通過口語表達“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讓學生對比兩個句子在語法結構方面的不同,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復習現(xiàn)在進行時的表達,也能掌握過去進行時的表達以及兩者在具體表達方面的不同,讓學生快速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針對部分英語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入對應的情境,比如在講解水果類單詞時,引入飲食問題,詢問不同學生在生活中喜歡吃的水果,然后適當?shù)亓谐鰜恚⒃儐枌W生是否知曉對應的英語單詞,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學生提到的水果單詞,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幫助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水果類單詞,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更快地牢記單詞音形義。考慮到部分初中生喜歡唱歌,教師也可以通過播放英語歌曲的方式引入課堂教學內容,如《泰坦尼克號》經(jīng)典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依靠多元導入,教師可以兼顧不同學生的智力結構,使該理論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方面發(fā)揮作用。
(二)注重差異性教學思想的綜合應用
按照多元智能理論的分析,不同學生在智能結構方面存在差異性,所以教師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應認識到不同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進而在教學中進行差異教學,在作業(yè)設置與安排中采取分層作業(yè)的模式。強調在英語教學中不同教學策略的使用,可以促進不同學生不同智能結構的發(fā)展。
與差異性教學策略相關的還需要有差異性的教學評估,需要強調評估的綜合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將英語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而要從多角度對學生做出評價,比如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狀態(tài)等,綜合性評估并指導學生的英語學習。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分組學習方法,依據(jù)不同學生的主要智能結構特點,分為不同小組,針對不同小組學生的智能特點,結合英語教學內容使用不同的策略。在課堂英語提問過程中,教師還需按照不同學生的情況以及提問問題難易程度的不同,保證不同學生在提問后可以順利回答問題,以增強不同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比較級課堂差異化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英語基礎能力的不同,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提問時,基礎能力一般的學生只需說出一個形容詞及其比較級;基礎能力中等的學生需要根據(jù)上一個學生給出的形容詞與比較級造一個簡單的句子;基礎能力較好的學生則需要根據(jù)形容詞與比較級寫出段落。這樣找出差異性并運用差異性,不僅能夠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智能結構,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讓所有學生逐漸進步。
(三)多元練習,強調小組分工合作
結合多元智能理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依靠小組合作探索等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不同學生的作用,同時在互動、交流等過程中促進學生某一方面智能的發(fā)展,讓不同學生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完成大量英語單詞教學后,讓學生以不同小組參與英語單詞的復習,使其掌握英語單詞的讀寫以及應用等。教師可以給出固定的字母,通過字母組成不同的單詞,其中A組學生任務簡單,隨機組合,只要是正確的單詞即可,對組合出來的單詞需要給出中文翻譯;B組學生的任務進一步加重,要求給出的單詞中同時含有某兩個字母,如head,bear,bread中均含有“ea”,同樣地給出中文翻譯與讀音等;C組學生任務難度繼續(xù)加大,如整理出字母中含有a字母,且發(fā)音為/?/的單詞。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同學生均能有效參與英語學習,并能夠發(fā)揮各自的能力以及其他智能結構,這讓學生在學習中都有了不同的感受與體驗。
四、結語
初中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對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并認識到其在初中英語教學應用中的重要意義。不同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結合自己對多元智能理論的認識以及英語教學要求,強調差異化教學,積極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初中英語學習中的主體,發(fā)揮其自身特長,促使學生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玲玲,李祖祥.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情境類型與創(chuàng)設[J]. 英語廣場,2022(28):125-128.
[2]陳滿蓮. 分組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甘肅教育研究,2022(09):40-42.
[3]劉世祥. 信息化背景下微課對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積極作用[J]. 中國新通信,2022,24(15):209-211.
[4]者曉娟. “有聲”的閱讀——淺議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聽力和閱讀的結合[J]. 華夏教師,2022(10):77-79.
[5]徐小英. 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分析[J]. 現(xiàn)代交際,2018(01):125-127.
(責任編輯:鄭?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