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摘? 要:在當前核心素養發展的基礎上,完善小學數學教育的目標設計工作,要將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作為重要的導向以及關鍵的價值追求,對課標進行深度的解讀和分析,找到核心素養目標的核心,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從而進一步明確核心素養目標的培養內容;也需要關注學生當下認知發展的基礎,有效地把握核心素養目標的精準度,明確其中的目標結構,更加精準地對核心素養目標進行表述,設計符合課程目標需求以及學生實際發展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落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相關任務。
關鍵詞:核心素養;目標設計;小學數學
在當前教育部門關于對學生培養所設定的各項標準以及發布的意見文件中,都提出了要進一步確定核心素養導向下課程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這樣才能夠形成可以面向未來社會以及學生需求發展的先進的核心素養目標。數學課程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選擇課程的一些基本內容,教材編寫的主要依據,同時也是對教學課堂中的目標進行設計,展開課堂教學活動以及學習評價需要參考的相關內容。在核心素養發展的這一具體基礎上,數學教學目標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為導向,結合教學的內容,深入地解讀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育的目標和教學學段的發展目標,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從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真正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這一任務。
一、數學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問題
目前,不少數學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所具有的一些價值理解是錯誤的,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他們經常為“目標”而設定“目標”,為了做而做,并不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的實際效果進行設置,這就導致課堂教學目標的導向和評估作用沒有辦法真正地在教學中有所實現。
(一)目標碎片化
當前,教師設置的很多目標是碎片化的。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這節課的學習時,可以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學生需要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了解推導過程。其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借助數方格的形式進行計算,但是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從數方格的計算方式,逐步過渡到計算公式的推導。因為數方格是非常麻煩的,利用數方格的方法可能會出現各種錯誤的答案,所以需要探究一些先進的新型方法。反之在出現了這些新型的方法以后,也可以通過數方格的方法來科學地驗證,兩者之間形成的關系應該相輔相成,絕對不能夠形成分別表述的情況,否則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就不是非常理想。
(二)目標僵化
僵化的目標是指教師只是呈現出來其中的某一個目標,但沒有詳細深入地思考實現這一個目標的整個過程、實現的條件,以及和學生學習內容之間的關聯。這就導致這些目標僅僅是呈現出來,甚至常常設置成為固定的格式,進而逐漸演變成僵化的,并且無法實現,也沒有較高價值的固定內容。
當下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需要在課堂上嘗試確定三維教學的目標,即課堂講授、學生自學(包括課堂討論、作業練習等)和社會實踐,在其中學生自學以及社會實踐的環節中,對學生的要求就是需要讓學生在進行思考以及和其他同學的交流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對目標這方面的表述,并沒有結合本節課學習的特點,也沒有考量形成的具體條件以及達成目標的具體路徑,這會大幅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實際上三維目標并不是彼此相互獨立,而是需要將同一個教學目標在不同的方面體現出來,這三個不同的方面融為一體,并且是不可分割的,彼此之間相互聯系、共同促進的。
(三)目標短期化
目標的短期化理解起來非常簡單,就是指教師只關注學生現階段的發展,而沒有為學生未來的發展著想,只關注學生需要掌握的具體內容,而沒有關注到學生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的培育,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更多的是應付性的學習,非常討厭自己學習到的內容,甚至可能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能力,教師也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
二、數學課堂教學目標設置的策略
(一)落實局部目標,以達成整體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一定要將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反映出來,這包括知識和技能、學生思維和能力、情感及態度這三個不同方面的有效整合,也需要突出精神感悟以及人格塑造等發展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內容,主動探索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以及應用實踐,了解如何進行數學教學課堂目標全面而又簡潔的設計。
首先,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該對基本的目標進行確定,將重點的目標展現出來。其次,接下來也需要對知識目標有所關注,知識是促進學生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重要載體,對知識進行學習的整個過程以及最終的結果,也會影響到學生發展的方向以及未來成長發展的程度,并且這些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也是學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礎,更是學生展開后續知識學習的前提。所以在這一基礎上,需要先對課堂教學每個環節的目標進行設定和明確,這樣才能夠最終形成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的整體目標。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簡單數據整理的知識學習時,首先設計它的知識技能這方面的目標,比如要讓學生了解原始數據和數據整理所具有的含義,明白統計表和統計圖的具體組成;要讓學生學會看統計圖表,明確條形圖的意義等。在課堂上所設置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讓學生看懂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最后需要將選定的目標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恰當地對其進行處理,這樣所得到的課堂教學目標就會更加完整。從上文來看,教師和學生所共同達成的課堂教學目標也需要有取有舍,這樣才能夠將目標全面而又簡潔,同時可以將重點突出的要求展現出來。
(二)解讀課標,尋找核心素養目標的根源
在新課標里面提出了新的課程性質以及教育課程的理念系統,全面地闡述了當下數學教育的內涵,還分析了數學課程所具有的基本特點,以及對學生所具有的培養價值,提出了在核心素養導向下進行課程目標設置的相應要求。從課程的性質以及所具有的理念來分析,不僅闡述了數學在對學生的理性思維進行培養的過程中,科學精神的重要作用,而且明確地提出了讓學生在對數學進行學習研究的過程中,學會更多的數學理論以及掌握具體的方法,使得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達到對學生進行培養的主要目標,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由此可以看出,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性質和理念對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根源進行了充分的展現,這不僅僅是在當下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依據,也是對課程教學目標進行設置的參考內容。教師需要在分析、把握和參考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根據課程的性質內容以及具體的理念,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這樣就可以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真正地落實數學課程的本質特征,以及基礎的理念內容。
課程教學目標應該分階段展現。總體目標是針對具體一個階段的學生應該達到的水平提出的相關要求,反映了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教育需要達成的重要目的,也是對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所規定的主要依據。除此以外,每節課也有一定的教學目標,每一個單元同樣設置有教學目標,這些可以叫作學段目標,正是這些學段目標共同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整個課程的教學總體目標。一方面,課標的提出要涵蓋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包括利用數學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利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中的不同內容,利用數學的語言表達這個現實世界,并且針對空間觀念、幾何直觀和符號意識等核心素養的表現進行了闡述和說明。另一方面,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在新課程標準里面,要求學段目標要結合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不同的維度,更為具體地描述課程的總目標,并且將其和學段的內容相互結合,從而促使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均包括核心素養以及知識技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是數學課程體現學生個人培育價值的重要內容。
總目標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同時也要有方向性,這樣才能夠為學段目標的設計提供足夠的參考依據,學段目標就是對總目標的具體發展。因此在核心素養基礎上進行教學目標的有效設計,應該根據核心素養的有效內涵以及課程的具體目標,把握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具體內容。
(三)加強數學知識點的聯系,增強學生能力
真正的理解應該是洞悉知識內在的主要依據,也可以指將孤立的技能轉化為具有目的和意識性的指令系統。數學是涵蓋多方面知識的重要整體,這些知識的橫向聯系非常緊密。在設計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也講究由此及彼,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之間所具有的聯系,還有數學和其他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以兩位數乘兩位數作為案例來進行分析,這是學生展開乘法學習的關鍵節點。在多位數乘多位數中,乘法的算理和之前學習過的算理是相似的,都運用了乘法分配律等不同的方法,算法結構也是相似的。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時,應該進行遷移教學,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過程發展,使得學生理解的知識深度和廣度彼此關聯。
(四)過程目標與終極目標相結合
教學目標一般情況下描述的就是知識和能力發展的一個終端結果,但沒有把學生獲得知識和形成的數學能力的這個過程也納入目標內容。在目標的描述上基本上采取的都是對學生能力進行培養,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簡單方式。以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這一知識點為例進行分析,過去制訂的目標就是希望學生理解并且掌握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這一規律,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種只關注最終結果,而不關注過程的教學目標,對學生以及教學情況本身而言,都不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認識到了這方面的缺陷所帶來的嚴重危害和影響,將學習過程的價值展現了出來,認識到經歷過程不單單是為了獲取知識、技能、方法這些最終結果,還要給學生帶來一定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創新實踐和發展的能力,這些過程比具體的結果更為關鍵。根據這一思想,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不僅僅要重視對知識技能這些結果的描述,更要重視這些最終結果所形成的過程。
仍然以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為例進行目標設計的分析,根據過程目標和終極目標兩者結合起來的策略,教師可以將目標制訂成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深入探究過程,讓學生對規律進行理解,并且掌握、感受、體會其中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以及探究能力。這樣設計出來的最終教學目標,使得目標從結果走向過程與結果的整合,從學生學習的單一片面走向多個不同層面立體的整合,由靜態走向動態和靜態兩者的整合,不僅將過程目標和終極目標兩者結合的要求體現了出來,還可以使得數學目標具有更強烈的生命活力以及意義。
(五)心理描述與行為描述相結合
教學目標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調控教學以及進行評價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主要標準,這就要求教學目標要具體而精準。目標的描述一般也是利用行為進行描述的,并且使用能夠觀察和測量的行為動詞,比如說寫出、說出等。但對目標的行為描述并不是簡單的語言能夠表達清楚的,所以也要關注目標心理的描述。心理的描述一般也是使用的感官動詞,比如說欣賞、了解等,這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完備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對數學方向進行把握的作用。當然其存在的缺陷也是比較明顯的,比如操作性和具體性相對比較差。為了能夠充分地體現出目標的完備性和可操作性,在數學課堂上教學目標的描述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心理描述和行為描述兩者進行結合。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教學目標的重要性是教育工作者都有目共睹的,教師要有更加明確的方向以及具體的意識,設計真正符合核心素養目標和教學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將個人的能力體現出來。教師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課標內容,把握學生的成長規律,提高在核心素養基礎上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月芬. 重構作業:課程視域下的單元作業[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2]朱俊華,吳玉國. 基于單元整體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09):60-63.
[3]喻平. 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策略[J]. 教育視界,2021(35):4-10.
(責任編輯:廖?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