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 何建元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和對新課程標準解讀的不斷完善,如何在高中英語作業設計方面減輕學生負擔,真正落實“雙減”政策,成為廣大一線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本研究將英語歌曲融入作業設計當中,讓學生在美妙的歌曲旋律中掌握英語單詞,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真正展現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語言的特點,讓學生在演唱英語歌曲的同時,自然地習得這門語言。
關鍵詞:“雙減”政策;英語歌曲;作業設計
一、研究背景
英語作業是英語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課后作業既是課堂教學活動內容的延伸,又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及時鞏固。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個性化地檢測自己的課堂學習效果,并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茖W、合理、有效的課后作業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作業設計存在一系列問題:
(一)英語作業量設置不合理
為了確保學生課后學習更充分,教師都會在課后或假期給學生布置自認為合適的作業。經過調查研究明顯發現,一個班級內幾乎有半數以上的學生無法做到在半小時內完成全部作業,作業時間超過一小時的學生占60%以上。
(二)英語作業內容傳統、類型單一
雖然新課標不斷強調對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但仍有一些思想保守的教師,把提高考試分數作為布置英語作業的唯一目的。他們繼續沿用傳統的抄寫、默寫、完成試卷等方式,忽視了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常常照搬教輔資料中的習題,如選擇題、填空題、長篇閱讀、命題寫作等,導致作業內容多以基礎練習題為主,忽視對學生聽力、口語作業的布置。長此以往,學生聽不懂英語,也不敢用英語交流,以致英語學科失去了語言應用的功能,最終學生成為完成作業的“機器”。
(三)英語作業難度設置不科學
不少教師很少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全班幾十名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及家庭環境等要素區別較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優勢,適宜于他們的學習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建議教師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量身設計作業。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認識不足,很少設計有區分度和梯度的分層作業,更談不上針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層次,進行作業的個性化設計。
(四)作業評價缺少過程性反饋
教師作為實施作業評價的主體,在實際教學中常常以簡單的“對錯”評判作業,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大多具有單一性,直接以作業的對錯和書寫質量進行評分,教師難以憑借作業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因此作業批改的作用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鑒于作業設計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為了更好地落實《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要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將英語歌曲運用到英語作業的設計中,通過詳細的探討并提出改進措施,促進學生提質增效地完成英語作業,避免陷入學生忙于抄寫,教師忙于批閱,但學生的能力卻得不到提升的惡性循環中[1]。
綜上所述,開展“雙減”背景下英語歌曲優化高中英語作業設計的研究十分必要。
二、“雙減”背景下英語歌曲優化作業設計的理論依據
首先,完成與所學課時相對應的作業,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布置作業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完成新知識點的預習或舊知識點的復習,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深入理解、靈活運用所學內容。著名教育家美紐斯認為:所謂作業就是對已有知識或技能的實際操練或反復演練[2]。作業歷來被教師視為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依據。應試教育模式之下,為提高班級、學校的合格率和優秀率,學生的作業負擔必然不斷增加。為減輕新時代中小學生的課業壓力,2021年7月國家出臺文件明確要求教學工作者:應控制好作業的總量和時長,盡量減輕學生完成書面類、實踐類作業的壓力。布置并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作業,初心與落腳點應在“育人”的層面上,即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英語學科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必須堅持全面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基本導向和根本目的。必須改變以往的“重背誦重復,輕實踐應用”的作業布置思路,進一步轉向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必須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及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學習資源輔助設施。其中英文歌曲不僅蘊含了大量地道的語料素材,而且傳達出豐富的情感和相應的文化背景,最重要的是很多歌曲的主題意境與所學單元的主題語境也非常契合。因此,將高中英語作業的設計與英語歌曲結合,能有效地助力“雙減”政策在英語學科上的落實,起到減少作業量、提高作業質量的作用[3]。
其次,將英語歌曲運到課后作業設計中,符合高中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英語作業只有貼近學生的實際水平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才能收到預期效果。據了解,通過聽、唱開發英文歌曲資源的同時,可以激活人左、右腦神經,使得人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同時得到鍛煉,有利于大腦潛能得以更充分發揮。高中生的審美日益成熟,能夠欣賞一定數量的英文歌曲,也樂于去學習模仿演唱英文歌曲。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教師首先應當樹立將英文歌曲資源用于高中生英語作業的意識,然后在作業布置中指導學生有效開發利用英語歌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有效提高高中生英語學習效率[4]。
最后,高中英語作業設計中融入英語歌曲,符合高中英語新課標的要求:“設計并布置豐富多樣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熟練誦讀單詞、語句或完成相應的題目練習,更多的是在英語學習活動中了解世界、探索世界,了解國外豐富的鮮活的文化。英語自主學習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主動進取的精神,支持他們在該學科領域內主動了解國外特有的民俗、文化及語言特點。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之時,教師應以學習者為中心(learner centered),給予學生“說”“做”“演”的寶貴機會,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愛上英語學習;另外,還要使學生逐步完成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將英語歌曲融入作業設計中,有助于消除“啞巴英語”現象,激發高中生的聽、說興趣。各種先進的語言學習設備為英語歌曲的融入提供了物質條件。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組織教學,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下載英文歌曲材料自主學習,邊聽邊唱,邊讀邊記。相信融入英語歌曲的作業設計一定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作業之一。
三、英語歌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
“雙減”背景下設計與布置作業,教師應秉持全新的教育理念,堅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導向。國家層面非常重視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強烈要求教師對作業實踐進行正確引導與規范。2021年4月,教育部出臺文件,對學校的作業管理有著明確的要求:以實踐活動為主、以書面作業為輔,促進學生的體能與智力雙向發展?!半p減”政策也明確指出“教師應努力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課外補習負擔,將業余時間還給學生們,讓其自由支配時間、在寬松的氛圍下健康成長”。要落實“雙減”的要求,教師還需主動做出改變,設計科學合理的、能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負擔的作業,設計時應注意既有書面作業,又有口語表達,還要有動手操作[5]。
英語(English)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語言,是歐盟、許多國際組織及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亦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作為一種國際語言,學習英語可以為學生打開了解世界的大門。同時運用這門語言,學生可以了解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歷史,從廣博的文化沃土中汲取營養,促進自身全面發展。英語歌曲作為一種英美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不僅蘊含了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而且歌曲本身的創作背景以及對友情、親情、永不言敗的精神等的唱誦,都能很好地起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作用。因此,將英語歌曲整合運用到學生課后作業的設計中,有助于消解學生對被動完成作業的無奈感、對完成重復背誦作業的沮喪感、對自我需求得不到關注的孤獨感,實現學生個體生命的成長與成熟。
四、英語歌曲運用于作業設計的實踐路徑
(一)結合單元主題,選擇相應主題的歌曲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我這三大主題語境是培育和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依托。人教版教材文章的選材也基本圍繞這三大主題語境,這些篇章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滲透了理想信念、品德修養、優秀傳統文化、奮斗精神等方面的語篇內涵,充分體現了“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引導教學”的核心立場[6]。英語歌曲作為一種詞曲結合的藝術形式,全面地涵蓋了這三大主題語境。因此在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結合單元語境選擇相對應的英語歌曲作為課前語境導入的素材,也可以作為課后情感升華的有效輔助資源。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book 1 unit one主題為friendship 的單元學習之前,布置學生搜索關于友情的歌曲。學生通過搜索歌曲創作的背景,了解關于友情的感人故事,有助于激活主題語境。又如在奧林匹克單元,可以布置項目式學習作業,收集歷年奧運會的主題曲及其slogan,讓學生感受奧運歌曲中傳遞的奧運精神,升華本單元語篇的內涵。
(二)合理設計深度利用歌詞資源的作業
英語歌曲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注意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正確的發音、識記各種單詞,作業設計中加入與教材內容相適宜的英語歌曲,可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當歌詞被賦予了特定的旋律音律時,就很容易被人們記住并且傳唱,因此英語歌詞中的生詞、豐富的句型表達和蘊含的文化背景知識等就是促進習得英語的有形資源。
教師在作業設計時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兩方面開發利用歌詞中的語言素材:1.自主解決歌詞中的生詞并注音,用節奏旋律將生詞反復吟唱加深印象,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可以很快習得詞匯,而不是死記硬背。2.自主朗讀歌詞,學生在演唱歌曲時,會發現歌詞中會有很多連音、吞音、失去爆破等語音現象,當學生在演唱時要求學生將其畫出來,并且在課后布置朗讀歌詞的作業,通過一段時間的演唱朗讀,學生的語音知識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很大提升。
(三)根據學生的學習品質,設計多元作業評價形式。
學習品質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和良好的行為傾向,學習品質的培養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尤為重要。每名學生的學習品質不同,有的孩子擅長思考,有的孩子擅長制訂學習策略,有的孩子有毅力,有的孩子隨時關注自己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評價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品質要素的優點,同時幫助學生發現其學習品質要素中的短板。對學習品質要素的揚長補短,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路徑。因此,在英語歌曲融入的作業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品質,融入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不斷豐富評價方式,使得評價有內容、有方式、有差異。通過積極運用英語歌曲的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知識技能和實踐運用能力的有效提升,讓作業設計中的英語歌曲發揮最佳教育成效。
例如,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應結合學生不同的學習品質,牢固樹立創新作業設計的理念,在作業設計中積極融入英語歌曲,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便達到在作業設計與評價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結束語
教師需遵循“雙減”政策要求,從保護學生身體健康角度考量,將教育回歸到學校,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研究教學,爭取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英語歌曲作為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材料,如果能開發利用到作業設計中,將會更加有效地建立作業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根本上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
參考文獻
[1]鄭東輝,孫慧玲.作業概念的變遷及其意義[J].當代教育科學,2015(4):21-24.
[2]凱洛夫.教育學[M].陳俠,朱智賢,邵鶴亭,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214.
[3]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趙祥麟,任鐘印,吳志宏,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1.
[4]哈里斯·庫帕,王建軍,林明.美國中小學生家庭作業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5(6):31-32,30.
[5]胡葦.國外中小學家庭作業問題的研究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12):52-55.
本文系西藏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2021年度一般課題“西藏班(校)中學生英語學習特點為導向的英語歌曲資源開發與研究”(課題批準號:XZJYKT32104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