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茂
摘 要:本文首先對“知情意行”四維評價以及融學課堂等相關概念進行簡單介紹,其次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當前高中政治融學課堂的實際情況對其應用“知情意行”四維評價的現狀進行逐條分析,主要從“知”“情”“意”“行”四個維度進行分析,最后本文針對當前高中政治融學課堂在應用四維評價時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希望能夠有效提高“知情意行”四維評價在高中政治融學課堂中的應用水平,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水平,充分發揮出其德育的重要作用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知情意行”;課堂評價;高中政治;融學課堂
融學課堂現階段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政治學科作為高中學段的重要學科,其起到的學科教學作用和德育作用至關重要。從目前我國高中政治融學課堂的整體情況來看,可以發現雖然部分教師已經開始逐漸重視“知情意行”這一理念并將其融入高中政治教學當中,但是在進行課堂評價以及課后評價時仍然采用較為傳統的方式,而融學課堂本身相比傳統課堂來說就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如果仍然應用傳統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那么可能無法充分發揮出課堂評價以及課后評價的重要作用,因此高中政治學科教師加強對于“知情意行”與課堂評價的融合,從“知情意行”四個維度出發對高中政治的融學課堂進行評價,從而進一步提升高中政治的教學水平,充分發揮出“知情意行”以及融學課堂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基本概念的厘清與簡要分析
教學評價對于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質量能夠直觀呈現,并反作用于課堂教學的改進,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提升。從當前我國高中政治融學課堂的整體教學情況來看,融學的五個環節都可以實施與運行教學評價。因此,高中政治學科融學課堂的生成中可以且需要進行多維度評價,通過高效完整的評價對課堂模式進行創新、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對教學水平進行提高,達成融學效果的提升。
(一)“知情意行”四維評價
課堂評價是當前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對于課堂教學最終效率以及教學水平的提升有直接影響,因此,教學人員需要加強對于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知情意行”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理論,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思政教學工作當中,其中“知”主要是指感知、意識以及注意等認知和觀念,“情”主要是指主觀體驗、外部表現以及生理喚醒共同組成的情緒和情感;“意”主要是指思維模式以及意志,“行”主要是指具體的行為表現。對于政治教育工作,基于“知情意行”理論進行教學以及評價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水平,保證最終的教學效率,充分發揮出政治教育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所研究的“知情意行”四維評價主要是指從知、情、意、行四個角度進行課堂評價[1]。
(二)融學課堂
“融學課堂”是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領域對教育活動提出的新要求核心理念,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融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內涵更深刻,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作用也更大。融學課堂的重點在于“融”,這里的融主要是指教育內容融合、教育資源融合以及教育模式融合。
所謂教育內容融合,主要是指“五育融通”,這也是融學課堂的重要指導,重點在于教師在學科教學中需要遵循立德樹人、協同育人、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基于課堂學科知識以及教學內容進行綜合性教學,保證學生在完成了基本的學科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學到更多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2]。
所謂教育資源融合,主要是指資源整合,這也是融學課堂的重要實施路徑,重點在于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需要積極整合教育資源,在傳統的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應用課外教育資源,尤其是加強對于現代化教學手段和信息化教學技術的重視程度,利用大量的線上教育資源對教學資源進行豐富與拓展。
所謂教育模式融合,主要是指“學教融合”,這也是融學課堂的主要實踐標準,重點在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學生的重視程度,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造民主課堂,可以邀請學生加入課堂內容以及課堂結構的規劃中來,甚至可以讓學生當“老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促進師生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感。
就地域教育而言,江蘇省淮安市推出了《淮安市基礎教育“融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學教融和”這一“融學課堂”的具體實施,著力促成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讓學引思”地讓學生提問、完成學習任務、獨立學習與交流,并當小老師進行展示。從高中政治融學課堂的教學情況來看,融學的五個環節都可以實施與運行教學評價。通過高效完整的評價對其課堂模式進行創新、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對教學水平進行提高,達成融學效果的提升。
二、當前高中政治融學課堂四維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知”——融學課堂中不夠重視學生的認知評價
從當前高中政治融學課堂的整體情況來看,可以發現多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所采取的方式較為單一,評價內容也不夠全面,上文已經提到,相比傳統的課堂模式來說,融學課堂對于資源整合以及教學內容整合的程度更高,因此在對課堂教學情況以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就應該從多角度入手,以確保融學課堂的效率。學生的認知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最終學習效率,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對于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目前多數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結束后或者教學過程中會通過線上提問、互動、課堂檢驗以及課后作用評價等方式來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或程度進行評價,但是這樣的評價方式不論是在模式方面、還是評價內容方面都相對來說較為單一。首先從評價模式角度來看,教師并沒有在評價學生認知情況上花費過多精力,只是應用傳統的測驗方式進行;其次,從評價內容角度來看,可以發現多數教師在進行認知評價以及課后檢驗時只會檢驗學過的教材內容以及專業課知識,沒有凸顯融學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
(二)“情”——融學課堂中不夠重視學生的情感情緒評價
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之一,其對于教師以及教學內容的情感和上課時的情緒對于其最終的學習效率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于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當前多數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融學課堂評價時沒有意識到學生情緒以及學生情感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其一,教師在教學中普遍采用較為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或者是“填鴨式”教學,而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沒有顯現出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課堂體驗感,而教師則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在課堂評價時不會詢問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緒情感以及其是否對融學課堂教學內容感興趣;其二,多數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或課后評價中都是針對全班同學進行的,也就是說,不論學生的基礎以及其學習能力如何,都是同樣的進度和同樣的評價方式,但是高中生相比起小學生和初中生來說,其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已經更加豐富,因此個體的差異性也就更大,在情緒和情感上會存在諸多不同,如果對所有的學生都采用一致的評價方式,則無法保證評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三)“意”——融學課堂中不夠重視學生的思維評價
自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我國各行業以及各領域在其實際發展中都在不斷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現代化轉型,基于此,教育領域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并確定了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從這一角度來看,可以看出融學課堂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是為提升學生的相關核心素養服務的,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歸根結底就是“知情意行”中的“意”,即學生的意志以及學生的思維,只有保證學生的思維邏輯是正確的、思維方式是正確的,后續的教學才能事半功倍。從當前高中政治融學課堂的整體情況來看,可以發現多數教師并沒有從學生思維邏輯角度出發對其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多數教師只是基于其固有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知識性評價以及學習內容評價,但是對學生的思維邏輯以及學生的思維方式等卻不夠了解,這一方面違背了融學課堂的核心要義,另一方面也不能體現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一教育理念。
(四)“行”——融學課堂中不夠重視學生的行為評價
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也就是說需要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以及思維邏輯真正應用于其日常生活當中,在行為中落實思維邏輯以及相關知識,這也是融學課堂的主要目標。基于此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對于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從而基于評價結果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改正與優化。目前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融學課堂評價時并沒有重點關注學生的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高中教師不夠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因為比起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融學課堂的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包括互動式學習、游戲化學習、小組式學習以及遞進式學習等,而這些學習模式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因此如果學生的行為不夠主動,那么課堂效率則相對較低,而高中政治教師在開展這種教學活動時根本不會注意到學生的行為,因此也很少對其進行糾正;其次,高中教師在教學結束后對學生的行為不夠重視,部分學生雖然理論經驗豐富,在課堂上也能夠對答如流,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無法應用這些知識,尤其是對于政治學科來說,更需要將學到的優秀品質應用在生活中,而多數教師卻并沒有對學生的日常行為以及品德等進行評價,無法了解其最終的教學效果。
三、“知情意行”四維評價在高中融學課堂中的應用
(一)“知”——在融學課堂中建立完善的認知評價體系
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認知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于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在融學課堂中,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多,與其相關的學科知識以及生活知識也相對較多,因此教師就更需要充分重視認知評價,結合其實際教學內容建立起完善的認知評價體系,也就是說要在傳統的認知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加入過程性認知評價。在實際教學開始之前就需要對總的教學目標進行細化,確定階梯式的教學計劃,根據教學計劃和細化后的教學目標來完善認知評價體系[3]。首先,要建立基于教學計劃的認知評價體系,對于每一階段的學習情況、計劃的完成情況以及學生階段性的認知情況進行評價,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其次,需要建立基于教學目標的認知評價體系,在階段性教學結束以及總的教學結束之后都針對教學目標進行認知評價;最后,需要建立基于總的教學目標的認知評價,可通過傳統的課后檢驗、課后練習題以及課堂提問等進行評價。
(二)“情”——在融學課堂中建立完善的情感情緒評價體系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情緒以及其對學習的興趣能夠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效率,因此高中政治教師需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上文已經提到現階段多數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并沒有重點針對學生的情感情緒進行評價,建議在后續融學課堂評價中要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建立完善的情感情緒評價體系。首先,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基于融學課堂的具體內容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情緒,如果學生情緒不高則說明教師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存在一定問題,導致其無法引起學生興趣,而如果無法引起學生興趣則無法保證最終的教學質量;其次,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和情緒進行評價,可以引導并邀請學生主動參與相關調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學生發放相應的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情緒情感并基于調查結果對教師的融學課堂教學情況以及其效率進行評價。
(三)“意”——在融學課堂中建立完善的思維評價體系
學生的思維邏輯以及其思考方式對于其學習效果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將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以及相應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并將其與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理論性的教學目標相對標,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基于此,需要高中政治教師在融學課堂中建立完善的思維評價體系,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進行評價。這一點可以通過日常的行為訓練、課堂習題訓練等方式進行,除此之外,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和課后評價時摒棄傳統的評價方式,從學生的思維模式的角度出發對評價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比如說基于一個知識點對其進行擴散,考核學生是否能夠舉一反三并明確同類問題的底層邏輯。
(四)“行”——在融學課堂中建立完善的行為評價體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任何不能付諸實踐的理論知識都是紙上談兵,在融學課堂中,教師更應該重視這一問題,建議高中政治教師給予融學課堂的實際情況和其最終的教學目標建立完善的行為評價體系。一方面需要對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評價,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需要對學生的課后行為進行評價,需要確保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應用相應的理論知識以及正確的思維方式。
結束語
總之,針對“五育融通”“學教融和”的融學課堂,教師要加強對“知情意行”的重視,通過對學生以及課堂教學活動的多維度評價,更全面、客觀、真實地了解到融學課堂及這一教學策略運行的優勢,并改善不足、發揮優勢,充分發揮出融學課堂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高中政治融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侯建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評價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74-75.
[2]許福生.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學生學習能力評價研究[J].考試周刊,2022(30):131-134.
[3]王向東.建構主義視角下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7):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