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君 項清
【摘要】小學音樂教師要借助多種手段實施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文章通過分析“導學練展評”教學模式的特點,探討運用“導學練展評”教學模式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吸引力和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導學練展評”;小學音樂;以趣導學
作者簡介:胡文君(1992—),女,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斜塘學校。
項清(1975—),男,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斜塘學校。
小學音樂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是小學音樂教學的核心問題。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活用“導學練展評”教學模式,彰顯小學音樂課堂魅力,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一、以趣導學,寓教于樂
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它是一門以情動人、以美感人的學科,具有輕松快樂、生動活潑等優點。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重視寓教于樂,設計生動有趣的導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導學練展評”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探究和合作而開展的教學模式,旨在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實踐操作中,深度理解知識和強化技能。陶行知曾說:“導是更高級的教。”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課程導學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好的導學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明確正確的學習方向,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導學設計應注重多樣性、趣味性和實用性。
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課程導學。一是指學生在課前的自主預習。教師可在正式教學開始前讓學生提前預習新課程,如讓學生在課前閱讀教材內容、查閱資料等。通過課前自主預習,學生能夠初步了解即將要學習的內容,奠定學習基礎。二是指在教學正式開始后,教師通過播放音樂片段、音樂視頻或講述音樂故事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借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提高學生的課堂活躍度。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完成課堂導入,如提問、講述、演示等。教師可采取符合學生特點和興趣的導入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古典音樂時,教師可以播放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典音樂作品,讓學生感受古典音樂的美妙;或是講述一些關于詞曲作家的生平、作品創作背景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學生也會更容易融入情境中。
總之,以趣導學是“導學練展評”教學模式的運用和體現,它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音樂世界,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專注度。
二、以生為本,自主學習
以生為本教學理念強調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目標開展教學。在以生為本理念的指導下,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應該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愿,通過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自我學習,不斷建構知識和提升技能[1]。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和技巧,還要讓學生樂學善學,具有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從而讓學生成為能夠自我探索、自我發現和自我學習的人。教師在設計音樂課程時,應該圍繞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設計音樂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努力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的情緒與情感變化、音樂意境和音樂形象等,使學生能夠形成對歌曲的不同感受和體會,并能通過演唱、演奏或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素養。
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該在了解學生音樂興趣和音樂水平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給予學生創作和表現的機會。
(2)提供多元化的音樂體驗。教師應引導學生接觸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音樂,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和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和鑒賞能力。
(3)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和資源,比如建立音樂資源庫,讓學生自由選擇并學習感興趣的音樂類型或樂器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組樂隊或合唱團,讓學生通過合作和實踐來提高音樂技能和藝術表現能力。
三、強化訓練,扎實推進
“導學練展評”教學模式中的“練”是指讓學生通過練習和實踐,鞏固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帶領學生通過開展演唱、合作演唱、獨奏、合作演奏等方式進行音樂實踐,由此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愉悅學生身心,陶冶學生情操。
例如,在帶領低年級學生熟悉歌曲的節拍時,有的學生會覺得很無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教師就可以以趣味化的練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開展“聽著音樂動一動”活動,讓學生和同桌一起玩“小手拍一拍”,和教師一起玩“接龍拍一拍”,當聽到四分音符時慢走,聽到十六分音符時小跑等。這些活動能夠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感受音樂的節拍和節奏,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
又如,在練唱環節,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唱曲目,在合唱中感受音樂的節奏和韻律,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溝通。合唱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繼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打擊樂器的合奏,通過小組合奏學會正確表現音樂的節拍、節奏和音高,提高樂器演奏水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唱歌和演奏結合起來,在唱奏中感受音樂的整體性和和諧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素養和創意實踐素養。
練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審美感知素養,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素養和創意實踐素養。因此,教師應通過組織多樣化的練習活動,增強學生的音樂理解、表現和創造能力。
四、拓展創新,綻放自我
在導學、自學和練習環節結束后,課堂進入“導學練展評”教學模式中的展示環節,即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和音樂才能。展示環節在音樂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藝術表現能力,同時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樹立自信心的平臺。
在展示環節,教師要注意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增強學生在公眾面前表演的自信心。同時,在展示學習成果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融入個性化的理解和詮釋,進行二度創作和創意表達,使學生通過創造性的演唱或演奏,展現自己的獨特風格和個性,提升藝術表現水平,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在展示活動中的音樂表現,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
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展示方式的權利,如獨唱、合唱、獨奏、合奏等,讓學生能夠在展示環節充分展示和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潛能。
(2)建立展示檔案。教師可以建立學生展示檔案,記錄學生的展示成果和成長歷程,為學生的學習評估和發展提供依據和支持。
(3)拓展展示平臺。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登上更廣闊的展示平臺,如參加學校的音樂節、文藝匯演等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和特長,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總之,展示環節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素養和創意實踐素養,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五、巧用評價,改進教學
在“導學練展評”教學模式中,評價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是對學生掌握藝術知識、技能的情況以及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的培養情況進行考查和評估的活動。評價反饋能夠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從而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同時,評價活動能夠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學習方向和學習方法,實現以評促學。
教師應堅持多主體評價,如采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讓學生在全面、綜合的評價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了解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展示環節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再輔以教師評價,使評價更具全面性。
另外,教師還要注重提高評價的準確性。豐富、準確的評價性語言可以幫助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習表現,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改進自己的學習。例如,在評價學生的音樂演奏表現時,教師可以運用音樂術語和專業詞匯,描述學生的音準、節奏、音色等方面的表現,捕捉、表揚學生有創意的、獨特的表現,并予以鼓勵,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藝術潛能,發展自己的藝術特長。
在開展教學評價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自我評價。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是一種讓學生自我檢查、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方式。學生評估自己的演奏技巧、音樂表現等,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音樂潛能和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改進學習。
(2)及時反饋與指導。教師應該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劣勢和需要提高的方面,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從而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和信心。
(3)量化評價指標。教師可以制訂量化的評價指標,針對學生的技能水平、音樂表現、創新能力等展開量化評價,從而準確、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4)以鼓勵性評價為主。評價時,教師應該采用鼓勵性的評價,挖掘和表揚學生的優點和潛力,鼓勵學生繼續努力,不斷提高。
(5)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口頭評價、書面評價、線上獎勵式評價、生生互評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
結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導學練展評”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動性,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音樂才華和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充分彰顯音樂課堂的魅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裴曉婭.有效課堂練習設計的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11(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