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珊珊

[摘 要]科技賦能的媒體時代,動畫與數字媒體的創作方式、傳播途徑以及應用場景發生了變革,對數字動畫專業高層次、高素質技術人才需求迫在眉睫。而數字動畫專業人才培養存在著定位不鮮明、培養目標不清晰、專業建設標準與產業不緊密等問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需要充分發揮行企校主體作用,專業對接職業,界定動畫職業范圍,確定數字動畫人才培養類型。按照職業能力分級定位職業本科數字動畫人才培養目標,以典型任務支撐課程與教學,構建動態監控機制持續診斷與改進高質量人才培養機制。
[關鍵詞]職業教育;本科層次;數字動畫;專業建設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1.06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1-0210-04
0? ? ?引 言
2023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深化產教融合,形成產教良性互動,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儲備提供強大支撐。職業本科教育數字動畫專業需主動適應新數字經濟文化創意產業升級,使其成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數字動畫專業職業本科教育要滿足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充分發揮行企校主體作用,專業對接職業,界定動畫職業范圍,確定數字動畫人才培養類型。
1? ? ?職業教育改革在數字動畫專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移動互聯網、虛擬現實、全息影像、人工智等數字新科技的涌現,動畫、數字媒體領域的生產方式、媒介形態、傳播方式正在發生著劇烈變化,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悄然經歷著一場全產業鏈的深刻變革[1]。數字動畫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種業態,不斷博采傳統藝術、數字科技以及傳媒等眾多行業領域之長,以新的視角,呈現出典型的交叉學科特征,展現出集成創新、多點突破、交叉融合的發展態勢。
專科職業教育明顯無法適應行業的巨大變革和轉型升級的需要,對數字動畫專業高層次、高素質技術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本科層次數字動畫人才培養仍存在著職業能力定位不鮮明,對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的問題。國家層面還沒有出臺與職業本科院校相關的辦學定位與目標的指導政策,以及對應專業的行業標準與評價體系等政策和制度。根據高校專業區域對口園區、企業、行業進行調研,通過與人才鏈、產業鏈的緊密對接專業建設標準體系,開發適合于職業教育的本科課程體系,避免通過強化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向普通教育體系“學術漂移”。在課程教學與實訓環節中,以典型任務強化學習者的應用性、層次性、創新性、復合性,掌握數字動畫專業的核心技術,更新知識結構。形成以動態監控機制為保障,接受外部監管和評價,確保本科層次數字動畫人才的有效性。
2021年5月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與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合并轉設成的公辦本科層次職業技術大學,暫命名為湖南傳媒藝術職業大學。湖南傳媒藝術職業大學一方面構建需要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傳媒藝術職教體系,有效補齊了湖南本科院校在布局上沒有傳媒藝術類院校的短板,為湖南大力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培養高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基礎。另一方面有利于數字動畫專業更好地服務國家提高文化軟實力戰略、文化強國戰略,從而打造湖南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新高地。影視動畫專業在2020年、2023年多次位居“金平果”高職專業類競爭力排行榜第一,是國家骨干校和卓越校重點建設專業,湖南省高職示范性特色重點專業、湖南省精品專業,多次承辦湖南省職業技能大賽動漫賽項,是湖南省技能抽查標準和題庫制訂的主持專業,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方面有著先進經驗與改革動力。
2? ? ?本科層次數字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的產教融合路徑探索
2.1? ?專業對接職業,界定動畫職業范圍,確定數字動畫人才培養類型
職業本科教育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針對的是“職業”。本科層次數字動畫專業人才培養,一方面需要堅持“傳媒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總方向,堅持高職教育的“職業性”“類”屬性。在《國家職業分類大典(2022)》有關于“動畫”主要從業人員為歸屬于“工藝美術與創意設計專業人員”的2090603“動畫設計人員”,歸屬于“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人員”的4130202動畫制作員。有關于“動畫”相關從業人員2090607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員S、4080823建筑信息模型技術人員L/S、4130105全媒體運營師S。“動畫設計人員”明確了從事動畫、漫畫、游戲項目創意、設計、開發制作的專業人員。主要工作任務“進行動畫、漫畫、游戲項目創意構思、制訂設計方案;進行劇本分鏡頭設計;進行項目的場景、角色、特效設計;制定關鍵畫設計和繪制標準,并指導實施;進行特殊要求偶片人物及動畫、游戲環境設計與制作;開發制作動畫、漫畫、游戲產品及衍生品;進行模型、樣品制作與測試;參與動畫、漫畫、游戲工藝流程制定與工藝圖紙繪制。“動畫制作員”為從事動畫中間畫繪制、描線上色、音樂音效、數字特效、后期合成、影像編輯等制作工作人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員”和“建筑信息模型技術人員”等都是依托建筑、界面等專業的動畫形式表達。
職業本科教育應當堅持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其人才培養需緊緊圍繞動畫相關行業企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以多業態動畫設計人員職業崗位人才技能需求標準為依據,重構職業本科數字動畫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據統計已開設數字動畫等相關專業的本科職業院校,多數是為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根據其區域的優勢資源對接文化創意企業新技術。例如:湖南軟件職業技術大學是湘潭市數字經濟孵化基地,數字動畫專業為其院校王牌專業智能建造專業提供了建筑虛擬現實技術的三維仿真;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南京康尼電氣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智能控制技術產業研究院,數字媒體藝術為智能控制技術產業研究院提供了制造工程技術數字化呈現;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有眾多與瓷器相關聯的陶溪川文創街區、邑山陶瓷智造工坊等實訓基地,數字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成果傾向于設計陶瓷的文化衍生品。這些都是職業本科院校配合不同省份區域優勢資源與企業資源形成的自身專業特色。
2.2? ?按照職業能力分級定位職教本科數字動畫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本科與專科層次的培養目標有何不同?對應的職業技能等級又是什么?這是開展職業本科數字動畫人才培養必須回答的問題。按照德萊夫斯(S.E.Dreyfus)提出從初學者到導演的五個階段職業能力發展模式[2],如圖1所示。動畫初學者特點是相關領域經驗很少,需要依賴作業指導書完成標準操作程序,確保動畫師對動畫制作任務和過程的一致性、有效性,幫助新手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動畫新手具備動畫關聯性知識,且擁有初步的工作經驗,具有解決繪制鏡頭的能力,能獨立嘗試做鏡頭中角色的繪制;動畫師的勝任者掌握了學科系統化知識與技能,屬于創作團隊核心,具有豐富的經驗,知道角色動作問題根源及解決方法,不僅能解決問題,而且還可以用不同方案來解決角色動作設計;高級動畫師能基于經驗快速解決項目問題,對項目具有全局思維,并思考細節,從他人身上學習、吸收對自己有益的東西;動畫領域導演具有現成的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模型構建能力,能思考最優的解決方案,其動畫創作經驗異常豐富,能舉一反三解決情境問題。
四年制職業本科數字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在“高級動畫師”和“動畫領域導演”之間。學生通過四年職業技能技術培養,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職業經驗,處理相對復雜的職業工作問題。在校期間能獲“1+X” 動畫師高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時成為高級動畫師,能直接上崗從事動畫項目的頭部創作等相對復雜的職業崗位工作。通過四年制的培養,學生不僅掌握了動畫相關專業理論知識,還能夠緊跟動畫智能制造的產業化升級,結合三維3D打印技術、視覺效果(VFX)、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改變三維動畫的呈現,提升自身運用AICG打造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服務能力,在畢業時具備深入的專業理論與技術知識儲備。由于學生具備職業延展力,在上崗經過3~5年動畫師職業崗位工作的鍛煉和經驗積累后,可成長為動畫領域導演。
2.3? ?開發職業能力標準引領下職教本科的四層課程體系
職業能力標準是以典型工作任務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評價的職業能力模塊單元。一方面動畫行業導演依照自身學習成長的經驗評估各個能力模塊難易程度與單元學時,通過名師工作室、線上微課等多種形式來完成某項典型工作任務訓練。真正落實學分銀行,以學習過程和項目的任務成果來檢驗學習成效,經過核實后,便可以授予學分。另一方面,以動畫游戲產業為例,將動畫設計與制作、數字建模、原畫設計、虛擬現實內容設計制作職業能力模塊單元教學標準,記錄到專業對接產業的職業范圍,描繪出層次化的動畫師職業能力標準譜圖。依據職業能力標準圖譜引入世界技能大賽3D數字游戲藝術項目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規范[3],融合課程思政,結合國家“1+X”等職業能力認證內容,開發基于動畫游戲相關職業工作過程的模塊化課程,重構“通識基礎課+專業群平臺課+崗位融合課+職場過渡課”四層課程體系。
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創新突破推動了文化創意產業升級和生產力躍升,對勞動力結構和人才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四層課程體系是融入動畫制作員、游戲美術設計、數字藝術創作、3D引擎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業標準,打造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關鍵環節,更是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識基礎課聚焦美學素養、設計思維、創新能力、設計意識的培養,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設計思路,提升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的觀察能力與敏銳度。專業群平臺課利用創意設計藝術專業群集群競爭優勢,統籌各專業核心課程,整合專業群教學資源、師資資源、實訓資源開放共享,形成專業群人才培養合力,改變傳統專業模式下教師局限于本教研室的專業建設模式,按照課程模塊組建跨專業、跨學院、跨領域的課程開發團隊。崗位融合課是根據動畫在新聞報道、建筑漫游、文創展示等多業態表現形式,按照課程模塊組建跨專業、跨學院、跨領域的課程開發團隊,通過項目、集訓、研修等管理模式,對課程內容、課程標準、教材進一步開發。職場過渡課實現產教合作,創新共建共享模式,采用“校中廠”“園中校”等形式,與龍頭企業金鷹卡通頻道、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有限公司、長沙錘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協同育人,以數字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高度匹配湖南區域動畫專業構建與產業發展需求。
2.4? ?以典型任務支撐教學彰顯職業教育類型特征
職業本科教育應該以類型教育為突破口,吸引社會力量和外部資源參與職業本科教育辦學,構建能主動對接湖南省省重點產業發展、動態調整和自我完善的專業發展機制。對接文化創意產業,將服務湖南區域動畫產業相關科研橫向項目作為典型任務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典型工作任務在課程模塊中按照從易到難順序,從商業原創項目中選取具有典型知識、能力、素養的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最根本的區別。源自動畫相關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將行業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學,以扎實學識和前沿研究支撐高水平教學,探索構建“產教融合、以項驅研、以研促教、課證融通”專業課育人模式,聚焦“思想培育+素質培養”的思政理念,優化課程教學流程,活化課堂授課環節,強化課程技能提升;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利用翻轉課堂、情景劇、討論等形式推動線下課堂“活起來”,采取網絡直播、彈幕教學、VR沉浸式體驗等方式促進在線課堂“火起來”,打造學生發自內心地愿意創造、樂于創作、敢于創新的新時代高質量專業課。典型工作任務可以支撐新形態一體化教材開發和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更為人才培養方案迭代更新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提供了依據。
教學團隊成員共同挖掘典型任務所蘊含的技術技能難點與思政元素,引導教師依托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5G云VR公共服務平臺、5G視頻與虛擬拍攝技術,以AI動畫應用技術研發為導向,加強真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相互實時定位技術研發和協同創新能力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湖南省動漫游戲協會合作,推動動畫相關企業“上云”,服務行業企業發展。引入3D 引擎技術、游戲美術設計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標準,建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和考評體系,開發動畫專業配套綜合性訓練項目,實施“1+X”證書制度和行業企業職業技能培訓與認證。利用影視動畫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實施視覺特效技術及應用等省級以上培訓項目,針對不同中小企業特點,開展適合不同層次需求的視頻預覽、數字孿生、虛擬直播等模塊化、定制化培訓,打造服務區域發展新動能。
2.5? ?構建動態監控機制持續診斷與改進高質量人才培養
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教法”)正式實施,新職教法規定建立健全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吸納行業組織、企業等參與評價,并及時公開相關信息,接受教育督導和社會監督。其一,創設“校企同步”綜合評價機制,建立以企業項目成果為導向的綜合評價系統,校企雙導師可針對課堂與行業的同步任務,采用同步標準,根據“云平臺”提供的同步數據進行同步評價,形成多主體、全過程課程評價。其二,建設完善“云校招—校企合作育人的運營展示與服務平臺”。組織行業協會、企業、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使用“云校招”平臺,平臺能展現學生實習輪訓與考核評價,教師資源建設與數據分析,校企招生招工與頂崗實踐,以強化多方參與管理,實現數字動畫專業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可視化。其三,構建校企培養全過程動態監控機制。學校各部門、院系、專業之間成立了四層課程體系模塊小組,實施組長負責制,在專業群資源開放共享、師資協同創新、跨專業融合方面,以典型任務來反饋校企合作成效,在“云校招—校企合作育人的運營展示與服務平臺”監控校企聯合培養的實施過程,采用大數據和對比分析的方法來掌握各方參與培養學生的情況,并實時推動。
3? ? ?結束語
湖南傳媒藝術職業大學在專業建設工作中,充分結合傳媒特色優勢資源,以及湖南數字經濟和馬欄山文化產業園發達的地域經濟優勢,以文化為體,科技為用,構建數字動畫專業差異化專業建設體系。順應“科技賦能”的專業發展趨勢,在掌握湖南動畫相關企業對本科職業教育動畫人才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需求的基礎上,構建職教本科的四層課程體系;對接產業鏈、崗位鏈的職業群集能力與知識目標需求,形成影視動畫專業課程標準;充分發揮行企校主體作用,專業對接職業,界定動畫職業范圍,確定數字動畫人才培養類型。按照職業能力分級定位職業本科數字動畫人才培養目標。開發職業能力標準,以典型任務支撐課程與教學,構建動態監控機制持續診斷與改進高質量人才培養。
主要參考文獻
[1]王興.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目標定位與路徑突破[J].職業技術教育,2020(34):6-11.
[2]張松.基于職業能力的高職外語教學改革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7.
[3]趙朝輝.深化產教融合推進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成因與路徑[J].教育與職業期刊,2022(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