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華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生涯的基礎,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更是決定著學生思維發展、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是學生數學能力水平的重要體現.數學問題往往與生活密切相關,是學生數學素養培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學生數學解決問題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以及小學數學解題能力培養中的常見問題,重點研究了解題能力培養策略,希望能夠為教師教學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能力;生活化
引 言
新課改的實施,對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數學問題的解決存在一定難度,具有一定挑戰性,常常會產生畏難心理,因而常出現解題能力欠佳、缺乏解題技巧等問題.如何能夠通過科學的訓練,培養學生數學解題能力是教師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一、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在小學階段,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欠缺明顯,不少學生甚至不理解學習數學的意義,不了解數學知識的作用和運用價值,缺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解題技巧不足,無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一方面在于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一些學生尚不能充分理解所學知識,在遇到新問題時,不能運用已有知識進行有效解決,知識連接不到位;在遇到同性質、同類型的數學問題時,不能形成知識串聯,無法做到知識遷移,因而使得其問題解決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小學生仍缺乏解題認知.由于教師培養方式的限制,不少學生缺少靈活思考能力,無法調動自身具備的知識系統解決遇到的問題.此外,自信心不足也是影響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小學階段,學生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在面對難度較大、較為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時,很容易產生畏難心理,缺少自信心,放棄主動解決問題,這就不利于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個體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二、小學數學解題能力培養中的常見問題
(一)問題設計和解決脫離實際
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有密切關聯,并且合理運用生活化教學內容,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然而,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會忽略知識與生活的有效關聯,在設計問題時,脫離生活實際,缺少對學生認知能力和生活常識的考慮,使學生無法利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存在更大難度,不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
(二)缺少審題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難度相對較大.在問題解決中,只有做到正確審題、理解題目,才能保證解題方向和解題過程的有效性.在問題解答過程中,由于理解問題存在偏差,學生很容易偏離問題解決的正確方向,因此不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技巧.就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來看,不少小學生在遇到問題后,缺少對問題的分析和理解,加之教師在教學引導過程中,主要關注學生對數學公式的應用,缺少對學生實際審題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導致學生思維發展受到限制.
(三)片面追求解題步驟和結果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教材中的例題作為講解對象,套用公式和一定的解題步驟來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以此提高學生解題正確率.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但難免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散,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發展也會受到制約.這樣一來,在遇到新的問題時,學生套用解題步驟無法解決,就會一籌莫展,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向,無法舉一反三地對問題進行思辨.
三、小學數學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一)夯實數學基礎
在小學數學解題技巧培養中,加強對學生數學基礎的鞏固,保證基礎扎實是提高學生解題技能的前提條件.由于小學數學教材中包含著大量豐富的知識和運算公式,在解答數學問題時,學生需要調用所學知識,合理運用公式.但這一過程往往對學生來說存在一定難度,由于不了解公式的內涵,學生不能充分運用公式解決問題.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必須在基礎教學中,使學生充分理解運算公式的內涵,了解該運算公式適用于何種問題情境.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應加強講解相關例題,通過例題訓練,使學生掌握知識和解題技巧,不斷積累解題經驗,積極主動思考解題思路,為自己解題練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發展學生思維,使其可以有效應對相關數學問題,做到舉一反三.此外,扎實的基礎也包括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小學生本身社會閱歷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邏輯思維,所以,教師在學生解題訓練中,務必發揮自身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以良好的思維模式分析和解決問題.比如,在解答應用題時,教師應優先引導學生認真審題,了解題干含義,分析問題的形式,再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該問題,保證學生在明確思路后,能夠不斷優化和完善解題過程.
(二)建立正確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的建立,是學生解題能力發展的基礎,是提高學生解題技能的關鍵因素.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發展不完善,在遇到問題時,很容易出現不知從何下手、思維混亂等問題.基于此,教師應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思維模式,將問題結構化、具體化呈現,將抽象的問題轉化成學生更為清晰的數學公式等形式,使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思維模式.比如,在“圓錐的體積”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讓學生明確體積公式的內涵,通過圖片演示等方式,保證學生對公式概念有明確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比圓柱和圓錐,引導學生總結出二者之間的關系.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更容易建立良好的思維模式,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先將問題轉化為自己已學的知識信息,將其進行對比推導,從而更好地理解問題并探索正確的問題解決方向,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培養.
(三)把握問題本質特征
要想提高問題解決效率,在培養學生解題技巧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握問題本質特征,認真審題,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全面認識問題本質,以此根據不同類型題目,選擇針對性的有效解題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充分意識到,大多數數學問題都與生活有著密切關聯.小學生本身生活經驗較少,認知水平不高,僅靠自己很難快速找到問題解決的突破口.因此,在解題技巧培養期間,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幫助其構建數學模型,形成知識體系,將問題轉化為模型,掌握問題本質特征,從而更高效地解決問題.比如,在進行“三角形”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三角形三條邊和三個頂點之間有什么關系”幫助學生梳理問題方向.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讓學生用電腦畫出坐標軸,列出三角形三個頂點的坐標,使學生對問題構建模型,理清問題解決的思路,結合圖形的方式描述三角形三個頂點和三條邊的關系,進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內涵.
(四)強化問題解決訓練
1.生活化問題訓練
數學教學貼近生活,解決數學問題應從學生感興趣的、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的真實情境出發.通過生活化問題訓練,使學生在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聯,感悟數學學習價值,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平均數”相關內容時,教師可設置生活化問題,如班級有22個女生和18個男生,平均分成4組,每組有多少人?平均分成8組,每組有多少人?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教師可提前準備小木棒道具,分成兩堆,一堆擺放22根,一堆擺放18根,讓學生自己思考研究,如何將這些小木棒分成4堆,且每堆數量相同.問題提出后,學生會立刻進行動手操作實驗,對其產生極大的興趣,通過實踐探究,確定最終的答案.這種聯系生活的練習題設置,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又有利于引導學生內化知識,建立知識與生活的關聯,對知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2.開放性問題訓練
開放性問題訓練,有助于調動學生解題自主性和積極性,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創新意識提高.在開放性問題訓練中,教師應關注學生興趣喜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解題中充分發揮自主權.在學生解題期間,教師應充當引導者,鼓勵學生交流討論、質疑嘗試,在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下,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轉變“灌輸式”教學模式.比如,針對“一元一次方程”相關知識教學,教師就可設置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思考,發揮其創造力.如提出“小明拿著100元買文具,其中,鉛筆2元一支、課外書15元一本、橡皮1元一個、鉛筆盒20元一個,小明可以買些什么?你能提出多少種方案?”通過這種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探索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分析.開放性問題設置,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靈活運用教材,且要具備更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在課堂上,一旦思維被調動,學生便會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對問題的解答方式多樣,教師不僅不能抹殺學生的創造力,還要將其作出合理解釋,鼓勵學生關聯并解決問題,保證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五)注重解題評價反饋
解題評價反饋既是進一步提升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策略,也是不斷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通過評價反饋,教師能夠有效評估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進而對教學方案進行針對性調整和完善.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更注重對結果的評定.而這種評價方式,并不利于學生個體充分發展.數學知識大多較為抽象,對于學生而言,一味關注其問題解決的結果,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降低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的重要育人目標是向學生傳授客觀的知識和理論方法,并促進學生個體發展,強化學生思維培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基于此,在解題評價反饋中,教師應更加關注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不僅關注學習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解題思路、思維方式、創新能力等,同時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等情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獲得充分的發展.在評價反饋中,教師可結合師生評價、生生互評、學生自我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對解題過程進行自我反思、相互學習,實現優勢互補.教師還應合理利用評價反饋,調整解題訓練方法,給予學生更多自我探究的機會,不斷提高其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數學教學強調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數學思維的養成.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至關重要.解題能力的培養,不單單在于解決某道數學問題,更在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質疑能力、思考創新能力.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鞏固扎實數學基礎、建立正確思維模式、把握問題本質特征、選擇合適解題方法,并強化問題解決訓練、注重解題評價反饋,以此充分培養學生解題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晶.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解題中的巧妙運用[J].小學生(中旬刊),2023(9):103-105.
[2]周琳.畫圖法在小學數學解題中的應用[J].理科愛好者,2023(3):233-235.
[3]王光玉.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解題技巧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14):110-112.
[4]竇浩博.小學數學解題教學中一題多變的應用技巧[J].新課程導學,2023(9):87-90.
[5]趙慧.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9):98-100.
[6]張勤峰.培養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四策略”[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3(4):71-73.
[7]宗秋云.小學生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3(2):9-10.
[8]張學平,鄭有杰.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36):85-86.
[9]王學江.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思考[J].求知導刊,2022(34):41-43.
[10]黃秋保.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2(34):121-123.
[11]楊秀喜.小學數學審題、解題能力的培養思路研究[N].科學導報,2022-07-01(B03).
[12]吳榮珍.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4):114-116.
[13]范琳.授予學生解決問題的鑰匙———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2(4):62-64.
[14]段明英.芻議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2021(4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