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單元整體教學成為教師的課改方向。教師在進行長課文教學時,也可以從單元整體視域出發,對長課文中的核心語文要素進行精準解讀,對文本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從而達成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關鍵詞】單元整體 小學語文 長課文 教學
長課文往往具備扎實的內容結構、豐富的創作背景和深刻的文本主旨,有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關聯性探索、系統性構建和遷移性應用。同時,從長課文內容的教學特質來看,長課文為教師構建結構化、系列化的學習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落實單元整體教學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教學背景下,突破碎片化教學制度,形成單元整體教學體系,已經成為教師的重點教研課題。教師可以將長課文作為重要的教學載體,促進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落地,并且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一、立足單元整體,明確教學方向
1.單元整體教學概念解析和教學價值。
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倡導教師以單元為教學整體,進行頂層設計、規劃主題內容以及實施教學活動。其目的在于改變傳統單篇教學的碎片化和表層化現象,助力教師精準把握課程目標,為學生提供更高效、合理的教學指導。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單元整體教學作為一種實效顯著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相關理論研究亦日益豐富。從教師教學視角看,單元整體教學契合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教學導向,有助于教師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深化課程改革,明確教學方向。從學生學習視角看,強化單元整體教學,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思維品質的提升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
在單元整體教學理念下,教師可以系統地把握單元內容體系,實現課時之間的有效銜接;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和任務驅動下,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構建知識圖譜,提高學習成效。此外,學生還能培養整體學習觀念,通過系統分析教學內容,挖掘知識間的內在邏輯關聯,以強化思辨能力。單元整體教學還強調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鼓勵學生自主統籌學習內容,規劃探究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單元整體教學問題和教學原則。
近年來,單元整體教學在研究和實踐中受到廣泛關注,教材內容亦以單元為編排方式,為單元整體教學提供了客觀便利。許多教師自發參與這一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仍存在諸多障礙和典型問題,尤其在中年段教學中,問題更為突出。如:學生對單元整體教學認知不足,主動性較弱,配合度不高;教師備課難度較大,難以提煉、統一單元主題和構建結構化內容體系;受現實教育環境和功利主義影響,單元整體教學形式化;等等。
為推進單元整體教學的落實,提高長課文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針對現有問題,確定三個教學環節的教學內容。在課前準備環節,教師需做“加法”,即帶領學生充分準備,構建有效內容體系,預設系列教學活動,以減輕課堂負擔。在課上教學環節,教師需做“減法”,即提煉單元主題和核心語文要素,聚焦關鍵內容開展教學,減少不必要的理論講解,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在課后教學環節,教師需做“乘法”,即開發第二課堂,引導學生結合拓展任務,優化知識結構,提升素養。
二、長課文單元構思,探索教學新路徑
1.整合單元內容,做足教學準備。
教師基于單元整體視域落實長課文教學,首先要在課前做好充足準備。這里的準備,從教師角度來說,就是整合單元內相同的教學元素,提煉出核心教學主題,作為后續的教學方向。教師還需將長課文進行內容對比,重新組合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最終實現長課文知識的橫向關聯、縱向貫通和內外融合。從學生角度來說,教師還有必要給學生設置知識相對簡單,難度不高,但又能有效反映課上內容和探究活動的預習任務。
比如,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篇幅較長,且都是從名著中精選出的經典片段,文化底蘊深厚,教學難度較高。通過對多篇課文的對比分析,教師可以提煉出該單元的核心教學目標或核心語文要素,即“結合四篇長課文,帶領學生掌握閱讀古典名著的有效方法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學會梳理文章中的重點信息和主要內容”。考慮到四篇課文之間的內容關聯度不高,提煉出核心要素之后,教師還需要結合單篇課文內容進行精細化分析,進一步建構知識體系。教師還需在學生逐步推進單元學習任務之前,給學生設置預習活動。如教學《景陽岡》這篇課文時,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敘事六要素梳理文章的脈絡和提煉文章的思想主旨,為課上的細節探究和課后的拓展學習做鋪墊。
2.基于驅動任務,搭建探究支架。
長課文的容量相對較大,且單元整體教學往往需要圍繞統一的人文主題或核心語文要素,再加上課堂的教學時間和教師的精力都相對有限。因此,教師應以點帶面,設置驅動任務,并為學生搭建探究支架。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應適時調控教學節奏,并施以教學引導,幫助學生形成相對清晰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強化核心素養。
以《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核心任務:“結合文章具體語句,將少年時代的閏土、迅哥和成年之后的閏土、迅哥進行對比,然后加以評論。”學生先迅速閱讀課文;再進行二次或三次精讀,找出文中描寫閏土、迅哥的句段,并梳理文章的內容脈絡;接著提煉出兩個人物不同階段的外貌特點和性格特點;然后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人物的人生歷程,探討人物長相、性格方面的變化,并將同一人物不同階段、同一階段不同人物進行對比分析;最后解決任務,得出結論,并有效建構文本主旨。
3.結合拓展活動,促進深度學習。
在當前教學背景下,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可以延展學生的學習深度,因此也成為教師的關注重點。課外拓展活動是強化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解決課上教學不足之處、引導學生對長篇幅課文進行深度探索和獨立思考的有效途徑。教師不僅要結合長課文的文體特點和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設置遷移促進類的拓展任務,還要及時了解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考查學生知識輸入、輸出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完《牛郎織女》之后,教師可以結合該單元的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后閱讀更多的中國神話故事,然后嘗試選取一個典型人物,搜索與之有關的歷史資料,充分感受人物形象,并為之創作人物傳記。學生可以在拓展任務中延展認知視野和提高創作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可將長課文視為核心教學工具,以推動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質性實施。至關重要的是,教師要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要素及其教學意義,進而將課前、課后與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有機融合,從而構建連貫、有序的教學模式。簡而言之,單元整體教學和長課文教學具有相結合的可行性,教師不妨將其作為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思路,不斷深化理論研究和優化實踐模式,讓“教”與“學”步入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董小軍.小學語文精讀課文中語文要素的落實——以統編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夏天里的成長》為例[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2(03):74-76.
[2]李澤華.點面結合:基于單元要素的革命文化課文實踐學習策略——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七律·長征》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06):71-74.
[3]張麗.核心素養導向的大單元小學語文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3(07):190-192.
[4]何曄.小學語文長課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策略培養[J].教師,2024(11):33-35.
編后記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單元整體教學,都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探討的熱點問題。本專輯的這幾篇文章,對這幾種教學方式分別做了探索,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