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英語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意識等核心素養。因此,語言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關鍵能力。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梳理和把握語篇內容與結構,逐步掌握更多語言知識及技能。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把握語言表達結構與邏輯,學會應用更精確、規范的語言進行表達,從而有效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重要性,之后提出了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實踐策略,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語言表達能力
作者簡介:朱蕾(1981-),女,安徽馬鞍山人,安徽省馬鞍山市采秣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學習型課堂中語篇教學實踐研究;丁茹(1981-),女,安徽馬鞍山人,安徽省馬鞍山市采秣小學,一級教師 ,研究方向:小學英語學習型課堂中語篇教學實踐研究。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常會要求學生立足整體層面把握文章結構與主旨,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充分了解語言表達結構與邏輯。教師還常會為學生創設真實、生動的語言環境,這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小學英語教師要結合新課標要求,在充分認識語篇教學的重要性基礎上,積極探索如何在語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理創新教學實踐策略,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重要性
(一)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鑒于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普遍欠缺英語語言使用環境,導致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且面臨一定的學習難度。而小學英語語篇內容大多為趣味故事或者和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通過語篇教學,可使學生學習更多英語知識,把握語言技巧,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提升英語學習質量與效率。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在語篇教學中通過系統化地呈現語篇內容,將多種英語知識串聯起來,可有效發展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英語知識內容。
(三)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小學英語教學的一項關鍵任務就是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語篇教學可憑借豐富、有趣、多元的英語素材幫助學生遷移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培養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基于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興趣等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四)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語篇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常會應用線索教學以及整體教學等方法,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把握文本結構及主題,進而實現深度閱讀,由此幫助學生有效把握語言表達結構及邏輯。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介紹相關背景知識,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等,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識,深入理解語篇內容,并通過討論有效調動其思考及表達積極性,逐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二、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實踐策略
(一)優化設計語篇導入環節,激發學生語言表達興趣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導入環節屬于關鍵步驟,會顯著影響整體語篇教學效果。通過優化設計此環節,可有效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興趣,并鍛煉學生聽、說以及口語表達等能力。小學英語教學有多種語篇導入方式,如繪本導入、對話導入、聯想導入、預測導入等,教師需要結合語篇文本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情等進行優化選擇。
比如,教師可選擇預測導入法,預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語篇內容,充分發揮想象力,有效激發其語言表達的興趣。以滬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My friends”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先為學生展示標注有人物、性別、年齡、興趣等內容的表格,讓學生根據表格預先猜測文本內容及要點等,之后在問題引導下進行深入閱讀,有效激發其閱讀興趣,促進新舊知識銜接。在語篇教學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仿照語篇的表達方式,對自己的朋友作出介紹,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
另外,教師可運用繪本設計語篇導入環節。比如,滬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7“My day”主要講述人物日常的作息情況。在語篇導入環節,教師可根據文本內容引入繪本Peppas busy day,這本繪本講述了佩奇一天的生活安排,根據作息活動配有對話內容。該繪本和實際生活比較貼近,而且符合教材語篇主題,所以在導入過程中教師就可先通過多媒體播放繪本視頻,利用繪本有趣的形象和豐富的內容調動學生對語言表達的興趣。繪本展示之后引入教材語篇,同步提問:你覺得Mike的一天會怎么安排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語篇內容,并提高對語篇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可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生活情況編寫一日時間表,并圍繞表中信息設計問答活動,此時學生可參照導入環節所播放的繪本視頻以及語篇內容梳理自身的一日生活,建立清晰的語言表達邏輯,有效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
(二)合理創設語篇教學情境,強化學生語言表達體驗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過程中,為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必須著力創設一個豐富、生動、直觀的語言環境,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培養其交際能力。鑒于小學生欠缺生活經驗,情境創設要盡量對接學生實際生活,通過展示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或經常接觸的事物,激發其新知探索欲望,并結合生活經驗提高語言表達興趣和積極性。比如,在滬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8“Shopping”的教學中,教師就可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在超市購物的情境,指導學生回憶自己平時購物的場景,并鼓勵其回想以往所學過的商品類單詞,結合相關語境創設對話。又如,在滬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Food and drinks”的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食物或者家鄉的特色美食等。這樣既有助于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關注創設生活化情境,還要積極建立體現中西方文化的情境,指導學生深入分析和對比中西方文化的異同,理解語篇內涵,并使其深入認識與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三)適時引入思維導圖,促進學生語言思維發展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要求學生清晰地把握文章結構以及語篇話題等。為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教師可引入思維導圖工具輔助教學。為促進學生語言思維的發展,教師可著重指導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使其根據自身對語篇的理解充分發揮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理清文本結構,把握語篇要點,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語言思維能力。比如,在滬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11“Chinese festivals”的語篇主要講的是我國傳統節日,在該語篇教學期間,為讓學生通過文本總結、歸納把握文本架構,發展語言思維,可讓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展示每個中國傳統節日的名稱、時間以及習俗等。學生在描述各個節日的過程中,需要運用以往所學知識,所描述內容應力求簡短、精練。之后,可讓部分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所繪制的思維導圖。在學生繪制完思維導圖,教師作出合理指導之后,教師可適當提問“Besides thes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mentioned in textbooks, what else do you know?”。接著,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彼此交流觀點,根據自身生活經驗補充其他的節日習俗,進一步豐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可幫助學生充分把握文本內容以及不同知識點間的聯系,并可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使其語言表達更具條理性、邏輯性。
(四)組織頭腦風暴活動,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表達素材
為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應用頭腦風暴法,即通過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實現思維共振的效應。在語篇教學中,圍繞文本話題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活動,可促使學生立足多個層面與維度對語篇展開深入分析,并在持續學習以及吸納語言知識過程中發展邏輯性思維。該方法還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表達素材,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滬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7“Hobbies”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頭腦風暴活動,讓學生結合圖1中的提示說出更多有關愛好的詞組,以有效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先介紹一些和愛好有關的詞或詞組,引導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和提示想出更多和愛好相關的詞或詞組。其間教師可引導學生勇于發言,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靈活性思維,也可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
(五)多元化設計閱讀任務,培養學生語言輸出能力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情合理設置語篇閱讀任務,遵循由簡至難的原則,促進學生不斷攻克難關,在此過程中培養其語言輸出能力。
鑒于小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較少,語篇中又經常包含很多生詞,若頻繁查詞典或者詢問他人將導致閱讀時間過長,且影響語感的培養。因此,教師可在語篇教學中為學生布置猜測型任務,指導學生通過做游戲或者猜謎等形式進行語言訓練。比如,在滬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Healthy or unhealthy?”的教學中,教師就可通過提出問題設置猜測型任務,如“What foods do you like to eat?Which of these foods are healthy?Which foods are unhealthy?”等,讓學生猜測哪些食物有益健康,哪些則不然。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對語篇學習的興趣,并在問答過程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此外,教師可在語篇教學中為學生布置表演型任務、調查型任務等。表演型任務主要是讓學生根據故事類語篇的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在各小組學生了解表演規則及要求基礎上,為不同成員分配角色,確定其所要講述的故事內容。在角色扮演期間,學生可結合故事情境以及自身對語篇的理解適當增加臺詞,先在小組內進行排練,之后上臺表演,由教師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等情況進行點評,也可設置組間點評環節,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表演興趣和積極性,培養語言表達能力。而調查型任務,主要是圍繞語篇主題設置調查活動。比如,在有關外來食物以及西方節日等語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在預習階段為學生分發調查表,讓其在課前根據表中要求調查相關內容,預先學習簡單的單詞與句型等,并按要求填寫表格,之后進行課堂交流。教師應鼓勵基礎薄弱、參與熱情不高的學生發言,促進其不斷提升語言表達素養。
三、結語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對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充分把握語篇教學要點,關注創新教學策略,注意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語言交流和表達情境,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興趣和主觀能動性,逐步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等。在實施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優化設計語篇導入環節,合理創設教學情境,適時引入思維導圖,還可不定期地開展頭腦風暴活動,設置多種閱讀任務,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興趣和能力,促進其語言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蔡璐蓉.基于語篇教學理念的小學英語故事整體推進式教學研究:以Unit 4 When is the art show?Part C Story time板塊為例[J].英語教師,2024(19):185-187.
[2]郭燕君.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生口頭表達興趣激發的策略探究[J].上海教育,2023(S1):94-96.
[3]蔣燕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校園英語,2024(34):76-78.
[4]井麗麗.英語語篇教學與思維品質提升[J].新課程研究,2024(17):104-106.
[5]李春蘭.單元整體視域下的小學英語語篇主題教學[J].學苑教育,2024(20):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