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和閱讀能力的關鍵手段。然而,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對朗讀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這不利于達成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因此,教師需要針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制訂相應的策略,以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生本理念
作者簡介:韓純(1979—),女,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高新區仁橋小學。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指的是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朗讀提高學生發音準確性、培養學生語感的教學活動。而生本理念需要將學生置于中心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通過提供積極的學習環境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應將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注重學生的參與和發展,通過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朗讀技巧,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的動力和自信心。
一、選擇合適的朗讀材料
以學生為主體的朗讀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和能力,為他們選擇合適的朗讀材料,并通過這些材料來提升他們的朗讀及表達能力。而朗讀材料的難易度應該適中。首先,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內容簡單且有趣的寓言故事、蘊含傳統文化的兒童文學作品等,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適當選擇具有挑戰性的朗讀材料,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朗讀及表達技巧。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作品中一些簡短的句子和段落進行教學,讓他們逐漸熟悉發音和語調;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內容比較復雜或篇幅較長的文本,為他們提供挑戰的機會[1]。通過選擇合適的朗讀材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語感,提升語音語調的準確性和朗讀的流暢度。例如,如果學生對紅色經典和歷史故事感興趣,那么教師可以選擇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我的戰友邱少云》這些閱讀文本。學生朗讀紅色經典,可以深入了解文本中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
教師在選擇朗讀材料時,需要注意相關文本的表達、演繹等方面的要求。教師可以選擇帶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文本,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另外,對于具有一定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的朗讀材料,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內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歷史文化的理解。這樣,學生能夠基于相關文本所傳達的意義進行朗讀,進而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二、創設良好的朗讀氛圍
良好的朗讀氛圍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自信地展示、充分地表達自己,相互尊重和借鑒,培養自主學習的意愿。有效創設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和語言素養。
以《我的戰友邱少云》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先通過講解和引導,讓學生了解故事背景、人物關系等重要信息,使學生快速代入角色。接著,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以此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文本蘊含的情感和意義,通過分享個人觀點和經歷,與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進而為后續準確表達角色的情感做鋪墊:“邱少云為了整個班和整個潛伏部隊的安全,選擇犧牲自己,你對他的這種行為有什么看法?”“邱少云身上著火后選擇保持不動、忍受著痛苦,最終壯烈犧牲。你認為這體現了邱少云什么樣的精神和對戰友什么樣的情義?”“整個班為了給邱少云報仇,勇猛地沖上敵人的陣地。你從這一情節所體現出的團結、勇敢和堅韌的精神中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對于這些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和分享自己的觀點,加深對故事的理解。然后,教師可以讓幾名學生進行朗讀,讓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再組織學生開展互動活動,鼓勵學生相互支持、相互分享經驗。在互動時,學生可能會對391高地、戰士們采用的偽裝策略等展開小組討論。這樣的互動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理解文本,理清故事情節與人物之間的關系,還能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有助于他們掌握朗讀技巧。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關于故事情節和主題的問題,并促使他們全面認識英雄精神、戰友情義和團結的重要性。
在良好的朗讀氛圍和學習環境中,學生能保持投入,自如表達,并從中體驗到朗讀的樂趣和成就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朗讀能力。
三、為學生提供示范
生本理念下的朗讀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這一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范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達欲望,幫助學生直觀了解發音、朗讀的正確方式,進而構建生本課堂。學生可以通過練習來掌握正確的發音、語調,準確地傳達作者的意思,不斷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動思考和創造性表達,優化朗讀教學的內容與方式,巧妙地進行示范,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朗讀風格,以此讓學生學會自信、自主地朗讀,漸漸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促進他們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示范,為學生提供朗讀范例,通過身體語言、聲音的變化等,將文本蘊含的情感、意義與朗讀相融合,讓學生學習朗讀時的情感表達和語音語調的應用并熟練掌握。以《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為例,教師可扮演戰士的角色,根據他們內心的情感進行示范朗讀,然后讓學生按照范例輪流進行模仿朗讀,同時向學生傳授發音、語調方面的朗讀技巧。教師也可使用一些教具,如字卡、圖片或故事書等,為學生的朗讀提供輔助。具體來說,教師可以使用字卡來教授標準的發音,鼓勵學生跟讀;使用圖片或故事書來講解和演示正確的語調和情感表達方法。
通過以上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朗讀、流利地表達,提升他們的朗讀效果和語音語調的準確性。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增強朗讀的自信心,主動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四、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不是為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為了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改進表達方式,提升朗讀的質量和效果,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避免浪費學習時間和精力。學生可以在得到教師語音語調方面的引導的同時,理解文本,提高朗讀流暢度,在自主參與朗讀中明確學習方向和掌握學習方法。在反饋和指導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個別指導、小組交流等,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糾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他們的個性發展。因此,及時的反饋和指導要以學生為主體,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完善自我。
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具體的音節及其發音部位,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并且在學生進行模仿時應仔細聆聽,對于其中的錯誤應適時指出并糾正。以《七律·長征》為例,把握這首詩的語音語調非常重要。教師可以通過示范和對比,指導學生在朗讀時注意聲音的抑揚頓挫、情感的表達和表情等,幫助學生理解《七律·長征》的正確朗讀方法。為了讓學生準確地把握朗讀時的情感,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理解這首詩的內容和背后的意義,分析詩句中的意象,通過與學生的互動討論,引導他們深度思考。在之后的朗讀環節,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如可以表揚那些能準確把握朗讀的節奏和那些能流暢朗讀的學生,同時指出他們的亮點和進步之處。這樣能夠激勵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更好地投入朗讀學習。如果學生對于“紅軍不怕遠征難”這一句的情感表達不夠準確,教師就可與學生一起深入解讀其中的情感,通過討論和分析該句中詞語的含義和整首詩的結構,幫助學生理解紅軍長征的艱辛,感受紅軍堅定的決心。另外,教師還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詩中所描繪的場景和所傳達的情感,引導學生在感受紅軍的英勇的同時,學會堅持、勇于挑戰困難。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傳授學習方法、提供個性化指導,給予學生鼓勵,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發揮他們的學習自主性,促進他們的發展和進步。
五、布置適量的朗讀練習
只有通過反復練習,學生才能逐漸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及表達技巧,提高朗讀的準確性和流暢度。一方面,教師可以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活動,如個人朗讀、小組朗讀等,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朗讀練習。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形式,學生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斷訓練自己的朗讀技能和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收集足夠的朗讀材料(包括詩歌、散文、小說等),讓學生有選擇的空間和豐富的素材來進行朗讀練習。在學生練習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堅持,對朗讀保持持久的熱情。學生可以通過多次朗讀同一段材料,逐漸熟悉發音和語調,提升朗讀的自信心。
以《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通過圖片、視頻、故事等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文本所講故事的背景和核心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讓學生在朗讀中借助角色扮演進行小組內或班級內的互動。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專注力,讓他們掌握發音和朗讀技巧。在開展互動前,學生可以進行個人練習,反復朗讀文本中的某些片段,通過不斷的練習來提高朗讀的流暢度和表達的準確性。然后,教師可以組織朗讀比賽或故事分享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朗讀成果。如在朗讀比賽前,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分別負責朗讀一段文字,以團隊的名義參加比賽。在比賽時,學生可根據相關角色的特點,展現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并將舞臺表演融入朗讀中,配上一些肢體動作和表情,展現和傳達角色的形象和情感。在比賽結束后,學生可以自主評選出最佳個人、最佳團隊、最具舞臺表現力獎。通過上述方式,教師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幫助他們全面提升朗讀能力,并且在瑯瑯讀書聲中感受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
另外,鼓勵學生完成朗讀練習,意味著教師要幫助部分學生改掉不愿意朗讀的習慣。朗讀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他們克服內心的羞澀和緊張心理。對此,教師可以從簡單的句子朗讀開始教起,逐步增加難度,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勇敢地展示自己;同時可以創設有趣的朗讀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朗讀的熱情和動力。教師也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現空間,讓他們在公開場合進行朗讀,以此引導他們更加主動地投入朗讀練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和表達水平[2]。
結語
總之,朗讀能力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對學生的表達等方面的能力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他們設定朗讀目標,并激發朗讀的興趣。同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文化底蘊,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朗讀技巧和方法,并進行恰當的評價和反饋。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朗讀能力,發展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馬翠花.立足課堂提高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3(15):105-108.
[2]于敏.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2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