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班級管理在學生的教育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討了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小學班級管理策略,這些應用策略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參與度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實施這些策略,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核心素養;創新思維;全面發展
素養二字,素是指平素、日常;養就是教養、能力和修養。首都師范大學王云峰教授解釋為:素養是人通過后天修習鍛煉形成的修養,是人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品格的綜合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素養的修煉和提升應該在于日常的積累。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將素養一詞具象化、具體化、對象化。將其聚焦到學生的發展上,可分為三個板塊、六個方面。三個板塊: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六個方面: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學前段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教師要盡可能引導學生多說話、多表達,養成規范使用語言的習慣;小學段是學生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教師要盡可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促使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在小學段,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所在,班主任可能會陪伴一個學生六年的學習生活。基于這一點,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如果能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開展工作,就會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所以,一位有核心素養培養意識的班主任很重要。
一、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班級管理策略研究的背景與價值
(一)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
1.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迫切需要。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就是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明晰化、明細化,有利于具體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
2.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和國際接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需要。目前,關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已經相當廣泛。未來,要想使中國學生在國際競爭中勝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尤為重要。
3.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需要。如今,教育改革在發展中不斷走向深水區,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建立的科學評價觀很重要,對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價值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可以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個人終身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質、關鍵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可以科學地回答“怎樣培養?為誰培養人?培養怎樣的人?”的問題。可以說,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功在平時,利在將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使其具備更好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于發展核心素養的班級管理策略成為促進學生綜合成長的關鍵環節。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為教師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而班級管理策略則是將這一理念落地實施的有效途徑。通過制訂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教師能夠在日常的班級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學會合作、溝通、創新,從而更好地發展核心素養。
二、小學班級管理現狀
(一)缺少人文關懷
班級管理沒有營造相對平等自由的班級氛圍,給予學生自我管理的空間狹小,班主任總害怕出差錯,出現了管得太緊、太死的現象。這會影響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和自主發展。
(二)重行為輕精神
時常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可以看到一個現象:“教師說一二三,學生說都坐端;教師說四五六,學生說手背后。”這些做法在規范學生行為、提升學生注意力方面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沒有實現精神上的引領。
(三)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沒有科學開展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該杜絕“一言堂”,創設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充分地認識自己,進而不斷向好、向美發展。然而,很多班級管理并沒有科學開展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這不利于學生獲取知識和健康成長,以及挖掘潛能,無法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四)學生心理健康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在班級管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只體現在形式上,沒有得到相關人員的真正關注和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非常復雜,有學校的管理問題、教師的教學方式問題、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學生的自身問題等。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審視每一位學生,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調適和跟進,全程呵護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三、基于發展核心素養的小學班級管理策略
(一)將文化意識融入班級管理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應該致力于營造一個有文化底蘊和科學精神的班級氛圍。
一是建立符合核心價值觀的班級文化,營造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文化氛圍。班級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可以通過布置教室來完成,實現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精神文化可以將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實現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指引和影響。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征制訂具體的教育活動和學習任務,通過活動育人和任務驅動實現育人目標。二是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可以精心設計內容生動、豐富的教育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展現科學精神,在學生心靈中根植科學精神。這包括意志力、專注力、自覺性、自律性等,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
(二)建立良好的班級生態
自由、平等、公正、規矩,是班級良好生態的代名詞。在班級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對事物的認識,和其他學生、教師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有話不能說、有話不敢說。班主任作為管理者,應該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學生尊重、充分的表達機會;要在充分征求班級學生思想認同的基礎上制訂班規,科學地審視每一個學生。班規要有對教師的要求和學生的要求,明確懲戒標準,即“立法在前,守法在后,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樣,學生就會心里有敬畏、思想有認識、行動有約束,自覺地成長為三觀歸正的人。
(三)將學生自主發展意識貫穿班級管理整個過程
小學班級管理過程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和健康生活。在班級管理中,教師應該樹立“大學習觀”,既包含知識的學習,也包含成長能力的習得。學生在學校生活的所有時段,班主任都可以設置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學校生活的每一天都有收獲和成長。班主任要打破傳統的學習觀,不要片面認為學習只能在課堂上;活動設計要覆蓋學生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在學習習慣和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融入健康生活理念,教給學生生活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
(四)專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發展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好的教育就是喚醒和培植學生的自主發展意識,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知識、習得能力、強化修養、提升素質。學生的自主發展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會學習,另一方面是健康生活。在班級管理中,教會學生學習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因而愛上學習。學會學習是為了健康生活,所以學習沒有邊界,健康生活可享用終生。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在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還要關注學生的健康生活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實踐中感悟,為健康生活奠定基礎。
(五)將社會參與意識融入班級的日常管理過程
小學班級管理的首要任務是明確學生的社會角色,培植學生的社會擔當和實踐創新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了解該角色應該承擔的責任和擔當,從而具有社會擔當;也可以精心設計一些社會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感悟自己應該擔當的社會責任。
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活動。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創新能力,及時肯定與評價,表揚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讓學生充分感受成長和進步的快樂,為學生的自覺探索和創新注入動力。
(六)引導學生科學制訂學習目標和計劃
目標引領、任務驅動,一直是班級管理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要求,制訂三個層面的發展目標。
一是班級發展目標。班級發展目標要基于班情和學情制訂,目標不宜過大、過空,要符合班級的發展實際。二是學生參與班級發展的目標。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目標要基于核心素養發展要求,分年級制訂,目標要和學生的最近發展目標相匹配。三是學生在班級中的個性發展目標。學生自我發展目標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也要和班級發展目標相契合,是互相促進的,要在尊重和保護學生個性身心發展的基礎上開展。
(七)積極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意識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積極賦予每個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角色,讓學生自覺認同班級管理、參與班級管理,自覺成長為班級管理的支持者。社會角色意識不斷強化,學生就會在心理發展中根植擔當意識,自覺承擔社會角色賦予的責任。
(八)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有保護和呵護學生好奇心的意識,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給予保護和尊重,肯定和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好的教育是喚醒和陪伴、指引和鼓勵。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營建開放、自由、平等的育人環境,讓學生充分開展學習活動,培養創新能力。
(九)積極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不斷強化集體意識,明確班級目標,明確每一位學生在班級目標中承擔的任務,明確每一位學生應該為班級目標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奔赴目標實現的道路上,每一位班級成員都應該為班集體付出努力和智慧。班主任在設計活動時,要有意識強化合作精神,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不斷強化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跟隨團隊實現自身價值,為班級目標的實現甘愿付出努力;明確學生在班級中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學生既付出勞動,又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進而能夠自覺地合作、付出。在校園里,班主任將班里的學生全部給予管理頭銜和管理任務,能夠讓班級學生互相管理又互相被管理,整個班級管理井井有條。
(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賦予學生健康生活能力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同步實施班級管理模式構建和社會實踐,根據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等賦予學生管理任務,讓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和社會實踐中糾正心理偏差,培養社會責任感,走出心理誤區,健康快樂地生活和學習。在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幾個原則:一是隱私保護原則,要守好“秘密”;二是針對性原則,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三是給予學生強烈的心理暗示,明確學生是健康的,引導學生健康生活等。
文章探討了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小學班級管理策略。通過解讀核心素養下班級管理的內涵、價值、現狀,構建了核心素養下的班級管理策略,這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參與度和創造力,進而推動學生的全面成長。班主任在實施這些策略時,也應不斷充實自身,以實現自身的持續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航. 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構建探究[D].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0.
[2] 歐拉.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探究[J]. 知識文庫,2024,40(13):68-71.
[3] 辛學偉. 積極心理學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有效運用[J]. 林區教學,2021(06):101-103.
[4] 陳翠萍. 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有效溝通策略的實踐研究[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 2024教育教學創新發展交流會論文集.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下李朗小學,2024:2.
[5] 張霞. 借助以人為本理念,有效開展小學班級管理工作[C]∥中國陶行知研究會.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2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九. 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新城實驗學校,2023:3.
[6] 青海. 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C]∥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 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第二屆全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五. 烏海市蒙古族學校,2023:4.
(責任編輯: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