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好單元復習課,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夯實語言知識、發展思維品質、提升學習質量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課例分析如何讓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更高效,促進學生“再生長”。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生長型”
單元復習課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切實提高教與學效率必不可少的。教師要在學生既有單元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復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查漏補缺、深化鞏固、遷移訓練、溫故而知新,從而提高其綜合探究能力和語言能力。相對于新授課而言,單元復習課涉及的知識點廣、容量大、節奏快,更具挑戰性。目前,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簡單復現單元知識,一味“炒冷飯”,忽略內在聯系;局限于教材單元內容,缺乏廣度與深度;教學方法單一,大量書面練習,教師“一言堂”;重機械記憶和誦讀,輕語言交際應用,互動少,課堂枯燥沉悶,學生找不到英語學習的“興趣點”和“生長點”,教學效果低。現以蘇教版四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Seasons”單元復習課教學為例,探究“生長型”的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的教學活動設計和有效開展,以提高教學實效。
一、全面梳理整合舊知,確立目標長新知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立足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能助力教師構建省時高效的課堂。在新課教學中,教材提供了特定的語言素材,具有明確的課型特點和教學目標;但在單元復習課所涵蓋的知識點分散而碎片化,處理起來就更具挑戰性。教師需要在整體把握單元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梳理知識點,結合學生已有學情找出重難點,充分挖掘單元重難點知識間盤根錯節的聯系,精確定位教學目標,厘清教學主線。
“Unit 5 Seasons”圍繞“季節,天氣和人們從事活動”的功能項目展開單元教學,前三個課時新授課中涉及的語言素材有語篇、句型、語音、歌曲和卡通故事。通過知識梳理,前三課時主要詞匯是四季的表達、氣候冷暖的形容詞以及fly a kite,go swimming等四季活動的短語。重點句型是描述季節的句型表達:In... it’s.../ We .../ We like...語音是字母i在單詞中發/a:/音。對學生來說,難點是“go+動名詞”的用法及在相應的情境中運用單元知識對四季天氣及活動進行正確表達。復習課雖是在學生已知基礎上進行教學,但絕非重復上課。教學目標的設定既要基于教材,也要略高于教材。根據單元重難點,突出語言的運用和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四季;能準確朗讀含有字母i的單詞;培養對四季生活的喜愛之情;提高分析歸納等學習能力。作為一門語言,從身邊出發,才能學好英語。談論主題與學生生活元素相關、與當前熱點相關,才能更好地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匹配,激發學生積極運用的內驅力。因此,將本單元復習課的主題設定為“帶外國友人游四季蘇州”。
教材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無法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設計單元復習課時,教師還應根據教與學的需求,跳出單元框架,緊扣教學目標適度拓展,為主題適配語言素材,以促進學生的新知生長。例如:在描述天氣時,除了教材呈現的形容詞warm,hot,cool, cold,結合蘇州常見的天氣情況,拓展It’s sometimes rainy/ often sunny.等表達;在描述四季時,除教材中的四季活動表達外,加入了對風景、衣著、食物的描述表達,喚醒學生舊知,并拓展蘇州四季美食的詞匯,密實學生的思維網,引導學生在單元復習課上生成更為豐潤的語言表達。又如:在達成單元學習目標后,拓展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繪本故事:No pains,no gains.豐富語料,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以Who plants the peanuts? Who waters the peanuts? Can the monkey eat the peanuts(花生)?Why?等系列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提取文本中的關鍵信息,從小猴子四季活動的故事中受啟發,總結道理,促進思維品質的提升。
二、設計多樣活動,環扣式教學長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上“我講你聽”“我教你記”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匯集舊知的復習課上,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直接決定了教與學的成效。“生長型”的課堂是體現自發性、個體性和生成性的。在單元復習課上,教師通過講解示范、小組討論、游戲、情境對話等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變教師“滿堂灌”為學生“滿言堂”,能讓學生在參與、體驗、運用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英語學科關鍵能力及創新能力。教師在構思單元復習課教學活動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一)教學活動要服務于教學目標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教學目標,還要有強化學生學習目標的意識和方法,通過有明確任務導向的教學活動做好教與學的過程性調控,引導學生逐步達成目標。例如:為了檢測學生對單元學習難點“go +動名詞”表達的掌握,導入部分開展游戲 I say,you say.教師示例 I say climb, you say go climbing.并與學生互動游戲,耗時短,目標清晰。又如:為了達成“學生能準確朗讀含有字母i的單詞”這個教學目標,設計朗讀繞口令的教學活動: Hi!I am Vike. I am twenty-five.I can swim and skip.I can sing and dig.I like to ride my bike.I like to fly my kite.I want to go to China.I want to visit Suzhou.創編繞口令時,除了考慮本單元語音字母i發/ai/的情況,還加入了字母i發/i/的情況,在朗讀過程中檢測學生是否能對比區分,從而進一步自我體會、總結與修正,掌握發音規律。
(二)教學活動要靈活多樣
小學生好奇心強,愛玩游戲,好活動。單元復習課上,學生認為自己已掌握大部分學習內容。單一的教學活動會讓其缺乏新鮮感,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率差等問題。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教師更要敢于創新、凸顯趣味,可交替運用猜、玩、唱、畫、演等教學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本課設計了Magic eyes,Read a tongue twister,Be a weather reporter,Make a chant等多樣的活動,給學生帶來愉快的學習體驗,在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和收獲學習成果的良性循環中不斷增長英語學習能力。
(三)教學活動有層次推進
教學目標的達成具有漸進性。課堂中的每項教學活動都應突出對教學目標的分步落實,有層次地推進。經過單元新授課的學習,學生或多或少能圍繞季節的主題進行表達,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描述角度比較單一、語句多但不夠系統,表達僅限于本單元所學詞匯和句型。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果,達成“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四季”的教學目標,遞進式開展教學活動。
活動一Weather report:學生根據圖片,用句型It’s spring/summer/... It’s sometimes/often/... rainy/sunny/cold/hot...進行蘇州天氣預報的播報。學生在該活動中運用到單元所學的介紹天氣情況的句型和形容詞針對現實情況進行描述,同時拓展運用到了頻率副詞,給予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
活動二Recommend beautiful scenery:學生作為蘇州四季美景的推薦官,用句型In spring/...,the...is/are...Welcome...! /I love you...進行介紹。該活動運用的語言為本單元之前所學,將新舊知識融合,學生在描述生活中常見四季景物的過程中,發展了語言運用能力,提升了審美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樹立了文化自信。
活動三Say a chant: Spring,spring,warm and rainy. Jacket,jacket,I wear my jacket.以舉例的方式為示范,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創編新chant,再次運用天氣類形容詞的同時,學生還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對四季衣著進行了表達輸出。
活動四Listen and tick: What do you eat in each season?該活動采用聽力的方式,檢測學生對聽力語段中描述的四季不同食物的辨別。學生獨立完成聽力練習后,用 In ...,we eat...句型來呈現答案。在回答的過程中,自然運用介紹蘇州四季美食的句子。
活動五Ask and answer:A:What do you do in...?" "B:I...in..." How interesting/ cool...! 該活動為同桌間的相互采訪,在對話過程中,學生復習了在四季的不同活動。感嘆句的使用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表達。
活動六Write about a season in Suzhou. 出示參考句型In...,it is... It’s...The...is/ are... I wear... I eat ...I ...I ... !組織學生完成寫作。
前五項教學活動從聽、說、讀、看、編等不同維度引導學生思考四季中天氣、風景、衣物、食物、活動的不同之處,拓展思維,操練英語表達,層序分明。前五項教學活動中知識與技能的鞏固提升,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意識,為學生參與第六項教學活動“對季節進行寫作”做好了鋪墊。遞進式的教學活動、發散性思維的激發、開放性語言項目都給予學生生長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構建互動型課堂,多邊合作長素養
教學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在英語單元復習課上,除了師生間的單向交流,教師應多創設生生間的雙向、多向語言交際活動,讓課堂流動起來,鼓勵學生合作探究、討論質疑、互評互助,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投入感,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四人小組創編chant,同桌問答四季活動,生生交流自創季節詩歌等形式,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探討的機會和發言的權利,促進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英語學科綜合素養同步發展。
在互動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觀察學生即時性表現,根據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點撥解惑,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進程,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總之,“生長型”的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和探索,能激勵學生自主內化知識、提升思維品質。作為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不斷追求“生長型”課堂,助推學生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李云華.“生長型”閱讀在小語課堂的實施[J].學苑教育,2018(9):16.
[2]趙國忠.課堂教學新變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