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讓學生通過實踐應用來提高數學能力”,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板塊內容的優化教學已成為當今教育界的熱點話題。基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現狀進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深研教材內容,定準教學目標;基于課程標準,開發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參與,調整教學方式的優化教學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新課標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數學新課標》)指出,在數學教學中,綜合與實踐是非常重要的領域,是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載體。在新課標下,對于綜合與實踐這一板塊的教學,調整幅度較大。但是,現階段仍有很多教師對綜合與實踐課程缺乏足夠的認知,在課堂教學時也表現出較高的隨意性。那么,怎樣才能開展有效的綜合與實踐課程?如何能夠借此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呢?
一、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特點剖析
(一)綜合性
在小學數學的“綜合與實踐”中,知識點的整合至關重要。這一領域不僅關注單個知識點的掌握,更強調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將不同知識點進行有機的結合,學生能夠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更加靈活、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這種整合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能力。
(二)實踐性
“綜合與實踐”領域注重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它鼓勵學生參與觀察、操作、實驗等活動,從而切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種實踐性的特點使學生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需要動手去實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數學概念,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設計秋游方案》為例,可以借助秋游方案的設計為主題,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首先,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陜西的深厚歷史文化背景,并告訴學生陜西又名三秦,激發學生對秋游的興趣。其次,教師讓學生思考和討論適合的景點和最合適的景點,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比例、預算等數學知識來做出選擇。最后,教師強調實際設計時需要考慮距離、費用、時間及疫情的防控措施,引導學生主動融入情境、進行類比和猜想,通過實踐活動提高數學實踐能力和核心素養。整個教學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技能,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素養。
(三)融合性
在小學數學的“綜合與實踐”中,數學與生活的界限被打破,二者的融合成為一種趨勢。教師通過引入實際問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這種融合性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認識,還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元素,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場景結合在一起,使數學變得更生動、有趣。以《時間在哪兒》為例,首先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時間表用時、分、秒表示每個活動所花費的時間,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運用所學的時、分、秒知識,鞏固和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時分秒之間的轉換關系。同時,教師引入語文學科中《一分鐘》這篇課文,與語文課相融合,通過學科整合的方式建立初步認知,幫助學生認識一分鐘的時間長度。最后,教師介紹古代的計時工具如日晷、滴漏等,并與科學課相融合,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觀念和良好的時間安排習慣,彰顯了數學學科的實用性和工具性。這種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認識水平。
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現狀剖析
(一)教師認識不足
部分教師對“綜合與實踐”領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其內涵和特點的理解也不夠深入。他們可能認為這部分內容不是考試重點,因此缺乏重視,導致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二)教學操作性低
由于“綜合與實踐”領域涉及的內容廣泛,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導致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準備較多的教具和教學資源。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和綜合性,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這使部分教師覺得教學操作性較低,難以實施。
(三)學生興趣不高
由于“綜合與實踐”領域的知識點較為分散,學生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掌握,而且部分實踐活動的難度較大,導致學生的興趣不高。此外,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可能過于傳統,缺乏創新性和趣味性,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優化教學策略
(一)深研教材內容,定準教學目標
貼合學情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一方面要了解學生性格特點、學習特點,結合現有的教學資源,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突破知識本位的禁錮;另一方面要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兼顧四基獲得。因此,在“綜合與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深研教材內容、定準教學目標。以“身體上的尺子”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身體上的“尺子”,如一拃、一步、一庹、一腳等,并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選擇合適的身體尺進行測量,積累測量經驗,提高實踐能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測量活動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身體尺的實用價值。同時,教師將《數學新課標》的相關要求融入教學,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和具體,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該教學片段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了解身體上的“尺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測量活動和實踐活動,學生不僅了解了身體尺的長度,還學會了如何選擇合適的身體尺進行測量。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測量經驗,提高實踐能力,并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同時,教師將《數學新課標》的相關要求融入教學,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和具體。這樣的教學設計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基于課程標準,開發教學內容
對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來說,一方面缺少現成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缺少固定的教學流程,在此背景下,想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往往需要教師自主確定活動主題、設計教學目標及教學流程,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淵博的知識,還要具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及豐富的教學經驗。首先,教師需要了解這一領域的特點、內涵及教學價值。其次,要更新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思維,發現數學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乃至社會之間的聯系。以《校園平面圖》為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了解活動主題和任務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呈現教材中的案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活動內容和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制訂測量方案和繪圖比例,并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繪制校園平面圖的技能和方法。在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還不斷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和反思,幫助學生理解其中所涉及的數學及其他學科知識,提高規劃能力和實踐經驗。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并解決問題;在繪制平面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選擇合適的比例尺及如何處理不規則形狀等問題。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體現了《數學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經驗。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對作品進行交流評價,以此促進他們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還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點和經驗,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繪制校園平面圖的技能和方法,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校園平面圖》這一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綜合與實踐”的教學理念,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以上教學案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有趣的學習環境。教師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活動,既注重知識傳授,又注重能力培養。通過實踐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的測量和繪圖技能,還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反思和評價環節,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優點,進一步提高了學習效果。此外,教師還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引導學生思考涉及的其他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引導學生參與,調整教學方式
在這一領域的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深刻了解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要突顯學生主體功能的發揮,要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使其可以發現更多的問題,并提出猜想,主動親歷探索、解決過程,這樣才能通過對教學方式的調整,進一步激活學生的創新潛能,發展學生的解題能力、獨立思考及自主反思能力。以《曹沖稱象》的故事為例,教師可以以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設計一個全新的主題活動“我為瀕危動物做標簽”,這樣就為學生搭建了一個真實的情境,從具體問題出發,使每一個學生能夠了解瀕危動物,能夠主動保護瀕危動物。在這一驅動性學習任務的引領下,學生可以提出疑問、制訂計劃、解決問題、交流反思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以其已經積累的生活經驗,查閱瀕危動物的身長、體重等數據,了解重量單位及各自之間的關系。這不僅能夠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還有助于學生發展量感,樹立環境保護、動物保護意識。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不僅充分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實現了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能夠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驅動,激活學生的探究渴望。
在設計標簽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以瀕危動物的體重為鋪墊,為學生設計找一找、猜一猜等系列操作活動,使學生可以體會到質量的實際意義,體會克、千克、噸之間的關系。標簽展示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相應的標準展開自評、互評活動,活動結束后,還可以將交流與評價延伸到課外,分享活動收獲。
三、結束語
總之,“綜合與實踐”領域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積累與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因此,教師要突破傳統教育理念及教學方式的禁錮,充分展現數學學科所具有的基礎性、支撐性功能,切實提高學科教學質效,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供強大的助力。
【參考文獻】
[1]姜瑩瑩.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有效教學模式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6):216-219.
[2]祖蓓.注重動手操作,提升數學素養: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