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教育的創新與改革都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而逐步推進的,以當前社會需求的人才為指引方向,以培養出能為社會發展做貢獻的優秀人才為核心追求,通過對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方式的調整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而情境教學就是在教育改革中被提出并推廣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規定體系與固定框架,在為學生構建更具多元性與趣味性的課堂環境的同時,也實現了對學生知識、思維與能力的全面培養。本文主要圍繞基于主題情境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展開,從現存的問題出發,結合高中地理課程的內容特征與教學追求,展開了對主題情境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究,尋求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方法。
【關鍵詞】主題情境;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地理是兼具人文特征與數理特征的學科,主要研究的是地球表層空間的地理要素及地理綜合體的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征,既屬于自然科學,又屬于社會科學,其知識內容有著極強的抽象性與理論性,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一門學起來有一定難度的學科。而在高中階段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就都要綜合考慮地理新課標與高考說明中提出的要求,從核心素養出發,參照學生實際的能力與水平,科學完成地理教學內容和地理教學過程的設計,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或合作展開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的探究,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來強化地理與生活間的聯系,并借助情境中豐富多彩的地理實踐活動來實現對學生思維與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教師需要綜合分析地理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靈活創設主題情境與組織探究活動,在基于主題情境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地理思維。
一、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是基礎教育的收尾階段,各學科的知識難度相比于初中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同時這一階段中即將成年的學生也已經初步完成了自我意識的構建,具備了自主進行課程探究并通過自主探究完成知識理解與知識積累的能力。也就是說,高中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將直接決定學生地理學習的收效。但就現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來看,因學生主體地位不被重視,學習興趣沒被激發及教師地圖教學不夠全面的問題,就直接影響了學生主體作用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師需要優先思考并優先解決。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受到重視
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大多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都會習慣性地將自身看作課堂教學的主導,進而習慣性地以自身為主進行教學安排,這就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和狀態,也讓學生在學習時只能被帶著走,而不能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來主動吸納知識,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不能通過課堂學習建立對學習過程主體性的認知,還很難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獲得感與成就感。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得到激發
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也是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與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如果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學習沒有足夠的興趣,那么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效率和效果就會被拉低,甚至在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的同時也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產生挫敗感,進而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結合實際來看,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得到充分的激發,地理學習也大都采取的是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長此以往,就會對地理形成錯誤的理解與認知,進而忽視地理課程的魅力與缺乏學習地理的動力。
(三)教師的地圖教學覆蓋不夠全面
地圖是地理學科中十分重要的一種教學資源,能將地理學科中與地形、地貌、氣候、人文狀況、地域文化等相關的知識內容都通過圖的形式直觀展現出來。教會了學生看地圖、分析地圖與繪制地圖,就完成了地理教學的一大半任務,也能為學生未來在課堂上的地理研究和生活中的地理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現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在涉及地圖部分還存在著教學覆蓋不夠全面的問題,教師在主觀或被動層面上對地圖的忽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理課程的教與學,因此,這也成了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
二、基于主題情境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
在基于主題情境打造的高中地理課堂上,主題、情境與問題是教師需要著重關注的三個教學要素,也是課堂教學中三個最核心的關鍵詞,教師需要融合這三個教學要素構建一種以主題為內容、以情境為載體、以問題為方式的課堂教學和學習模式,基于主題創設情境,依托情境發現并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回歸主題,實現教與學的閉環,也是完成對學生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一)聯系現實生活與課程內容以確定主題
地理學科的知識點與生活有著尤為緊密的聯系,因此,在確定教學主題時,教師也需要從生活化教學的視角出發,將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到一起展開分析,綜合生活中蘊含的地理知識與地理元素提煉教學主題,在拉近學生生活與課堂教學的同時,也為后續主題情境的創設和情境問題的設置奠定更堅實的基礎,以幫助學生高效地完成對知識的理解與遷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第一節“水循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綜合現實生活與課程內容展開全面的探究與思考,以便于更快也更準確地提煉出課堂教學的核心要點,即“地球上水的循環運動規律”和“水循環之于地球生態的意義”,進而將課堂教學的主題定位在“生命之水”上,并用生活視角下對“水從哪里來”和“水到哪里去”的探究進行導入,引導學生逐步展開對“水的循環運動及其地理意義”的探究與思考。確定好主題之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便有了更明確的方向,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綜合能力與學科素養的發展來說都是極為有利的。
(二)圍繞既定的主題來創設真實地理情境
在主題之下,情境就是主題情境式教學中最關鍵的基礎要素,能夠對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造成決定性影響。具體來講,高中階段大部分的地理知識都是抽象的,這種抽象性也是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困難的主要來源,而情境的一大功能就體現在對抽象地理知識的轉化上,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更直觀地呈現地理知識,以避免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困難,但就情境的實際創設而言,教師還需嚴格圍繞既定主題進行。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的課堂教學中,在結合現實生活與課程內容提煉出教學主題“地球真正的外殼”后,教師就可以圍繞“穿越大氣層”的活動主題創設多個存在關聯的主題情境,以飛機的起落與巡航為例,第一個情境創設如下:飛機剛起飛時的飛行高度處于大氣中的對流層,此時飛機可能會因為遇到不穩定的上升氣流而發生顛簸,為了保證機上人員的安全,廣播會提醒乘客坐在座位上并系好安全帶。第二個情境創設如下:飛機持續飛行一段時間后的飛行高度上升到了大氣中的平流層,此時乘客可以透過窗戶看到白云之上的萬里晴空,廣播則會提醒乘客可以離開座位與使用洗手間。這兩個情境分別對應學生對大氣中對流層與平流層的探究,為學生對對流層大氣與平流層大氣主要特征的分析與理解提供了探究空間。
(三)基于創設的情境來設置情境探究問題
隨著新的教育生態形成,課堂教學的側重點逐步從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轉向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逐步擺脫了直接灌輸和死記硬背的刻板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指向了探究、思考與理解性記憶,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實現對課程知識準確且全面的理解,進而建構起更加完善和有條理的課程知識體系。而在基于主題情境的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就需要圍繞課程教學的主題和創設好的情境設計對應的探究問題。
同樣是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的課堂教學為例,在完成指向對流層大氣特點探究和平流層大氣特點探究的情境創設后,教師可以分別結合不同的情境設置多個存在關聯的情境探究問題,借助問題鏈的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展開對課程知識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究。如在指向對流層大氣特點探究的情境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如下問題:①飛機在對流層飛行時為什么會出現顛簸?②造成顛簸的不穩定氣流是怎么產生的?③對流層大氣和對流層厚度的時空分布有哪些特點?④為什么云、雨、雪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在這一問題鏈中,第一、二個問題都與創設的情境有著最直接的關聯,學生需要結合資料和生活經驗展開深入情境的探究以尋找答案。而第三、四個問題都是對情境探究的延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問題梳理與整合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以尋找答案。
(四)以問題為論點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
雖然基于主題情境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需要客觀呈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并不意味著學生只能通過獨立的探究與思考來分析問題與理解知識,在小組中進行的合作探究與互動討論也是推進知識理解的有效路徑,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與他人進行互動與討論,讓學生能夠主動向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借助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思維的碰撞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例如,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第三冊第四章第一節“走向生態文明”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就可結合如今的熱門話題“可持續發展”來構建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主題的教學情境,并基于情境來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如“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有著怎么樣的相互關系?”“為什么要從工業文明走向生態問題?”“可持續發展的提出有著什么樣的背景與意義?”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與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站在不同的視角給出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有著不同生活經驗與知識儲備的學生就可能提出不同的問題,進而實現對小組內其他成員思維的啟發,并通過這種啟發完成對學生思維深度和廣度的提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依托主題情境開展教學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一項舉措,其中的主題源于課程內容和學科規律,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媒介,情境則是為實現教學和學習的目標而創設,是學習活動的主要載體,問題由主題與情境衍生,能夠反映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活動的核心。而在“主題—情境—問題”模式下的教與學中,教師就需要做到以地理課標為“綱”、以真實情境為“材”、以認知規律為“線”和以梯度問題為“領”,在教學內容與教學環節的設置上都更注重情境與問題,以逐步引導學生展開對課程知識點的全面探究與深入思考,在探索、總結、實踐的循環往復中打造一個更加完善的課堂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且更全面、更深入的學習指導,助力學生的個性成長與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巧芳.基于真實情境的地理“主題+問題式”教學案例設計[J].遼寧教育,2023(23):71-74.
[2]梁亮峰,馮宇影.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主題—情境—問題”學習模式構建與應用[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3(7):36-39.
[3]張云枝.主題情境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23(15):115-117.
[4]任小芳.高中地理主題式情境教學的探索[J].智力,2020(2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