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網絡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可以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多樣的交互方式,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深層思考,提高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本文從新課標的理念出發,探討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網絡技術融合創新的必要性、原則和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網絡技術;融合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技術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新課標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師中心、知識中心、講授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以探究為特征、以評價為支撐的新型教學模式,營造一個開放、合作、探究、創造的數學課堂氛圍,促進每一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得到全面而有效的發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將網絡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已經成為教師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網絡技術融合的意義
首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網絡技術融合,有利于實現新課標的目標和要求。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包括數學眼光、數學思維、數學語言等方面。網絡技術可以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多媒、互動、開放和個性的輔助教學,有助于激發和滿足學生的數學興趣,拓展和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網絡技術融合,有利于構建新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要內容,以講授、練習、測試為主要方法,缺乏對學生個性差異和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和發揮。網絡技術可以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多元化的內容和形式,支持教師進行情境創設、問題引導、探究引導、評價反饋等環節,促進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建構者、從管理者轉變為協作者、從評價者轉變為促進者;促進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建構者、從孤立者轉變為協作者、從被評價者轉變為自評者。
最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網絡技術融合,有助于優化教學資源的分配和利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優質的教學資源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學校或地區,網絡技術的運用能夠打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使所有學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優質的教育資源。網絡平臺豐富的教學資源如電子教科書、在線課程、虛擬實驗室等,不僅能夠提供更多樣化的學習材料,還能夠促進資源的共享和個性化配置。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網絡技術融合的挑戰
一是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依靠紙質教材和黑板進行授課,而在融合網絡技術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能夠熟練操作教學軟件和網絡平臺。此外,教師還需要掌握網絡資源的篩選和評估能力,以確保所使用的網絡資源具有教育價值和科學性。因此,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與網絡技術融合的關鍵。
二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網絡技術的引入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然而,學生在使用網絡技術進行學習時也面臨著信息過載和分散注意力的問題。網絡資源的質量和適宜性是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網絡技術融合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信息篩選和評估能力。
三是平衡網絡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關系。網絡技術是一種強有力的教學輔助工具,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如黑板、教材、實物等。網絡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應該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形成有效的教學整合。
三、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網絡技術融合的策略
(一)有效組織和管理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活動,增加課堂教學容量
網絡環境下的數學教學活動具有開放性、多樣性、自主性等特點,給小學數學教師的組織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和實施網絡環境下的數學教學活動時,應該考慮到以下六個方面:一是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使網絡環境下的數學教學活動與課堂教學活動相互呼應和相互促進;二是選擇合適的網絡平臺和工具,使網絡環境下的數學教學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不受技術障礙或干擾;三是制定合理的規則和制度,使網絡環境下的數學教學活動能夠有序地進行,不出現混亂或失控;四是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支持,使網絡環境下的數學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五是網絡資源的形式要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情感特點相適應,能夠吸引注意力,激發好奇心和積極性,滿足探究欲望;六是網絡資源的難度要與小學生的數學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相匹配,能夠提供適度的挑戰,引導發現問題,促進學生解決問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上提供的各種圖形素材和工具,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預習,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方式認識圖形,并記錄自己的發現和疑惑。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或電子白板展示部分優秀或有代表性的預習作業,并引導全班討論和交流。在課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上提供的各種圖形游戲和拓展活動,讓學生在玩中鞏固和深化對圖形的認識,并激發他們對圖形美感和創造力的培養。這樣一來,網絡環境下的數學教學活動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擴展了課堂空間,延長了課堂時間,還提高了教學成效。
(二)平衡網絡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關系,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網絡技術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不能取代傳統教學手段,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過程、效果等因素進行合理選擇和靈活運用。教師在使用網絡技術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網絡技術應該服務于數學教學目標,而不是取代或削弱數學教學內容和過程。教師應該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選擇適合小學階段的網絡資源和工具,使之與數學知識、能力、過程、方法和情感相結合,形成有效的網絡教學方案。例如,在引入新知識時,可以利用網絡技術提供生動的情境和豐富的素材,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在鞏固知識時,可以利用傳統教學手段提供多樣的練習和反饋,培養小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習慣。
二是網絡技術應該激發和支持學生的主動探究,而不是導致或增加學生的被動接受。教師應該利用網絡技術提供的多媒體、互動、反饋等功能,設計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數學問題和活動,引導和鼓勵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或協作式的探究,發現和解決問題,表達和交流想法,反思和評價過程。例如,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考慮網絡技術對小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影響和作用。在評價教學效果時,要考慮網絡技術對小學生數學能力、態度、興趣等方面的影響和作用。
三是網絡技術應該促進和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組織,而不是破壞或干擾數學課堂教學秩序。教師應該根據網絡技術的特點和條件,靈活調整數學課堂教學的時間、空間、人員等組織形式,創造有利于數學教與學的環境。同時,教師也應該注意網絡技術可能帶來的安全、倫理、健康等問題,制訂相應的規范和措施,保障網絡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例如,在使用網絡技術時,要注意小學生的網絡素養和安全,引導小學生合理地獲取、處理、應用網絡信息;在使用傳統教學手段時,要注意小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引導小學生有針對性地復習、鞏固、拓展數學知識。
要做到以上這些,就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包括對數學本身、數學教育理論、數學課程標準、數學教材、數學評價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對網絡技術本身、網絡資源、網絡工具、網絡環境等方面的熟練掌握;以及對自身角色、責任、能力等方面的清晰認識。因此,教師在使用網絡技術前,應該進行充分的準備,提高自己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養和評價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數學能力,完成自我構建過程
在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數學能力的培養和評價,幫助學生完成自我構建過程。具體而言,應該重點培養和評價以下三個方面的數學能力:一是網絡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是指學生能夠利用網絡技術,有效地搜索、篩選、整理、分析,利用網絡上的數學信息,解決數學問題或完成數學任務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辨別網絡信息真偽、質量、價值的能力,以及運用網絡信息進行數學推理、創造、表達的能力。二是網絡交流和合作能力,指學生能夠利用網絡技術,與教師、同伴、專家等進行有效的數學交流和合作,共享數學想法、經驗、成果,促進數學思維和情感的發展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運用網絡語言、符號、工具進行數學溝通的能力,以及遵守網絡交流和合作的規則和禮儀的能力。三是網絡自主和反思能力,指學生能夠利用網絡技術,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水平,制訂合理的數學學習目標和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資源和方式,監控和調整自己的數學學習過程,反思和評價自己的數學學習效果,實現數學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自我構建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制定和執行網絡數學自主學習方案的能力,以及運用網絡技術進行數學自我反思和評價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展示不同類型的時鐘和時間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探討時間的表示方法。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互動白板或者在線教育平臺,上傳與時間相關的互動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學習判斷時間。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創建在線討論區,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理解和日常生活中與時間相關的發現,或者在虛擬環境中模擬日常生活場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如何安排時間,理解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與網絡技術的融合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通過合理地應用,網絡技術將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包玉英.試論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及對策[J].絲路視野,2022(6):94-96.
[2]張麗.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互動課堂的融合與創新分析[J].文學少年,2021(10):247.
[3]朱敏.科技引領,教學創新: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22(11):55-57.
[4]王勇.試論“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及對策[J].學周刊,2021(21):2.
[5]同亞菊.“巧”手段 “活”資源 “增”趣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J].西部教育研究(陜西),2022(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