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潑尼松龍聯合阿昔洛韋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68例老年帶狀皰疹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采用阿昔洛韋治療,觀察組采用潑尼松龍+阿昔洛韋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疼痛程度、炎癥介質水平、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各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IL-2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PHN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潑尼松龍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可有效緩解老年帶狀皰疹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抑制炎性反應,且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老年帶狀皰疹;潑尼松龍;阿昔洛韋;糖皮質激素;疼痛程度
帶狀皰疹在夏秋兩季較為高發,主要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致,是一種感染性皮膚病,以疼痛、皮疹為臨床癥狀,好發于面部或身體一側[1]。該病在老年人群中較多見,與免疫功能降低有關。相關研究發現,潑尼松龍與阿昔洛韋聯用可有效緩解老年帶狀皰疹患者臨床癥狀[2]。阿昔洛韋屬于抗病毒藥物,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且毒副作用較低,能抑制病毒的發生及發展。潑尼松龍是一種糖皮質激素,可控制炎癥,緩解疼痛,預防后遺神經痛[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潑尼松龍聯合阿昔洛韋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68例老年帶狀皰疹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4]帶狀皰疹相關診斷標準;年齡≥60歲;病程≤10 d;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相關文書。排除標準: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伴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伴有活動性潰瘍出血;合并真菌感染。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維生素B1、維生素B2營養神經,外用爐甘石洗劑。同時,對照組給予阿昔洛韋口服,0.2 g/次,5次/d。觀察組給予潑尼松龍聯合阿昔洛韋治療。阿昔洛韋用藥方式與對照組一致;潑尼松龍口服,2片/次,3次/d,用藥2 d后減量至每日2片,用藥5 d后減量至每日1片。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10 d。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癥狀緩解時間:記錄兩組患者皰疹消退時間、疼痛緩解時間及皮損結痂時間。
(2)疼痛程度:于治療前及治療后分別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總分0~10分,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
(3)血清炎癥介質:于治療前后分別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使用全自動酶標分析儀檢測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表達水平。
(4)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發生率及不良反應:對患者開展為期3個月的隨訪,記錄PHN、咽喉腫痛、呼吸不暢、頭痛、食欲減退及腹脹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觀察組各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兩組治療前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IL-2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PHN及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者PHN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討論
帶狀皰疹是一種與神經系統密切相關的自限性皮膚疾病,感染后病毒有可能在脊髓神經根的神經節神經細胞內長期潛伏。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病毒將加速繁殖,并沿著神經纖維向皮膚擴散,引發劇烈的侵襲性炎癥,癥狀通常包括丘疹和紅斑,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神經性疼痛[6]。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免疫系統功能明顯下降,帶狀皰疹患病風險高。臨床多通過抗病毒藥以及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潑尼松龍聯合阿昔洛韋治療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治療效果顯著。阿昔洛韋為一種嘌呤核苷類似物,經口服進入機體可快速達到皰疹病毒感染細胞內,對病毒胸苷激酶、細胞激酶具有競爭性;同時,藥物經磷酸活化后能對病毒DNA多聚酶進行干擾,有效抑制皰疹病毒活性[7~8]。潑尼松龍屬于糖皮質激素,能夠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炎癥介質釋放,從而減輕局部組織損傷[9]。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促進臨床癥狀快速消退。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疼痛程度評分、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IL-2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TNF-α在炎癥反應的各個階段都扮演著關鍵角色;IL-6被發現在神經和皮膚受損后展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IL-2是一種免疫調節因子,主要由輔助性T細胞產生,具有廣泛的免疫增強活性,IL-2水平下降會導致NK和AK細胞生成減少,從而減弱AK細胞對病毒細胞的溶解和破壞能力,進而降低患者免疫力,增加患者易感染病毒的風險[10]。潑尼松龍與阿昔洛韋聯合治療可減緩神經損傷進程,調節免疫系統活性,抑制炎性反應程度,減輕疼痛程度。
50歲以上患者出現PHN的風險高達80%~85%,通常感覺刺痛或電擊般痛感,可持續存在或間歇性發作,且往往伴有灼熱或瘙癢不適,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PHN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潑尼松龍與阿昔洛韋聯合治療可以發揮協同作用,有效抑制病毒在人體內的合成和復制,從而減少病毒的擴散范圍,最終減輕病毒對神經系統造成的損害,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潑尼松龍與阿昔洛韋聯合治療老年帶狀皰疹能夠有效促進臨床癥狀緩解,減輕疼痛程度,抑制炎性反應,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趙曉霞.泛昔洛韋與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15,35(z2):351-352.
[2]黃崢.潑尼松龍聯合阿昔洛韋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4):809-811.
[3]楊源鋒,蘇圣賢,解小麗.噴昔洛韋聯合阿昔洛韋軟膏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及患者疼痛血清IL-2 IL-6水平變化研究[J].河北醫學,2021,27(10):1719-1724.
[4]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5]趙文斌,陳淑慧,王哲.聯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22,24(1):54-56.
[6]宋鐵軍,楊會君,王亞斐,等.早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帶狀皰疹臨床觀察及對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21,23(2):179-180.
[7]趙亞飛.阿昔洛韋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21,43(6):770-771.
[8]趙靜.糖皮質激素聯合伐昔洛韋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34):76.
[9]董穎,王博,靳卓.伐昔洛韋聯合糖皮質激素對帶狀皰疹患者血清IL-6、IL-2、IL-10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0,17(7):75-78.
[10]王家雙.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臨床診療中國多學科專家共識解讀[J].實用疼痛學雜志,2016,12 (2):139-142.
[11]張春發.泛昔洛韋片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對帶狀皰疹患者疼痛及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 首都食品與醫藥,2024,31(9):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