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該文采用最鄰近指數、核密度分析以及冷熱點分析等研究方法,對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進行了深入分析。結果表明: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在空間分布上呈現出典型的聚集模式,整體空間格局表現為“東多西少,一核多點”的分布狀態。研究建議如下:一是充分利用鄂西地區的地理優勢,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滑雪度假勝地;二是加強鄂中地區文體旅融合發展,構建多元一體的體育特色小鎮;三是通過舉辦體育賽事激發鄂東地區的消費潛能,著力打造國際都市旅游目的地。
【關鍵詞】 體育旅游" 旅游資源" 空間分布" 資源優化
【中圖分類號】 G8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4)36-0085-04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 Optimization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Hubei Province
HUANG Jing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62 China
[Abstr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Hubei Province were deeply analyzed by means of proximity index, kernel density and cold and hot spo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Hubei Province presents a typical clustering pattern, and the overall spatial pattern is \"more in the east and less in the west, multiple points in one kernel\". Research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is to grasp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of western Hubei, and cultivate ski resorts with national influence; Second is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 in central Hubei, and build a diversified and integrated sports town; Third is to stimulate the consumption potential of the eastern Hubei region by hosting sports events, and focus on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urban tourism destination.
[Keywords] Sport tourism; Tourist resources; Spatial distribution; Resource optimization
湖北位于中國中部、長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湖北省發展體育旅游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在健康中國與體育強國的戰略背景下,充分挖掘體育旅游消費和投資潛力,推動體育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促進體育產業與文化、休閑、康養、研學等領域的協調發展,不僅能夠滿足旅游消費升級的需求,還對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具有重要作用[1],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徑。本文綜合運用體育學、旅游學、地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利用ArcGIS軟件制作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空間結構可視化圖譜[2-3],直觀展示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的空間布局特征,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開發意見與規劃建議,為湖北省體育旅游發展規劃提供必要的事實依據。
1" 研究內容與方法
1.1" 研究數據
研究數據涵蓋湖北省體育旅游景點、體育類賽事及場館,總計1 343個體育旅游資源點。其中,體育旅游景點數據來源于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文化和旅游局、縣(市、區)政府網站、百度地圖及各類旅游APP;體育類賽事、場館數據則來源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北省體育局及各市州政府網站,統計時間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1.2" 研究對象與方法
1.2.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為科學反映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的地理空間特征,本文以縣級行政區劃作為體育旅游資源的統計與計算的基本單元。
1.2.2" 研究方法
第一,最鄰近指數分析法。利用最鄰近點指數分析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的相互鄰近程度,判斷其空間分布類型。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式中,rE為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理論最鄰近距離;A為湖北省面積;n為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點數量;r1為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點與其最鄰近空間點距離的平均值;R為最鄰近指數。當Rgt;1時,說明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趨于離散分布;當R=1時,趨于隨機分布;當Rlt;1時,趨于集聚分布[4]。
第二,核密度分析法。運用ArcGIS空間分析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計算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點的密度,直觀展示其空間上的聚集或分散程度。
第三,冷熱點分析法。采用ArcGIS中的Getis-Ord Gi*熱點分析工具,通過計算各資源點之間的Z值和P值,反映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冷熱點區域的集聚情況。若Gi為正且顯著,則顯示為高值空間聚集(熱點區);若Gi為負且顯著,則顯示為低值空間聚集(冷點區)[5]。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聚集特征
利用ArcGIS空間自相關分析工具計算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的最鄰近指數,以研究其聚集狀況。結果顯示: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分布的實際距離為3 025.52 m,理論最鄰近距離7 526.33 m,最鄰近比率為0.401 992(小于1),計算得到的P值為0.000(小于0.01),Z值為5.41,均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表明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在地理空間上呈現出典型的聚集模式。
2.2" 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密度分布特征
利用ArcGIS 10.3的Spatial Analyst Tools中的Density模塊,對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空間核密度進行分析。如圖1所示,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密度存在明顯差異,整體表現為“東多西少,一核多點”的空間狀態。武漢市、宜昌市和襄陽市形成了3個高值區域,呈現出以高密度地區為核心向外圍擴散的空間密度演化趨勢。鄂西與鄂中地區受經濟條件與自然資源限制,存在部分體育旅游資源分布盲區。
鄂東地區主要為丘陵和平原地形,地貌類型多樣,江漢平原地勢平坦,經濟發達,體育旅游資源、賽事資源及人文資源開發較為完善。而鄂西地區主要為山地,體育旅游資源圍繞“山”展開,如神農架滑雪場、恩施滑翔傘基地、齊岳山跑馬場等體育場地,以及神農頂、武當山等自然資源,同時舉辦了UTSS神農架森林越野跑、UTWD武當山越野賽等體育賽事。然而,受地理位置、經濟條件、基礎設施的限制,鄂西地區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相對薄弱。在湖北省體育旅游空間分布的高值區域中,武漢市的集聚尤為突出。作為湖北省省會城市,武漢市經濟發達,基礎設施完善,體育賽事、場館等人文資源開發充分,且擁有東湖、木蘭草原等5A級景區。宜昌、十堰、黃石等地除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外,還積極承辦國家級、省級賽事;襄陽、荊門、荊州等地同樣推動區域體育賽事全面展開,通過舉辦體育賽事吸引游客、提升城市知名度,使其成為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的高值區域。
2.3" 空間分布熱點
對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各研究單元進行了空間聚類分析,得到了縣級單元的空間聚類結果。從冷熱點區(見圖2)的區位來看,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分布熱點區域主要集中在武漢、十堰、襄陽,呈現出明顯的空間自相關性,這與核密度分析及數量分析的結果相一致;而冷點區則分布在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例如潛江、仙桃、天門,這表明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在空間上的分布不均衡,資源配置有待優化,亟須加強規劃與改進。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據不完全統計,湖北省的體育旅游資源總量達到1 343個,最近鄰比率為0.401 992,表現出顯著的集聚分布特征,預示著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具有較大的開發與利用潛力。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的地均水平為72.24個/萬平方公里,其中武漢市的地均水平最高,達到298.75個/萬平方公里,而天門市的地均水平最低,為34.32個/萬平方公里。人均水平方面,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為22.98個/百萬人,神農架林區的人均水平最高,達到200個/百萬人,而天門市的人均水平最低,為5.59個/百萬人。對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進行空間核密度分析,結果顯示區域分布存在顯著差異,總體呈現出“東多西少,一核多點”的空間分布特征。冷熱點分析進一步表明,鄂東與鄂西北為熱點區域,鄂中則為冷點區域,空間格局尚未達到均衡分布。
3.2" 建議
3.2.1" 利用鄂西地理優勢,發展滑雪度假勝地
針對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格局,提出差異化空間布局建議:鄂西地區地形以山地為主,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應依托神農頂、武當山、三峽人家、恩施大峽谷、清江古河床等地,大力發展登山、滑雪、越野跑、馬術、漂流、滑翔傘、山地自行車、蹦極、露營、徒步等戶外特色體育項目。同時,整合各區縣資源,共同打造徒步、騎行、自駕等精品旅游路線。此外,應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滑雪項目。湖北省因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中部地區少數能夠開展滑雪項目的省份之一。目前,湖北省擁有超過30家滑雪場及俱樂部,但在雪場規模、雪道、宣傳及硬件設施,以及雪場周邊的交通、酒店、服務設施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因此,建議集中資源,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滑雪度假勝地,提高交通通達性,提升品牌效應,將湖北打造成為南方冰雪旅游的首選之地,形成湖北旅游經濟的新增長極。
3.2.2" 強化鄂中文體旅融合,打造體育特色小鎮
鄂中地區地勢北高南低,由低山丘陵逐漸過渡到崗地、平原,適宜開展滑翔傘、跳傘、馬術、槳板等運動項目。同時,鄂中地區還擁有豐富的體育民俗文化遺產,如端公舞、高蹺花鼓、松滋滾燈舞、五蝦鬧鲇、潛江草把龍、趕象等。近年來,《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系列文件相繼出臺,強調推動文化、體育和旅游等產業的高質量融合發展。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文體旅融合既能發揮體育旅游資源消耗低、內生動力強、輻射范圍廣、產業鏈長等比較優勢,又能利用文化資源提升旅游業的內在價值[6]。因此,鄂中地區應精準定位市場需求與偏好,以戶外運動為亮點,促進鄉村振興,整合山水資源、民俗文化、康養項目、休閑運動,打造以休閑體育為特色,集文化體驗、戶外運動、親子研學、山水康養于一體的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湖北旅游資源融合發展區。
3.2.3 豐富鄂東體育賽事,激發體育消費潛力
鄂東地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可依托武漢市的輻射作用,積極舉辦各類體育賽事。例如,舉辦2023—2024中國男子排球超級聯賽等觀賞型賽事,以及馬拉松、登山大會、“村BA”等群眾參與型賽事,通過各類賽事活動激發消費潛能。武漢市作為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的核心支撐區,具有通達性高、基礎設施完善、文化底蘊深厚等優勢,應充分利用地理條件與都市資源稟賦,積極舉辦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體育賽事與活動,開發國外旅游客源市場,打造國際都市旅游目的地,并發揮武漢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全省發展。
體育作為具有廣泛吸引力的文化活動,對地區旅游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政府應立足全域規劃,明確各區域體育旅游資源的優先項目、行動計劃和實施策略,推動全區體育旅游一體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以勝,陸林,韓玉剛.新旅游資源觀視角下旅游資源研究框架[J].自然資源學報,2022,37(3):551-567.
[2] 劉奔越.廣東省體育旅游資源空間結構及其優化策略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學院,2022.
[3] 吳黎,李細歸,吳清,等.湖北省體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格局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33(2):223-227.
[4] 朱媛媛,汪紫薇,顧江,等.基于“鄉土——生態”系統韌性的紅色旅游資源利用空間格局優化研究——以大別山革命老區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21,36(7):1700-1717.
[5] 李子輝,張亞,巴永,等.云南省植被固碳能力與產水、土壤保持服務冷熱點識別[J].中國環境科學,2024,44(2):1007-1019.
[6]""" 曾艷筠,張小林.體育旅游和紅色文化資源融合開發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3,39(10):1383-1390.
基金項目:2023年湖北休閑體育發展研究中心開放基金課題(2023B004)。
作者簡介:黃婧(1996—),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體育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