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琳 趙萍 黃潔
摘要:文章以易班“校本化”建設為背景,將商洛紅色文化資源與易班平臺充分融合,在“商洛學院易班”平臺增添商洛紅色文化特色專欄,促進商洛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推動易班“校本化”建設。文章立足于當前商洛紅色文化發展紅色資源分散,缺乏系統化建設;宣傳力度較小,紅色文化影響力不足;教育形式單一,育人功能發揮不足的現狀,結合易班平臺育人功能的影響力,將商洛紅色文化與商洛學院易班“校本化”相結合,提出易班“校本化”建設背景下商洛紅色文化傳承的路徑,主要包括:整合紅色資源,促進紅色文化系統化建設;創新傳播渠道,提升紅色文化宣傳力;創新形式,豐富紅色文化教育內容;搭建教育平臺,健全紅色文化育人機制。通過這些路徑,能夠豐富商洛紅色文化推介和傳承的渠道,增強商洛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促進商洛紅色文化育人功能的發揮處于良性狀態,促進商洛紅色文化系統化建設。文章提出,應在受眾廣泛的易班平臺建設商洛紅色文化欄目,豐富商洛紅色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增強商洛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促進紅色文化育人功能的發揮。同時,借助易班平臺的紅色欄目建設,及時對商洛紅色文化進行社會推廣,促進商洛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易班;“校本化”;商洛;紅色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D261;G6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4-0027-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陜西省教育協會“高師院校助推鄉村教育振興實踐研究”課題成果,項目編號:SJHZ DKT202314-02;2023年度商洛學院學生工作研究課題“商洛紅色文化欄目建設——商洛學院易班‘校本化建設模式探索”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SGZ2308
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意見》,持之以恒推進黨史總結、學習、教育、宣傳,進一步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高校作為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要切實將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落到實處,持之以恒做好黨史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當前,已有學者對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研究。張有武(2022)指出,高校要在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智慧校園建設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融入紅色文化[1];王志玲、李又云(2022)對紅色教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路徑進行了探討[2]。還有學者將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思政教學,挖掘紅色資源,融入紅色基因。曹椿寓、王紀鵬(2022)對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探究[3];鄭振鋒(2022)對紅色文化融入新聞傳播學課程思政的現實難點與實踐路徑進行了探析[4]。一些學者對地方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探討。劉峰(2022)對北京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進行了研究[5];曾虹(2021)對瓊臺師范學院建立的“館地?!币惑w化紅色文化育人實踐模式進行了探索,促進地方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6]。
當前,已有學者對商洛紅色文化進行了相關研究。朱白、楊增強(2020)對商洛市鄉鎮紅色文化綜合傳承度評價進行了研究,為鄉鎮紅色文化傳承提供依據[7];余方平、李繼高(2008)對商洛紅色文化資源進行了研究,對商洛紅色旅游資源分布狀況進行了詳細介紹[8]。部分學者對商洛紅色文化旅游產業進行了分析,楊瑛娟(2020)結合因子分析法對商洛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競爭力進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商洛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具體措施[9];武婷婷(2021)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商洛市紅色旅游開發策略進行辨析[10]。
前期學者對商洛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為后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但是研究少有涉及利用網絡和新媒體平臺為商洛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易班是教育部研發的網絡文化項目,廣泛為當前高校師生所接受和使用。易班“校本化”是基于易班網絡平臺的功能與特點,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提出一套符合學校實際情況、切合學科專業特點的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與效益的機制與模式[11]。
文章旨在將商洛紅色文化資源與易班平臺充分融合,進一步增強商洛紅色文化的影響力,促進商洛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推動易班“校本化”建設。
(一)紅色資源分散,缺乏系統化建設
商洛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包括鎮安縣蘇維埃政府成立舊址、丹鳳縣馬爐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王柏棟故居、袁家溝戰斗遺址、前坡嶺戰斗遺址、商州區北寬坪紅色教育基地等[12]。商洛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但主要分布在各縣鄉鎮,且當前商洛紅色文化的管理方式為各縣自主規劃、自主開發,未進行集中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導致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層次不一,缺乏系統化建設。
(二)宣傳力度較小,紅色文化影響力不足
當前商洛紅色文化宣傳力度較小。在內容上,商洛紅色文化的宣傳僅限于商洛紅色文化相關景點的文字介紹,缺少更為直觀的圖片或視頻簡介,宣傳內容相對匱乏。
在形式上,當前商洛紅色文化的宣傳主要依靠政府網站相關欄目,形式單一。在新媒體充分發展的今天,商洛紅色文化宣傳并未與新媒體技術手段充分融合,導致商洛紅色文化影響力不足。
(三)教育形式單一,育人功能發揮不足
商洛紅色文化育人功能發揮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當前商洛紅色文化教育形式較為單一,育人功能的發揮以現場參觀為主,教育形式缺乏創新。
第二,商洛紅色文化受眾范圍有限,商洛各紅色文化地較偏遠,能到現場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的人員主要為中小學生中部分優秀學生和大學生黨員,受眾范圍有限。
第三,當前商洛紅色文化暫未充分滲透到學生日常教育中,沒有商洛紅色文化相關課程,商洛紅色文化相關專題講座開展不足。
以易班為載體,建設商洛紅色文化欄目對黨史學習、文化傳承和易班“校本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其一,在易班建設商洛紅色文化專欄是促進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抓手。在易班平臺建設商洛紅色文化專欄能夠有效將商洛地方黨史文化轉化為大學生“指尖文化”,學生通過小程序便能輕松學習和了解商洛地方黨史,充分促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13]。
其二,在易班建設商洛紅色文化專欄,能夠有效增強商洛紅色文化的影響力,促進商洛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其三,在易班平臺建設商洛紅色文化專欄,是易班“校本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易班“校本化”探索是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將商洛地方紅色文化在易班平臺推廣,能夠有效促進易班“校本化”建設。
其四,在易班平臺建設商洛紅色文化專欄,可增強商洛紅色文化教育的時效性。
(一)整合紅色資源,促進紅色文化系統化建設
紅色文化資料的收集整理是紅色文化體系化建設的基礎和前提,商洛紅色文化資源系統化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資料的充分收集是紅色文化系統化建設的重要保證。線上資料搜集包括各政府網站相關資料簡介、微信公眾號相關推文、景點網站介紹等。線下資料收集采取線下走訪與實地調研的方式,以獲取商洛紅色文化相關資源,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存儲,為在易班平臺建設商洛紅色文化欄目,促進商洛紅色文化系統化、體系化建設提供材料支撐。
其次,對商洛紅色文化相關資料進行系統化的歸納和整理,形成《紅色故事》《紅色印記》《紅色資料》等子欄目,促進商洛紅色文化系統化建設。
(二)豐富傳播渠道,提升紅色文化宣傳力
商洛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須豐富紅色文化傳播渠道,增強商洛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以互聯網為依托,提升宣傳力。易班平臺受眾廣泛,影響力充足,加大商洛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易班平臺的育人優勢。
易班平臺商洛紅色文化傳播和推介的過程中要充分與當地的文旅部門合作,積極推動商洛紅色文化欄目在當地廣播、電視、報紙等主流媒體平臺的宣傳和推廣,切實改變大眾對商洛文化的認知[14]。
此外,易班商洛紅色文化欄目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將易班平臺與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媒體平臺連接,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優勢。
(三)創新形式,豐富紅色文化教育內容
商洛紅色文化傳承的過程中要注重欄目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在商洛紅色文化欄目建設的過程中,在前期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考察,再將商洛紅色文化分類整理,充分將傳統的宣傳模式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除充分利用傳統的文字內容外,積極加入圖片、視頻等內容,使受眾的信息獲取更加直觀、明了,提高受眾的接受度[15]。
在內容方面,除充分依托傳統的紅色景點內容介紹外,可加入紅色歌曲、紅色器物、紅色電影、革命人物短片、革命老兵講故事等新內容,教育形式上可以推廣商洛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社區,增強商洛紅色文化的感染力,提高人們對商洛紅色文化的關注度。
(四)搭建教育平臺,健全紅色文化育人機制
通過易班商洛紅色文化欄目建設,充分利用易班平臺優勢,建立健全紅色文化育人機制。商洛紅色文化育人機制的建立要充分發揮頂層設計的作用,積極協調政府文旅部門、學校相關部門,為商洛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的發揮提供保障。
加強商洛紅色文化推廣宣傳。前期做好易班平臺學校內部宣傳,在高校內部做好宣傳和推廣,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促進商洛紅色文化的傳播。
此外,要不斷強化商洛紅色文化育人導向,提升商洛紅色文化育人效果。在商洛紅色文化推廣和傳播過程中,要及時做好商洛紅色文化傳承的調研和反饋,形成評價體系,促進商洛紅色文化育人功能的發揮處于良性狀態。
文章提出在受眾廣泛的易班平臺建設商洛紅色文化欄目,豐富商洛紅色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增強商洛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保證大學生群體黨史學習的常態化、長效化,促進紅色文化育人功能的發揮。同時,借助易班平臺的紅色欄目建設,及時對商洛紅色文化進行社會推廣,促進商洛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其他地方紅色文化的傳承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志玲,李又云.紅色教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路徑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9):43-45.
[2] 鄭振鋒,徐健,張雨楠.紅色文化融入新聞傳播學課程思政的現實難點與實踐路徑[J].傳媒,2022(5):22-24.
[3] 張有武.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實現維度[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6):32-35.
[4] 曹椿寓,王紀鵬.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程思政建設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8):53-55.
[5] 劉鋒.北京紅色文化何以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7):90-91.
[6] 曾虹,尚婷,申明.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 瓊臺師范學院“館地?!币惑w化建設平臺簡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48):110.
[7] 武婷婷,董朕.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商洛市紅色旅游開發策略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21,60(17):199-202.
[8] 楊瑛娟,范婷,高琳毓.商洛紅色旅游產業集群化現狀及培育策略[J].遼寧農業科學,2021(4):45-48.
[9] 朱白,楊增強.商洛市鄉鎮紅色文化綜合傳承度評價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20,59(16):197-202.
[10] 余方平,李繼高.試論商洛紅色旅游資源分布狀況[J].商洛學院學報,2008(3):5-10.
[11] 楊盈.“四全易班”:“融媒體”時代高校易班校本化審視與建設[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1):106-109.
[12] 劉碩.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易班”平臺“校本化”建設路徑分析[J].經濟師,2023(5):228-229.
[13] 鄭志民.基于易班平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觀察,2021,10(37):62-64,90.
[14] 吳唐風.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視角下易班校本化的思考[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5(3):156-160.
[15] 吳迪,蔣俊.提“易”思考,落“班”為實:“易班”建設路徑探究[J].辦公自動化,2021,26(18):44-45.
作者簡介 殷琳,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趙萍,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黃潔,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