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均 劉雷
摘?要:采用文獻分析的方法,介紹了冠軍精神含義,分析了冠軍精神的時代價值:冠軍精神推動青少年健康發展,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凝聚時代力量;最后提出冠軍精神傳承與推廣的建議:挖掘冠軍精神的時代內涵,大力宣傳冠軍精神的時代價值,通過體育賽事、科技創新教育、課程思政等多種途徑推廣冠軍精神。
關鍵詞:冠軍精神;時代價值;傳承;推廣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35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過去十年,我國競技體育取得了非凡成就,據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至2021年十年間,中國體育健兒共獲得986個世界冠軍,創127次世界紀錄,我國從“金牌大國”邁進“體育強國”,進一步強化和提升了具有時代意義的冠軍精神。高等教育要“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時代重任,承擔產業轉型升級與技術創新的重任,培養有擔當、有信念、有抱負、有競爭力的高技能人才,要挖掘和借鑒冠軍精神時代價值,培養與“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相匹配的創新、高效、團結的員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推動社會經濟創新發展。
1?冠軍精神的含義
1.1?冠軍的含義
許慎《說文解字》釋冠宇:冠,絭也。所以絭發,牟冠之總名也。從元,元亦聲。冠有法治,從寸。自古冠是指束發,是帽子的總名,為發之上的帽子,有層次尊卑之別。古之冠也指首,即第一。眾之首曰冠,《前漢·魏相丙吉傳》贊:高祖開基,蕭曹為冠。《史記·灌夫傳》:夫名冠三軍。古之冠軍,源于軍事,是指在戰斗或比試中獲勝,列于諸軍之首;奪冠的過程,強調“勇”。現在引申為第一名,是指在體育、音樂、藝術競賽中獲得第一名,又以體育競賽奪冠使用較為常見。
1.2?冠軍精神的含義
古人冠軍精神強調“勇”,冠軍的獲得,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冠軍精神又與付出、努力、堅韌等相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冠軍精神的緣起,與國家建設、努力拼搏、國家榮譽有一定的關聯。韓福魁認為“鐵人王進喜”的冠軍精神,是自強不息,自信不疑,主動挑戰強手,勇于爭當第一,是勉勵人們自強自信的精神,引導人們奮發進取,鞭策人們輝煌人生的精神。在體育領域,冠軍精神體現在刻苦訓練、努力拼搏,戰勝對手等。
1.3?新時代的冠軍精神
冠軍精神凸顯獨特的時代符號,“奧運冠軍精神”廣受贊譽,廣泛傳播。郎平把女排冠軍精神闡釋為“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張從志,2019)。蘇暢認為女排精神報道“失利不放棄、失敗不言敗”。坐式排球世界冠軍龔彬對冠軍精神的闡釋為“愛拼才會贏”和“自信、自強、樂觀、堅持”(王雪琪,2011);周繼紅認為要“讓冠軍的精神成為所有人的榜樣”,“為青年人樹立榜樣、向全社會傳遞正能量”。(周繼紅,2014)。
從古代的戰勝爭首,到王進喜的自強不息,再到體育領域的“努力去贏,失敗不言敗”,冠軍精神從始至終以一種滿滿的正能量激勵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為國家、為集體去戰斗,爭榮譽,戰勝困難,充滿了正能量。進入新時代,自信、刻苦、樂觀、堅持的精神依然激勵年輕一代,以愛國主義的家國情懷,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冠軍的姿態進入世界各個競爭領域。
2?冠軍精神的時代價值
冠軍精神凸顯更加強大的時代價值。當前,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變化莫測的國內外發展環境,急需冠軍精神糾正我們的行為并形成強大的動力,推動我國年輕一代健康發展。
2.1?冠軍精神推動青少年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得到快速發展,居民收入顯著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扣除價格因素后,2011—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2%,十年累計實際增長100.8%。另一方面,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巨大的提高,食品支出、食品品質和健康質量得到較大的提升,但也因為“營養過剩”“過度飲食”等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我國學生體質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5%小學生、14.5%初中生和30%大學生的體質健康不及格,呈現“年齡越大越不健康”的不合理趨勢,30%青少年過度肥胖,20%青少年運動能力下降。此外,據報道,全球20%的青少年遭受心理健康問題困擾,從誘發年齡來看,半數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發生年齡低于14歲。
根據李燕等人的研究表明,樂觀和韌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人格特質,個體后天社會生活中積極體驗越多,自身內部動機就越強,其對自身提出的要求更高,通過引導、激發和強化人的能力和潛力,促進個體形成積極的人格特質。梁旭敏研究發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青少年挫折教育可以培育青少年的體育精神以提升青少年意志水平和提高挫折耐受力,可從身體、心理兩方面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確保青少年在遭遇挫折時能積極對抗挫折。
這意味著,按照積極人格理論,對于營養過剩導致的身心不健康,可以通過積極體驗和積極的人格教育,來提高青少年的樂觀、韌性和積極動機;適當科學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保持心理健康,增強積極向上的奮斗動力,傳遞社會正能量。冠軍精神作為一種積極的社會正能量,可以正風氣,振奮精神,提高社會凝聚力,提高青少年的自信、自強、樂觀和耐力,在新時代背景下,可以挖掘冠軍精神的時代價值,科學開展體育鍛煉,推動青少年一代健康快樂成長。
2.2?冠軍精神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
當前大學生正面臨獨生子女問題的挑戰,由于家庭生活相對豐實,個體成長空間缺乏競爭,加上長期深受家長溺愛,獨生子女特別是00后一代的健康人格備受關注。在現實大學生活中物質豐富、攀比名牌、通宵游戲、疏于學習等現象屢見不鮮;在工作中挑肥揀瘦、眼高手低、工作怕苦怕累等“躺平”的情況也比較常見。結合前面所述,大學生在生活上不健康不規律導致體質不健康,怕苦怕累導致運動能力下降,眼高手低導致工作發展不順利,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發展前景,更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但是,研究表明,通過情緒宣泄、吃苦耐勞、野外生存等方法,對于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緩解大學生精神疲勞、就業壓力和心理挫折等,具有積極的作用。另外,體育人文素養涵養大學生創業精神,通過體育運動和各種社會活動,深入領悟體育人文素養的精神實質,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公平競爭、樂觀向上、團結合作的精神風氣,提升大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抵抗壓力的能力,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創業有積極的作用。而冠軍精神正好與體育人文素養相匹配,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促進情緒宣泄,涵養大學生精神素養,培養大學生健康、奮斗、樂觀、團結、競爭的精氣神,促進身心健康,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
2.3?冠軍精神凝聚時代力量
冠軍精神通過古代歷練和新中國幾代人的踐行,已形成強大的團結動力,凝聚成獨特的精神力量,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精氣神。根據《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國辦發〔2019〕40?號),要“不斷提高體育文化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傳承發揚中華體育精神,做好體育文化建設工程。”在新時代的征途上,通過爭取金牌的中華體育精神、科技創新的創新精神,臨危不懼奮戰第一線的擔當精神等,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凸顯中國智慧,貢獻中國方案。凝聚力量,發揮“勇擔使命、團結奮斗、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冠軍精神和時代力量,推動形成強大的“愛國、團結、向上、創新、擔當”的時代動力,在新時代建設強大的科技強國,為“強國有我”貢獻力量。
3?冠軍精神的傳承與推廣
在冠軍精神時代價值的引領下,應該發揮冠軍精神的優勢,在教育實踐中致力于冠軍精神時代價值的傳承與推廣。
3.1?挖掘冠軍精神的時代內涵
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體育精神、體育冠軍格言等,結合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發展戰略,結合抗疫精神、愛國主義教育、“強國有我”的時代力量等,從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教育提升等領域全面挖掘冠軍精神的時代內涵;從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航天科技等領域結合實際講好“中國故事”,在故事中凝聚力量,教育年輕一代,愛黨愛國愛家、為國家勇挑重擔、努力奮斗、開拓進取、科技創新、突破重圍,為家關愛家人、和諧和氣、建設小康社會,為社會不畏困難、服務社區,奉獻社會。
3.2?大力宣傳冠軍精神的時代價值
3.2.1?大力弘揚新時代“奧運冠軍精神”
通過大力弘揚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特色的冠軍精神,增加國家榮譽感和民族凝聚力,強化廣大人民群眾國家認同感和制度自信,傳播社會正能量,增強廣大青年的士氣,激發為國爭光的熱情。我們應該傳承冠軍精神的時代價值,大力弘揚新時代“奧運冠軍精神”,為年輕一代健康成長注入強大的活力。
3.2.2?宣傳冠軍精神的時代價值
結合傳統的新聞、報紙、雜志專訪等,結合青少年成長規律,詳細介紹世界冠軍的成長歷程及其艱苦付出,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宣傳冠軍精神的時代內涵及科學養成,教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人文素養,參加體育鍛煉,培養堅強的品格,將來為國家作貢獻,服務社會。其次糾正不良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躺平主義”風氣,結合國家時代發展戰略,利用抖音、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鼓勵年輕一代努力進取、創新進步,健康成長。
3.2.3?世界冠軍闡釋冠軍精神
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社會正能量,宣傳冠軍精神的時代價值。通過“世界冠軍進校園、進課堂”“世界冠軍見面會”“冠軍講壇”,甚至是世界冠軍參與電視娛樂節目等多種形式,讓站在領獎臺上的世界冠軍,利用親身經歷,用自己行動闡釋冠軍精神的時代價值。例如我國第一位冬奧會冠軍楊揚就利用新時代青年的志愿服務,把冠軍精神融入志愿服務,使冠軍精神的“冠軍故事”更接地氣,更有說服力。
3.3?通過多種途徑推廣冠軍精神
3.3.1?把冠軍精神融入城市體育賽事
目前,以馬拉松、網球、NBA季前賽、環城市(汽車/自行車)拉力賽為代表的現代城市賽事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越來越活躍,把城市體育消費作為一張體育品牌名片,推向全世界。例如北京、上海、廣州的馬拉松賽、網球、中超足球和CBA籃球賽事等,已經成為我國頂級體育賽事,不僅對體育產業產生巨大影響,對城市發展也產生巨大的溢出效益;又譬如我國傳統的舞龍舞獅、龍舟競賽、青海傳統射箭比賽等,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煥發出新的活力,不僅服務于普通老百姓的休閑娛樂,而且還可以團結民族,凝聚人心,產生強大的社會效應。把冠軍精神融入這些頂級的城市體育賽事和傳統城市體育賽事,傳遞正能量,不僅可以強化體育賽事的正效應,擴大城市體育賽事的溢出效應,而且還可以增強國家認同感、社會責任感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3.3.2?把冠軍精神融入科技創新創業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時代,冠軍精神除了凸顯體育領域的中華體育精神、體育冠軍格言外,更應該傳承和發揚冠軍精神愛國愛家、銳意創新、為國爭光、服務社會的時代價值理念。把冠軍精神融入科技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冠軍精神在體育、教育、科技創新或其他相關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激發出更多的正能量。
3.3.3?把冠軍精神融入高校課程思政
注重把冠軍精神融入日常生活,融入高校課程思政中,例如在體育籃球課中,通過項目教學,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敢于勝利的冠軍精神;在工科課程,把動手、動筆、動腦嵌入基于工作、崗位的課程教學,培養基于學生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創新能力的“工匠精神”;在文科領域通過理論講授、冠軍案例分析、體驗式浸潤教學等,培養學生刻苦耐勞、腳踏實地、老實肯干、實事求是、創新進步、不畏困難的求實精神。通過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使年輕一代克服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想和行為,減少病貓子、藥罐子、體育掉鏈子式等“虛才”,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和學科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漢語大辭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2]韓福魁.再談學鐵人[J].大慶社會科學,2004,(02):1416+18.
[3]張從志.郎平: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努力去贏[J].37°女人,2019,(12):3233.
[4]王雪琪.冠軍精神激勵我們前行——訪身邊的好黨員、殘奧會坐式排球世界冠軍龔彬阿姨[J].少先隊小干部,2011,(05):1213.
[5]讓冠軍的精神成為所有人的榜樣[N].人民政協報,20140405(003).
[6]李燕.積極人格視域下的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J].中國德育,2019,(12):4346.
[7]梁旭敏.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青少年挫折教育探究[J].廣西教育,2021,(41):135136+139.
[8]田林.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實施挫折教育的方法研究[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09,23(01):8890.
[9]何志均,羅澤炬,程丹,等.“互聯網+”背景下體育人文素養對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商論,2021,(10):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