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汪洋
摘? 要:音樂教學不僅對中職人才的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在增強學生藝術素養上發揮著重要價值。因而廣大中職院校必須在重視音樂教學的背景下,積極鼓勵教師改革與創新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幫助學生增強其藝術素養,從而為社會培養出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而在中職音樂教學中若想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聲勢律動是一種重要方法,它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文章對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聲勢律動的基本原則做了說明,對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進而對其運用策略展開了深入研究與探索,以將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充分發揮出來,切實有效地提高中職音樂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聲勢律動;中職教育;音樂教學
當前,在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中職學校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并且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當前中職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中職音樂教師應當積極創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建設高效的音樂課堂。而聲勢律動作為一項創新的教學手段,給中職音樂提供了一種提升課堂質量與效果的方法,值得廣大教師加以研究和探討,以實現良好的使用效果。
一、聲勢律動的概述
(一)聲勢律動的含義
聲勢律動可以理解為肢體在音樂旋律下所產生的動作、聲響,是身體對音樂進行理解的體現。通常其體現方式包括拍打四肢、打響指、跺腳等,動作都是易于理解且操作簡單的。律動和聲勢存在較大差異,盡管律動同樣是人的身體結合音樂旋律而做出的動作,但這種動作不需要發生響聲,只需要有動作即可。換句話說,就是結合音樂旋律應用不同的律動進行配合。律動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既能由人肆意舞動,又可以跟隨著音樂節拍扭動肢體,譬如搖頭、揮手等。
(二)聲勢律動的應用原則
1. 適度性原則
在音樂教學中應用聲勢律動可以很好地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這對調動出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非常有幫助,并且也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體驗音樂,并融入音樂中。盡管如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當避免過多采用該方法,防止學生因易于沉浸律動中,使課堂教學節奏難以得到有效控制,進而對音樂課堂教學的開展造成不良影響。對中職音樂教學工作而言,教師要合理選擇聲勢律動的應用時機和方式,以良好地實現音樂教學效果。
2. 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主要是指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對聲勢律動的教學方式做出合理有效的選擇,以使其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價值和效果得以發揮出來。所以,教師需要全面清楚地了解聲勢律動的適用范圍,避免盲目運用。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以確保音樂教學得以在聲勢律動的作用下實現教學目標。
3. 輔助性原則
在音樂教學中,聲勢律動是一項有效的輔助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聲勢律動時,應當盡可能將其輔助價值充分體現,以避免課堂失控。
二、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價值分析
(一)有助于學生音樂節奏感的提升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是十分重要的。聲勢律動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借助身體動作去感知音樂的節奏,不但能夠讓學生獲得良好體驗,并且有助于他們增強節奏掌控能力,有效提升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敏感度。
(二)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提高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是不容忽視的。聲勢律動的運用能夠使得學生通過自我音樂理解而做出不同的肢體動作,這稱之為即興表演,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激發自身表現和創作欲望,這對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十分有利。同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更深刻地感知音樂和節奏,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可見,在中職音樂教學過程中運用聲勢律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音樂內容、旋律以及節奏等,有助于他們未來在創作方面的發展。
(三)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音樂獨具凈化心靈和陶冶情操的優勢,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較為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取有效教學措施,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不斷提升。目前,中職音樂教學中許多學生沒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且缺乏表現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運用聲勢律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積極、歡快的環境中受到感染,有效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情不自禁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利用聲勢律動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目前,中職院校內一些學生在自我約束、學習方面的能力比較欠缺,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實現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學生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的各項教學和學習活動中,通過認真學習、認真思考,學生能形成特有的音樂情感體驗。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聲勢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以往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中缺乏有效互動,導致課堂氛圍過于沉悶,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而將聲勢律動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體驗到樂趣,正確感知音樂的魅力,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組織學生欣賞《青春舞曲》這一作品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具有青春活力、優美旋律的音樂作品作為聲勢律動訓練的導入,以達到強化學生對音樂感知的目的,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隨著音樂的旋律律動起來,使學生沉浸在音樂的旋律中,這樣可以很好地將學生帶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中,這對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十分有利。
(二)利用聲勢律動培養學生的音樂美感
音樂美感具體指的是人感知音樂美的藝術情感,亦是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中職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較為側重于基礎音樂知識的講解,學生通常都是被動地接受一些枯燥、難懂的音樂理論以及概念,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步失去音樂學習興趣。所以中職音樂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來創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做好培養學生音樂美感的工作,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領略到音樂的內涵與魅力。
教師可以從創造音樂旋律著手,合理利用聲勢律動,將其有效融合起音樂美感,來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課堂,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音樂的藝術美,并抒發自己的音樂情感。例如,在教學《山那邊呦好地方》這首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的音樂展示方式,將作者熱愛家鄉的強烈情感傳達給學生,并引導學生體會歌曲中朗朗上口的旋律,讓學生隨著音樂節奏打節拍,從不同角度將該歌曲的音樂情感呈現出來。
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多媒體設備播放《山那邊呦好地方》這首歌曲,隨后組織學生一同觀看優美的山川景色的圖片或視頻,或是帶領學生一同演唱該首歌曲,讓學生能夠在音樂實踐中更好地提升音樂美感,并感受到歌曲中的音樂美。總體而言,在中職音樂聲勢律動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重視提高學生的音樂美感,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感知音樂美,實現學生美育的發展。
(三)利用聲勢律動促進學生掌握音樂技能
對中職音樂教學工作而言,最基本的內容就是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而對這些內容的教學,過去教師往往都是以“灌輸式”的教學形式進行,課堂氛圍過于枯燥,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并不高,這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是十分不利的,極大地影響到了中職音樂的整體教學質量。聲勢律動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借助聲勢律動加以輔助,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與理解音樂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基本技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例如,教師在進行聲勢律動的訓練時,可以將聽、唱、動等實踐與基礎音樂知識有效融合起來,使音樂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效融合,進而使音樂理論知識難度有所降低,使音樂理論知識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同時,學生可以在音樂的節奏中深刻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另外,運用聲勢律動可以很好地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這對學生音樂知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都十分有利。比如,在組織學生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這一作品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該音樂的風格與節奏,對學生開展聲勢律動的練習,讓學生通過聲勢律動去體驗和感受音樂的節奏,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作品風格和節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總之,聲勢律動訓練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再加上教師的科學指導,能夠讓學生很好地完成基本知識的學習。
此外,教師可以在聲勢律動的訓練中融入音樂文化的內涵以及創作背景等多種元素,以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能力,讓學生更真切地理解和體會到音樂作品的真正內涵。例如,在教學《伏爾加船夫曲》這一作品時,教師可以從該作品所揭示的生活狀態著手,讓學生感受到當時人民生活的實際狀況,再向學生傳遞人民的堅忍不拔與頑強不屈的精神。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模仿相關動作,使學生更深刻地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內涵,
(四)構建多元化的聲勢律動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主要是對音樂課堂教學進行反思與總結,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查漏補缺,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實現全面、持續、健康的發展。對中職音樂教學而言,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避免唯成績論的方法,要結合音樂教學的實際需要,構建多元化的聲勢律動評價體系,加大對聲勢律動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探索與研究,全面、科學地對學生音樂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比如在開展音樂課堂教學前,教師需要事先對聲勢律動教學的現狀展開全面、系統性的評價,并以此掌握現階段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基礎情況,進而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措施。在具體的實施階段,教師需要及時跟進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從學生的學習習慣、認知和發展情況等方面出發,對學生給予及時指導,并加以評價。待課堂結束后,教師還需以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情況為基礎,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展開綜合、整體性的評價,進而引導學生查找自身存在的缺漏問題,并幫助和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糾正自身缺點和不足。
例如,在組織學習《幸福拍手歌》這一作品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現階段的音樂基礎進行綜合、準確的評價,如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展開考查;在實際教學階段,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通過分層次的措施展開教學,如引導學生以音樂節奏為伴先拍手、跺腳等,隨后再逐漸展開更深入的教學;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該作品的節奏、旋律等,引導學生以身體各部位為樂器進行音樂的創作。通過科學、全面的評價,學生的律動體驗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其對音樂的節奏、旋律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讓學生在相互學習與交流過程中提升聲勢律動的音樂水平;也可以通過微信群、家長會等形式,邀請家長進行教學評價,實現教育全力,共同促進學生實現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將聲勢律動運用到中職音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音樂節奏感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提高,有效促進學生實現健康、和諧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嚴格遵循一定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學生對音樂的熱情激發出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水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冉嘉蓉. 巧用聲勢律動妙解小學音樂課堂旋律教學[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06):179-180.
[2]楊運生. 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 成才之路,2017(05):37.
[3]張艷娟. 聲勢律動視域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探析[J]. 教育界,2019(01):97-98.
[4]滕華南. 音樂教學中聲勢律動的應用策略探究[J]. 文淵:小學版,2019(11):44-45.
[5]王亮. 音樂教學中聲勢律動法的應用芻探[J]. 成才之路,2018(26):82.
[6]林君. 音樂課中體態律動教學法的運用策略探究[J]. 小學教學參考,2022(27):71-73.
(責任編輯:鄭?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