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付佳樂
【摘 要】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要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既需要理解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系統性,也需要領會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系統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要處理好把握政治方向與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關系,從法律的角度落實愛國主義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方式的系統性思維促進愛國主義教育法落在實處。
【關鍵詞】中小學思政課 愛國主義教育法 核心素養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在2024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我國落實和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大事,也是中小學思政課教學必須關注的重要事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中小學思政課教學中踐行愛國主義教育法,是每名思政課教師必須深入探索的重要課題和關鍵問題。
一、理解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思維
愛國主義教育在我國中小學教育體系中始終占據重要位置。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愛國主義教育提出明確要求,黨和國家根據這些要求印發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這些內容構成了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背景和基礎。要理解愛國主義教育法,就必須首先對這些要求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多次對愛國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論述,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取得顯著成效。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2015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今天我們講愛國主義,這個道理要經常講、反復講。”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2020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提出:“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人們深入理解為什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這些重要論斷為新時代如何認識愛國主義、如何理解愛國主義的重要意義、如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為新時代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依據,也必然是愛國主義教育法必須遵循和落實的理論根據。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觀點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2019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綱要》首先明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這是對愛國主義的性質和地位的明確界定。《綱要》還指出:“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是對愛國主義教育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關聯性的重要認識。《綱要》分為六個部分,共計34條,包括“總體要求”“基本內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豐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載體”“營造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濃厚氛圍”和“加強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組織領導”六方面內容,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新要求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落實和細化,形成了新時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行動指南。
二、領會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系統性思維
要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需要對這部法律“有什么內容”進行系統認識。愛國主義教育法于2023年10月24日由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對于這部法律的系統領會,是將其落實于中小學思政課教學實踐的基礎條件。愛國主義教育法共五章40條,除了第五章規定了施行日期之外,前四章的內容都非常豐富,需要從整體性上進行全面把握。具體而言,各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總則”,包括10條內容,分別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立法目的、內涵目標、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領導體制、工作原則、主要內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的結合、集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其中的內涵目標、工作原則、主要內容和重點強調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等內容,對中小學思政課的教學實踐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第二章為“職責任務”,包括13條內容,分別明確了中央和地方愛國主義教育主管部門的職責,并對群團組織的愛國主義教育、全民愛國主義教育、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家庭教育、公職人員愛國主義教育、企事業單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層組織的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團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宗教團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維護國家統一等進行了專門規定。其中的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等內容,對中小學思政課的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三章為“實施措施”,包括9條內容,主要涉及中央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主管部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實施措施,以及功勛榮譽表彰、重要紀念日開展紀念活動、重要節日開展紀念活動、重大活動舉行儀式禮儀、新聞媒體宣傳報道、網上愛國主義教育等內容。這些都是思政課教學可以用來落實和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
第四章為“支持保障”,包括7條內容,主要對愛國主義教育的保障體系進行明確規定。具體內容涉及國家鼓勵和支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支持愛國主義題材的文藝作品、支持愛國主義教育出版物、禁止行為、法律責任和不依法履行愛國主義教育職責的處罰等。這些規定對于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的主要作用是對“應當做”“可以做”和“不能做”的內容進行了明確,進而為思政課教學的開展劃定了邊界。
上述內容構成了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整體呈現。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從這種整體性上去落實,而不是只從局部、個別的條文規定去落實。
三、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方式的系統性思維
愛國主義教育法在中小學思政課的落實,既要注重內容,也要采取適宜的方式。從教育方式的角度來說,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處理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與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的關系。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落實,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愛國主義教育是具有鮮明意識形態屬性的教育,需要落實政治認同的核心素養要求,在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家國情懷方面為學生確定基本遵循。同時,中小學思政課作為實現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載體,還需要在學生素養培育方面發揮作用。例如,愛國主義教育法是以法律形式呈現的要求,就與法治觀念有非常密切的關聯。而愛國主義教育要促進學生從理論認識到實踐履行,因此也離不開對學生的公共參與和責任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多方面的素養培育并重,結合中小學思政課的整體推進,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育。
第二,將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與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結合起來,為各學段學生提供適合的愛國主義教育。近年來,思政課一體化成為關注熱點。黨的二十大更是提出了“推進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明確要求。按照這些要求,各學段在思政課教學中要根據自己所在學段的特點,在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方面進行努力。這個要求同樣適用于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教學落實。讓不同學生都能實現與自己的認識水平相適應,是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方式。教師要按照“小學講好故事,初中關注體驗,高中強化認知”的方式,將愛國主義教育分層次落實,為學生學習和理解愛國主義教育法提供科學、生動的支持。
第三,堅持教—學—評一致性原則,實現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落實與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同向同行。教師在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邏輯,還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邏輯,遵循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做好過程評價、增值評價,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關注,促進愛國主義教育法真正成為影響學生成長的關鍵因素,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發揮積極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掌握愛國主義教育法基本法理的基礎上,研究教法,采用案例式教學、議題式教學、項目式學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理解法條,學以致用,形成正確的基本觀念。
第四,結合愛國主義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形成對愛國主義教育的系統落實。在教學中,教師要講好愛國主義教育法,除了對這一法律本身的重視,還要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形成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法律系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根據,而其他幾部法律則是從不同方面對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落實。明確這些法律法規與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相互作用,將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則要求具體化,并輔以具體的應用案例,有利于讓愛國主義教育更具體、生動。
愛國主義教育法是一部包含豐富內容的法律,中小學思政課教師要將這一法律貫徹落實,需要多方面、系統化思考。有了這樣的思考,我們才能更好地實現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接班人和未來主力軍。
本文系“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研究”(項目編號:JCSZDXM2022002)研究成果。
(作者系:1.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教授;2.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