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良好的職業素養是聽障學生穩定就業的重要前提。針對當前中職聽障學生就業難、就業不穩定的現狀,浙江省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從構建“就業導向”職教體系、實施“分層走班”動態管理、創新“產教融合”培養機制三方面著力,探索中職聽障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策略,使他們能夠充分就業,更好地融入社會。
【關鍵詞】 聽障學生;就業導向;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 G762
【作者簡介】 黃錦秀,中小學高級教師,浙江省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溫州,325100)。
職業素養是一個人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道德、心理、行為、能力等方面的素質。浙江省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學校)創新職業教育路徑,把“培養聽障學生職業素養”納入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充分就業”的教育目標。
一、構建“就業導向”職教體系,夯實職業基礎
學校以就業導向構建職教體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夯實學生的職業基礎。
(一)明確育人定位,制定分層目標
學校職業教育的總目標是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健壯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掌握直接從事某一職業必需的專業技能,能夠融入社會,成為“生存有能力、生活有質量、生命有價值”的社會公民。然后依據聽障學生能力水平差異,制定科學的分層課程目標。第一層次面向全體聽障學生,他們經過課程學習能自食其力、實現生命價值;第二層次面向部分聽障學生,他們經過課程學習能創造一定的社會財富,較好地融入社會。
(二)充實課程體系,凸顯就業導向
學校修訂了《特殊教育學校職高課程設置方案》,將原來以學科為主的傳統課程體系轉向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在完成語文、數學等基礎課程的同時,增設“溝通與交往、心理”等特需課程;在原有服裝和皮具專業的基礎上,增加了“中西式面點、軟陶、美發、非遺”等專業拓展課程。這些課程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關注潛能開發與缺陷補償,增加學生對課程的選擇權,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三)實施一人一案,促進精準培養
聽障學生在認知、動作能力、溝通交流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班主任、專業教師在專業評估的基礎上為每個學生制定適切的個別化職業教育方案。內容包括:職業心理輔導、技能訓練、就業方向分析、環境適應能力、溝通技巧等。教務處制定基礎課程班級課程表、拓展選修課程走班安排表、補償性課程走班/小組安排表、社會實訓課程安排表等,最終形成學生個人課表(見下頁表1),并在不同學習階段進行動態調整。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一人一案、一生一表,努力為每一位學生找準適合的目標,促進精準培養。
二、實施“分層走班”動態管理,提升專業能力
學校以“尊重差異、發揮潛能”為價值追求,打破年級界限,開展走班分層教學,提升學生職業能力。
(一)專業課程:難度分層,滿足個性需求
學校根據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方向,對專業課程進行分層設計。以“服裝工藝”課程為例,學校設置了服裝工藝I、服裝工藝Ⅱ兩個層次。工藝I為學習能力較強、意向為服裝技術工崗位的聽障學生開設,要求具備服裝制作的主要技術技能;工藝Ⅱ為學習能力一般、意向為流水線普工崗位的學生開設。
(二)拓展課程:內容分類,實現一專多能
分類選修課程的設置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求。以“非遺工藝”課程為例,學校有甌塑、甌繡、黃楊木雕、細紋刻紙等多個種類,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以實現一專多能。
(三)特需課程:揚長補短,規范職業行為
聽障學生存在溝通交流障礙、社會認知偏差等問題,無法順利融入職場。因此,學校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開設了特需課程。例如“溝通與交往”課程以促進學生溝通交往能力發展為核心,發展學生對口語、手語、筆談等多種溝通方式的應用能力,為他們融入和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三、創新“產教融合”培養機制,強化實踐技能
學校建立了“產教融合、校企一體”培養機制,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強化聽障學生實踐技能的掌握。
(一)技能訓練與企業需求對接
學校邀請企業專家、技術工人參與職高專業校本課程開發和專業技能指導,以企業崗位需求引領課堂教學;并先后與多家企業聯合辦學,建立了服裝、制鞋、皮藝等校內外實訓基地,做好課內與課外、學校與企業的銜接,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
(二)技能考核與崗位要求契合
學校除了組織學生參加勞動技術鑒定部門組織的考試外,還讓企業根據專業崗位要求制定技能考核方案,由企業全程監考,考核通過的學生才有資格去企業實習。技能考核不合格的學生,學校一方面邀請企業技術工人來校指導實踐,一方面由專業教師跟進加強課后訓練,安排學生去企業見習,利用不同的學習環境與訓練形式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
(三)實習督導與心理疏導并行
聽障學生初入企業時,時常會因溝通不暢而產生誤會、發生矛盾,導致學生不能安心實習。學校安排專業教師和心理教師隔周輪流進行實習督導。專業教師了解學生技能掌握情況,協助企業完成學生實踐技能評估工作,做好學生就業轉銜服務。心理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也會跟企業進行聽障學生心理特點的普及,讓學生了解他人,讓企業員工了解聽障學生。心理教師借助團輔機會,開展聽障生與健聽人的融合活動,讓他們感受到企業環境的安全、氛圍的和諧,從而順利地進行實習實踐。
(責任編輯:葉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