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向兒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意義重大,公共圖書館承擔著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文章針對目前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內容零散、形式單一、重視不夠、力量薄弱等問題,提出了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職能優勢,開辟傳統文化教育多元化路徑等策略,以期助力兒童成長成才,為增強兒童文化自信、弘揚時代精神蓄勢賦能。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傳承;兒童
中圖分類號:G258. 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4)10-0011-0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2023年 6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1]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下簡稱“傳統文化教育”)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途徑,已成為一項國家戰略。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2014 年)、《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2017 年)、《加強和改進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方案》(2019 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2021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2022 年)等文件的相繼出臺,表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面向兒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意義重大。 兒童時期是價值觀形成、健康人格培養的黃金時期。 如何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面向兒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已成為公共圖書館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筆者依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年齡的界定,將“18 歲以下任何人”統稱為“兒童”。
1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現實意義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等,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2] 。 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引導兒童學習歷史文化,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是增強文化自信。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多種價值觀及文化相互碰撞。 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引導兒童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強文化自信,接好時代的“接力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斗。 三是發展素質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且載體豐富,內容覆蓋面廣泛 [3] 。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幫助兒童啟智潤心,提升綜合素質,實現“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
2 面向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面向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教育內容零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涉及人文藝術、道德觀念等多個領域。 近年來,雖然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小學得到強化,但受內容碎片化、系統性不強、聯系實際不夠等因素影響,仍存在信息過載、難易失衡、重復學習等問題 [4] 。 二是教育形式單一。 傳統文化教育通常采用背誦識記、課堂講解等傳統手段,互動性、趣味性不足,不利于兒童消化知識、提高興趣。 一些教育活動過于注重傳統文化外在表現形式,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和延展。 三是教育環境復雜。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過于重視應試教育,不利于傳統文化教育的全面開展 [5] 。 應試教育觀念帶來的思想認識錯位、學習功利化等問題,已成為制約傳統文化教育開展的因素。 四是教育力量薄弱。 面向兒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形成合力,但師資力量不足、教育者對傳統文化研習不夠、教育協同欠缺等問題,導致傳統文化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無法滿足兒童的學習需求。
3 公共圖書館面向兒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優勢
公共圖書館面向兒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法律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規定,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域,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并為學校開展有關課外活動提供支持 [6] ,為公共圖書館面向兒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及實踐方向。 二是文獻信息資源豐富。 公共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為兒童多維度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活動形式多樣。 公共圖書館承擔著閱讀推廣職能,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閱讀活動,如講座、展覽、沙龍、故事會、研學等,突破了時空局限,為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奠定了基礎。 四是場館設施完善。 公共圖書館擁有良好的場地設施和館員隊伍,且公益免費,文化氛圍濃厚,能夠為長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保障。 數智體驗、文旅休閑、文化創新等功能不斷疊加,大大提升了公共圖書館面向兒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陣地價值。
4 公共圖書館面向兒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多元化路徑
4. 1 以館藏建設為基礎,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導讀
4. 1. 1 甄選優質內容,提供閱讀導航服務。 兒童讀物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 目前,以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兒童讀物較多,但質量參差不齊 [7] 。 此外,傳統文化的兩面性意味著部分內容并不適合當今時代的價值取向。 公共圖書館要審慎采選文獻,嚴格控制館藏質量和結構,并大力推介引導,通過書目編制、主題薦書、兒童書展、書評征文、知識分享等方式,積極宣傳優質圖書,為兒童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搭建書香平臺。
4. 1. 2 推廣數字資源,豐富閱讀體驗。 數字閱讀能讓兒童以視聽影音、智能體驗、動態交互的形式,便捷地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揮這一傳播優勢,提高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例如,由江蘇省百余家公共圖書館共建共享的江蘇省少兒數字圖書館,整合了“貝貝國學”“中華連環畫”“詩詞大典”等數據庫,將傳統文化知識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入數字閱讀,為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資源支撐。
4. 1. 3 挖掘館藏特色,探索文化轉碼。 公共圖書館館藏特色資源是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基礎。 這些資源通常以古籍圖書、地方志、報刊等形式呈現,內容單調,趣味性不足 [8] ,晦澀難懂的語言文字與兒童認知之間存在著天然鴻溝。 因此,公共圖書館要善于挖掘特色資源蘊藏的契合當代兒童閱讀視角的文化元素和符號,并通過白話化、故事化、形象化、可視聽化、游戲化等手段提煉加工,以易于理解和傳播的方式呈現給兒童。
4. 2 以活動體驗為紐帶,增強傳統文化教育活力
4. 2. 1 加強內容建設,發揮價值引領作用。 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揮活動育人功能,圍繞傳統節日、歷史人文等主題,以講座、展覽、故事會等傳統活動形式,面向兒童大力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經典著作,對照學校課標,研發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將德智體美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構建主題鮮明、科學合理的閱讀課程體系,并利用互聯網打造在線課堂,為兒童提供高質量的閱讀指導服務。
4. 2. 2 創新形式,倡導知行合一。 公共圖書館可創新活動形式,提高兒童的閱讀興趣,如:洛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開設“非遺課堂”,通過傳統剪紙、泥塑等手工培訓,在動手實操中提升兒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意識 [9] ;帶領兒童走進博物館、紅色場館、名人故居、歷史文化遺址等,通過館內外協同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拉近兒童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距離;鼓勵創意表達,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如: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名著新編短劇大賽”、江陰圖書館的“書海拾貝”經典閱讀知識問答等項目,通過搭建互動展示平臺,為傳統文化教育注入活力 [10] 。
4. 2. 3 加強活化利用,彰顯文旅特色。 公共圖書館應貫徹文旅融合理念,積極發揮傳統文化的旅游價值、鄉土教育價值和愛國主義教育價值。 例如,無錫市圖書館利用特色資源、文獻珍藏,舉辦“館藏精品展”“無錫籍院士墻”“無錫籍將軍風采展”“無錫老照片”等主題展覽,開展古籍修復展示、手繪館藏古籍插畫、無錫小囡方言課堂等活動,引導兒童領略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魅力。 常熟市圖書館開展的“閱讀實踐課堂”系列活動,依托地方建筑和鄉土民情,通過“音樂課堂”“文史課堂”“繪畫課堂”,將傳統文化與總分館探尋、信息檢索、參考咨詢、古籍科普、創意閱讀相結合,以實踐體悟的方式調動兒童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11] 。
4. 3 以空間融合為載體,營造傳統文化教育氛圍
4. 3. 1 加強文獻借閱與文化展示的空間協同。 公共圖書館應拓展線下空間承載內容,提高自身的傳播能力,構建多維互動的閱讀場域,發揮空間導讀功能,以實現預期的教育效果,具體措施如下:一是以貼合兒童感知特點的形式,靈活運用中華傳統文化符號(如名言、字畫、人物形象、地域文化元素等)布置場景。 二是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區,將相關圖書集中推介,并嵌入“知識問答”“有獎打卡”“創客體驗”等互動游戲。 三是在傳統節日舉辦主題圖書及文化展覽,提升空間人文價值,豐富兒童的閱讀體驗。
4. 3. 2 加強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教育的場域融合。公共圖書館應利用多媒體交互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搭建虛實交融的閱讀平臺或體驗空間,助力兒童知識探索和文化感知。 例如,國家圖書館“印象數圖”數字圖書館體驗區通過“多媒體互動魔墻”“VR 誦經典”“AR 增強現實閱讀體驗”等展項,讓兒童身臨其境感受傳統文化 [12] 。
4. 4 以聯動合作為導向,形成傳統文化教育合力
首先,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揮紐帶作用,重視家庭對兒童的影響,擴大服務范圍,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提升家長的文化素養;開設“家長課堂”,融入傳統文化、家風家訓等內容,引導家長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并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舉辦傳統文化親子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其次,公共圖書館應探索館校深度合作模式,構建長效機制,呼吁通過文化與教育系統跨界合作的頂層設計、項目試點,實現閱讀、文化、教育的聯合融通及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促進傳統文化教育的高效開展。 例如,紹興圖書館將傳統文化閱讀嵌入中小學校拓展課程,為館校合作構建傳統文化教育新模式提供了借鑒 [13] 。 再次,公共圖書館應通過“引進資源+輸出服務”等方式,爭取上級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整合社會優勢力量,為兒童獲取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提供保障;依托“書香驛站”、流動服務車等,推動服務下沉,拓寬傳統文化教育的覆蓋面。 最后,公共圖書館應通過繼續教育、技能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館員的傳統文化素養及兒童服務能力,依托績效管理和組織文化建設,調動館員參與傳統文化教育的積極性。
5 公共圖書館面向兒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須重視的若干要素
5. 1 注重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融合
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并非全盤接收,而應秉持科學態度,加以選擇地繼承和發揚。 公共圖書館要善于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14] 。 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封建、迷信等落后及不符合當代國情和時代發展要求的部分。 因此,公共圖書館在設計教育內容時要積極引導和轉化,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融合,促進傳統文化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科技創新教育等的聯結,用時代精神講好中國故事,推動面向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與新時代素質教育的銜接,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
5. 2 注重全年齡段覆蓋與分級指導的融合
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思維能力、認知水平不同,意味著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應有所區分。 《三字經》所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表明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由淺入深、有系統、分層次的 [15] 。 公共圖書館在貫徹公益、普惠、均等服務原則,推動面向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全年齡段覆蓋的基礎上,應堅持分級指導理念和循序漸進原則,圍繞閱讀資源配置、空間場地設置、活動開發設計等方面,探索構建“分類、分眾、分級”的閱讀指導體系,注重傳統文化教育的銜接性、完整性和系統性,創新符合兒童成長規律和需求的教育形式,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年齡段兒童的學習需求。
5. 3 注重宣傳教育與實踐教育的融合
公共圖書館應在利用傳統宣傳手段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傳播媒介,創新宣傳推廣模式,引導兒童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公共圖書館可根據兒童閱讀特點和閱讀興趣,利用微信、短視頻、云課堂等新媒介,擴大傳統文化傳播范圍;融合傳統文化符號、地方文化特色、圖書館元素,設計文化 IP 形象,開發文創產品,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的傳播效力。 此外,由于現實生活對兒童認識、理解和內化傳統文化至關重要,公共圖書館還應積極搭建實踐教育平臺,創設學習傳統文化的真實情境,挖掘傳統文化的現實價值,建立任務導向,引導兒童親身體驗、主動探究、勇于創新,增強傳統文化教育活力。
5. 4 注重制度保障與成效評估的融合
公共圖書館應圍繞服務定位、經費支持、隊伍建設、空間運營、安全管理等要素,為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保障;制訂長期規劃,設定短期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資源統籌,并把面向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層層落實;重視教育成效評估,構建科學的效果評估機制,通過問卷調查、交流訪談等方式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改進措施,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活動的高效開展。
6 結語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中華文明傳承發展須從兒童抓起。 公共圖書館應積極響應時代號召,扮演好中華文明保護者、傳承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充分挖掘和盤活館藏資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本,為廣大兒童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正能量,助力素質教育發展和民族復興。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 OL]. [2024-08-10]. https:/ / www. gov. cn/ yaowen/ liebiao/202306/ content_6884316. htm? device=app.
[2]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EB/ OL]. [2024-08- 10]. http:/ / www. gov. cn/ zhengce/2017 - 01/25/content_5163472. htm.
[3]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EB/ OL]. [2024-08-10]. http:/ / www. moe. gov. cn/ srcsite/ A13/ s7061/201403/ t20140328_166543. html.
[4] 張艷,彭蘇華,陳雯雯. 用適合兒童的方式激活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校本探索與實踐[J]. 人民教育,2019(21):55-58.
[5] 張良馴. 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方式的改進探析[J]. 當代青年研究,2015(2):11-16.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EB/ OL]. [2024-08-10]. http:/ / www. npc. gov. cn/ npc/ c12435/201811/3885276ceafc4ed788695e8c45c55dcc. shtml.
[7] 談煒萍. 別讓題材禁錮想象回歸童書創作本質:少兒主題出版之路探析[J]. 出版廣角,2018(12):55-57.
[8] 劉一鳴,鄒雅婷. 文旅融合視域下公共圖書館活化地方傳統文化研究[J]. 圖書館學刊,2021(12):55-62.
[9] 亢琦. 文化和自然遺產宣傳教育活動中的圖書館角色與功能調查研究[J]. 圖書館建設,2018(2):68-74.
[10] 許歡. 兒童傳統經典閱讀推廣研究[J]. 圖書與情報,2011(2):7-10.
[11] 王成玥,周冬英. 構建好“閱讀實踐課堂”,領讀于“鄉土文化樂園”:“游戲服務”在常熟市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中的具體實踐[J]. 圖書館雜志,2017(6):61-66.
[12] 專欄|凝聚精華助力推廣:圖書館特色閱讀空間之智慧體驗空間篇[EB/ OL]. [2024-08- 10]. https:/ /www. lsc. org. cn/ cns/ contents/1672215860724/1632702162302439424. html.
[13] 孫祝麗,黃蓉. “圖書館+拓展課程”:未成年人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的探索與實踐———以紹興圖書館為例
[J].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4):63-66.
[14]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 2565 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EB/OL]. [2024-08-10]. http:/ / cpc. people. com. cn/ n/2014/0925/ c64094-25729647-3. html.
[15] 張應強,張樂農. 大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銜接初論[J]. 高等教育研究,2019(2):72-82.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