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綜合實力逐漸提高,中國國際地位穩步提升,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樣的發展趨勢對我國高校外語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從事外貿活動、處理涉外糾紛、從事國際旅游業、向世界宣傳中國優秀文化、可以勝任國際組織工作的跨文化交際人才。這一要求和培養目標就需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探索具體的、多樣化的培養途徑來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從此問題著手,提出了八個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具體實施的培養方法。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意識;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人才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世界各國聯系越來越緊密,各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互動日益頻繁。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使得中國成為全球化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國家。在經濟方面,中國不僅歡迎外資外企走進來,還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建設。在政治上,中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派駐國際機構和國際組織的人員數量迅速增長,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度與日俱增。在文化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孔子學院,鼓勵弘揚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中國派駐了大量師資和工作人員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任職。同時,2024年中國開啟了對國際游客144小時的過境免簽政策,七個月的時間里來中國旅游的外國游客超過1700萬。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需要大量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但現實情況是我國在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嚴重不足。根據侯賀英等人的研究,精通外語、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數量遠遠低于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數量,存在嚴重的供需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改革英語教學。高等院校外語專業不僅要培養具有高水平外語語言能力的人才,還要培養大量可以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有效溝通、友好交流的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優秀人才,以此適應時代對中國外語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念研究以及不足
很多中外學者對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了界定。美國跨文化交際學者薩莫瓦爾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能夠與來自不同的語言文化背景的成員進行有效的、得體的溝通的能力”[1]。根據其觀點,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五個構成要素:交流的動力、文化知識的積累、合適的交流技巧、跨文化交際的敏感度、交際者個人的性格特點。中國學者胡超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具有東西方視角審視、參與交際過程的能力”[2]。從這兩個學者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不同定義中,可以看出共同點,即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要具備交際溝通的能力,還要具備兩個視角的能力,即既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又了解參與交際的另一方的文化,能夠從兩個視角看問題,在兩個文化間進行切換。其他跨文化研究方面的學者給出的有關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定義大同小異,例如魯本提出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兩大構成:“社會因素和文化因素。社會因素主要指在社交活動中的人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而文化因素指對本民族文化和非本民族文化的熟悉程度。”[3]
對以上不同學者提出的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定義和概念,筆者大致表示認同。同時筆者認為以上定義和概念有所疏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筆者認為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除了上述學者所述能力之外,還應該包括如何解決跨文化交際沖突、挽救跨文化交際失敗的能力。在日常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應當提高學生處理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誤解和沖突的能力。
二、增強大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
能力的途徑
(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加強跨文化交際案例研究和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際案例分析和案例研究是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筆者在課堂實踐和教學過程中發現,在跨文化交際課堂中增加跨文化交際案例分析和研究,研究和分析他人跨文化交際失敗的經歷,能夠迅速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敏感度。課堂上使用的跨文化交際案例可以源于現實生活,也可以來源于二手資料,即一些專門研究跨文化交際案例的教材和著作。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講述他們的跨文化交際經歷以及觀察到的一些文化差異,分享心得體會。如果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材料建成跨文化交際案例庫,就會給跨文化交際教學帶來極大便利。
(二)以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開設跨文化交際的課程
在外語專業課程中,開設跨文化交際必修課或選修課,鼓勵學生參加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學習。這是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很有效的方式。學生通過學習跨文化交際課程,可以構建跨文化交際的理論知識背景。
(三)鼓勵學生閱讀各種經典人文著作和有關中外文化對比的著作
鼓勵學生大量閱讀不同文化的經典名著能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鼓勵學生閱讀原版著作,既能提高他們的語言水平,又能讓他們了解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等社會人文知識,增加文化知識儲備。學生在閱讀這些人文作品時,能夠反思并重新審視本民族的文化,發現差異,從而形成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鼓勵學生閱讀有關中外文化對比的著作,是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最直接的方式。近年來,關于描述文化差異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如《中西文化之鑒:跨文化交際教程》,這是跨文化交際案例方面的經典著作,可以將此列為外語專業學生及要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的必讀書目。
(四)借助電子產品,利用各種視頻音頻應用軟件資源了解不同文化
學生可以借助電子產品所提供的資源助力英語教學,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鼓勵學生下載kindle、喜馬拉雅、愛奇藝、嗶哩嗶哩等應用軟件。觀看收聽這些視頻和音頻可以提高他們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反映中美文化差異的影視作品有《刮痧》《推拿》《喜福會》等,可以推薦給學生觀看和學習。
(五)鼓勵學生參加社交活動,與不同民族、種族、國籍的人交流溝通
在日常生活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接觸認識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鼓勵大學生與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不同國籍、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士交往,以此增加跨文化交際的經歷。鼓勵學生直接從經驗中形成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鼓勵和引導大學生與海外歸來的學者進行切磋交流,從別人的閱歷中吸取經驗教訓,最終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六)鼓勵學生下載使用英語口語的社交軟件
利用Hellotalk、TalkAI練習、流利說英語等應用軟件,學生可以和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鍛煉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加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技巧,另一方面還可以鍛煉他們應對跨文化交際沖突的能力。
(七)聘請外籍教師為學生講述國外文化
聘請外籍教師為學生教授國外文化,是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非常有效的手段。外籍教師自身就是有關他們國家文化的“學習參考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同他們交流可以獲取很多地道的外國文化知識,還可以及時求證文化差異的真實性。同時,外籍教師和學生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學生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會很容易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八)教授學生處理跨文化交際沖突的原則和策略
跨文化交際能力包含了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處理矛盾和沖突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當給學生教授處理跨文化交際沖突的一些基本原則和策略。在課程中,要使用一些講述跨文化交際沖突處理策略的教材,傳授學生基本的沖突解決原則和辦法,避免他們在遇到跨文化交際沖突時手足無措,造成嚴重后果。一般情況下,一方如果缺乏對另一方文化習俗的了解而造成沖突矛盾,應先道歉再解釋,這是最基本的消除誤會、化解沖突的辦法。
三、結 語
當今世界各國交流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筆者根據經驗總結了主要培養途徑,以期為我國更快更好地培養在全球化進程中所需的跨文化交際人才貢獻綿薄之力。
(西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 薩莫瓦爾,波特,麥克丹尼爾,等.跨文化交際[M].董曉波,譯.8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2] 胡超.跨文化交際實用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3] 魯本.評價跨文化交際適應能力[M].紐約:基礎圖書出版社,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