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小學美術教育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具有關鍵作用,美術課程不僅是技能的傳授,更是情感和思維的塑造。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本文提出了前瞻任務、師生互動、數字工具和資源共享等策略,旨在引領學生逐步培養感知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核心素養。美術教育不僅是審美的藝術之旅,還是培育社會主義新時代優秀公民的重要途徑。本文的研究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美術教育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小學美術課程;核心素養;互動教學實踐
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這些素養是學生發展個人社會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審美感知能力是學生感受和理解藝術作品的美和內涵的必備技能;藝術表現能力則是學生運用美術知識和技能展示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創意實踐能力可以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性思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文化理解則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養跨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中小學生是充滿好奇心、富有創造力、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的群體,因此,美術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興趣、認知和情感出發,引導學生在審美實踐中逐步培養感知美、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一、前瞻任務與知識構建:審美感知的藝術之旅
美術教育的前瞻性任務是引領學生踏入藝術的世界,通過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和啟發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些任務不僅注重技巧的運用,更重視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以鼓勵學生思考和表達為核心,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定一個主題——家鄉的風景,要求學生用一周的時間,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這一主題。這樣的任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和繪畫技巧,還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藝術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在知識構建方面,美術課程應超越傳統教學模式,不僅教授學生基礎的繪畫技巧,還應全面涵蓋藝術史、傳統文化以及社會背景等多方面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藝術作品,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中國水墨畫時,教師可以在教授學生如何運用毛筆和墨水繪制水墨畫的基礎上,向學生深入介紹水墨畫的歷史、演變過程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社會背景。這樣的知識構建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水墨畫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同時也能培養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這樣的美術教育,不只是一門技藝的傳授,更是一場深入了解藝術、感受文化、提升審美的藝術之旅。
二、師生互動與美術分享:創意之美和表現之韻
在美術教育中,師生互動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教師應扮演啟發者和指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積極表達自身想法,并及時給予反饋。學生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要有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去思考和發揮,而教師也應該在關鍵時刻給予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創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通過這種良性的師生互動,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將會不斷提高,同時也會增強他們在人際交往和溝通方面的能力。同時,學生之間也應該互相分享和交流各自的作品,這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學生在互相分享的過程中,可以從彼此的作品中獲得靈感和啟發,進而激發出更多的藝術創意;還可以通過互相評價作品來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美術分享是培養學生藝術表現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應該為學生多多提供展示作品的機會,如班級展覽、學校藝術節和線上平臺等。這些機會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還能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培養學生寬容和開放的心態。美術分享也可以通過學生與家庭、社區的互動來擴展。例如,組織美術展覽、義賣、藝術講座等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學生的藝術成就,進一步強化美育的影響力。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等線上平臺與觀眾進行交流和互動,分享自己的藝術創作心得和體驗。這些美術分享活動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進一步推動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數字工具與多樣表現:互動共享與文化啟迪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數字工具已經成為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美術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多樣性表現。數字繪制工具,例如Adobe Photoshop、GIMP等,以及三維建模工具,例如Blender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空間和多樣的表現手法。這些工具不僅增加了美術表現的多樣性,還提供了與學生互動和分享的新方式。學生通過數字工具,可以輕松展示自己的作品,與同學互動并接受來自全球范圍內藝術家和評論家的反饋。
除此之外,數字工具還可以幫助學生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技術相結合,創作出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的作品。例如,學生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繪畫和雕塑進行數字化處理,或者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中。這些作品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還可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文化啟迪也可以更加全面和多樣。學生通過互聯網深入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藝術,拓寬視野。網絡上有大量的藝術資源,包括圖片、視頻、文章等,學生可以自由學習和欣賞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四、資源共享與問題解決:人文精神和愛國情懷
美術教育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家國情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幫助學生樹立愛國情懷,學生可以通過美術作品傳達自身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美術教育可以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反映時事和社會問題,以此激發學生關心國家命運的情感。這種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意識。除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美術教育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養。學生通過欣賞美術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深入感受藝術的魅力。美術教育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發掘自己的潛力和特長。
資源共享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一環。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意和實踐能力,學校應該提供豐富的美術資源,包括美術圖書館、工作室、數字化工具等。這些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體驗藝術,培養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與社會文化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廣泛的藝術資源和實踐機會,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資源共享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藝術,培養文化理解的核心素養;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相互交流與合作,提高美術教育的整體水平。
五、結 語
中小學美術課程核心素養與互動教學實踐是密不可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只有真正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而互動教學實踐則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美術課程的核心素養涵蓋藝術素養、人文素養、創新素養和實踐能力等多個方面,這些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互動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實踐中,互動教學應以多種形式、多種手段來實施,如組織討論、互動評價、合作學習等,這些方法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和交流,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
(蘭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參考文獻
[1] 常馨予.項目化學習模式下小學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育界,2022(8):53-55.
[2] 張珺.“互動—探究式課堂教學”構建全新美術課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8):58.
[3] 厲婷.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求知導刊,2021(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