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及新媒體迅速發展,微視頻應運而生,受到00后大學生的廣泛關注和追捧。微視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短小精悍,給大眾獲取信息提供了很大便利。主題微視頻創作逐漸成為課堂教學和實習實踐的有效載體,具有重要的價值引領功能。社會實踐過程中通過拍攝素材、視頻剪輯、腳本撰寫、配音配樂等操作制作內涵豐富的宣傳社會實踐成果的微視頻,通過快手、抖音、愛奇藝、優酷等平臺發布微視頻,使社會實踐更加生動鮮活且更具吸引力。微視頻創作給大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活動聯系起來提供了契機,極大地激發了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興趣;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大學生養成團隊協作意識;通過發掘社會實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性,助力在實踐中強化理論學習效果。文章分析總結了社會實踐的全過程,在調研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運用微視頻創新了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最大限度激發大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章通過分析主題微視頻創作在社會實踐中的優勢和不足,針對主題微視頻創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主題微視頻創作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大學生;微視頻;主題微視頻;主題微視頻創作;社會實踐
中圖分類號:G434;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3-0085-04
社會實踐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實踐陣地,已成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徑?!皥猿忠阅芰橹?,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盵1]“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必須強化實踐育人環節?!盵2]“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要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3]社會實踐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4]。
暑期社會實踐現已成為各大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環節之一,作為思政課的實踐環節,其已被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劃和教學大綱。組織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已成為各大高校的一種工作常態[5]。實踐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6],具有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抗壓能力等十大職業素養的人才最受企業青睞[7]。
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去看、去了解、去接觸社會生活,可以感受學校和社會的差別,了解實際的職業需要,及早進行務實的職業規劃,順應時代發展規律,為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參與社會實踐有利于大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清晰認識自我、見識世面、增長知識、磨煉意志,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另外,參與社會實踐還有利于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優勢。本文分析了主題微視頻創作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針對主題微視頻創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主題微視頻創作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提供新思路。
2021年6月30日至7月12日,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指導教師林建麗帶領暑期社會實踐集中隊走進石家莊市藁城區,組織并全程跟隨隊員們參觀調研了藁城區杜家莊村、青竹宮面文化園、藁城宮燈博物館、廉州宮酒廠、北蘇袁家饸饹、杜家莊村蔬菜大棚、小豐村生態梨園,創作社會實踐主題微視頻,利用微博、抖音等平臺進行微視頻推廣和直播帶貨,為藁城名特產品代言。同時,倡議在校大學生拍攝社會實踐主題微視頻為自己家鄉代言。
(一)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趨勢,積極從社會實踐的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進行自我更新
指導教師牢牢把握文件精神,組建了“家鄉有好物,由我來推薦——激揚青春唱響家鄉發展贊歌”暑期社會實踐集中隊,查閱資料確定實踐主題,按照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則,就社會實踐的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進行自我更新。將創作的主題微視頻應用于社會實踐的總結宣傳階段,通過拍攝素材、視頻剪輯、腳本撰寫、配音配樂等操作制作內涵豐富的以宣傳家鄉農產品為主題的微視頻,然后通過快手、抖音等微平臺進行發布。
(二)探析主題微視頻創作在社會實踐階段取得的成效,讓學生能動地接觸實際、鍛煉能力、提高覺悟
該團隊根據實地走訪情況,制作了石家莊市藁城區紀錄片——《美麗鄉村》。該團隊征集并挑選了理學部100名大學生拍攝的代言地方特色農產品的視頻,制作了《家鄉有好物,由我來推薦——100位青年學生推介100種家鄉特色農產品》的短視頻。
指導教師指導大學生根據實踐內容撰寫了實習日志、實習總結、調研報告;根據在實踐過程中的所感所想撰寫了論文——《鄉村振興視域下石家莊市藁城宮面區域品牌塑造的路徑探討》,2021年10月在《南方農業》發表見刊;論文《以社會實踐為載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于2022年5月在《科研》發表見刊。2021年11月該團隊榮獲2021年石家莊大中專學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團隊的稱號。
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8]。隨著互聯網和手機使用的普及,微視頻頗受00后大學生的喜愛和追捧。微視頻,是指短則30秒,長則不超過20分鐘,內容題材廣泛,涵蓋小電影、DV短片、影視剪輯等多種視頻形態[9],可在社交媒體分享的一種視頻。
快速興起的微視頻滿足了大眾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和娛樂的需要,符合年輕一代的閱讀習慣,并且其也讓信息獲取變得更加直觀、快捷。視覺效果吸睛、美顏效果豐富、剪輯流程簡單的微視頻平臺基本滿足了用戶主題微視頻創作以及記錄和分享生活的需求,給用戶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
主題微視頻創作不僅突破了傳統影視制作需要專業器材、場地和人員的限制,還高度契合00后大學生思想活躍、熟諳網絡的特點[10]。主題微視頻創作,是指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組建團隊,結合多學科知識拍攝創作微視頻,鼓勵大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社會實踐的內容及過程、成果以紀錄片、故事、情景劇等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在社會實踐中應用主題微視頻創作,不僅順應了“互聯網+”的時代發展趨勢,而且具有傳統社會實踐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首先,主題微視頻的創作成本較低,只需一部聯網的智能手機即可展開創作。在社會實踐的總結宣傳階段,運用主題微視頻創作有創意的作品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達到宣傳效果。手機下載剪映或者愛剪輯等視頻剪輯APP,剪輯拍攝的視頻片段,再給視頻添加音效和視覺效果,撰寫宣傳創意文案,添加字幕,最后在微平臺發布。
其次,微視頻傳播速度快且傳播范圍廣,具有廣泛的傳播性。微視頻以微小著稱,主要靠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傳播,對青年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過去受制于網絡帶寬,微視頻上傳和傳播速度較慢,而隨著網速的大幅提升,抖音、快手等微平臺的出現為微視頻的展示和傳播提供了便利,上傳微視頻變得更加方便快捷。此外,人們能夠非常便捷地通過智能手機獲取碎片化的信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微視頻的傳播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
再次,無須嚴格審查,準入門檻低的網絡平臺為主題微視頻創作和傳播提供了機會。傳統媒體的審查比較嚴格,網絡平臺的審核相對寬松,這提高了大眾進行內容創作的積極性,擴大了相關內容的傳播范圍。
最后,創作主題微視頻的過程是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想要提高學習能力,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知識積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網絡時代,獲取學習資源變得更加容易,網絡流媒體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滿足了網絡時代學習者、教育工作者和資源建設者的迫切需求[11]。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新知識,教師可以運用網絡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就是微視頻教學、學習資源的生成過程[12]。
(一)教師樂指導,學生樂學習
對大學生和指導教師來說,在社會實踐中應用主題微視頻創作既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也需要應對一些全新的挑戰。大學生和指導教師需要學習視頻剪輯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探索和嘗試尋找與社會實踐契合的因素,運用掌握的知識進行改革和創新。
在選題方面,需要指導教師來把關,提高社會實踐的理論高度,牢牢把握整個社會實踐的大方向。在視頻取材、拍攝、后期制作方面要發揮“導演”的作用,以保證微視頻的拍攝效果和思政育人目標的達成。因此,通過主題微視頻創作可以強化社會實踐效果,構建教師樂指導,學生樂學習的局面,達到借助社會實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的。
(二)主題微視頻創作強化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通過主題微視頻創作與應用開展社會實踐,可以引導當代大學生認清時代發展趨勢,明確努力方向。通過社會實踐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聯系,讓學生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增強責任感,學會將自身發展與國家發展、社會發展、家鄉發展聯系起來,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主題微視頻創作形式多樣,可將育人道理融入勵志劇、紀實劇之中,觸動學生心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并讓學生將其轉化為自覺行動。
主題微視頻創作在高校社會實踐及實踐育人應用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學生情況各不相同,所以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不足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部分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在主題選擇、視頻選材、后期編輯方面參與度極低,沒有體現指導教師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部分指導教師缺乏有關視頻制作及傳播的專業知識儲備,在指導學生時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后期剪輯時暴露出視頻拍攝內容不理想或拍攝角度不合適等問題。
(二)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不足
要產出一部有思想性的微視頻,每個制作環節都需要傾注大量心血。在創作一些主題微視頻的過程中,要整理和理解實地采訪調研的大量材料。在這一環節學生暴露出信息甄別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欠缺,對主題把握不準等問題,同時還存在后期制作水平不高、學習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甚至缺乏工匠精神等問題。
人“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13]。高校聚焦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的成長要同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融合的前提是了解社會,社會實踐為大學生提供了了解社會發展趨勢的機會。社會實踐運用主題微視頻創作的形式來宣傳社會實踐的過程及成果,需要明確社會實踐目標,確保創作的主題微視頻發揮思政教育作用,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單純依賴課堂教學,難免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整體參與度較低。在社會實踐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讓學生更加樂于接受。
(一)明確社會實踐目標,確保創作的主題微視頻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
社會實踐首先要達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目標。高校實踐育人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學生的現實需要和價值實現需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所學知識回饋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社會實踐要以滿足學生的基本學習和生活需要為起點和前提,注重人才培養,促使學生形成自立自強、回饋社會的意識[14]。實踐是人與環境相統一的中間介質,思政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圍繞人進行的實踐活動,它與其他的實踐活動一樣,要在一定環境中進行,而不能脫離環境[15]。
其次,社會實踐著力培育具有使命擔當的時代新人,引導當代大學生認清時代發展趨勢,明確努力方向。指導教師林建麗帶領學生進行主題微視頻創作,感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變化,體悟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鼓勵大學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學,深入基層,投身鄉村建設。
(二)豐富社會實踐內容,通過創作主題微視頻開拓思想政治教育空間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豐富實踐內容方面下功夫。在遵循實踐規律、就近就便的基礎上,各地各校通過組織實施內容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統籌利用校外資源推動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善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微視頻創作,克服隨意化、呆板式的工作方式,力戒擺拍作秀、走馬觀花。
豐富社會實踐內容,要在三個方面提前謀劃部署,打造多元格局。
第一,要挖掘當地特色,結合隊員專業特點和學業水平,豐富主題微視頻創作的內容。
第二,要組建好社會實踐團隊,根據實踐主題選擇專業能力強、思考維度寬、參與意愿足的隊員,擴大社會實踐的參與度。
第三,要規劃好社會實踐的主題,好的主題是社會實踐的靈魂。學校應了解當地可供社會實踐的資源,根據當地資源和學校的實際條件,立足社會現實問題,結合可以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確定社會實踐的主題,要精心策劃有新意、有意義的主題,并借助指導教師的理論水平提高社會實踐的質量。
(三)完善社會實踐載體,夯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其一,豐富社會實踐載體建設類型,高校要整合校內外資源,大力開辟社團、校報、廣播臺、實驗中心等校內實踐載體和農村、社區、企業等不同類別的校外實踐載體,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其二,線上線下相結合,豐富社會實踐的開展形式。運用互聯網和微視頻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社會實踐,使大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磨礪。鼓勵大學生在做好活動總結、交流研討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創作主題微視頻作品,著力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意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校教師在培養大學生過程中要堅持立德樹人的原則,在立足實際做好大學生課堂教育的基礎上,以社會實踐為抓手,找準課堂之外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帶領大學生帶著問題走到基層,帶著思考回到學校。
教師和學生通過參與學校精心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結合專業特色,確定研究課題,開展調研。在這一過程中,發揮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引導大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的自我成長。學生在增加社會實踐經驗的同時也能不斷認識自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提升就業信心,增強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謝沂楠.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 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門戶站,(2010-07-29)[2023-03-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 html.
[2] 王鵬.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1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門戶網站,(2013-01-09)[2023-03-01]. http://www.moe.gov.cn/jyb_ xwfb/gzdt_gzdt/moe_1485/201301/t20130109_146635.html.
[3] 任巍.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站,(2015-10-24)[2023-03-01]. http://www.moe.gov.cn/jyb_xxgk/ 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
[4] 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M].許良英,趙中立,張宣三,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46-147.
[5] 周恩紅,蔣曉丹,鐘詩嘉,等.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獲得感的調查分析[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23,53(10):855-860.
[6] 杜沂蒙.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印發《關于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效 深化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的意見》[EB/OL].中國青年網-新聞頻道,(2023-03-01)[2023-03-07]. https:// news.youth.cn/gn/202303/t20230301_14352505.htm.
[7] 2016年應屆生就業競爭力報告[R]. BOSS直聘,2016-09-28.
[8] 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3-08-28.
[9] 楊純,古永鏘.微視頻市場機會激動人心[J].中國電子商務,2006(11):112-113.
[10] 李新慧.主題微視頻創作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J].甘肅研究教育,2023(3):48-51.
[11] 王宇軒.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7.
[12] 王林慧.學生微視頻在高中思想政治探究課中的創作與應用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22.
[1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14] 馮剛.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11.
[15] 王天民,高澗竹.《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實踐觀與新時代高校實踐育人[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22(3):116-122.
作者簡介 林建麗,講師,研究方向: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