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臺州市普惠性托育服務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研究發現,目前普惠性托育服務在兒童權益保障、家庭需求滿足以及管理職責等方面存在一些挑戰和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建議將兒童權益作為核心考量,確保政策的全面性和連續性;重視家庭需求,提供多元的家庭托育支持服務;加大對社區托育的支持力度。此外,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問責評估機制也是普惠性托育服務發展的關鍵。希望后續能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可以不斷完善普惠性托育服務,為臺州市的兒童提供更好的照護和教育環境,促進社會的積極發展。
[關鍵詞]普惠性托育服務;兒童權益;現狀;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志碼:A
我國自2010年起便推出提高公辦幼兒園比例、建設0~3歲兒童早期發展服務、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擴容等一系列政策。其中,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是非常關鍵的,普惠性托育服務是為滿足社會各個層面家庭的托育需求而提供的全面、平等、負擔得起的高質量托育服務。它旨在為家庭提供高質量、可負擔得起的兒童照護服務,以支持家庭成員的工作、學習和個人發展。它能夠激發人們生育的意愿,解決育兒的困難,并減輕養育的負擔。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家庭結構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家庭對托育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目前臺州市普惠性托育服務在可及性和質量方面仍面臨一些挑戰。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提高臺州市普惠性托育服務的可及性與質量,開展相關研究,可以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健全提供政策支撐,有助于臺州市更好的推動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
1 臺州普惠性托育服務的實踐現狀
1.1 統籌謀劃頂層設計
臺州市黨委政府積極統籌部署。2020、2021、2022、2023連續四年將托育服務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列為群眾“牽腸掛肚”“牽一發動全身”等改革項目,列為共富及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幼有善育”專項行動、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創建、兒童友好城市創建、青年友好型城市試點等各項工作的核心任務,覆蓋全域、管理規范、服務優質的托育服務工作體系機制不斷完善。配套激勵措施相繼出臺,包括實施意見、整體解決方案和獎補政策,總投入約1.1億財政資金。推進普惠托育建設,重點突出普惠托育位建設,實施19個國家普惠托育專項補助項目,獲得1480萬元中央補助,新增托位1480個。市級部門聯合印發《臺州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將普惠托育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地方標準,并明確政府提供兜底補貼保障。椒江、路橋、臨海、溫嶺4個區(市)成為省級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務先行試點。市委市政府及婦兒工委等先后出臺相關文件,明確家庭教育相關部門職責,不斷健全完善家庭教育服務體系,努力改善家長家庭教育理念,實現科學養育。
1.2 多元發展托育模式
普惠性托育服務包括創新實施“5+X”服務模式,完善家庭、社區、機構、單位和社會五種服務模式,滿足多樣化需求。備案托育機構546家,總托位26244個,鄉鎮覆蓋率達80%以上,普惠托位占比87%,居全省第三。積極探索城鎮社區家庭托育點建設,全國首家依法注冊、合規備案的家庭托育點,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報道。積極探索事業單位和國企辦托,共有16家用人單位辦托機構,1164個托位。全面實施托幼一體集成改革,編制幼兒園布局規劃,擴大托育班規模,增設托大班,公辦幼兒園托位將增加10980個。全面推進社區托育驛站建設,已建成210家,提供養育照護服務知識普及和臨時托育服務。
1.3 集成優化工作體系
集成優化工作體系包括探索部門集成聯辦最多跑一次改革機制,各地積極探索托育機構設立“一件事”改革,通過提前介入、聯合踏勘、聯合驗收、統一受理、限時辦結等方式,將相關申報資料減少至18件,辦理時限縮短至2個工作日。創新開展數字化改革,利用婦幼信息平臺實施“臺州數字托育”項目,建成“省心入托”“安心在托”“用心監管”三大應用場景,打造獨具臺州特色的“數字托育”云系統。
1.4 完善長效托育機制
健全日常管理服務網絡體系。市、縣婦幼機構成立托育服務中心,規范管理托育服務并建立黑白名單制度。統一設置托育實訓基地,實施“1+9+X”培訓模式,與人社部門聯合共同完善從業隊伍培訓體系,提升從業人員技能。發放42413人次職業證書,培訓1000名保育員。同時還將育嬰員、母嬰護理員列為緊缺職業,提供培訓和鑒定補貼。當下已有10所中職學校開設幼兒保育專業,3090名學生就讀,2023年新增2所學校開設嬰幼兒托育、幼兒保育、護理專業,預計招生430人。
2 目前臺州普惠性托育服務存在的問題
2.1 過于側重發展普惠性托育機構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發展普惠性托育的基本原則和多種形式的服務方式。發展普惠性托育的重點應當是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指導,通過多種途徑,提供普遍可及的托育服務。包括推動建立方便、價格合理、質量有保證的托育服務機構,加強社區托育服務設施建設,改善居住社區嬰幼兒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支持隔代照養、家庭互助等照護方式,以及支持家政企業擴大育兒服務。綜上所述,根據中央文件的要求,發展普惠性托育應以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指導為重點,并通過多種渠道發展普惠性托育服務,同時托育機構并非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務的唯一途徑。臺州市在執行普惠性托育服務政策時創新實施“5+X”托育服務模式,完善“家庭+社區+機構+單位+社會”這五種服務模式,但目前托育位仍大量依靠托育機構以及幼兒園開設的托班,當下應該將發展普惠性托育服務體系的范圍繼續拓展,借鑒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托育經驗,豐富多種托育類別以滿足不同家庭的實際托育需求。
2.2 過于追求普惠性托育位數量
許多地區在建構普惠性托育服務體系中過于追求托位數量,臺州也是如此。普惠性托育服務與“選擇性”服務不同,其主要目標是為廣大家庭提供普遍可及的托育服務,解決托育服務在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上的問題,確保所有嬰幼兒與其家庭都能得到受益。普惠性托育服務的普及需要與服務質量相一致,即普及必須是高質量的普及。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高品質的早期托育服務對兒童的發展會產生了重大而長期的正面影響。在嬰幼兒階段,開展高品質的托育服務對社會發展至關重要。但臺州市在推動普惠性托育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尤其是在普惠性托育機構的發展方面,并未提及有關高品質托育服務的具體內容相關要求,雖然有出臺推動托育的政策文件,以及開展隊伍培訓,但仍需在《托育機構保育指導大綱(試行)》等文件的指導下,針對臺州地區的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以及評價體系,為每一類的托育模式及其單位提供發展上的參考,也能科學合理的進行評價監督。如果忽視了相關制度的完善和對托育人員的管理,將會嚴重影響普惠性托育服務的質量,所以評價標準與評價體系還需要關注到相關制度以及人員管理的要求。此外,目前對普惠托育服務政策進行評估、監督和管理的重點放在了托育服務機構的設備、衛生、安全等“外在”要求方面。這種做法很容易忽視對托育機構的服務內容以及標準等“內在”要求,從而無法保證托育服務的質量。
3 針對臺州普惠性托育服務的建議
3.1 堅持以嬰幼兒為服務對象
堅持以嬰幼兒為服務對象是普惠性托育服務政策的核心。這項政策牽涉到多種價值訴求,包括降低公共支出、維護服務機構的利益等。然而,政策的解讀與實施直接關系到眾多家庭的利益,也直接影響著嬰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一項涵蓋全面性和連續性的嬰幼兒福利事業。普惠性托育政策的解讀與實施應明確以嬰幼兒為中心,將所有與嬰幼兒相關的事務納入權利理論的審視范疇,堅定以嬰幼兒為服務對象,維護嬰幼兒的權益。其次,家庭與嬰幼兒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因為家庭與其成員是與嬰幼兒互動、照護的主要角色,所以在推動普惠性托育服務的過程中還需要堅守家庭立場,明確政策要求的重點是提高家庭對嬰幼兒照護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協調各方關系。
3.2 關注家庭需求提供支持服務
實現托育的普及和惠及應當提供多元的家庭托育支持服務。盡管當下倚靠托育機構滿足了部分家長的托育需求,但家庭、社區才是推動普惠性托育服務發展的重要基礎[1]。因為嬰幼兒年齡較小,大多家庭在考慮安全、經濟、便利等方面優先選擇在家托育,或是就近接受托,所以家庭、社區應當是托育普及的核心發展方向之一。首先,家庭是嬰幼兒成長的核心環境,是嬰幼兒受照護的主要場所,所以需要掌握當下家庭的多方面需求與困境,包括經濟、教育、健康等,為其提供支持服務。同時,還需要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提升家長的育兒能力和知識水平,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履行照護和教育的責任,為嬰幼兒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條件。其次,需要對社區托育加大支持力度,可參考各地比如我國臺灣省的“社區保姆系統”之類的社區托育體系,構建照護網絡,提供上門服務、社區托育服務等多種方式來應對不同家庭的托育服務需求。從家長的工作角度出發,還可以積極鼓勵、支持各單位為其工作人員提供單位托育服務等。
3.3 明確管理職責
建立和完善頂層政策制度和標準體系至關重要,普惠性托育服務政策需要受到監督和管理。一方面,應先制訂普惠性托育的相關規范,明確政府在支持普惠性民辦托育服務機構方面的責任,同時為保證能為管理和監督提供依據,明確包括收費、師資、場地、服務內容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以及收費范圍等。另一方面,需要明確管理義務,不同層級的政府部門和機構應明確自己在普惠性托育服務中的具體職責和任務,建立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確保政策的落實和執行。同時,還應建立并強化政策問責評估機制,對普惠性托育服務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評估和監督,確保政策目標的實現,并對未能達到標準的托育服務問責并提供改進措施。
3.4 推進當地托育人才隊伍的培養
在臺州普惠性托育服務的發展中,推進當地托育人才隊伍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建議采取多種措施[2]。首先,合理規劃教育培訓體系。相關單位可以與當地職業院校合作,開設相關專業或課程,以培養專業化的托育服務人才。這些課程應涵蓋兒童心理學、早期教育、健康護理等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以滿足兒童照護的專業需求。其次,建立培訓機制。政府監管部門可依托社會資源,建設托育從業人員的培訓點,并與高校合作,將這些培訓點作為實訓基地,提供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引進具有托育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才,包括國內外專業人士,行業龍頭機構,可以為當地的托育人才隊伍注入新的血液。政府還可組織專家團隊或專業機構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支持,提升當地托育人才的專業水平。最后,制訂就業標準。地方政府應制訂相應的標準,明確托育從業人員的資質要求和培訓標準,以規范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提高整體服務質量,并為家長選擇合適的托育人員提供參考依據。通過綜合應用這些措施,臺州可以建立起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托育服務隊伍,提供更加優質和全面的托育服務,滿足家長的需求,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4 結語
本文針對臺州市普惠性托育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和建議。首先,普惠性托育服務應以嬰幼兒為服務對象,并將嬰幼兒權益作為核心考量,從而確保政策的解讀與實施符合嬰幼兒福利事業的全面性和連續性。同時,應重視家庭需求,提供多元的家庭托育支持服務,同時加大對社區托育的支持力度,以滿足不同家庭的托育需求。另外,明確管理職責也是普惠性托育服務發展的關鍵,建立和完善頂層政策制度和標準體系,并明確政府和相關部門在普惠性托育服務中的責任和任務,同時建立政策問責評估機制,確保政策目標的實現。當然,以上建議僅是對當前問題的初步探討,還需要大家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實踐驗證。未來的研究可以重點關注普惠性托育服務的具體實施策略、服務質量的提升以及家庭與社區合作模式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改進,可以推動臺州市普惠性托育服務的健康發展,為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曉敏,婁婉婉,鄧祖麗穎. 普惠性托育服務政策執行現實問題、原因分析及優化建議[J]. 教育導刊,2023(08):50-58.
[2]朱曉,劉越. 可及性視角下我國普惠托育服務的供需匹配及路徑優化[J]. 人口與社會,2023,39(04):62-75.
[作者簡介]周啟宇,男,浙江臺州人,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碩士,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