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 趙偉國 王曉暉 安周建 南軍虎
摘? 要:新時期高等學校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厚植積極進取的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創設靈活多樣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構建較為完備的創新創業保障體制,亟需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該文從互補性、聚合性和延展性視角構建專創融合與思政教育的內在邏輯,詳細闡明“雙碳”背景下新工科實驗班“課程+平臺+項目+團隊”的專創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典型模式及案例。
關鍵詞:新工科;專創融合;思政教育;實驗班;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0-0058-04
Abstract: In the new ag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based on vigorou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The flexibl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uarantee system is constructed. It is urgent to deeply integrat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ternal logic of innovation-professional and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plementarity, convergence and extensibility. Integrated model and case of innovation-professional and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expressed as "course+platform+project+team" are analyz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new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cla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innovation-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erimental class; educational model
我國于2020年提出“碳達峰”及“碳中和”戰略,即“雙碳”戰略。“雙碳”戰略的提出既符合國家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又體現了大國責任擔當,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領域的決心和成就也證明了中國有能力、有義務、有決心站上世界的舞臺并發揮自己的作用。高等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肩負著國家未來的希望,“雙碳”戰略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進一步明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1]。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在“雙一流”建設推動下,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取得長足發展,使得“雙一流”建設與專創融合教育相得益彰、相輔相成[2]。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時代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燈塔和指引,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歷來是黨和國家教育的根本問題。“雙一流”建設與專創融合教育更不能脫離“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如何將思政融入專創教育,如何在“雙碳”背景下培養符合歷史發展與當代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是新的歷史機遇下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尤其對于與“雙碳”戰略緊密相連的能源動力類專業更是如此。
蘭州理工大學于2020年組織創辦了新工科節能減排創新創業實驗班,立足國家“雙碳”戰略需求,以培養具有愛國情懷、專業素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為目標,采取“小規模、個性化、立足專創融合及思政育人”的培養原則,依托學校的優勢學科資源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按跨學科門類招生和培養,采用多元化的培養模式、靈活化的管理模式和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質及創業能力,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創業卓越人才。
一? 實驗班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的內在邏輯
專創融合旨在依托高校專業教育的堅實基礎,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持[3]。課程思政強調課程德育、協同育人,要在育人全過程中構筑整體育人理念和主動建構意識,在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價值尺度,將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全環節[4]。專創融合注重能力培養,而課程思政強調價值塑造,兩者貫穿于我國高等教育“三位一體”育人理念全過程,價值塑造是育人工作第一要務,“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5];能力培養是育人工作核心目標,“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新工科節能減排創新創業實驗班的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割裂的。“教育活動既以實體的‘事實出現,又存在于觀念的‘價值之中,教育是‘蘊含著價值的事實”[6]。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存在互補性、聚合性和延展性,其內在邏輯表現如圖1所示。
(一)? 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互補性
2015年5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要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要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2021年4月19日,在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清華大學考察,勉勵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這其中就蘊含了思政教育融于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從“價值引領”和“能力培養”的角度,課程思政與專創融合有著自然的互補性,專創融合教育在課程思政引領方面往往具有成功的可復制、可示范、可推廣的經驗與模式。兩者相互補充、相互銜接、彼此貫通、深度融合,其相互作用過程始終貫穿于新時代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全要素、全環節、全過程中。
(二)? 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聚合性
新工科節能減排創新創業實驗班充分順應國家人才培養需求,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以實驗班為載體有機融合,不但進一步拓展了學生專業知識與視野,而且基于專業核心能力實現了創新創業能力的全方位加持,實現了“課程+項目+團隊”的成熟模式。將課程思政貫穿于專創融合教育全過程,不但實現了兩者屬性的互補性,而且能夠產生價值引領與能力培養的聚合效應,即聚合性,兩者在人才培養、實施路徑、組織形式和實踐模式等方面均有鮮明的聚合性。大學畢業生等高能力人才往往是引領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其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價值走向和安全穩定程度。在大學生專創融合教育中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給予的功能,不僅有利于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而且能夠讓高等學校發揮出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優勢,為更好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儲備人才力量。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中的聚合性體現,是專創融合教育發展的必然,也是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的時代召喚。
(三)? 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延展性
蘭州理工大學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遠大理想、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國際視野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專創融合教育是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抓手,課程思政是實現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障,二者從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層面構筑了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石和大廈。專創融合是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工程教育的一種實現方式,專創融合教育中的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既要以人才培養的目標成果為導向[7],也離不開人才培養過程中價值塑造。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貫通體現了人才培養的基本屬性,也豐富了人才培養的外延特征,其涵蓋人才培養質量、創新創業能力、核心價值塑造和社會服務貢獻等,引導學生將自身發展規劃與國家發展、社會需求結合在一起,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二? 實驗班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的典型模式
新工科創新創業實驗班是蘭州理工大學本科人才培養專創融合教育模式改革的示范和先導,是學校探索和實施本科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試驗田。新工科節能減排創新創業實驗班以專業基礎教育為依托,以創新創業系統教育為基礎,以節能減排領域創新新技術、新理念、新產品等教育為支撐,以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開發和產業化為實踐抓手,以培養具有愛國情懷、專業素養、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為目標,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企業家精神,并為“節能減排、綠色中國”服務的復合型新工科人才。
經過多年運行實踐,新工科節能減排創新創業實驗班已逐漸形成了“課程+平臺+項目+團隊”的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典型模式,如圖2所示。課程主要包括基礎課程、前沿課程和實踐課程,即“專業基礎課程+創新創業核心課程+節能減排前沿課程+節能減排實踐課程+項目孵化實踐課程”。在實驗班實際運行過程中,課程的教學打破了常規“課堂講授+實驗教學”的基本范式,將上述幾個模塊進行交叉融合,從基礎理論傳授、多專業學生頭腦風暴、行業專家報告交流、知名企業游學、創新實踐訓練、創業實踐集訓、優質創業項目培育、重點賽事引領和公司運營及管理等方面開展就業創業教育與實踐。
(一)? 專創融合課程思政化
通過充分挖掘基礎課程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增強“雙碳”背景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識,明確人類共同發展進步的歷史擔當,嵌入“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內涵,充分體現中國“工匠精神”和“中國力量”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觀點。在前沿課程中,圍繞“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老一輩科學家的先進事跡,引導學生認識到職業道德要服從于國家利益,個人價值的實現要建立在國家整體利益的基礎之上,使學生樹立“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的家國情懷。在實踐課程中,圍繞“四個自信”培養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圍繞“大國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8]。結合提高系統效率、節能降耗、低碳環保等節能減排領域熱點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全球目前的能源危機以及自身專業的重要性。結合當代優秀科學家和工匠們為獲取可靠數據而進行千百次實驗的事例,向學生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將敬業奉獻、開拓創新、持續專注和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的實質內涵融入到課程中,在學生心里埋下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的種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擔當。
(二)? “平臺+項目+團隊”思政教育
新工科節能減排創新創業實驗班依托西北低碳城鎮支撐技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甘肅省生物質能與太陽能互補供能系統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流體機械及系統重點實驗室和蘭州理工大學節能減排創新中心等平臺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實踐訓練。針對大學生缺乏一定社會經驗及閱歷,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的典型特征,在創新創業實踐訓練過程中,不斷強化思政教育,全面提升當代大學生思辨能力和思想覺悟,使其逐漸認識到遵守商業道德的重要性,為其創新創業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9]。
進一步在以上平臺上培育創新創業項目、凝聚學科交叉團隊、孵化雙創成果,實現“課程+平臺+項目+團隊”的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參與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等全國性學科競賽,提高項目競爭力及團隊凝聚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團隊整體水平。充分結合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特色活動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思政教育。通過歷屆優秀項目學生代表講述“紅旅”故事,分享參加“紅旅”活動的成長經歷和心得體會,形成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據悉,歷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共有483萬名大學生走進貧困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地區,用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成果為我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累計有98萬個創新創業項目精準對接農戶255萬余戶、企業6.1萬余家[10]。以此形成專業基礎理論實、創新意識強、實踐水平高、德才兼備的綜合型人才。
三? 實驗班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典型案例
在我國“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結合蘭州理工大學傳統優勢專業深厚積淀,蘭州理工大學2020年開設了涵蓋能源動力、材料科學、機械設計和電子信息等各個專業及學科領域的新工科節能減排創新創業實驗班。每屆實驗班培養均采用小組協作制,實施“雙導師制”,擇優配備專業導師及創新創業導師,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學校專門劃撥1 200 m2實驗場地,配備熱工產品綜合測試平臺、3D打印機、工業機器人自動裝配系統工作站、電控系統平臺等硬件設備;開設了創新思維與設計、節能減排技術、節能減排產品開發與評價、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與立德樹人等課程;以項目培育為抓手,以高水平科創競賽為階梯,通過多專業老師集體指導,不斷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現專業交叉、專創融合、育才與育人相統一。
近年來,依托新工科節能減排創新創業實驗班相繼培養出以蘭州理工大學紅柳極客創新創業團隊為代表的優秀團隊和群體,在學校創新創業活動中發揮了典型的模范帶頭作用。該團隊隊員來自于機械、能動、電信、材料和經管等學院專業本科生,結合每年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深入農村,急農民之所急,供農民之所需,在校期間發揮多專業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力量,逐步開展創新項目探索、創業項目培育、項目落地發芽等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并成立相關環保科技公司,相繼研發出三代節能環保戶用廁所,在我國“廁所革命”中積極推廣應用300余臺套,現有團隊成員43人,三年來深入5市12村,行程足跡達9.6萬余公里,干“接地氣”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
2021年6月22日,團隊受邀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錘煉了隊員們意志、堅定了理想信念。本團隊已成為校內外創新創業的成功案例之一,形成巨大反響,被省內外媒體多次報道,相繼涌現出“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評選)、“甘肅省大學生自強之星”(共青團甘肅省委評選)、“甘肅省向上向善好青年” (共青團甘肅省委評選)等先進典型,形成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典型案例,在省內高校產生強烈反響。
四? 結束語
專創融合教育對標我國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教育部也將黨建、思政工作指標納入“雙一流”建設考核指標體系。專創教育只有與課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并落實到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全要素、全環節、全過程,才能推動專創教育與“雙一流”建設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才能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才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專創融合與課程思政教育不可分割、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 周洪宇.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教育強國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22(2):1.
[2] 彭華濤,朱滔.“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專創深度融合模式及路徑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169-175.
[3] 許愛軍.“思政引領、分層培養、平臺支撐”的創新創業育人模式構建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1,7(24):48-51.
[4] 張紅偉,張杰.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創新機制探賾[J].中國大學教學,2022(6):71-80.
[5] 佘綱正.在課程教學中踐行“三位一體”教育理念——以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史”課程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22(6):54-59.
[6] 唐瑩.事實/價值問題與教育學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4(1):27-37.
[7] 韓佳穎,張墨貴.基于OBE理念的創新創業項目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2):209-211.
[8] 蘇文.《工程熱力學》課程實施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時刊,2020,34(1):40-41.
[9] 張亞瓊.思政教育視角下雙創人才的培養[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44(S1):96-98.
[10] 新華社.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啟動[EB/OL].(2022-6-17)[2022-8-1].http://www.gov.cn/xinwen/2022-06/17/content_5696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