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莉娜
【摘要】興趣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內在動力源泉,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才會表現得更為積極,思維也變得更加活躍.初中數學是一門相對枯燥與抽象的學科,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建設趣味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一些困境影響著趣味課堂的構建,要采用科學技巧促進趣味課堂的生成,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趣味課堂
趣味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充滿趣味性的課堂,通常表現為活力四射、童心未泯、生動有趣等.在初中教育階段,數學教學內容有著較強的嚴謹性、抽象性與邏輯性,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長此以往甚至會引發厭學情緒,教師應結合數學知識的特征,以新課改的基本要求與標準為前提,設計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引入趣味性的教學資源與手段,走出教學困境,帶領學生在趣味課堂中學習數學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更加熱愛數學.
1? 新課改下建設初中數學趣味課堂面臨的困境
1.1? 數學知識內容方面
在新課改背景下,雖然各個教育階段的各科教學內容均有所更新與調整,但是在初中課程體系中,數學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以研究數量關系、圖形結構和變化、空間與信息為主,同其他學科相比知識內容顯得較為抽象,邏輯性還較強,學習起來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從另一方面來講,初中數學知識與小學相比,無論是難度、深度,還是廣度均有所提升,且復雜多樣、體系龐大、內容繁多,為實現預期教學進度,趣味課堂的建設往往被忽視.以上這些是初中數學學科自身方面的不利因素,致使趣味課堂的建設難度較大.
1.2? 教師教學方面
在新課改背景下,雖然一些新式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應運而生,這為課堂教學改革帶來極大的助力與支持,自然也涉及不少有關趣味課堂建設方面的策略,但是有的初中數學教師較為守舊,教學觀念沒能及時更新與轉變過來,仍然以之前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不愿接受新事物與新觀念,沒有引入新式教學方法,致使數學課堂氛圍依然十分沉悶和無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很難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與趣味性,從而不利于趣味課堂的建設.
1.3? 學生學習方面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的主體已經由教師慢慢過渡至學生,他們的表現將會直接影響到整體教學質量,教學方案的制定與計劃的實施均要圍繞學生們進行,這不僅是新課改的發展趨勢,還是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關鍵所在.在初中數學趣味課堂的建設過程中,不少學生受數學學科特點與教師教學方法的影響,往往表現的不是特別積極,甚至會有一定的抵觸心理與厭煩情緒,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困難重重,自然不利于趣味課堂的建設.再加上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不是特別扎實,在課堂上不會主動配合教師,他們很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1].
2? 新課改下建設初中數學趣味課堂可行性分析
2.1? 初中數學較為枯燥,需要趣味課堂的調劑
上文已經提到初中數學是一門枯燥、抽象的科目,同語文、歷史、地理等人文性學科相比,理解起來不是特別容易,以至于很多初中學生都認為數學“學不會”“不好學”,長此以往就容易產生懈怠心理,致使他們的學習效果不容樂觀.趣味課堂的建設能夠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一條化復雜為簡單、化枯燥為有趣的新道路,將數學課堂變得趣味盎然與豐富多彩,這對初中學生更為主動、熱情地學習數學知識,學好數學有著相當積極的意義.
2.2? 初中學生年齡較小,需要趣味課堂的調節
初中學生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理解與認識事物的能力同樣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不過心理不夠成熟,心智潛能有待開發,由于他們正處于關鍵的青春發展期,對于一成不變、枯燥乏味的事物比較抵觸和排斥.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初中學生的年齡較小,引入初中數學趣味課堂的建設可謂是相當有必要的,能夠迅速引發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使其表現的情緒高漲,主動接受數學知識,并非被動地學習.
2.3? 順應新課改的態勢,需要趣味課堂的融入
在新課改教育理念下,大力倡導寓教于樂、寓教于趣教學方式的融入與推進,鼓勵廣大教育工作者通過多個渠道積極探索高效且優質的教學模式及方法,帶領學生在有趣的氛圍與環境中學習知識技能,讓他們的學習效果更佳,學習效率更高.在這一背景下,趣味課堂的建設應運而生,自然也適用于初中數學教學,還備受廣大師生的關注,這是對新課改發展態勢的順應與落實,可以讓學生在趣味課堂上更好學習數學知識與習得技能[2].
3? 新課改下建設初中數學趣味課堂的有效技巧
3.1? 精心設計新課導入,奠定趣味課堂基調
在一節課中,新課導入作為第一個環節,起著統領全局的作用,優秀的新課導入往往能夠產生興奮劑的效果,可以讓課堂一開始就迅速吸引學生的目光與注意力,激起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為更好地建設趣味課堂,教師首先需從新課導入環節切入,精心設計這一教學步驟,利用有趣的方式、導語、現象或者資源引出課題,奠定趣味課堂的基調,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3].
3.2? 創設適宜教學情境,助推趣味課堂建設
在新課改背景下,情境教學法大受推崇,深得各個教育階段各科教師的青睞,學生也愿意參與其中,喜歡在各種各樣的情境中學習知識與探討交流,這樣他們能夠對所學內容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且記憶得更加牢固.具體到初中數學教學中來說,教師同樣可以使用情境教學法,靈活利用實物道具、教具、圖像以及語言藝術的描述等手段創設適宜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感性認知,提升數學知識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情境中體會到數學學習趣味[4].
例如? 在開展 “平行”教學時,教師先要求學生每人拿出兩支筆表示兩條直線,移動其中一支筆,由此創設情境,引出問題:這兩條直線之間存在著哪幾種位置關系?使學生根據觀察所得用幾何圖形畫出來,得到三種位置關系,追問:這三種位置關系假如用兩條直線的交點個數來表示,分別是多少個?他們知道是一個、沒有、無數個,指出分別是相交、平行與重合三種位置關系.接著,教師給出平行線的定義,課件中同步展示雙杠、斑馬線、馬路、高壓電線、鐵軌等平行實例,進一步渲染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討論平行線的特征,即只有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不相交才是平行線,強化學生對平行線定義的認識.這樣教師通過簡單操作與圖像信息創設情境,為數學課堂注入更多趣味元素,帶領學生直觀認知平行性,增強他們的記憶.
3.3? 巧妙引入生活素材,促進趣味課堂建設
數學與生活知識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不少數學知識都來源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現象的觀察、分析、研究、概括與提煉.而且在新課改背景下,大力提倡生活化素材的引用,目的是為學生帶來一定的熟悉感與親切感,拉近數學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趣味環境中展開學習.對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平常教學中,應把握好所授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巧妙引入生活資源,帶領學生在趣味環境中主動學習,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關系[5].
3.4?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趣味課堂資源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針對趣味課堂的建設,教師不能一味采用老式教學技法,要與時俱進,同現代化社會相接軌,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教學資源與數學知識呈現形式,渲染趣味課堂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改善他們的學習效果.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結合圖片、視頻、動畫等資源輔助教學,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他們在趣味環境中高效學習[6].
例如? 以“線段、射線、直線”教學為例,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以下圖片:笛子、琴弦、鉛筆;電燈光線、霓虹燈光線、激光燈光線;筆直的公路、電線、鐵軌等.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抽象出數學中的線段、射線與直線,據此引出課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初步體會到線段、射線與直線可謂是無處不在.接著,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引領學生從端點個數、延伸方向、是否能夠度量等方面對線段、射線、直線進行對比,找出它們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發現初中數學是在直線的基礎上重新定義線段與射線的,讓他們從不同角度了解新知識.之后,教師播放“龜兔賽跑”的動畫,學生發現出發地與目的地之間有多條路線,直線、曲線均有,引出問題:大家知道哪條路線的距離最近嗎?鼓勵學生自由交流與討論,引領學生意識到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5 ?開設實踐操作活動,學生感受數學趣味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并非全部由理論構成,還涉及不少實踐操作部分,不少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的獲取往往是通過大量時間才能得到.特別是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比較關注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初中數學教學領域,教師應當把握好本學科知識的特點,除進行常規的理論講授,還要主動開設一些實踐操作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動手探索數學原理的機會,使其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促使他們切實感受到數學趣味[7].
例如? 在講授“展開與折疊”過程中,教師先在課件中展示一些精美的包裝盒圖片,設疑:大家知道這些美麗的包裝盒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嗎?學生思索、討論后發現僅靠原有認知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引發他們的求知渴望.接著,教師拿出一個墨水盒,演示墨水盒展開成平面圖形和折疊成立體盒子的過程,指出本節課主要探索展開與折疊的奧秘,然后將一個圓柱形與圓錐形紙筒沿著側面虛線展開,由學生說出看到的圖形,使學生拿出手中的模具模仿操作加以驗證,讓他們產生繼續動手操作的欲望.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在小組內拿出正方體紙盒,通過剪開某些棱得到一個各面連到一起的平面圖形,完成后各組交流結果,得到不同形狀的展開圖,并讓學生將平面圖折疊起來,把正方體紙盒恢復原狀,使其空間想象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3.6? 善于借助游戲優勢,推動趣味課堂生成
由于初中學生的年齡并不是特別大,無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游戲都對他們有著無可比擬的吸引力與誘惑力,課堂教學中同樣適用游戲,有助于趣味課堂的構建與生成.對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而言,要想更好地建設趣味課堂,自然離不開游戲的輔助與支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善于借助游戲的優勢,將教學內容同游戲融合到一起,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與鞏固技能,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讓他們在游戲中成長[8].
4? 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深刻認識建設趣味課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轉變以往沉悶、無趣的課堂氛圍,結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思維水平與認知能力等因素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與吸引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全身心參與到數學探索活動中,讓學生切身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改善個人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二輝.淺析初中數學趣味化教學的實施方法[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22):82-83.
[2]范鑫.淺析初中數學趣味教學課堂的建設途徑[J].讀寫算,2022(16):66-68.
[3]王順斌.初中數學課堂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J].家長,2022(08):31-33.
[4]段傳云.趣味數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34):103-104.
[5]范秀玲.探究初中數學趣味課堂的構建[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5):92.
[6]楊響響.讓趣味激活動力——淺析初中數學課堂趣味教學模式的構建[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06):95.
[7]余瑪林.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趣味課堂構建方法[J].知識文庫,2021(11):159-160.
[8]黃秀姬.趣中學,趣中成長——初中數學趣味教學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0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