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今紅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也在不斷更新,以人為本的理念已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開展的關鍵。應用型高校應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應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實際需求,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本研究分析了應用型高校教育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應用型高校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完善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強教育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變革,探索教育管理創新實踐路徑。
關鍵詞:以人為本;教育管理;應用型高校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為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應用型高校要提高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質量,創新教育管理理念。學生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活動的歸宿,高校在教育管理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探索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道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切實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引領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相較于傳統管理方式,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將以“事”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更加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育管理,圍繞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各項教育管理工作,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提升。
一、將以人為本理念融入應用型高校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需要大量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同樣也要求高校積極進行教育理念的變革,高校教育的價值取向要以人為本,培養身心健康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將以人為本理念融入高校教育管理中,可推動高校根據學生發展需求、立足學生實際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能推動教育管理更加人性化,為充分發揮學生自覺能動性、為教師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保障,符合教育管理的本質要求。應用型高校應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社會責任感、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二、新時代應用型高校教育管理現狀及問題
(一)教育管理理念不能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
全球化時代,當代大學生能接觸到的信息海量增長,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更加多元化,性格特征日益復雜化,訴求更加多樣化。隨著我國不斷向教育強國邁進,高等教育更加大眾化,社會對具備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需求也不斷增加。人才需求與培養目標的變化勢必影響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改革,目前很多應用型高校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與制度仍未完全轉變,教育管理行政性高于學術性的情況仍然存在,固化的教育管理理念與制度難以適應學校的教育現代化改革,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綜合發展,也難以提高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質量。
(二)以人為本理念未與教育管理制度充分融合
教育管理是保障各類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環節,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能夠營造民主和諧的人才培養氛圍,立足學生實際與就業需求進行教育培養,實現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現階段大多數應用型高校以人為本理念浮于表面,教育管理制度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與創新實踐能力提高的要求。現行教育管理制度多以“任務”為主導,忽視學生的興趣需求,不能靈活處理當代大學生多樣化的訴求。高校各職能部門之間協作不通暢,信息共享較少,難以通過多部門協作解決實際問題,不利于解決師生各類訴求,師生在管理服務中體驗感不好。
(三)教育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不足
應用型高校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轉變教育管理理念與模式,與之對應的教育管理隊伍也必須具備專業化的教育管理水平,秉持以人為本、服務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當今應用型高校普遍存在對教育管理工作的專業化認識不足、忽視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的問題,這必然導致教育管理質量無法達到預期,難以實現精準化管理服務。同時對教育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不夠重視,也會造成教育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制度不完善、激勵機制缺失、人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教育管理人員缺少系統的培訓學習,會出現缺乏專業化管理知識,對現代化管理理念、方法與技術手段掌握不足的現象。而待遇較低、考核機制不明確等問題也會造成優秀人才的流失,教師不愿意參與到教育管理工作中。這又使得教育管理隊伍的年齡與學歷結構不合理,不利于教育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教育管理隊伍專業化水平不夠,勢必影響應用型高校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落實,無法起到利用教育管理改革推動教育現代化改革的作用。
(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不足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技術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新模式與新手段。教育管理信息化主要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管理工作的數據進行整合,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整個管理過程進行控制和布局,從而保障各項教育管理工作能夠得到精準、科學的數據支撐。在教育管理走向信息化的大趨勢下,很多應用型高校仍處在從傳統管理方式到信息化管理方式轉變的過程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不足,究其原因在于信息化管理觀念不夠強,對大數據及信息化管理真正的價值認識不足。此外,高校對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方面的資金與人員配置不足,缺少完善的數據平臺或對數據平臺運行的維護力度不夠,導致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可靠性較低,與實際教育管理工作適配性不高,無法充分實現對教育管理過程的把握和布局。
三、應用型高校以人為本理念下教育管理創新路徑
(一)加深對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認識
教育管理理念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內涵所在,是培養高校教風學風、孕育高校獨特大學精神的基石。應用型高校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適應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更應該尊重人的發展特性,加深對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理念內涵的認識,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導向,立足學生培養需要實施教育管理,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精神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教育的過程也是一種以文化人的過程,教育管理中應體現高校的人文關懷,即要關注人的發展、尊重人的訴求、實現人的價值。關注教師與學生的實際需求、滿足教師與學生的發展需要,是高校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重要體現。應用型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員只有從根本上深刻理解并運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才能在制度創新與教育管理的實施中有的放矢,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需求,堅持走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道路。
(二)在教育管理制度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應用型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應立足人才培養目標,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與體系,從制度上確立以人為本的工作導向,引導師生共同參與教育管理,以滿足新時代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需要。將以人為本理念深度融合到應用型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保障師生在教育管理過程中能夠發聲、愿意發聲,合理地反饋問題與訴求,營造平等和諧的校園氛圍,形成閉環有效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質量監督制度體系,以制度保障教育教學工作順利實施。
完善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創新多元評價機制,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理論知識考評方式,增加能力與綜合素養等多方面評價,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提升創新與綜合應用能力,引導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實踐活動,以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提升。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考慮學生個人的發展意愿與興趣愛好。可以放寬學生轉換專業限制,給予學生更多重新選擇修習專業的機會,尊重學生的興趣。在課程設置上,可以開設一些不限專業的選修課程,吸引更多學生選修其他專業的選修課,允許跨學院選修公共選修課,允許學生依據個人興趣選擇不同課程,通過更加多樣化的課程設置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培養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教育管理制度是應用型高校尊重學生興趣需求與發展需要、實現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學管理良性運行、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要建立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優化教育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服務育人水平。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教育管理的服務本質,使教育管理服務于學生,而非學生服從于教育管理。在明確管理責任的前提下,要加強各教育管理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進行資源整合,減少部門之間的重復工作,以便于靈活有效地處理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
(三)加強教育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
教育管理工作兼具綜合性與科學性的特點,在實施教育管理過程中需要打造一支專業化能力較強的教育管理隊伍。應用型高校如果不能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不能很好地落實教育管理制度,沒有打造一支與優秀師資隊伍水平相匹配的專業化教育管理隊伍,那么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建設一流高校也只能淪為空談。應用型高校應轉變傳統管理思想,提升對教育管理隊伍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教育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
首先,要完善學校與院系各級教育管理崗位人員配置,優化教育管理隊伍結構,減少一人多崗、職責不清、工作劃分不明確的問題,建設具有過硬思想政治素質、優秀管理能力的教育管理隊伍。教育管理人員如果身兼數職、崗位頻繁變動,往往導致其缺少對所在教育管理崗位的深刻了解與長遠規劃,僅僅照搬其他教學工作經驗,得過且過,養成不好的工作作風。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吸納人才,實現專人專崗,優化教育管理隊伍年齡與學歷結構,保障學校各級教育管理崗位人員配置齊全。
其次,要建立教育管理人員的長效培訓機制,幫助教育管理人員增強對新時代應用型高校教育要求與教育理念變化的認識。根據不同管理崗位、從不同方向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幫助教學管理人員學習專業化管理知識,提升教育管理專業化水平,摒棄以往僅憑個人經驗處理問題的弊端,轉為運用專業化教育管理手段解決問題。
最后,要完善教育管理人員的獎懲激勵機制,明確教育管理人員的發展方向,減少人才的流失。創新教育管理工作的考核方式,實施有效的獎懲激勵措施,形成對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向驅動作用,增強教育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認同感,留住優秀的教育管理人才,不斷提高教育管理專業化水平,加快推進應用型高校教育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
(四)推進應用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
利用大數據的廣泛性、精準性和前瞻性進行教育管理,能夠幫助應用型高校精準分析行業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與課程計劃,優化教育管理各環節,促進教育管理模式與制度創新,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迫切需要高校轉變教育管理觀念,加深對數據潛在價值的認識,理解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加大資金與專業人員的投入,建設全覆蓋數據平臺與專業的信息化人才隊伍,促進信息技術與科學的教育管理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應用型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與質量。
通過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師生教學科研、學習生活相關數據都會整合在教育管理信息系統中,要善于利用這些數據,立足實際情況分析并解決問題。通過系統數據整合,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地了解應用型高校的實際運行狀況,深入掌握教育管理各環節的實時數據,以此完善學校教育管理制度、創新教育管理辦法。數據的動態性與實時性能夠及時反映教育管理中遇到的問題,高校應充分發揮數據的作用,及時了解、分析數據所反映的實際問題,并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做出調整。
推進應用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能夠有效實現校內各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與協作,優化教學科研活動的資源配置,便于師生共同參與到管理過程中,推動教育治理方式的變革。應用型高校應針對校內信息化系統建立日常管理辦法,制定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要求,不斷推動教育治理現代化改革,提高應用型高校數字化治理能力。在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同時也要關注信息安全與隱私問題,互聯網時代網絡與信息安全是高校教育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要保證信息化建設的科學性、安全性,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建設促進應用型高校信息化建設,推進教育管理現代化進程。
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與制度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更新,新的發展形勢下對創新型應用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然而很多應用型高校的學生培養質量亟待提高,教育管理創新發展路徑仍需進一步探索。應用型高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構建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具有專業化管理能力的教育管理隊伍,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提高教育現代化治理能力,通過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馮盛彬.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深入滲透思考[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17).
[2]邵晨.“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大學生教育管理創新研究[J].科教導刊,2022(33).
[3]王曉艷,梅俊強.基于創新教育理念的大學生教育管理[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S2).
[4]殷新.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探索與思考:評《教育管理學:理論·研究·實踐(第7版)》[J].中國教育學刊,2021(11).
[5]陳麗穎.新時代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透視與反思[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8).
[6]楊曄珺.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現狀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