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緊扣“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對某些知識點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進而建構富有生命力的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小學語文" 發展型學習任務群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很多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進入小學語文課堂,而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就是其中之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理解。一般來說,構建發展型學習任務群離不開兩個標準:一是貼合學科特點,二是堅持任務驅動。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設計出符合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生學情的一系列探究型任務呢?
一、貼合教材內容,突出“學用”
(一)貼合“實用性閱讀”,突出生活化
在新課程標準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被劃分為三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針對“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教學,教師可以將其分為實用性閱讀與口語表達訓練。一般來說,3~6年級的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經驗,所以,在擬定“實用性閱讀”教學目標時,教師可以從“讀懂文章內容”“感受文章中的生活氣息”“明晰記人、記事的技巧”三個方面進行目標的細化。隨著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既要打破“教材是唯一的教學資源”這一理念,又要以學生為主體挖掘大量的教學資料,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新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并積極參與閱讀活動。
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為例,本單元的文章內容都與學校生活有關。因此,在教學中,筆者將《不懂就要問》劃分為“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中的“日常生活”板塊。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筆者提出問題:“我們要如何學習?”由于該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都能積極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比如,有的學生說,我們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個知識。有的學生說,我們應該積極提出自己的問題。筆者追問:“那么,課文是如何描寫孫中山學習的呢?”針對這一問題,學生積極地閱讀文章,得出“孫中山每當遇到不會的問題,都會向先生提問”。筆者繼續追問:“在什么情況下,孫中山會向先生提出自己的不解之處?面對先生的責問,孫中山是如何面對的?孫中山是如何看待提問一事的?”在上述三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再次精讀文章,一邊厘清了故事的發展順序,一邊感受到了孫中山的好學精神。在講解的最后,筆者列舉了孔子在祭祖時“問這問那”的故事,讓學生深受感染。
從教材編排的內容來看,3~6年級的文章主要圍繞“日常生活”“自然科學”“革命傳統”三個維度展開。相比以往的授課模式,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收集教學素材,安排教學內容。實用型閱讀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用”生活化,對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
(二)貼合“交流”,突出應用性
在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教學中,無論是閱讀還是交流都離不開生活。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貫徹與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再是傳遞專業的知識,而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與遷移。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將“應用性”融入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現象、觀察社會發展趨勢,并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應用于后續的學習與生活之中。
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春游去哪兒玩》為例,在教學中,筆者對學生提出:“如果要推薦一個春游的地點,你會推薦去哪里?”結合這一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進行分享。筆者走進每一個小組,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既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也明確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有的學生在傾聽他人的觀點時,缺少耐心,使得整場討論變得無趣。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及時介入并加以引導。通過討論,學生不僅可以將零碎的現象整合起來,還可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這一重要思想,在他看來,生活與教育息息相關,而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實踐。因此,在開展學習任務群教學時,教師要謹記“生活性”與“應用性”,要以學生為主體。
二、貼合教學目標,突出“讀寫”
(一)突出“文本意識”
“文學閱讀和創意表達”是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該任務群的內容來看,“文學閱讀和創意表達”包含了閱讀與寫作。針對閱讀層面,教師要對閱讀內容進行分類。從教材的內容來看,大多數文章都是圍繞“革命文化”“人與自然”“文學作品”“人與社會”“少年成長”五個主題展開。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人文要素,讓學生形成文學的審美能力,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知規律,擬定差異化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
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母雞》為例,從文章內容來看,本文與《貓》類似,可以歸為“文學作品”。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感知“母雞”這一形象,筆者圍繞“作者是如何表達對母雞的情感的?”設計一系列的學習任務:(1)畫出文章中體現作者情感的詞、句、段。(2)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情感變化,明晰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對“母雞”的態度變化的。(3)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子,明晰本文的寫作方法。因本文的用詞比較直白,所以筆者引導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我一向討厭母雞。”“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結合上述兩個句子,學生這才意識到,作者在前期是非常討厭母雞的,后面逐漸改變了這種想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強學生的“文本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積極引入多元的教學策略,并與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相結合。高效的師生互動,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經驗,又讓學生把握了“如何閱讀文學作品”“如何提煉人物的特點與性格”。
(二)突出“生動性”
在新課程標準下,寫作訓練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一方面,寫作訓練素材更多樣化。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容易將“好詞”“好句”視為唯一的寫作素材來源,隨著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的引入,傳統的教學模式被打破。另一方面,寫作內容變得更多樣化。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寫作訓練主要集中在每一個單元的最后。由于該寫作訓練耗時長、難度大,學生經常失去寫作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緊扣“革命文化”“人與自然”“文學作品”“人與社會”“少年成長”等類型文章,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可以仿寫、縮寫、擴寫,讓學生在閱讀中加深對寫作技巧的理解,進而提升寫作能力。
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習作《故事新編》為例,從單元內容來看,本單元的文章以童話為主,其目的是讓學生既能把握童話文體的特征,又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編童話故事。在教學時,筆者擬定了兩個任務:一是復習三篇課文,掌握童話的基本特點;二是利用思維導圖厘清人物的性格特點。在講解階段,筆者鼓勵學生分享自己閱讀過的童話故事,引導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一篇有趣且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需要哪些要素?”學生一邊回憶此前閱讀的童話故事,一邊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有的學生認為,一篇好的童話故事要有人物、背景、主題等。有的學生認為,一篇好的童話故事要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寫作訓練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旨在提升學生對文字的把握能力,加強學生對文字的運用能力。一般來說,小學生的寫作訓練主要圍繞寫人與記事兩個部分展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寫作的“生動性”。
三、貼合文章內容,突出“思辨”
(一)制定多元任務,形成思考方法
除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教學還包含“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在新課程標準下,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積累大量的專業知識點,而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考方法。一直以來,學生習慣將閱讀學習簡化為對生字、生詞的理解與背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提煉文章的中心思想,形成自己的理性思考。
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學弈》《兩小兒辯日》為例,在課程講解階段,教師應給學生制定豐富的閱讀任務,讓學生以朗讀、默讀、誦讀、釋義等方法學習文言文。當學生明晰了“如何讀”之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文中的幾個人物為什么會產生爭吵?他們的矛盾點是什么?”從而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發散學生的思維。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貫徹與落實,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思辨性思維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緊扣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豐富的閱讀任務。
(二)提煉單元主題,設計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思考觀點”“問題解決”“語言現象”“思維方法”等維度設計教學內容,無論是“問題解決”還是“語言現象”都離不開具體的實踐活動,而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
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單元習作《學寫倡議書》為例,首先,在作業設計階段,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根據任務要求,各學習小組圍繞環境保護、道路分析等展開調查。其次,結合線上信息收集與線下實地調查,學生對生活現象進行觀察,并形成相應的建議。如有的小組在了解了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之后,積極調查社區中的垃圾分類現象。由于學生在此之前已掌握了倡議書的書寫格式與方法,所以能夠有理有據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在后續的評價階段,筆者隨機列舉幾份倡議書,發現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提出意見與建議。最后,通過高效的“生生互動”,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一門語言。結合語文的學科特點,教師應緊扣單元主題制定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切身的感受與體驗,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面臨新的發展趨勢。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互動的效率,教師應采用發展型學習任務群進行教學,并構建高效的課堂,讓學生不再處于被動地位。與此同時,教師應通過多元的實踐活動與閱讀活動,加深學生對具體知識點的理解,提升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春梅.依托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策略[J].學園,2022,15(25):4-6.
[2]何捷.發展型學習任務群“讀寫融合”的解讀、梳理與實施[J].小學教學參考,2022,(19):4-8.
[3]呂映.語文學習任務群:學理審視與教學實施[J].小學語文教師,2022,(Z1):17-20.
[4]張霞.冷靜審視" 把握核心" 優化路徑:語文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單元整組教學的操作與實施[J].小學教學設計,2023,(16):49-52.
[5]李作芳.學習任務群:語文課程內容的重大轉型——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理念與實施要領[J].小學教學研究,2023,(6):7-10.
[6]楊修寶.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的內容解析與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23,(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