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提出新要求,從大概念、大主題、大單元架起連接學科知識與核心素養的橋梁,要從體育教學理念的基本認知層面實現根本性轉變,改變6~8課時/學期的技術小單元教學,轉向至少18課時/學期的主題體育大單元教學;多元性評價已經成為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之一。通過多元評價助力體育大單元教學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基于多種政策理論進行探究,從而探討出多元評價助力體育大單元教學的路徑與成效。
【關鍵詞】多元評價;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
基于新課程教學背景之下,小學體育教師將多元性教學評價與大單元教學有機融合,豐富多元性評價體系的內容,為大單元教學增加了發展活力;強化多元性評價體系的引導力量,為大單元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路徑。
一、體育大單元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專項薄弱:教師缺乏系統、精耕的教學評價
在現階段的大單元教學之中,教師缺乏了系統、精耕的教學評價。小學體育教師專項能力較為薄弱。其實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對這種教學評價的認識度不足,接受的專項化教學評價程度不夠,加之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并沒能夠準確地把握這種教學評價理念,從而弱化了專項化教學的實踐。
(二)教學慣性:依賴長期實施的小單元教學模式
在小單元教學之中,課時主要是分為6~8課時,靈活性更強,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因而,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之中,大多數的教師都愿意選取這種小單元教學模式,缺少了大單元教學的連續學習。而看似豐富多彩的小單元教學,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探究興趣,但實際上只是營造了一種假象,無法真實地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小單元教學也并不能夠高效精準地確定體育課程的學習任務,缺乏這精、專、深的運動教學支持,從而導致體育課程教學成效較低。
(三)轉化脫節:從課程內容轉化到教材內容的偏差
基于新課程教學標準,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對運動技能、健康體育等更加關注,深化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但是,在現階段的體育大單元教學之中,教師在對課程內容以及教材內容之間進行轉化時,出現了脫節的現象。缺乏必要的轉換器引導學生進行連續學習,讓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從而導致學生出現一種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大多數學生不愿意在體育運動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積極性以及求知欲也不斷減弱。
二、多元評價助力體育大單元教學的策略
(一)基于真實情境創設大單元的評價活動
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更好地反映出學生在課堂中所表現的具體情況,能夠更加有效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通過對大單元教學進行評價,重點落實在回答學生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課程教學目標,通過這些評價來判斷學生是否能夠達到這種運動強度。多元性教學評價能夠激發學生對這種核心素養目標的“引信”,教師在真實的情景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這也是大單元教學任務的重點體現之一。其中多樣性評價包括了表現性評價、過程性評價以及終結性評價等。由于體育教學情境復雜多變,因而教師應當采取多元化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價指導,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結果。
過程性評價相對于表現評價來說,更加具有全面性以及靈活性,適合教師應用于長期的教學評價活動之中。由于體育大單元教學每單元的課程目標并不同,教學內容也并不相同,所以教師在對評價主體以及評價客體進行選擇時也有所不同。因而這種過程性評價更能夠適應這種教學情況。通過過程性評價,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出勤及學生的態度進行更好的了解,對學生的運動技巧以及學生的決策能力進行評價,深化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深入感悟。另一方面,教師在利用過程性評價時,也應當依據各個大單元主題的變化規律,對過程性評價的目的及內容進行創新,使得過程性教學評價的變化,能更好地適應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學生的能力成長持續賦能。
最后,終結性評價主要是教師根據大單元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對學生在整個大單元中的表現進行評價,確保大單元教學目標與大單元教學內容的統一。其中,終結性評價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查:以“籃球”教學為例,首先在學生的運動能力方面,教師主要通過考查學生在籃球練習中對技巧的掌握,了解學生對這些運動技巧的認知與理解,從而對學生進行評價。其次,在健康行為方面,教師通過總結性評價,考查學生在籃球運球之中是否能夠更好地適應這些不同的訓練情景,面對困難的時候是否能夠鎮定沉著,有效地去解決問題。最后,在體育品德方面,小學體育教師通過終結性評價考查學生在小組籃球比賽中是否能夠遵守這些比賽規則,學生是否能夠具有頑強拼搏、團結互助的良好品質。
(二)落實多元評價確定大單元的學習任務
基于多元評價教學背景,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對體育課程中的學習任務進行進一步的明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通過對關鍵概念的理解與運用,能夠更好地深化自身對小學體育教學目標以及學習結果等多種類型知識的認識與感悟,為學生學習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技能提供載體。其中,學習任務涵蓋了教學目標以及學習結果的多個層次方面。小學體育教師通過關鍵概念,能夠延伸出核心素養形成規律,為學生的學習任務設計更加堅固的理論支撐。
其中在關鍵內容的選擇方面,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的設計,需要從具體的活動情景以及完整的驅動性問題對運動進行引入。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了:活動以及情景的設計是課程教學的重點任務之一。活動、情景以及知識教學的有機統一,對學生能力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基于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教師需要通過多元性評價,引導學生將知識的學習置于真實的實踐之中。在這種活動和情景之中,對所學的關鍵概念以及核心知識進行實踐應用。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當以學習任務為載體,通過多元性的教學評價,引導學生對這些關鍵內容進行整合。小學生應當立足于真實的生活情境、復雜的生活環境中對知識進行應用,而不是讓知識局限于概念這一具體特征,而忽視了知識與運動技巧在活動以及情景中的應用。由此可見,小學體育教師能夠通過這種評價引導,使得學生基于真實的活動情景,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之中強化自身以及反思總結能力,從而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更好地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在教學原則方面,小學體育的大單元教學設計,也需要對運動項目的特點以及比賽制勝的規律進行重點考量。這時,多元性評價則顯現出它更加積極的影響作用。教師應當立足課程標準,對這些體育運動項目的要求進一步明確,通過多元性的評價促進如下四個教學原則的合理落實:
以“排球”教學為例,首先,在技術、戰術互促原則方面。小學體育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技術以及戰術進行評價,能夠使得學生對技術和戰術更加具有針對性地掌握。進一步明確技術是戰術執行的基礎,戰術能夠對技術的學練提供更多的支持。其次,在排球知識和技能交流原則方面。小學體育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使得技能學練和知識的理解得到更好的交融,更好地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應用知識。另一方面,在進攻和防守的螺旋上升原則層面。小學體育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更好地強化進攻和防守之間的此消彼長關系,引導學生對這種進攻和防守的原則進行深入的感悟和理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多元評價定位提升大單元的教學成效
教師想要不斷地建立多元評價機制,就是需要將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作為大單元教學評價的根本標準。基于大單元教學背景,教師需要將學生在日常體育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及學生的專項技能等相結合,建立更加完整全面的評價機制。通過這種評價機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生活的體育觀念,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方面,評價指標應當更加多元化,從而提高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專業性。針對小學高年級階段體育大單元教學課程的評價,體育教師可以采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方式。在定性評價方面,教師可以采取現階段比較流行的專家評價的方式,對體育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體育課程指標的達成情況進行定性評價。在定量評價方面,教師可以以體育大單元教學的完成程度以及學生在單元教學中達成的目標等為剛性要求,綜合考量現階段小學體育發展目標以及學校課程實際設定的課程教學標準等。
另一方面,在體育器材的評價層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定性評價方面,教師應當以創新性解決大單元教學所應用的器材為重點評價指標,強化器材對學生運動能力的輔助作用;在定量評價方面,教師應當對體育器材的達標情況等進行評價,使得器材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學生掌握這種運動技巧帶來幫助。
教師在對大單元教學評價進行定位時,也可以針對學校體育的增值進行評價。以大單元教學所衍生的特色案例,作為增值評價的重要評價內容。針對體育大單元教學體系的建設情況,教師可以通過這種增值評價,根據本校體育工作的開展特色,更好地制定滿足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體現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生身體發展規律的單元教學。教師利用這種具有特色教育理念的課程目標和運動項目,能夠更好地豐富體育教學的教學資源,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探究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基于這種增值評價,教師也能夠根據本校體育工作的開展特色,設計具有本土文化的體育課程,融通中外,促進單元體育教育理念的進一步深化。
以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為例,小學體育教學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理念,對“武術”“摔跤”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推廣。這時,教師通過多元性評價,利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為這種傳統體育教學,傳統體育訓練開辟新的路徑;對運動時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如:同一技戰術學習進階區分度不高;學習目標與考核評價標準不夠清晰等;對器械等進行評價,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通過增值評價融合地區傳統文化,更好地促進傳統體育教學機制的形成。
三、結束語
實施大單元教學是現階段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養成的重要途徑之一,因而,教師通過發展多元性評價,能夠更好地發現大單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助力學生能力的提升,輔助學生對體育知識進行運用,深化學生的體育技能,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教師不斷地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根據學生確定評價主體以及評價內容,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實現體育教育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賀越先,孔慶濤,王建,郭修金.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體系構建[J].體育學刊,2022,29(2):93-99.
[2]萬學華.構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多元化評價的措施[J].新課程,2020(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