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材料不僅能夠為幼兒提供創作的靈感和材料,還有助于幼兒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生態系統和環境,通過自然材料在創意美術中的運用,能夠促進幼兒審美覺悟、創造力和認知發展。本文分析了幼兒園創意美術中自然材料運用的意義,重點探討幼兒園創意美術中自然材料的運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創意美術 ?自然材料 ?運用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為“三明市沙縣區基礎教育教學研究2022年立項課題《自然材料在農村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研究》”研究成果,立項號:SXJYKT-22014。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1-0121-03
一、引言
藝術教育在幼兒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幼兒創意美術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藝術技能,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對美的敏感性。在此背景下,自然材料的運用逐漸受到了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自然材料如樹葉、樹枝、石頭和沙子等,提供了獨特的美感和觸感,同時也成為了連接幼兒與自然世界之間的紐帶。
二、幼兒園創意美術中自然材料運用的意義
首先,自然材料為幼兒提供了無限的創造性表達機會。通過觀察、觸摸和使用自然材料,幼兒可以發展其藝術技能和創作能力。例如,用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創建多彩的畫作,用小石子做粘貼畫,或者用花瓣制作自己的花卉畫等。創意性的活動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鼓勵思考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案,并提高其藝術自信心[1]。其次,自然材料的運用不僅僅是美術活動,還是環境教育的一部分。通過使用自然材料,幼兒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學會欣賞不同植物的特征,了解各種材料的來源,明白自然界的事物如何與環境相互作用。環境教育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可持續思維,教育幼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最后,自然材料的使用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當幼兒與自然材料互動時,將經歷到各種情感,如好奇、喜悅和滿足感。豐富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幼兒與外界建立積極的情感連接,不僅與藝術創作相關,還與自然界和同伴之間的互動有關。此外,通過觀察自然材料的變化,幼兒能夠學會情感的處理,以更加適應不同的情境,進而對其社交和情感智力發展發揮積極影響。
三、幼兒園創意美術中自然材料運用的策略
(一)合理選擇自然材料
安全性是選擇自然材料時的首要考慮因素。確保所選自然材料是無害的,不會對幼兒的健康造成任何危害,避免使用可能引發過敏或皮膚刺激的材料,尤其是對植物過敏的幼兒,同時避免使用有毒植物或材料,確保幼兒不會誤食或接觸到有害物質[2]。比如,教師在創意美術課程中決定使用花朵作為主要自然材料,考慮到安全性,教師排除了使用任何有毒或可能引發過敏的花朵。相反,他們選擇了使用鮮艷而無毒的郁金香和雛菊花,這些花朵可以用來制作花環、花朵粘貼藝術品等,且不會對幼兒的健康造成任何威脅。
為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好奇心,提供豐富多樣的自然材料至關重要。可選擇的自然材料包括樹葉、花朵、樹枝、小石子、藤條、松果、貝殼等,多樣性的材料可以讓幼兒在創意美術活動中有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此外,考慮到可持續性和環保,鼓勵使用可再生或易獲得的材料,如已脫落的樹葉或風干的樹枝,有助于教育幼兒關于資源的可持續使用的概念,并鼓勵其與自然界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在引入新的自然材料時,教師可以根據季節變化或孩子的興趣來選擇,以保持幼兒的興趣和參與度。比如,在一個秋天的美術課程中,教師提供了多樣性的自然材料,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包括不同顏色和形狀的樹葉、松果和干燥的秋天花朵。幼兒可以選擇最感興趣的材料,然后使用它們來制作秋季主題的藝術品,鼓勵幼兒在創意美術活動中展現藝術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二)協助幼兒探索感知
通過放大鏡和觀察工具結合美術活動,幼兒將進入一個微觀的自然世界。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自然材料,如小樹葉、花瓣、昆蟲、藻類等,鼓勵幼兒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所選的材料,并在一張畫布或紙上記錄下其觀察結果。例如,幼兒可能會發現樹葉上微小的脈絡,或者昆蟲身上獨特的紋理,觀察結果可以轉化成繪畫作品,增強繪畫作品的藝術性。幼兒觀察過程中,教師可提出引導性問題,如:“你看到了什么不同尋常的細節?”或者“花葉和樹葉有什么不同?”,以此引導幼兒思考并表達其觀察發現。
嗅覺體驗結合美術活動,為幼兒帶來了新穎的藝術感知體驗。教師為幼兒展示幾種具有不同氣味的自然材料,如香草葉、檸檬皮、松針和橙子皮。幼兒仔細嗅聞這些材料,感受其獨特的氣味,然后用顏色豐富的蠟筆或水彩筆,在畫布上繪制與這些氣味相關的抽象圖像或情感表達,如,檸檬皮的清新氣息可能激發出明亮的黃色和愉悅的情感,而松針的清涼松脂味則誘發出深綠色和寧靜的感覺。該活動不僅加強了幼兒對嗅覺的感知和識別,還培養了情感表達和創意思維。通過將嗅覺體驗與繪畫相結合,幼兒可以用視覺藝術表達自己與自然材料之間的情感聯系,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創作方式。
(三)自然材料裝飾環境
季節主題裝飾是一種將自然材料融入幼兒園環境的重要方式。幼兒園要定期安排季節性的藝術裝飾活動,邀請幼兒和家長一同參與。例如,在冬季裝飾活動中,家長與幼兒一起制作雪花、紙板雪人和用樹枝制成的小型雪橇,親子互動不僅將美術與家庭聯系起來,還加強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互動和合作。或者在秋季,邀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外出采摘秋天的樹葉,每個家庭收集不同顏色和形狀的葉子,然后將它們帶回幼兒園。在幼兒園內,家長和幼兒一起制作一個大型的秋天葉子裝飾墻,使用葉子制作季節性的拼貼畫、葉子人或葉子衣服等,裝飾墻可以成為秋季主題的焦點,不僅美化了區域環境,還展示了家庭和學校的良好合作。
教師將幼兒制作的自然材料工藝品裝飾教室,創造一個與自然親近的活動環境,能夠使幼兒感到自己作品的價值,并為其提供了一種美化和打造個性化教室的方式。具體而言,可以鼓勵幼兒與自然材料親近互動,在制作松果鳥巢時組織戶外活動,帶幼兒去搜集松果和樹枝,此過程不僅讓幼兒親自體驗自然,還教導幼兒如何尊重環境并選擇適當的材料,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材料來構建小鳥巢,模仿自然界的生態系統。
(四)認識自然材料顏色
教師帶領引導幼兒去戶外,鼓勵積極尋找各種自然材料,如樹葉、野花、雜草、土壤等。在此過程中,引導幼兒注意自然材料的多樣性和顏色變化,發現不同樹葉的顏色、花瓣的形狀和顏色、小石子的紋理等。然后將自然材料收集到美術區域,教師在區域內創建一個專門的自然材料分類角落,該角落包含多個容器,每個容器都用于放置一種顏色的自然材料,鼓勵幼兒將自然材料根據顏色分類整理,將相似顏色的材料放在一起,該活動不僅幫助幼兒認識了顏色,還鍛煉了幼兒的分類和組織能力。
在認識自然材料的美術教學中,自然材料的彩虹藝術項目是一種創意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引導幼兒深入了解自然材料的顏色,并將其應用到藝術創作中,該項目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色彩認知,還激發其創造性思維和表達能力[3]。項目展開過程中,教師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張白色的紙張,并在中央繪制一個圈,代表彩虹的七種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提供各種自然材料,如果皮、花草、砂土、五谷等,鼓勵每個幼兒根據彩虹顏色的順序,選擇相應顏色的材料填充在彩虹的相應部分。彩虹藝術項目以創意的方式將自然材料與顏色聯系起來,每個孩子的彩虹作品都將是獨一無二的,反映了其個人的觀察和想法,促進幼兒美術方面的個性化表達。
(五)啟發幼兒創意靈感
自由探索時間是一個幫助幼兒自主探索和發現自然材料的機會,教師可以創建一個有關大自然的探索角落,布置有各種自然材料,如各種樹葉、綠植花卉、光滑的小石子、各種形狀的樹枝等,以角落材料的豐富性提升幼兒探索興趣。同時,教師提供有關自然植物的科普讀物,幫助幼兒更仔細地觀察和探索自然材料的細節、了解更多有關自然環境的知識,并提出開放性問題,如“你覺得這片葉子是哪種樹的?”或“這顆小石子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少年、經歷過什么故事呢?”以此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自由探索時間可以是在戶外進行,幫助幼兒近距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幼兒將建立起一種主動的學習方式,培養對自然世界的探索興趣,進而啟發藝術創作靈感。
美術啟發圖片是一種視覺刺激,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選擇與教學內容、自然主題或美術家相關的圖片,展示在教室的墻壁上或繪本角落。例如在春天,展示印象派畫家的春季風景畫,傳達絢麗的色彩和自然景觀的視覺享受。教師通過與幼兒分享圖片,鼓勵幼兒觀察、描述和提出問題,教師也可以問:“你在這幅畫中看到了什么自然景物?”或者“如果你是畫家,你會如何用自然材料創作類似的畫?”,用問題激發了幼兒對藝術和自然的思考,并鼓勵幼兒將觀察到的元素與自然材料相結合。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藝術家或本地工匠來幼兒園分享其創作經驗和美術技巧,豐富的互動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其看到自然材料可以被用于創造出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提升美術素養。
(六)設計創意美術項目
合作創作項目是一種鼓勵幼兒團結協作的有趣方式,同時也涉及自然材料的創意運用。在設計合作創作項目時,將幼兒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創作一個單獨的部分,最后將所有部分組裝成一個整體作品。例如,創建一個大型樹林藝術項目。一個小組負責制作樹木,另一個小組負責制作樹葉,還有一個小組負責制作樹林中的動物,如鳥類和松鼠。通過分工合作,幼兒將學會協調和溝通,創作出一個令人驚嘆的樹林場景。此外,教師要引導幼兒討論項目的主題、故事情節和構思,以確保整個團隊都參與到創作過程中,合作創作不僅鼓勵幼兒發揮創造力,還培養了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和決策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自由創作是培養幼兒藝術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幼兒在沒有具體項目要求的情況下,發揮創造力的重要機會。在自由創作時間內,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啟發性的“創意挑戰”,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例如,要求幼兒使用自然材料創建一個“自然中的神秘生物”,鼓勵自由發揮想象,使用葉子、小石子和樹枝來構建獨特的生物形態,幫助幼兒思考抽象的自然形態,并將其轉化為創意作品。此外,教育者可以創建一個“創意展示墻”,在自由創作時間結束后展示幼兒作品,展示墻的作用在于激勵幼兒欣賞作品、提出問題和分享反饋,交流和分享的機會促進了幼兒之間的藝術對話,增進對藝術的理解和欣賞。
(七)合理評價幼兒作品
在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時,特別強調積極方面有助于樹立幼兒自信心,教師應該敏銳發現作品中的每一個精彩之處。比如,如果幼兒在自然材料拼貼作品中使用了多種顏色,可以說:“你選擇的顏色真豐富,你的作品看起來非常吸引人的眼球!”或者幼兒在涂鴉時充滿創意,可以說:“你的涂鴉充滿了想象力,你的想象空間一定非常精彩!”積極的反饋使幼兒感到自己的努力和創造力得到了認可,增強了美術學習信心。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時,不僅要關注最終的作品,還要關注創作過程。通過詢問關于創作過程的問題,激發幼兒的自我反思和表達。例如教師詢問:“在制作這個自然材料畫時,你是如何選擇和組合材料的?”或者“你在創作過程中遇到了什么挑戰,你是如何解決的?”這些問題鼓勵幼兒思考其藝術創作過程是如何發展的,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和表達能力。
每位幼兒的美術水平和目標都各不相同,因此評價應該是個性化的,教師要根據每位幼兒的需求和能力提供個性化的反饋[4]。例如,如果一個幼兒在繪畫自然植物方面表現出色,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繼續探索繪畫領域,并提供更多的繪畫技巧和材料。對于其他需要更多繪畫技巧指導的幼兒,教師則根據具體問題進行一對一的指導,促進整體提升。教師在評價幼兒美術作品時應建立一種積極的環境,強調了幼兒的進步之處,使其在自然材料的美術活動中更愿意嘗試和探索。
四、結束語
自然材料不僅是美術創作的資源,更是幼兒認識與理解的媒介。在幼兒園創意美術中,自然材料的運用是技巧的培養,更是啟發創造性思維、促進感知和情感表達的工具。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索自然材料在不同年齡段幼兒中的影響,以及如何更好地整合自然材料教育到幼兒園的課程中。此外,還可以研究教師的培訓和支持,以更好地引導幼兒在自然材料的世界中發展其創造力和美術技能。
參考文獻:
[1]盧惠菊.巧用自然材料,建構玩美區域——幼兒園美術區域活動中自然材料的投放及利用[J].家長,2023(11):183-185.
[2]馮艷雯.淺談如何以自然材料助推幼兒美術活動的更好開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2):2.
[3]呂潔惠.生態教育理念下幼兒園親自然美術教學實踐策略[J].少兒美術,2023(2):8-9.
[4]杜穎俏.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創意運用以及教育指導策略[J].科幻畫報,2022(10):211-212.
作者簡介:
王青樺(1996年9月—),女,漢族,江蘇沛縣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