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藝術創造能力的發展。為此,文章重點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從更新教學理念、巧用信息技術、營造開放氛圍、豐富教學內容、組織創意實踐、加強師生互動六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并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啟發引導與因材施教并重,確保美術教學真正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新能力;藝術素養;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尹娟(1991—),女,江蘇省如皋市港城實驗小學。
創新能力是新時代背景下衡量人才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也是素質教育開展的重要目標。一個人是否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決定了他在學習、工作中能否走得長遠,可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美術課程是落實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它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那么,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筆者認為,小學美術教師應立足課程特征,完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策略,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美術課程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途徑之一,其教學核心在于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其教學特點體現在實踐性、體驗性與創造性三個方面,旨在引領學生在多樣化的美術實踐中提高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教師基于美術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在美術教學中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核心素養發展為主線,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從創新視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豐富審美體驗,不僅能讓美術教學煥發生機,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促進學生藝術創造能力發展
新課標背景下,美術課程除了要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還要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使其學會運用美術的語言進行美的表達與交流,積極參與創作、展示等實踐活動,形成獨具特色的美術作品。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他們在感知美、理解美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新,將個人想法轉化為實踐成果,通過實踐成果展現藝術實踐能力與表現能力,能充分鍛煉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幫助學生從小學階段就打好創新創造的基礎[1]。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注重創新能力培養
在傳統美術課堂中,傳授學生基本美術知識和基礎技能是教學重點,因而部分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創新能力發展情況,使得美術課堂缺少新意,學生主體作用體現不足,限制了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發展。核心素養導向下,美術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注重發揮美術課程以美育人的功能,全面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提升、知識與技能發展情況,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契機[2]。教師作為美術教學的主導者,必須主動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把握美術課程的實踐性、體驗性與創造性特征,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融入教學各個環節,打破傳統美術課堂的僵局,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善于利用教學資源,積極創新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體現美術課程的藝術特性,引領學生接觸各種新穎的教學內容,通過創新帶給美術課堂無限活力,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構建適宜空間。
(二)巧用信息技術,激活學生創新意識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入手,使其從意識上生成自主創新的動力,以此作為創新創造的內驅力。為了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可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生動形象地開展美術教學,通過感官刺激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其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并能圍繞美術素材或美術知識形成個人獨特見解,以語言表達、動手操作等方式直觀表現想法。在應用信息技術時,教師要把握好時機,精心選擇各種媒體素材,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認知規律,最大限度地發揮媒體素材的作用,讓學生的創新意識涌現于美術課堂之中。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前前后后”這節課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理解繪畫中表現的前后遮擋關系與近大遠小關系,理解畫面層次豐富的本質。為了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兩組生活圖片,分別呈現前后遮擋關系與近大遠小關系,并利用多媒體的放大、縮小、旋轉、平移功能進行多角度的展示,組織學生觀察圖片,歸納圖片中的前后遮擋規律與近大遠小規律,同時舉例說明生活中的類似現象,以創新的形式表現畫面空間關系。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物體前后關系的作品,將日常觀察到的現象直觀表現出來,使其在主動創造中展現物體前后關系所產生的空間美感,充分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營造開放氛圍,促使學生自主想象
創新能力與學生的想象力密不可分,良好的想象力是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生進行創意實踐的必要前提。小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這一主觀因素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教師應在美術課堂上營造開放的氛圍,利用輕松、愉悅的氛圍帶給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使其在特定情境下展開自由想象,無限延伸思維空間,生成與眾不同的想法,并通過語言、繪畫、手工作品等將內心想象表現出來,自主進行美術創造[3]。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美麗的花”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花卉模型創設觀察想象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對不同花的根、莖、葉、花蕾、花瓣、花蕊等各部分進行聯想,將其比作相似的事物。例如,有的學生觀察蝴蝶蘭模型,將其花瓣綻放的樣子想象成飛舞的蝴蝶;有的學生觀察牽牛花,將其綻放的花朵想象成我國傳統樂器喇叭;還有的學生觀察繡球花,將其花團錦簇的形態想象成毛茸茸的兔子尾巴或者舞獅用的繡球。接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對花進行變形創作,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比如,用概括法將牽牛花畫成小喇叭;用幾何法將繡球花畫成在空中飄浮的彩色泡泡;用擬人法將荷花畫成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等。教師通過開展生活聯想活動,既可以讓學生在實物觀察過程中感受到不同花的美感,又能讓他們在想象創作過程中提升表現美、創造美的水平,提高創新能力。
(四)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創新動機
任何一項創新活動均需要特定載體,教師需立足特定載體,組織學生有目的、有選擇、有計劃地進行創新實踐,增強其創新動機,確保最終成果的有效
性[4]。小學美術教學不能完全依賴于教材內容,教師還需要合理拓展課外素材,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進而拓展其美術視野,打造堅實的創新實踐載體,促使學生在強烈的動機支持下更好地創新、創造,將所學知識與技能運用于實踐。課外拓展內容須與教材內容相貼合,且契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總體目標,以利用豐富的美術作品、創作技巧等啟發學生的創新思路,增強其創新動機。
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有創意的書”這節課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書籍裝幀的基礎知識,還要引導他們將美術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利用各種材料大膽創新,為自制故事書配圖和裝飾,制作一本新穎有趣的故事書。課堂上,教師除了帶領學生欣賞教材中的立體書、鏤刻書、異形書、布書等各種有創意的圖書設計,還需引入更多有創意的藝術家設計作品。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幾本由創意博主制作的手賬,讓學生自行翻閱,針對不同手賬的不同呈現方式進行交流溝通,討論其中的創新之處,探究每種手賬的制作方法。學生通過討論創意作品的創新思路、制作方式、裝飾方法等,既可以得到創新思維的啟發,產生更多的創作靈感,還能掌握多種靈活的、有趣的藝術創作方法,在借鑒與創新過程中設計出更具個性化特點的創意書籍。
(五)組織創意實踐,引領學生創新創造
創意實踐是美術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在創意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美術課程與現實生活的關聯設計,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從中探索創作過程與創作方法,學會將個人獨特想法轉化為藝術成果,充分體現個人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5]。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實踐成果,還要關注其實踐過程,引導他們準確掌握和應用基礎知識與技能,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創意實踐,并圍繞學生的創作成果實施激勵性評價,肯定其創新意識與創造行為,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持續發展。
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我是汽車設計師”這節課要求學生在了解汽車歷史、結構的基礎上,對汽車進行大膽的創意設計。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在課堂上給予他們充足的創意實踐空間,鼓勵學生在想象中發散思維,逐步形成創意設計的思路,并將自己的創意思路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再用廢舊材料進行立體制作,設計出獨特的汽車。根據學生提交的設計作品來看,他們在造型、功能、色彩等方面各具創意:有的學生為汽車插上了翅膀,希望路面交通不再擁堵;有的學生為汽車裝飾了五彩繽紛的顏色,希望路面上的汽車多姿多彩;有的學生制作了一輛棉花糖外形的汽車,希望通過柔軟的材質更好地保護乘客。這樣的創意實踐活動既實現了創意實踐的預期目標,又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六)加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創新潛能
學生的情感體驗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動機與創新意識。因此,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應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巧妙推動課堂進度,為學生帶來愉悅的情感體驗,通過循序漸進的互動逐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使其發自地參與創造性表達與實踐,逐步發展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我畫的動漫形象”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喜愛動畫、動漫作品的特點,以師生互動的方式推進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問題導入話題:“在看過的動畫片中,你最喜歡哪個動漫形象?為什么?”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喜愛的動漫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欣賞一些經典的動漫作品,鼓勵他們提出探知問題。比如:部分動漫人物的眼睛為什么是長方形?動漫中的反派形象不可以是漂亮的嗎?為什么Q版動漫人物形象的頭身比與常規形象不同?針對此類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案例進行互動交流,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等,幫助其了解夸張、變形、擬人等多種動漫形象創作方法。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繪制自己的卡通形象,有效激活其創新潛能。這樣的教學過程以師生互動為載體,通過問答的形式逐步激活學生的創新潛能,使其借助美術手段表現內心想法,同步發展創新能力與藝術表現力。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反思
為了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還可從兩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堅持啟發引導
小學生的心智發育不完善,思維潛能有待激發,但其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較強,教學過程應注重啟發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啟迪學生心智,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這樣才能為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手段進行啟發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美術欣賞、表現、創作等實踐活動,從中認識創新本質,生成創新思路,踐行創新行為,增強創新意識,實現啟迪心智、激發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堅持因材施教
不同學生對美術課程的態度不同,其學習基礎和美術創作能力也不相同。這些客觀因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忽視這些客觀因素,勢必會影響部分學生創新能力的持續發展。因此,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目標,小學美術教學應注重因材施教,立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基礎與實踐能力,發現、發展學生的個人優勢,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與技能,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創新能力,在層次化的藝術表現中進行創造實踐,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小學美術教學與學生發展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要意識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有意識地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策略,將創新能力培養滲透到教學各個環節,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彰顯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葛暢.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文藝家,2020(10):127-128.
[2]趙清芳.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20(40):210.
[3]王艷.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2020(26):23.
[4]黃春程.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0(3):136.
[5]朱璟.培養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途徑[J].教書育人,2019(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