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漢柳
摘? 要:如今的高中教育已經逐漸明確了化學備考方向。尤其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國家已經將高考重點放在實踐能力、操作能力上,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負擔,對學生的化學高考很有必要,容易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化學學科的學習技巧,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熱情。文章就新高考背景下化學備考的有效策略提出觀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教育;化學教學;新高考
在高中教育中,化學一直是人們的關注學科之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化學高考不僅考查學生在化學課程中的基礎知識,而且考查學生的化學綜合能力。因此在進行化學備課時,教師必須堅持新高考的教學觀念,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應對高考化學難題的能力,這對學生學習化學基礎內容、理論知識是至關重要的,能增加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的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還必須重視學生在化學高考時可能面臨的其他問題主矛盾,以進一步調整學生在高考中的狀態主表現。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既能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還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一、新高考的變化特點
教師在高中化學備考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自主了解新高考特點,以便學生能夠在掌握認知能力、解題能力等綜合技能的基礎上解答難題,這對學生應對復雜的高考題目是有利的,具體分析如下:
(一)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在傳統高考過程中,學生對化學高考的第一印象就是難,單單依賴自身低效的學習方法不足以取得較高的分數。而新高考以減輕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負擔、培養學生這一階段的綜合技能為主,這對學生解決高考復雜的難題是有幫助的。這不僅重新明確了學生學習化學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方向,而且確保了學生在高中化學課堂的整體進展。
(二)高考試卷結構變化
目前,高中化學教材分成必修、選修等模塊的內容,向學生展現了化學學科的整體體系。但對新高考考試的結構而言,考核方面的內容、知識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趨向于社會等方面的現象。所以在備考的過程中,教師要多利用時間尋找課外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習題,目的在于延伸學生在化學學習上的思路。
(三)重視學科能力考查
在新高考背景下,針對不同學科的特征,向學生提出了不同方向的考核要求,以化學課程為例,主要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等綜合技能。這樣的方向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學生在傳統高考方面的備考技巧,這也要求學生從新高考的角度出發,吸收更多有益的化學內容、化學知識,并增強綜合素養和能力。為此,在新時期背景下的備考流程中,教師不要只局限于學生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把握情況,而要注重學生在新高考背景下化學學科各方面能力的實際習得情況。
二、新高考背景下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備考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激發高中階段學生創新、探究等方面的能力。高中化學科目有著創造力極強的特點,教師通過認真、細致的教學,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方面的思維、實驗設計方面的素養,與此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利用更多的時間研究、發現新的化學現象。
第二,有利于確保高中階段學生更好地適應科技發展方面的需求?;瘜W知識在科技領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隨著新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具備化學基礎內容、理論知識及相關技能的人才需求越來越明顯,選擇化學科目的學習,會真正使得學生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科技發展環境。
第三,有利于提升高中階段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瘜W科目涉及分析、推理等過程,學習化學科目的有關知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探索能力,讓學生進一步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同時,化學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在較長時間的學習中,極易為學生未來的生活、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有利于保證高中階段學生在這一時期掌握化學內容、知識的進度。和傳統高考相比,新高考背景下的考核方向反而更考查學生在化學方面的認知能力、熟知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技能,這樣就間接作用于扎實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所以教師需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備考技巧,目的在于切實提高學生應對考試的水平、能力及分數,久而久之,調動學生在化學科目備考學習流程的積極性、自主性。
第五,有利于優化高中教師化學教學內容。在傳統考試中,教師僅重視學生化學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忽視了學生在化學考試時的能力,尤其是解題能力、學以致用能力等綜合技能。但是在新高考背景下,促使教師真正調整在教學過程中的方向、目標,更契合新時期的變化。
三、新高考下化學備考的策略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已經進入新的教育教學背景——新高考,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在化學備考中的方向,這對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是有導向性的,極易讓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的基礎內容、理論知識及技巧。
(一)明確總體方向,細化階段目標
在化學科目的備考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幫助學生掌握新高考背景下的趨勢,才能確保學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同時,為進一步達到這樣的要求,教師還需要以細化的方法引導、指導學生確定階段性的目標,以此確保學生實現化學備考的要求,并間接使得學生取得較高的分數。
其一,教師要明確化學考試中的方向,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化學學科中的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等部分,一定程度改變學生在化學備考中的觀念。例如,在《鐵及其化合物》內容中,教師就可以針對考綱要求來進一步設置備考目標:1. 掌握鐵的主要性質;2. 掌握鐵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3. 了解鐵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備方法,主要希望引起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注意。同時,教師必須增強自身在化學備考中的專業能力,以便于提升學生解決化學高考部分難題的能力,通過上述過程,能夠發揮學生在化學科目中把握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主體意識,還能夠讓教師帶領學生抓好化學課程理論知識的重難點部分,長時間下來,降低學生在新高考背景下的考核負擔。
其二,教師要細化分階段目標,目的在于夯實學生在化學高考中的基礎。比如,在第一階段復習中,教師豐富學生化學基礎知識儲備;在第二階段復習中,教師注重學生在化學教材中的問題,并完成查漏補缺的任務;在第三階段復習中,教師根據化學考題強化訓練等。以上提到的方法都可以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化學備考的相關內容、知識。但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有些學生在化學備考中會出現不少疑問、矛盾,那么教師要以積極、科學的教學態度來解決學生在化學課程的難題??傮w而言,教師積極采用這些方法,可以讓學生獲取較多化學科目方面的備考經驗、備考技巧,還可以切實提升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水平。
(二)強化夯實基礎,注重方法教授
在目前的高考中,基礎性的題目占比往往很高,目的在于考查、檢驗學生在化學學科方面的基礎能力、基礎水平,這對學生真正理解化學內容、知識是有利的,容易讓學生切實掌握化學備考的整體方向。此外,為調整學生在化學備考中的狀態、表現,教師必須向學生傳遞高效的備考方法、備考技巧,主要希望豐富學生知識方面的儲備,長時間下來加深學生對所學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印象。
例如,在備考《金屬的化學性質》內容中,依據本課中的基礎知識,教師就可以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來進一步全面展現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等結構。這一方法是希望學生從中認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但處于高中時期的學生,往往只傾向于采用喜歡的備考方法開展學習,那么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一步整合、梳理化學基礎內容、理論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借助信息化背景下的微課技術等手段向學生播放對應的視頻。基于上述方法的運用,既可以實現讓學生采用多元化、高效化的方法備考,還能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備考習慣面對新高考背景下的難題、困難,在較長的時間中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三)創設真實情境,開展強化訓練
在傳統化學高考過程中,多數學生由于不適應高考的環境,致使學生在化學考試、考核中的情緒比較緊張、放不開,這一現象的產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分數。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學生在化學備考中的整體狀態、整體表現,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投入緊張的考試環境中,這對學生應對化學考試是有效的,容易讓學生熟知、把握化學高考中的注意事項,同時,教師還必須創設一種真實的化學高考情境,目的在于進一步增強學生在化學課程考核過程中的適應能力、解題能力等綜合技能,長時間下來,有助于提升學生參加化學高考的信心。
例如,在準備模擬考試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以新高考的要求進行環境布置和安排,如考試流程、考生進場安排等步驟,如此一來,便能盡快引導學生進入高考的情境中。其中依據近幾年高考實戰化的情況來看,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化學學科中針對性方面的訓練進度,如選擇題、填空題、作答題等題型,久而久之,會讓學生明白化學備考中的基本方向、重點考核的題型等。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中,不僅能夠讓學生把握化學高考中的相關技巧,而且能夠讓學生真正投入化學考試的氛圍內,改善學生在化學高考中的緊張情緒、畏懼情緒等。同時在實行強化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按照循序漸進、一人一方的原則要求學生,這樣才會使得學生能夠解決更多沒有遇過的化學問題。采用這一教學方式,一方面會激發學生對強化訓練的興趣,另一方面還會讓學生熟知訓練中的基礎內容、理論知識。同樣,可能有的學生不太適應強化訓練中的節奏、環境等,那么教師要及時以合理、科學的態度來解決學生在訓練中出現的問題、矛盾。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高中化學備考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培育學生在化學科目的創新能力,這樣能更好滿足新高考背景下的整體要求,而且這對學生解決化學問題、化學矛盾也是有益的。在高考中,需要考驗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能力、水平,同時,教師還必須關注學生在備考中的問題、矛盾,以便于提升學生在化學高考中的分數。
例如,在《認識有機化合物》的內容中,依據本課中的基礎知識,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化背景下的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本課的教學視頻,主要希望學生更好地回顧之前學習的化學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其中,教師要求學生思考、探究原有內容、知識與本課內容、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在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基礎后,教師針對新高考中的要求設置對應的備考目標:1. 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2. 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能正確書寫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等。這樣的方法不但能鍛煉學生在新高考背景下對化學問題、化學矛盾的解決能力,還能弱化學生在面對化學考試難題中的不良情緒。
與此同時,為加強學生對本課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師要運用信息化背景下的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搜集相關的化學習題。或者,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一個知識儲備大賽,有利于學生形成相應的學以致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觀察生活實際中的有機化合物,在學生掌握后,要求學生將知識的重點部分記錄下來,這也有益于提高學生在化學問題、化學難題中的創新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高考備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需要進一步遵循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學學科特點以及注意事項,才能更好地引起學生對化學學科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重視程度,這對學生化學分數的提升是有效的。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學生在化學課程中的綜合素養,以增強學生對新高考背景下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認知能力、掌握能力,利于學生獲取更多的化學經驗、化學技巧,并高效地完成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學科目備考任務。
參考文獻:
[1]孫鈺翔. 培養化學核心素養提高高考備考效率[J]. 云南化工,2018,45(S1):130-131.
[2]張蕾. 高中化學高考備考策略的運用[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16):60.
[3]李祥智. 新課標化學高考備考建議[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04):73.
[4]覃花告. 強化高中化學備考的有力措施[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7):117+177.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