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已經深入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并成為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新媒體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不僅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也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產生了深刻影響,教育領域也因此而產生變化。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新媒體為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教師可以獲得視頻、圖片、案例等各類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新媒體的互動性特點使師生之間的交流便捷且高效,學生通過新媒體平臺能夠實現自主學習,也可以在與教師、同學在線探討學習內容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新媒體技術還能夠跟蹤、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因此,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成為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文章探討新媒體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影響,并從依托新媒體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信息辨別能力、強化教學評價、加強師資培訓、建立學習社區等方面,制定新媒體視域下提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策略,旨在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1;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217-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度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改類項目“論如何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活動中的思政教育——以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WC-L20004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可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和投身社會建設奠定思想基礎。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傳授思政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承擔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相關知識能夠加深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新媒體的普及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具和平臺,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高職院校思政教師應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看待事物。
(一)新媒體的應用可以豐富教學內容
新媒體的時效性可以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始終與時俱進,通過新媒體,教師能夠及時獲取并分享最新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新聞和信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了解到最新的社會動態和政策變化。
新媒體的多樣性可以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除了傳統的文字和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形式的新媒體資源均能輔助教學,使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生動[1]。
(二)新媒體的應用可以增強教學互動性
通過社交媒體、在線論壇、即時通信工具等新媒體平臺,教師和學生能進行實時的交流和討論,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提出問題、分享觀點,教師也能及時給予回應和指導。且新媒體提供了豐富的線上活動形式,如在線投票、問卷調查、小組討論等,同時,線上活動方便收集學生的反饋和意見,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效果[2]。
(三)新媒體的應用可以打破教學限制
新媒體技術使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和課時安排,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開展教學活動,這種靈活性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和進度進行自主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自主性[3]。
(四)新媒體的多元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
新媒體時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長,大量的信息涌現在學生面前,其中既有正面的信息,也不乏負面、虛假甚至有害的內容。學生在面對如此多的信息時,很難進行有效的篩選和辨別,若頻繁接觸不良信息,將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
在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學生可能更傾向于相信自己在網絡上看到的信息,而非教育者的傳授,此種權威的削弱可能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接受程度降低[4]。
(五)新媒體信息易對學生思想造成不良影響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海量且傳播迅速,大量真假難辨的信息涌向學生,學生如果缺乏較強的信息篩選和判斷能力,可能會接觸到虛假或不良的信息,從而影響其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
同時,新媒體平臺上各種思想觀念和價值觀交織,部分學生會因接觸到的多元價值觀念而產生困惑,質疑傳統道德和價值觀,影響其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
另外,學生的思想行為容易受到網絡輿論和“意見領袖”的影響,尤其當不同媒體對同一事件的意見存在分歧時,學生難以自行辨別事情的真偽,導致其思想行為出現偏頗或盲從[5]。
(一)依托新媒體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當代高職思想政治教學要求,教師應積極應用新的教學方法,目前教學效果較為明顯的教學方法包括以下三種。
第一,混合式教學。結合線上和線下的教學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利用新媒體平臺如慕課(MOOC)、超星爾雅等提供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設計線上自學、線下討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視頻、PPT等多媒體資源預習理論知識,課堂上則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實踐。
第二,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社交媒體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如在線問答、投票、小組討論等,同時,引入在線測試和反饋系統,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
第三,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一種將傳統課堂中的講授和練習部分對調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事先錄制講解視頻或提供其他學習資源,讓學生在課外自學新知識,而課堂時間主要用于答疑、討論和實踐活動[6]。
(二)依托新媒體豐富教學內容
利用新媒體平臺,教師可以整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教學資源,將抽象的理論知識以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引入相關的紀錄片、新聞報道、專家講座等。
新媒體具有時效性強的特點,教師應及時導入最新的時事熱點和社會話題,將其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象,加強理論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增強其社會責任感。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具有互動空間,教師應圍繞相關內容設計一些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另外,教師還可以依托新媒體技術建立教學資源庫,將優秀的課件、案例、視頻等資源進行共享,此舉不僅方便教師和學生隨時隨地獲取教學資源,還能促進教學資源的不斷更新和優化[7]。
(三)依托新媒體增強學生信息辨別能力
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中,通過課堂教學、專題講座等形式,向學生普及新媒體知識,培養其信息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的能力。幫助學生認識新媒體的特點、功能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新媒體信息傳播的規律,以及掌握辨識信息真偽的方法[8]。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質疑和探討,不盲目相信未經證實的信息。教師還可以收集一些經典案例,如帶有偏見、誤導和虛假信息的案例,帶領學生共同剖析這些案例,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9]。
(四)依托新媒體強化教學評價
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包括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和社會評價在內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以在線問卷、系統投票等方式收集學生對教學內容、方法和效果的反饋,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借助新媒體平臺,教師可以實時跟蹤、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在線學習時間、參與度、討論貢獻等,分析相關數據能夠讓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便于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并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10]。
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特點,引入在線測試、模擬實踐、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設置開放性問題或進行情景模擬,鼓勵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檢驗其學習效果和應用能力[11]。
(五)依托新媒體加強師資培訓
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在線培訓平臺,提供針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專業培訓課程,該平臺應包括在線視頻課程、教學資源庫、互動討論區等模塊,以滿足教師不同層次的需求。
要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和課程要求,開發多樣化的培訓內容,如新媒體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技術應用等,并邀請業內專家主持在線講座或分享經驗,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12]。
針對新媒體教學的特點,組織實踐操作培訓,讓教師掌握新媒體教學的實際操作技能,可以通過模擬課堂、在線實驗教學等形式,讓教師在實踐中學習、掌握和應用新媒體技術。另外,在新媒體平臺上建立教師社群,讓教師們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水平和新媒體應用能力[13]。
(六)依托新媒體建立學習社區
教師應選擇適合高職學生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特點的新媒體平臺,如微信群、QQ群、論壇、學習管理系統(LMS)等,確保平臺易于使用、功能齊全,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學習社區中建立清晰的框架和結構,包括學習目標、課程安排、資源分享、討論區等模塊,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了解課程進度,便捷地獲取學習資源[14]。
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在學習社區內提問、分享學習經驗和觀點,教師可以定期發布討論話題,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及時回應學生的問題。通過學習社區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如組織小組討論、在線協作項目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為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和自信心,學習社區內應設立作品展示區、學習心得分享區等,讓學生自由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進步[15]。
新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特點,通過豐富教學資源、促進互動教學、建立學習社區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但鑒于新媒體信息過于冗雜,容易對學生思想觀念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思政教師應注重提高學生甄別信息的能力,借助教學評價促使學生對自身形成正確認知并加以改進。同時,教師團隊應積極探索基于新媒體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 柯珍妮.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2):220-222.
[2] 吳艷國,顏濤.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16):99-100,109.
[3] 王永堅.新媒體視野下高職思想政治“線上+線下”教學體系的構建[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6(5):46-48,51.
[4] 趙學英,周麗.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4):165-167.
[5] 黃小梅.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大學,2023(6):177-180.
[6] 胡柏,聶媛媛.新媒體融入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準則與路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3):109-110,113.
[7] 王艷麗,張娜.新媒體時代高職思政課教學模式創新的實踐探索[J].數據,2023(1):211-212.
[8] 左娟霞.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線上+線下”教學體系構建及應用[J].傳播與版權,2022(12):115-117.
[9] 鄧祖祿,李佳.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10):1-2,7.
[10] 龍燕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創新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2,38(3):110-112.
[11] 郭翠霞.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的實踐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2(1):145-147.
[12] 徐曉陽,陳維榮.新媒體條件下高職思政人才培養策略實效性分析[J].就業與保障,2021(18):122-123.
[13] 劉俊芳,劉躍.新媒體時代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新路徑分析[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3):44-47.
[14] 劉燕.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探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3):41-44,48.
[15] 葛虹佑.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4):64-66.
作者簡介 段平肖,助教,研究方向:學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