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 邵文生 侯鎖軍 徐文博 葉華壘 劉健

摘 要: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高等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和內在要求。隨著國家對課程思政建設的不斷推進,深入挖掘車輛工程專業中的思政元素,找準《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與課程思政兩者之間的契合點是本門課程的重中之重。文章通過對《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難點分析,進而對《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案進行設計與優化。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創新精神,促進大學生的全面高質量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育高質量的車輛工程專業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 愛國主義精神 工匠精神 創新精神
1 前言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落實“思政課程的教學改革”,還應全面樹立起“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理念[1],高校應本著“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融入到各個專業的教育工作中。本文通過探析《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優化,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協調發展。
2 課程思政融入到《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智能汽車設計創新》是車輛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創新必修課。該門課程主要以大學生方程式賽車為設計對象,進行智能化、輕量化以及各總成的優化創新設計。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加深鞏固學生在前期所學專業課程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對方程式賽車的設計和改進能力得到提升,同時為學習后續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因此,本課程的重要性在車輛工程專業中不言而喻[2]。
然而,當前《智能汽車設計創新》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課程專業知識量較大,還要融入創新理念,因此教師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專業知識以及創新思維的教學中,缺乏對愛國主義精神、工匠精神、創新精神、職業道德等課程思政觀點的融入。這就導致了學生雖然學習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但是思想覺悟有待提升,缺乏相應的職業道德素養,難以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及人生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曾囑咐,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選擇也有差異,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因此,只有不斷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授專業課的同時,不斷融入愛國主義精神、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及人生目標,只有這樣學生才知道“為什么學、怎么學、學什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在學習中自覺發揮主觀能動性,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大幅度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并為后續職業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 《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融入課程思政過程中的問題、難點及改進
3.1 《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專業壁壘高課程思政較難發掘
由于《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專業性較強,知識較為枯燥,相比較于人文社科類專業較難融入課程思政,如果強行融入,則會導致課程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關聯性較差,會給學生帶來較強的突兀感,造成課堂上課程思政生搬硬套的局面。這就要求專業課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注意思政知識的積累與融合創新,因地制宜,找到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契合點,不能為了德育而德育,為了思政而思政,生搬硬套,牽強附會的課程思政會引起學生對課堂的反感,讓學生認為耽誤了教學時間,反而事倍功半。而作為教師,在《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守住的底線就是不能出現不科學、不嚴謹、不規范的教學內容,因此如何在專業知識中挖掘出恰當的課程思政內容,并合理的融入到教學環節當中是教學方案設計的重中之重。
教師在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要時刻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思政的挖掘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注重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學倫理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將社會責任、道德規范、法治意識、思維品質、科學精神、創新能力、人文精神等要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同時注重教育路徑設計,強化思政元素與日常教學內容之間的融合。
3.2 教師團隊缺乏相應的思政知識儲備
由于當前《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教師團隊均為工科背景下的專業教師,缺乏系統的思政理論學習背景,因此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難以將相應的專業知識融入進恰當的思政內容;在教學實施階段,教師的思政知識儲備不足以應對全體學生面臨的思想政治問題;在教學評價階段,教師難以根據自身的不足做出對應的修改和完善。同時,專業課教師思政背景的缺乏還導致專業教師無法正確深入的理解課程思政對于課程講授的重要意義。部分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一味的追求學生專業知識的教學而忽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相應的思政元素不僅不會耽誤教學進程,反而會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使學生意識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的責任與使命,這將使得課堂效率顯著提升,課堂進度反而加快。
因此專業教師應該加強對課程思政理論的學習。系統學習、領會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堅持不懈反復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時,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法律法規以及黨史國史,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對思政知識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積極參加思政教育活動、研讀思政相關著作、參與學術研討等,拓寬自身思政理論知識面,同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做到知行合一,言傳身教,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身思政水平,以應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思政問題。
3.3 《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單一
《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的問題。當前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主要依靠講授法,而長時間依靠講授法教授課程思政的內容容易引起學生的聽課疲勞,消磨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學生課程思政內容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在頻繁的利用講授法后也會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致使課程前期對應章節思政內容安排的較為充實飽滿,但到了后期思政內容就逐漸減少甚至不再安排。這將影響課程思政融入到《智能汽車設計創新》教學過程中的連貫性和持續性。
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在選擇教學方法上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在需要和思想動態,貼近社會的客觀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以此產生教與學雙方的心理共振,才能催發學生良好的接受效果。把握學生需求,找準學術突破口創新教學載體,不單向灌輸,不強加觀點,從學生感興趣的例子出發,把握恰當、自然滲透的原則,讓學生融入課堂,既緊扣時代發展又回應學生關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專業知識及思政內容,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推進“課程思政”最理想的方式是教師在不知不覺中實施教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受教育??刹捎玫慕虒W方法有案例教學法、視頻教學法、小組討論法、難點答疑法以及實驗演示法等多種方法,如圖1所示,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3]。
4 《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思政融入點的設計與優化
4.1 遵守行業標準,傳承工匠精神
大學生方程式賽車的總體布置必須要遵守“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規則”。學生必須明確所參加賽事的各項規則,嚴格遵守規則才能制造出符合規定的大學生方程式賽車。學生在學習這一章節時會學習非常多的規則,這些規則的學習無疑是繁瑣、枯燥的,而繁瑣枯燥的學習正是為了讓學生更加專注認真、嚴謹負責,就好比工匠磨劍,十年磨一劍,只為一朝出鞘。
在學習大學生方程式賽車總體布置這一章節時,通過講述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建設故事來弘揚工匠精神。天和核心艙由上萬個零部件裝配、幾千條線纜的連接以及小于0.02毫米的安裝精度,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執行,正是每位總裝組人員對自己苛刻的要求,才使得這上萬個零件得以完美的銜接,這都離不開總裝組人員的“毫厘之功”,他們用雙手詮釋了“方寸之間見天地,細微之處有乾坤”。通過天和核心艙的建設故事來向學生們傳遞做任何工作都應戒驕戒躁,嚴謹認真,嚴格執行標準的工匠精神。
4.2 學習轉向系統發展歷程,培養創新精神
在學習大學生方程式賽車轉向系統這一章節內容時,介紹汽車轉向系統的發展歷程,轉向系統的發展共經歷四個階段:機械轉向系統、液壓助力轉向系統、電液助力轉向系統以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4]。轉向系統每發展到一個新階段,都使得汽車駕駛的安全性以及便捷性不斷提升,通過對轉向系統四個發展階段的講述,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轉向系統的認識理解,指明轉向系統的發展方向,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4.3 樹立理想信念,激發愛國熱情
在學習大學生方程式賽車電子系統主芯片這一章節內容時,引入中國芯片的發展歷程及現狀。目前全球車載芯片被英飛凌、博世、瑞薩等少數海外巨頭所壟斷[5],可以說國產汽車品牌的發展仍受制于國外。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飛速發展,同時對車載芯片的需求也迅猛提升,但由于車載芯片全球市場的缺貨導致以比亞迪、小鵬為首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一度出現“無芯可用”的局面,雖然國產車載芯片也陸續取得突破,出現了一批如聞泰科技、圣邦微、兆易創新等優秀國產芯片企業,但芯片的核心技術仍然被國外“卡脖子”。通過對國產芯片當前發展現狀的講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認清我國汽車行業發展的薄弱之處,從而樹立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信念。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智能汽車設計創新》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給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創新精神,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智能汽車設計創新》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是必要且緊迫的。通過不斷的深入挖掘《智能汽車設計創新》知識點,設計優化更多的課程思政內容,并將其融入其中,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更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及價值取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項目名稱:河南工學院第五批創新課程項目,項目編號:CX-2019-019
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機械類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項目編號:202101014006。
參考文獻:
[1]劉秀清,曲金玉,郇榮.“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汽車文化課程思政改革[J].大學教育,2019(02):90-92.
[2]劉磊.機械制圖課程思政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優化[J].時代汽車,2023(18):46-48.
[3]李倩,喬林焱,侯鎖軍,等.“雙創”背景下《汽車構造B》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時代汽車,2022(24):73-75.
[4]王毓,曾凱凱,石劍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構建《汽車構造Ⅱ》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J].時代汽車,2021(18):47-48.
[5]劉遠志.《汽車電控技術》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