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筆者針對“麻雀小學”校園足球發展現狀,圍繞以學校為核心、以家庭為保障、以社會為紐帶,通過建立“生態足球”理論體系、構建“生態足球”育人模式、打通“三位一體”聯動機制、強化足球課程教學評價等策略促進“麻雀小學”校園足球高質量開展。
關鍵詞:家校社;校園足球;麻雀小學;開展策略
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是校園足球普及推廣的基礎單元,特色學校的發展水平關系到校園足球發展質量和未來。2015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提出以政府為主導,學校為主體,鼓勵社會參與,整合多種資源,完善支持政策,形成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合力。2024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增強校園足球改革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為校園足球發展中的家校社共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城鄉接合地區,有一類學校表現出場地面積小、經費不足、師資匱乏等特征,被稱為“麻雀小學”。如何妥善解決“麻雀小學”的資源問題是提高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總體發展水平的關鍵。筆者從1987年起,先后在5所“麻雀小學”工作,充分發揮家校社共育的作用,積極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將5所學校打造為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因此,筆者在多年校園足球工作經驗基礎上,打造出家校社共育“生態足球”理念,為“麻雀小學”開展校園足球提供了實踐參考。
一、建立“生態足球”理論體系
1.打造“生態足球”理念
“麻雀小學”學生人數較少,缺乏足球師資、足球經費和場地等資源。如廣州市天河區石東小學,占地面積1717平方米,教學班6個,學生人數250余人,沒有專業足球教師,只有半個籃球場為運動場地。為改變“麻雀小學”校園足球的現狀,營造良好的校園足球生態環境,學?;谏鐣鷳B學理論,提出了“生態足球”理念,構建學校、師生、家長、社會共同合作、配合,達到各方協調統一,共同支持校園足球開展的良好局面,形成學校、師生、家庭、社區、社會共同支持校園足球開展的良好生態環境。
2.“生態足球”的構成
針對校園足球邊緣化的問題,結合校園足球發展規劃,學校構建“生態足球”理論體系(圖1),建立校園足球的系統設計,使校園足球成為系統工程,走向系統化、課程化,不斷建立機制,全面提高校園足球的作用和地位。一是“生態足球”的內容。包括校園足球開展的模式、足球項目式課程和足球文化館課程。二是“生態足球”的內涵。可持續發展和普及推廣,是“生態足球”的核心,包括校內和校外的可持續發展。校內是實現教師、學生和學校的內涵式發展,校外則是家長、社區、社會的協同育人,實現家校社“三結合”協助學校校園足球發展,協同育人的目標。三是“生態足球”的功能。一方面要打造學校足球特色。使學校創造業績,凸顯特色;另一方面要實現足球育人,達到健全學生人格,增強學生體質和提高學生足球技能的目的。四是“生態足球”的特征。包含了生動自主性、生動創造性、生動多元性和生態規律性,體現了足球運動的體能性、對抗性、趣味性和協同性。
二、構建“生態足球”育人模式
“生態足球”育人模式包括三方面(圖2)。一是以賽育人。創新賽事、足球文化、足球嘉年華方法,建立了賽事+社區文化+足球嘉年華的模式,即在學校的大型活動中融合賽事(班級聯賽、邀請賽)、社區文化(客家文化、獵德民俗文化)、足球嘉年華活動,使學校與家長和社區共同參與活動。二是以足球融合各學科育人。將足球融入語數英等學科中,實現跨學科教學,達成五育并舉的育人模式;三是以足球文化育人。通過建立“足球文化館”,實施足球文化館課程,讓學生通過對足球歷史、足球知識、足球規則、足球名人、世界杯知識、足球榮譽的學習;設計班級足球標志、口號、足球文化作品,畫足球、演足球、講足球、寫足球等足球文化活動創新足球育人的方法和途徑。
三、打通“三位一體”聯動機制
所謂校園足球“三位一體”聯動機制是以學校為核心、以家庭為保障、以社會為紐帶的聯動方式(圖3),協調共進,整合社會的足球資源,挖掘社區的內動力,全面提升學校校園足球水平,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學校是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主題,是落實校園足球立德樹人的關鍵環節。家庭是推動校園足球開展的重要支撐,決定了學生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投入程度。而社會是指除學校和家庭之外對校園足球推動有利的組織,如社區、村委會、企業、大專院校、足球協會、俱樂部等,這為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1.強化校園足球管理委員會職責
建立學校校園足球管理委員會,校長擔任主任,副校長、社區負責人擔任副主任,班主任、家長、足球專家、足球教練、媒體記者等擔任成員。管理委員會設立日常管理部、資源開發部、技術部、競賽部、宣傳部等。日常管理部負責校園足球的日常運作管理;技術部負責教練員的配備與管理;競賽部負責校園足球的校內聯賽和校外的各種比賽;資源開發部負責足球資源的開發,包括經費的籌措,場地的開發,足球專家的聘請等工作;宣傳部負責對校園足球的傳播和推廣工作,通過宣傳提高學校校園足球的美譽度。
2.家校攜手開創校園足球的良好局面
一是加強溝通,讓家長了解校園足球。教師積極與家長交流溝通學校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目的和要求,建立學生個人學習、訓練情況檔案,實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班級表現、訓練情況進行記錄,反饋給家長,明確訓練計劃、組隊情況,讓學生家長充分了解校園足球工作開展情況。二是邀請家長觀看學生比賽。每次比賽,學校可要求家長身臨現場感受學生比賽氛圍,強化家長對校園足球運動的了解,以支持學生參加校園足球的訓練。三是鼓勵家長參與校園足球訓練。邀請具有足球特長的家長,參加學校足球隊教學訓練工作,讓家長成為足球隊的助理教練,協助足球教練開展教學訓練工作。同時,成立校園足球家長監督委員會,讓家長參與校園足球的日常管理、各類比賽、活動等經費使用等方面的監督工作。
3.校社互助共享多元化資源
學校以社會為紐帶,加強與鎮街、社區的聯系,主動爭取校社合作。一是學校主動爭取街道、社區的支持,積極籌措資金,解決校園足球的經費緊缺的問題。二是積極爭取共享街道、社區和其他學校的足球場地、設備設施等資源。如廣州市天河區石東小學充分開發社區場地資源,與廣州市44中學開展深度合作,共享學校場地資源。同時,充分利用街道的足球場開展訓練,解決學校無足球場地的問題。三是通過社區獲得足球人力資源。積極了解街道、社區的足球人力資源,聘請足球專業人才到學校擔任足球教練、足球顧問等,助力校園足球發展。四是解決優秀學生的升學問題。要進一步加強與片區對口中學的深度合作,打通足球特長生“升學通道”,使優秀的足球學生小學畢業生后憑足球特長直升對口中學,解決家長和學生的后顧之憂。
四、建立足球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反映校園足球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要建立多元化評價模式。一是采取過程評價。每學期采用成長評價和成長檔案袋兩種方式去評價學生和課程教學,促進足球課程教學有序開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重視學生的人格培養。同時,為每個足球隊的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內容包括學生的足球成績、學習成績、作品和各方面的表現,每學期進行展覽交流,進一步鼓勵學生參加足球運動,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二是采取終結性評價。每學期舉行學校足球工作總結會,設立“優秀學生”“球學兼優獎”“最佳球員”等獎項,表彰各年級段的不同學生,樹立榜樣,激勵全校學生積極參與校園足球活動,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實現校園足球立德樹人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