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多永 白愛萍
【摘? 要】縣域高中的教育管理面臨較大的挑戰,學生管理的成本激增,這主要由縣域經濟文化環境的時代變化而引起,怎樣改變學生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狀況,關鍵要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進取的內驅力,從人類發展、民族進步、個人生存、使命擔當等入手引導培養,加強學生的思想認識,從而使他們有發自內心的追求,能刻苦訓練、堅持不懈、拼搏當下、注重質量、善于汲取,達到學習的外在表現與內在修為的統一結合的目的。
【關鍵詞】縣域;中學;激勵;內驅力
目前,就縣域高中階段的教育狀況而言,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普遍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外界的各種吸引和誘惑遠大于教師和家長付出的教育成本,教育效度日趨縮減,教育效果嚴重弱化,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對學生的教育越來越難。
一、一個普遍的現象:縣域高中學生越來越難以管教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家庭生活狀況的根本好轉,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日益重視。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大多數孩子不再參與家庭的生產勞動,也不再有機會親身體驗田間勞作的辛苦,不再在父母養家糊口艱辛勞動的身影中潛移默化地產生正向的影響,家長殷切期盼的子女能自覺地體恤大人,孝敬父母、改變命運、成人自立、光耀門楣等基本意識和由此支配的行為無從談起,相反,家長主動放棄農業生產,甚至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進城租房陪讀,過分的嬌寵和對子女單一的學習要求使得孩子逐漸滋生出養尊處優的享樂情緒,極大地影響了一個人應有的進取之心,催生出當下不乏紈绔少偉男的現狀。這種令人擔憂的狀況,具體表現如下:
其一,縣城集中辦學在不少地方已成規模,縣域學生占到全縣中學生源的三分之二以上,升至同一所高中乃至分到同一個班的學生占比很高,初中同校同班學生過于熟悉親昵,這種交往過密的狀況在同學間有時會產生消極的影響,他們相互攀比、聚眾鬧事、結伙斗毆等不一而足。如何遏制和改變這種不良習氣讓教師十分頭疼。
其二,因循習染的早戀風潮影響了部分學生,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與異性同學的交往超越同學關系,有成人化傾向。校園彌漫的早戀風潮分散了學生的精力,消耗了寶貴的時間,影響著同學間的正常交往。
其三,不可否認的是,一部分學生為了考上高中,家長頗費周折,然而考入高中后他們自以為大功
告成,缺少了繼續前進的動力,終日萎靡不振、無所
事事。
其四,受不良習氣影響,導致學生輕浮狂躁的戾氣,從而行為失范,屢禁不止,給學校的正常教育帶來莫大的挑戰。
其五,縣域學生存在的一個較為普遍且一時難以改變的事實:在小學、初中大量刷題,同質化重復訓練,學生精力消耗巨大,到了高中階段,要繼續保持學習的熱情和上進的勁頭已非常困難,好奇、興趣、探究、創新的意識難以培養,教育管理難度加大。
其六,部分學生似乎勤奮有余,但成績并不理想,探其究竟,可行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沒有掌握,盲目隨意,一知半解,對知識沒有系統掌握、對內容沒有融會貫通,做題生搬硬套,成績越發不盡如人意,學習的積極性屢受打擊。
面對上述現象,教師只有深刻了解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區分不同的類型,諸如教養的,思想的、心理的、習染的、方法的、性情的等,爭取家長的配合,多措并舉,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才能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虛心接受教師的教誨,為教師繼續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激發內驅力奠定基礎。
二、引導學生明白一個基本的問題:為什么要努力學習
研究發現,許多學生厭學或者不能樂于學習,原因是復雜的,但對自己需要學習的認識不足,則直接影響努力學習的行為。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理論,認為學習(認知)其實也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的需要,需要激勵人不斷上進發展。這一點首先要讓學生弄明白,從學生自身需要的角度啟發引導學生,本身是對學生友好的表現,反而讓學生易于接受。這里,教師的眼界要放長遠,引導學生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從人類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的歷史角度看,人類社會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追求生存權利、不斷自我強大、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以殘酷無情方式催促著人類向更為優越的程度發展,如果人類一旦滿足現狀,不思進取,則可能停滯不前乃至坐以待斃。
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被歐洲列強欺騙、屠戮、掠奪而至一無所有的血淚史,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甚至連生存權可能都被剝奪。無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抑或個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最終結果將不堪設想。當一個人喪失了保障自己生存權利時,他的發展處境注定是悲慘的,對此要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帶來心靈的觸動。
從國際日益緊密的聯系但又充滿血腥的慘烈競爭的狀況看,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壟斷著高科技,控制著核心技術,霸占大量不可再生的資源,制定著出于維護自身利益的各種規則制度,理直氣壯、明目張膽地打壓阻撓破壞限制其他國家的生存發展。無論是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還是爭取國家利益主權的交鋒談判,中國每挪動一步,都要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都要付出極其慘痛的代價。我們已經習慣于安定和平的生活,殊不知背后有多少人為此而拼搏奮斗,甚至不惜犧牲生命。
這些鮮活的事例,相信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沖擊,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可怕事實竟然就在我們眼前,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青年學生怎能冷眼旁觀無動于衷呢?
其次,從個人發展看,我們都有權利追求更加體面的、有尊嚴的美好生活。這種生活包括優美舒適的工作環境、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優質先進的教育資源,科學安全的醫療條件、文明有素的生活場所、綠色環保的生態建設等。無奮斗不青春,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平庸懶散的人生注定是失敗的,人要有為自己負責的擔當。
最后,家長和教師要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教育引導孩子,讓學習成為他們義不容辭的使命。
孩子作為家庭中的一員,生活不易,要及早教育孩子多體諒父母,多感恩家長,將自己的學習變成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帶著使命去學習,那樣,學生才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自覺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奮力拼搏。
三、想方設法探索各種積極有效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將學習作為一種自覺主動的必然行為
其一,要有發自內心的追求,無追求則無動力。為什么那些企圖改變自己境遇的人會有一往無前的決心和排除萬難的毅力?是因為在他們心里已經萌生了強烈改變自己命運的種子,這顆種子在他們心間要發芽,要吸收營養,要茁壯成長,那是燃燒在他們心間的不熄的火焰,從而催促他們產生無窮的動力。
其二,重視孩子規范有序的刻苦訓練。
訓練可以夯實基礎,訓練可以完善思維,訓練可以減少失誤,訓練可以提升能力,好成績是刻苦訓練的結果,科學嚴謹規范高效的訓練是提升成績的不二法則。
其三,教育學生學習貴在堅持不懈。
2020年年末走紅的一個網絡視頻:在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比賽中,一個叫馬××的小女孩,只有8歲,起滑號令剛發出,她就不慎摔倒了,一個個小選手從她身邊快速滑過,眼看要滑到前面的希望不大,可她絲毫沒有猶豫,立即爬起來追趕前面選手,讓所有人激動不已的是,她一步一步地追趕,不斷超越,最終奪得了第一名。
我們從馬××身上看到,學習的道路不是一片坦途,摔跤跌倒不可避免。摔倒了不可怕,只要你立即爬起來,義無反顧往前沖,勝利可能仍然屬于你;最可怕的是,你如果繼續躺在原地,讓人同情、讓人援手,你將永遠成為一個徹底的失敗者!
其四,珍惜擁有,拼搏當下。
出生于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尼克·胡哲,生下來就沒有四肢,只在左側臀部以下有一個帶著兩個腳趾頭的小腳,盡管上學時飽受同學們的奚落和嘲笑,然而他從小都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地學習,2003年他獲得格里菲斯大學會計和財務規劃雙學士學位,2005—2012年先后出版了《生命更大的目標》《人生不設限》《永不止步》等著作,到世界各地去演講,成為名副其實的勵志演講大師。作為一個強者,他活出了自我,實踐了“當你不能得到奇跡,你可以成為別人的奇跡”的豪言壯語。
楊孟衡,七歲那年,不幸被高壓電擊中,高位截掉雙臂。為了堅強地活下去,他從小用腳洗衣服、搞衛生、刷牙、寫字等,腳磨得起水泡,但他咬牙堅持了下來。楊孟衡用腳寫字答卷,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參加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山大學。進入大學后,楊孟衡多次獲得一等獎學金,參加云南省演講大賽獲一等獎,他用腳寫的書法多次斬獲云南省乃至全國大獎,他本人也被選入全國書法藝術人才庫。
不要屈服于命運,生活不會給予我們更多的同情和憐憫,我們只有不懈努力,克服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也不能慶幸于命運對我們的垂青,而要懂得珍惜,要以我們健全有力的體魄做更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其五,教育學生要采取科學的學習方法,善于借鑒吸收,注重學習質量,追求學習效果。比如日本腦科學專家池谷裕仁的高效記憶法:反復記憶,用輸出倒逼輸入;增強記憶力的關鍵,就是用興趣和情緒刺激海馬體;先分解學習步驟再循序漸進地記憶。這些方法一定會給人有益的借鑒。
學習方法多種多樣,不勝枚舉,但對學生自己的學習有實質意義的方法最重要,符合他們的實際需要,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其六,提醒學生,要虛心聽取過來人的有益的
忠告。
我們常常聽到不少人講讀書的必要性,將那些樸實無華充滿真誠的話用來開導厭倦學習的學生,無疑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自媒體時代,不少人將自己的人生遭遇和對生活的反思感悟拍成小視頻發出來分享,這些現身說法無疑會發揮很好的教育功用,例如:“你如果吃不了學習的苦,你就得受生活帶來的累”“如果你吃不了讀書的苦,那你就得吃一輩子生活的苦”等等。
讀書是最美好的!讀書也是改變命運最有效的途徑。我們一定要珍惜在校讀書的生活,努力學習,奮力拼搏,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通過種種方法,教育引導,直抵學生的心靈世界,一旦學生的心靈之窗被打開了,教育的七彩陽光直照其里,那么,他們的思想意識才會提高,才會凝神靜氣潛心努力,在學習上自然就具備了強大的內驅力,煥發出澎湃的學習激情,學習必然由要我學轉向我要學,學習質量將會得到強有力的保障,學習的效度、效果、效率因之而產生,學習不再是無聊的行為,而變為非常有意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