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廣
摘 要: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需要重視單元教學整合,加強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提升歷史核心素養。教師通過明確歷史教學目標,結合信息技術進行多樣化的課程教學,做好單元教學設計,運用新穎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建立歷史觀念,提高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培養其國家認同感和國際視野。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教學設計
隨著教育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特別是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具有全球視野、批判性思維和高度責任感的學生已經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進行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以推動教育質量的持續提高。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的內涵及必要性
(一)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的內涵
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注重課與課之間的聯系和知識整合。從某一特定的課題或目標出發,根據所學內容和所學內容,為學生建構一門有內在關聯的課程。重視單元的整體構架,有序整合,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實施分級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同質異類的知識進行整合,減少重復學習,為深度學習、探索性學習和課外擴展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核心素養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教學目標和任務。歷史單元性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文化素養,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面對當今社會和未來的挑戰。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是一種系統化、整體化的教學策略,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的必要性
1.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教師通過合理的單元教學設計,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提高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教學方式,為學生構建良好的邏輯思維,使得課程教學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整合,使學生能夠充分把握歷史知識內容。
2.促進大單元教學實施
大單元教學強調知識整體性和連貫性,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優化學習方法和認知策略。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跨學科能力。高中歷史課程的教材內容存在較大的歷史知識跨度,歷史概念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階段,應該對知識點進行逐步的分析,著重進行單元知識的研究,做好單元主題內容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教學,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進行歷史實踐的能力。
3.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通過單元教學設計,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個體學習發展,為學生建立完善的課程教學模式,從根本上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教學引導,有效拓展學生的邏輯學習思維,形成良好的課程學習狀態。
4.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高中歷史課程教學在單元設計的作用下,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進行輔助教學,例如圖片、視頻、音頻等,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依賴傳統教學模式
一些教師可能過于依賴傳統的教學模式,比如灌輸式的講授,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模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特別是在新時代的課程教學發展趨勢下,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二)缺乏整體把握
如果教學設計缺乏整體性的考慮,只注重單個知識點或者事件的講解,可能會導致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歷史觀和知識體系。例如:一個單元的教學設計如果只關注該單元的某一特定事件或時期,而忽略了整個歷史背景和前后時期的發展,學生就難以理解和掌握歷史的連續性和發展性。
(三)缺乏與學生的互動
現階段的歷史課程教學只是單方面的講解或者演示,沒有給學生提供參與和互動的機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不佳。一些教師可能只是簡單地讀完教材,或者用PPT演示,而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這樣的教學設計無法達到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目標。
(四)缺乏實踐環節
一些教師的教學設計可能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歷史實踐的重要性。歷史不僅僅是對過去事件的記憶和理解,更是一種對人類文化和社會的理解和反思。因此,一些與歷史相關的實踐活動,如考古發掘、歷史研究、社區歷史項目等,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歷史知識。
(五)缺乏課外拓展
一些教師只關注課堂內的教學設計,而沒有考慮課外的拓展學習。實際上,課外的閱讀、研究和項目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和提高其研究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相關的閱讀、研究,以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應用[1]。
三、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進行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
(一)明確教學目標
高中歷史知識內容非常豐富,教師在進行單元設計時,首先要明確歷史教學的目標,將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國家認同感、全球視野等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是圍繞一個主題或單元進行的整體性教學規劃,有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歷史知識,增強歷史意識。通過單元教學設計,教師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學內容,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歷史問題,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單元教學設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需要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充分增強學生的課程邏輯思維,為學生進行合理性的系統教學設定,使學生快速理解歷史課程的學習方向,加深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印象。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要明確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和目標。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單元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包括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歷史價值觀等方面,引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直觀了解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以侵略戰爭為主要探究內容,針對前因后果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效率[2]。
(二)優化歷史教學內容
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深入挖掘相關歷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素材,將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取更多有益的養分。同時,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和調整,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單元教學設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價值觀等核心素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使教學更具系統性[3]。單元教學設計能夠將散亂的知識點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進行組織,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教師通過單元教學設計,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以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材為例,可以以中國近代史為主題,整合教材中相關的知識點和內容,將其歸類為不同的子主題或模塊。例如:可以設置“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國近代文化和社會習俗”等主題,將相關的知識點和內容歸類到相應的主題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問題導向。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問題鏈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例如: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如“鴉片戰爭的背景是什么?”“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思考和解決問題。
(三)創新單元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創新單元教學方式能夠完善教學制度,強化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模擬、問題解決、項目合作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通過模擬歷史場景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在《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大一統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歷史人物,并把商鞅變法等較為經典的歷史故事進行演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驗歷史特有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探究的熱情。教師還可以采用問題式教學的方式,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最后,教師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4]。
新時期課程教學不是簡單的學習性的教學,教師應該注重教學創新,做好跨學科的教學整合,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歷史知識,將所學習的歷史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歷史學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政治、語文、地理等多個學科密切聯系。教師可以將這些學科的內容整合到歷史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更好地理解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例如:語文學科可以與歷史學科進行跨學科整合。學生在學習《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單元時,教師可以借助語文中學生曾學過的《出師表》,與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重要人物和事件進行整合,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該文的主題和意義。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一歷史的學習印象,使其建立結構性的思維,能夠做好歷史知識的學習整合,針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分析,加強學生的課程學習思考。
(四)利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歷史教學提供了許多新的工具和手段。教師可以利用數字教材、互動軟件、網絡資源等現代技術,提高教學的互動性和實效性。教師利用數字教材將教學內容與多媒體資源相結合,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還可以利用互動軟件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合作。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而且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可以通過歷史紀錄片、歷史圖片、音頻等獲取更多的歷史資料,將抽象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具體,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和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利用互聯網資源,拓展教學內容,為學生做好課程教學設計,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的歷史資料和信息,將課堂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5]。為了引發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教師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歷史場景和人物。例如:可以使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古代城市、古代戰爭等場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增強學生的歷史意識。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梳理所學習的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歷史學習框架。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建立教學平臺或App,如在線課程、網絡資源等,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平板電腦或手機進行互動學習,實現個性化和差異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參與度。
(五)注重綜合性課程教學評價
在高中歷史單元性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包括考試、作業、課堂表現、小組討論、自我評價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表現。這樣才能了解課程教學設計的效果,從而不斷進行教學調整,為學生設計更加完美的教學計劃。同時,教師要注重評價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明確每個歷史事件和知識點的重要性和難點,以及學生應該掌握的核心技能和素養。例如:可以制定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方面的評價標準,通過量化和質性兩種方式進行評價,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步。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對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促進大單元教學、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為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明確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將學習興趣和熱情放在第一位,做好單元教學設計,使學生具備歷史意識、國家認同感和全球視野,進而全面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井生.核心素養培育下高中歷史教學設計的幾個要點[J].中學歷史教學,2023(8):7-9.
[2]文根.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3(19):13-15.
[3]尹樂菲.單元教學視角下的高中歷史課時教學設計:以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為例[J].試題與研究,2023(19):52-54.
[4]易秋麗.大概念視域下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3.
[5]張朝紅.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實踐分析[J].高考,2023(1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