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冠業
摘 要:部分中職學校存在缺少勞動實踐基地、勞動教育師資較弱、學生勞動紀律意識不強等問題。為推進勞動教育教學改革,廣西交通運輸學校設計培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自律、學會勞動、學會分享”的“九會”勞動周課程,實施一個勞動周值班制度、一個勞動周課程計劃表、一個勞動周管理流程圖和一個線上勞動教育學習空間的“四個一”勞動周策略,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中職學校;核心素養;勞動周課程;“九會”;“四個一”;勞動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5-0040-05
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材〔2020〕4號)提出,職業院校要重點結合專業特點,增強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職業勞動技能水平,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組織學生持續開展日常生活勞動,自我管理生活,增強勞動自立自強的意識和能力等。當前,各大中小學校將勞動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并有序開展勞動周教育教學活動,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1]。然而,一些中職學校設計的勞動周課程過于簡單,雖然強調了勞動實踐,但停留在校園清潔衛生工作層面,忽略了勞動實踐的育人功能。另外,在勞動周推進的過程中,由于受勞動場地規模、勞動專業教師的管理和教育教學能力、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等多種因素影響,勞動周存在師生拍照打卡、簡單體驗、走馬觀花應付了事等不良現象,沒有達到通過勞動教育課程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廣西交通運輸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基于中職生的發展特點,參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及結合學校德育實際情況設計了勞動周課程,以培育學生九個“學會”,即“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自律、學會勞動、學會分享”(以下簡稱“九會”);同時,要求教師依據“九會”勞動周課程開展勞動教育,通過實施“一個勞動周值班制度、一個勞動周課程計劃表、一個勞動周管理流程圖和一個線上勞動教育學習空間”(以下簡稱“四個一”),有效開展勞動周教育教學活動。
一、中職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邏輯
教育部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其總體框架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以及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2]。在此框架下,培養勞動素養是促進中職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中職生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名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具體來說,應具備包含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我校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曾提出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等六個“學會”的培育目標;2022年,我校在推進學校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活動中,在六個“學會”的基礎上增加了三個“學會”,即“學會自律、學會勞動、學會分享”,形成了“九會”培育目標。
“九會”培育目標中的各個“學會”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和學會求知”是最基本的素養,強調了做人做事與求知學習的基本方法是學生的立身之本;在此基礎上,要“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強調了一個人要學會拓寬視野、融入社會,這是學生提升個人綜合素養的關鍵;“學會自律、學會勞動、學會分享”則是一種自我修養,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勞動、主動分享成果,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因此,中職學校要將重視專業技能培養轉為核心素養培養,可設計“九會”勞動周課程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載體。
二、中職學校開展勞動周課程教學活動面臨的困境
中職學校設立勞動周的主要意義在于讓學生通過學習必要的理論知識和開展勞動實踐,學會一些勞動技能、了解勞動的意義、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發揚勞動精神等;同時,通過勞動周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習壓力,加深和同學之間的情誼,培養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提升個人綜合素養。然而,部分中職學校開展勞動周教育教學活動還面臨以下困境。
(一)勞動實踐基地規模有限,學生無法在活動中施展勞動技能
教育部印發的《中職學校管理規程》(教職成〔2010〕6號)提出,學校應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注重汲取產業文化的優秀成分,發揮文化、環境育人作用。隨著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部分中職學校根據招生規模和辦學性質、場地容量、教室數量等實際情況擴大了占地面積,而無法騰出一定規模的場地作為勞動實踐基地[3];而隨著班級不斷擴增,學校沒有足夠大的場地和足夠多的時間讓每個班級開展勞動周教育教學活動,學生在勞動周實踐中只是進行簡單的掃地等清潔衛生工作,達不到勞動教育目標。對此,我校在開展“九會”勞動周教育實踐中,結合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穿插安排了相應的勞動知識講座,并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室、報告廳等場地開展勞動周教育教學活動,避免因缺少專業勞動場地而讓師生“閑著”的尷尬現象,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提供了較為充足的條件。
(二)勞動教育專業師資力量薄弱,難以在全體學生中全面開展勞動技能指導
相對其他學科而言,勞動教育課程師資隊伍較為薄弱。部分學校的勞動周停留在簡單打掃校園衛生的活動層面,負責勞動周管理的教師只需盡到看管學生的責任,確保學生在勞動過程中不打鬧就行。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和形式發生了新的變化,勞動教育作為學校推進“五育并舉”“三全育人”的重要載體和關鍵手段,不應停留在清潔衛生層面,而應從響應執行國家勞動教育頂層設計、內容綱領、勞動實踐、人文精神等方面進行綜合策劃和系統實施[4]。我校結合“九會”勞動周課程實施的師資需求,著力建設一支將勞動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納入德育活動、列入習慣培養的教師隊伍,以便全面開展全校、全體學生的勞動教育教學活動。
(三)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弱,開展勞動教育教學活動存在難度
部分中職生自身職業道德意識淡薄,在道德品質、做人做事、團隊合作、安全意識、敬業精神等方面沒有形成全面的認知;部分中職生因缺乏學習目標、生活目標,自我塑造和自我管理能力較為薄弱,一旦沒有教師的監督,學生就會拿起智能手機刷視頻、玩游戲,很難完成勞動周學習任務,也無法通過勞動教育提升自身素養[5]。針對此問題,我校在勞動周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安排一系列講座和課程,讓更多教師參與勞動周教育教學活動,實現“九會”培養目標,逐步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中職生“九會”勞動周課程實施策略
以我校實施的勞動周教育教學課程為例,為實現“九會”培育目標,我校針對學生入學、在校管理、社會實習等階段開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動。在勞動周教育教學活動中,最具特色的是圍繞核心素養培育設計了“九會”勞動周課程,并實施“一個勞動周值班制度、一個勞動周課程計劃表、一個勞動周管理流程圖、一個線上勞動教育學習空間”的“四個一”策略[6],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實施一個勞動周值班制度
為推進“九會”勞動周課程的實施,學校可制訂勞動周值班制度,以確保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有章可循。首先,學校教務部門統一制訂各個班級的教學工作計劃,確保每個班級按順序輪流開展為期一周的勞動教育教學活動。如果在校班級量大于學期教學周數,可對一些系部適當安排兩個班級在一周內同時開展勞動教育教學活動。各個班級除了在值周中負責學校日常衛生勞動,還要按照“九會”勞動周課程實施目標開展一系列關于素質提升的主題講座。由此,勞動周值班制度的制訂與實施,可以使勞動教育貫穿每個學期,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參加勞動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從了解勞動到認識勞動,再到認同和參與實踐勞動,實現知行合一,初步達到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同時,教師通過實施勞動周值班制度,可以在班級中反復開展勞動周活動,使學生都能參與勞動周主題實踐活動,并在實踐活動中有所收獲,增強參與勞動的意識[7]。
(二)制訂一個勞動周課程計劃表
為保障學生在“九會”勞動周有效開展值班活動,我校勞動教育教研組制訂了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九會”勞動周課程計劃表。勞動周課程計劃表依據學生一天作息情況,確定開展勞動教育活動的時間和地點,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九會”勞動周課程表》(如表1所示)。
《“九會”勞動周課程表》的主要特色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多主體共建中職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提升學校德育水平。我校勞動教育專業教師、班主任、駐校教官等按照《“九會”勞動周課程表》統一推進勞動周教育教學活動,即按照“勞動崗位分配—勞動紀律與安全培訓—勞動體驗—勞動周系列講座課程—勞動經驗分享—勞動總結評價”的基本流程,推進線上線下勞動教育教學活動,圍繞“九會”培育目標進一步豐富學校德育工作內容[8]。
二是激勵更多教師參與勞動周系列講座活動,合力打造核心素養培育共同體。傳統勞動周活動通常是一位教師負責管理一個班級學生的校園衛生工作,由于教師時間和精力有限,其管理更多停留在檢查校園衛生,未能對整個班級學生進行全面的勞動實踐管理和指導,勞動周課程無法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我校《“九會”勞動周課程表》中的勞動教育教學內容,既有校園清潔衛生實踐,又包含了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而開展的各類講座課程等,突出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教師特別是德育教師加入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合力打造“九會”勞動周課程的核心素養培育共同體。
三是激發學生參與“九會”勞動周課程教育教學活動的自覺性。為了讓勞動周值班班級學生“忙”起來,我校根據“九會”勞動周課程內容,結合《“九會”勞動周課程表》安排勞動周系列講座課程。比如,開展“學會做人”板塊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學會自律”板塊的法律教育課程,這些課程對專業技術課程形成一定補充,有利于激發學生自覺參與“九會”勞動周課程活動的積極性。
(三)制訂一個勞動周管理流程圖
工作流程就是按照管理行動的邏輯路線,將做事的順序、內容、方法和標準以圖畫的形式有規律地呈現出來,以供管理人員和相關工作執行人知曉工作步驟,確保工作達到預期目標。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九會”勞動周課程計劃表》,可以明確學生在勞動周“做什么”,特別是學生參與勞動實踐(學會勞動)后,明確學生接下來要參與哪些講座等。但由于勞動周會隨著教學周的推進而出現各種變化,例如可能出現任課教師時間沖突和講座場地協調不暢等問題。對此,學校還需制訂一個清晰的勞動周管理流程,便于師生順利推進各項相關工作。針對《“九會”勞動周課程表》的設計內容,我校基于勞動周課程內容既涉及線上學習又要開展線下學習活動、既有勞動實踐內容又有勞動理論知識內容、既有學生自主管理活動又有教師組織統一開展的活動、既有過程評比又有結束時的評價總結等特點,設計了勞動周教育教學管理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九會”勞動周課程表》實施流程
如圖1所示,勞動周教育教學流程主要明確教師在什么時間組織什么內容的教育教學活動,如星期一早上,班主任將班級學生帶到指定地點,協助勞動管理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崗位分配;星期一第三、第四節課,勞動管理教師組織學生到各崗位開展清潔工作,并組織班長和各小組組長對學生勞動質量做出評價等。《“九會”勞動周課程表》實施流程強調從學校勞動管理部門發出勞動周通知,到勞動結束進行總結評價和勞動周執行情況通報,起到閉環管理的作用,為持續開展“九會”勞動周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操作流程和有效方法。
(四)完善一個線上勞動教育學習空間
《“九會”勞動周課程表》及其實施流程較好地安排了“九會”勞動周的線下教育教學活動,但如果僅僅開展線下活動,很難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校依托智慧校園建設成果的網絡學習空間,通過開發大量線上學習資源,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順利推進“九會”勞動周系列講座。我校開設勞動教育線上課程,讓教師結合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利用互聯網手段,將以勞動精神為主的課程內容及其教學資源在線上傳播,便于學生通過智能手機進行線上學習,創造了“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習的勞動教育學習空間。我校針對勞動周教育教學實施的需要,于2021年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建設了一門“知行勞動教育”的線上課程。該課程分為8章內容,包含21個時長約545分鐘的視頻、46個非視頻資源、37個課程資料等,各章節內容圍繞“九會”勞動周課程目標,結合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情況,將與勞動精神、大國工匠等有關的國家政策、歷史人物、勞動事跡在線上展示。“知行勞動教育”線上課程建設三年來,累計近4 000名學生參與線上學習,課程點擊總量達15萬次。因時間限制,教師無法在勞動周全面系統地開展“九會”勞動周課程教學,而線上課程彌補了這一缺陷;同時,線上課程為學生利用課余碎片時間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9]。
在“九會”勞動周課程實施過程中,筆者針對我校全體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82.00%的學生認為,在進行勞動周勞動實踐過程中,有必要開展有關核心素養提升的講座;有85.00%的學生表示,愿意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線上勞動課學習;有95.00%的學生表示,愿意利用勞動周時間好好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養;有89.00%的學生表示,認真參與了勞動周素質提升系列講座。
“九會”勞動周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勞動場地不足、勞動教育師資薄弱、中職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導致出現學校勞動周活動停留在簡單掃地、拍照打卡、“走馬觀花”等粗淺層面的問題,充分滿足了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需求。但由于勞動周時間短、任務重、系統性強,如何讓學生在短短一周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勞動的樂趣與意義,真正達到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等,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另外,“九會”勞動周課程的實施是學生通過勞動實踐提升自身核心素養的開端,如何常態化進行學生個人內務衛生勞動教育和校園清潔衛生勞動實踐活動,如何持續推進線上勞動課程教學,讓學生真正學會勞動、熱愛勞動、享受勞動等,這些都是中職學校今后在勞動教育工作中需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孟獻軍.中小學勞動周的實踐與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9):59-61.
[2]谷力群.基于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1(3):49.
[3]李曉云.中職生勞動精神培育路徑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21.
[4]荀大勇.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學生勞動教育[J].職業教育,2021(6):15.
[5]鐘杏.中職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1.
[6]卞勇平,徐森.中職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實踐研究[J].職教通訊,2021(11):45-46.
[7]管凌燕.中職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職業教育,2020(12):69-71.
[8]翁昊年.中職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與實施策略[J].當代職業教育,2021(6):82-87.
[9]尚艷瓊.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路徑:基于混合式教學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22(3):183-184.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勞動教育專項重點課題“基于中職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勞動教育實踐研究”(2022ZJY1883)的研究成果。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