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芮,羅淑萍,麥曉洇,祝翠連,蘇慧



摘要 目的:系統評價中藥湯劑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的有效性。方法: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維普(VIP)、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disc)及PubMed,獲取中藥湯劑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相關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文獻。采用Cochrane系統評價手冊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進行質量評價。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數據合成及Meta分析。結果:納入10篇文獻,涉及病人713例。Meta分析結果顯示,綜合療效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3.71,95%CI(1.77,7.75),P=0.000 5]。24 h動態心電圖平均心率[MD=4.40,95%CI(-8.22,17.02),P=0.49]、靜息心率[MD=2.25,95%CI(-9.06,13.55),P=0.70]、心電圖顯效率[OR=0.87,95%CI(0.17,4.39),P=0.87]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結論:現有證據表明,在治療竇性心動過緩方面中藥湯劑聯合西醫常規治療的綜合療效優于單獨西醫常規治療。
關鍵詞竇性心動過緩;中藥湯劑;Meta分析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4.031
竇性心動過緩是指竇性心律<60次/min,可伴有心悸、胸悶等癥狀,也常見于健康人,尤其是運動員及老年人。嚴重竇性心動過緩時還可發生竇性停搏及暈厥。治療方面,西醫以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等藥品暫時提高心率,避免使用β受體激動劑等減慢心律的藥物,必要時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其中,癥狀性竇性心動過緩、心率<40次/min是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的適應證。竇性心動過緩可歸于中醫學“心悸”范疇,常見的病因病機有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或邪擾心神、心神不寧等。孫思邈在《千金要方》提出:“陽氣外擊,陰氣內傷,傷則寒,寒則虛,虛則驚,掣心悸,定心湯主之”。《傷寒論》有云:“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脈經》對竇性心動過緩的脈象形容為:“緩脈,去來亦遲,小駛于遲。”可見經典古籍的記載中就體現出對其病機、癥狀、體征及治療等有所研究。本研究系統評價在中醫辨證論治基礎上采用中藥湯劑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文獻檢索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維普(VIP)、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disc)及PubMed,獲取中藥湯劑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相關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文獻。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的檢索策略,中文主題詞包括“心動過緩”“中藥”;自由詞包括“溫陽”“益氣”“滋陰”“活血”等。英文主題詞包括“Bradycardia”“Chinese medicine”;自由詞包括“wenyang”“yiqi”“huoxue”“ziyin”等。檢索時限為2000年1月1日—2022年9月1日。
1.2納入標準
1)納入文獻為中藥湯劑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的隨機對照試驗;2)研究對象為確診竇性心動過緩且有相關臨床癥狀的病人,不限制年齡、性別;3)干預措施:試驗組采用中藥湯劑或中藥湯劑聯合其他治療,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
1.3排除標準
1)非隨機對照試驗;2)臨床醫案及重復發表、數據不完整的試驗;3)對照組病人植入起搏器治療。
1.4結局指標
包括綜合療效、用藥見效時間、24 h動態心電圖總心率、平均心率、常規心電圖、生活質量觀察、不良反應發生率、癥狀積分、實驗室檢查、心臟自主神經功能評定等。
1.5數據提取
由2名研究者根據納入與排除標準進行文獻篩選,若篩選時出現分歧,則進行討論并由第3位研究人員參與裁定。
1.6質量評價
采用Cochrane系統評價手冊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進行質量評價,評價內容包括選擇偏倚、實施偏倚、測量偏倚、隨訪偏倚、報告偏倚、其他偏倚。
1.7統計學處理
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數據合成及Meta分析。定性資料采用比值比(OR)表示,定量資料采用均方差(MD)表示,各效應量以95%置信區間(CI)表示。若結果P>0.1或I2≤50%,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若P≤0.1或I2>50%,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采用亞組分析異質性產生的原因。若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數據無法合并分析時則采用Meta回歸或描述性分析。
2結果
2.1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
2.2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中藥底方組成(見表1、表2)
2.3納入文獻的質量評價
1篇研究[1]未提及隨機,其余9篇[2-10]均提及隨機分組。1篇[2]采用抽簽法,1篇[5]采用按就診順序奇偶數分組,2篇[9-10]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所有納入文獻均未提及分配隱藏法;由于中藥湯劑所具有的特性,所有納入文獻均未能使用雙盲法;所有文獻均未描述失訪與退出。詳見圖2、圖3。
2.4Meta分析
2.4.1綜合療效的Meta分析
10篇研究的結局指標均包括綜合療效,涉及病人713例,其中試驗組359例,對照組354例。各研究間存在較大異質性(P=0.007,I2=60%),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綜合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3.71,95%CI(1.77,7.75),P=0.000 5]。
對綜合療效的異質性進行分析,分別對使用中藥湯劑聯合西藥常規治療、中藥湯劑未聯合西藥常規治療的試驗進行亞組分析,其中,中藥湯劑聯合西藥常規治療的5篇研究間異質性較小(P=0.38,I2=4%),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綜合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5.06,95%CI(2.80,9.12),P<0.000 01]。未聯合西藥常規治療組的亞組分析異質性較高,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綜合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OR=2.17,95%CI(0.53,8.94),P=0.28]。詳見圖4。
2.4.224 h動態心電圖平均心率
3篇[6-7,10]研究報道了24 h動態心電圖平均心率,其中1篇研究[7]未提及標準差,予以剔除。各研究間存在較大異質性(P=0.000 01,I2=97%),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24 h動態心電圖平均心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D=4.40,95%CI(-8.22,17.02),P=0.49]。因納入的研究較少,不能進行亞組分析,但兩者的異質性可能與試驗組是否聯用西醫常規治療有關。
2.4.3靜息心率
2篇[8,10]研究報道了靜息心率,各研究間存在較大異質性(P<0.000 01,I2=98%),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靜息心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D=2.25,95%CI(-9.06,13.55),P=0.70]。因納入的研究較少,不能進行亞組分析,但兩者的異質性可能與試驗組是否聯用西醫常規治療有關。
2.4.4心電圖療效顯效
5篇[1,3,5,8,10]研究報道了心電圖療效顯效,各研究間存在較大異質性(P=0.06,I2=65%),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心電圖療效顯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OR=0.87,95%CI(0.17,4.39),P=0.87]。
2.5發表偏倚
對綜合療效進行發表偏倚分析,結果見圖5,可見其左右不對稱,提示納入研究可能存在發表性偏倚。
3討論
本研究納入的10篇文獻的中藥組方中90%的底方中含有黃芪,50%的底方中含有黨參與白術,也有一部分組方中含有西洋參、人參等,這些皆為補氣、補虛的要藥,說明在治療竇性心動過緩時無論辨證為何,氣虛是一個重要的病機發展環節。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黃芪具有明確的心血管保護作用,黃芪注射液可明顯提升小鼠和老年大鼠心肌細胞膜上β受體數量,從而加快心率[11-12]。
在靜息心率、24 h動態心電圖平均心率、心電圖顯效率分析中,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單純中藥湯劑與單純西醫常規用藥的綜合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能說明單純中藥湯劑的療效優于西醫常規用藥。而中藥湯劑辨證論治聯合西醫常規用藥治療竇性心動過緩與單純西醫常規治療的綜合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在綜合療效方面能取得更好的療效。張錫純有言:“學醫工夫,須先明人身之生理,全身之肢體、臟腑、經絡皆生理攸關也。是卷兼采中西生理之學,更參以哲學家談生理處復以己意融合貫通之”。中西醫結合治療疾病,取長補短,有效結合,保留特色,師古而不拘泥于古,融西而不止于西,在臨床上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取得更好的療效。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納入研究的樣本量小,質量偏低,還需要更多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進一步研究,為中藥湯劑治療竇性心動過緩提供高質量證據;隨機對照方面,納入研究中只有4篇文獻提及隨機方法,所有文獻均未提及分配隱藏,因為中藥湯劑的特殊性,無法做到雙盲法,這可能會因研究方法而產生偏倚;其中1篇納入研究的研究對象為老年人,這可能會因特定研究人群產生一定程度的偏倚,Meta分析的異質性也可能與之有關。
參考文獻:
[1]張淑英.54例老年人竇性心動過緩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7,19(6):545-546.
[2]鄢松君.補中益氣湯治療竇性心動過緩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29(12):49-50.
[3]耿萍,張蕾,張永疆,等.自擬二參二黃湯加減治療心律失常40例臨床療效觀察[J].新疆中醫藥,2014,32(2):11-13.
[4]郭建強,李生棣.自擬溫陽通脈湯治療竇性心動過緩60例臨床觀察[J].心理醫生,2018,24(8):80-81.
[5]衛高仁,盧俊華.益氣溫陽方治療竇性心動過緩40例[J].山西中醫,2004,20(2):15-17.
[6]陳曉琳.滋陰益氣法治療氣陰兩虛型竇性心動過緩的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1):221-223.
[7]仇軍.炙甘草湯加減聯合阿托品治療非器質性竇性心動過緩43例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藥,2012,31(12):921-922.
[8]崔晨,姚福梅.補中益氣湯合麻附辛湯對陽氣虧虛型竇性心動過緩患者心率及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8):869-872.
[9]矯增金.心脾調衡論指導下中藥湯劑在老年心脾兩虛型竇性心動過緩治療中的意義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12):216-219.
[10]李云虎.魏執真教授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總結及理氣化濕調脈湯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
[11]袁靜燁.黃芪對心血管保護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6):184.
[12]鄭仕中,鄒洪波,王天宇,等.黃芪對小鼠心肌β受體影響初探[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1997,17(1):81.
(收稿日期:2022-12-21)
(本文編輯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