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通識定位?分層規劃?藝術主導

2024-04-29 00:00:00殷荷芳
江蘇高教 2024年4期
關鍵詞:通識教育藝術教育

【摘 要】 高校審美教育本質上屬于一種通識教育,一種非專業教育,對高校美育的推進符合中國新文科發展的思路。在具體規劃層面中,要考慮到中國高等教育的“精英化教育”與“大眾化教育”并存的局面,對高校審美教育實行分層規劃、扎實投入、有效引導。在高校審美教育實施層面,要以藝術教育為主導,實現美育核心課程與特色美育課程的相得益彰。

【關鍵詞】 高校審美教育;通識教育;新文科;藝術教育;美育核心課程;特色美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4)04-0100-06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4.04.014

【作者簡介】 殷荷芳(1981—),女,江蘇丹陽人,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副研究員。

據學者預測,到2035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至少要攀升到75%,在學總規模達到6681萬人[1]。可以說,大學已經成為我國人才承續與公民素質教育最重要的一環。探討高校審美教育的定位與發展,既要從美育本身的通識性質出發,也要考慮到目前高等教育面臨的精英化教育/大眾化教育兩種狀況并存的現實局面,還要意識到高校美育的實現應以藝術教育為主導。

不能否認,我國中小學教育的現實是,素質教育雖然受到高度重視,但應試教育仍然占據了相當多的教育資源,而大學畢業后的審美教育屬于公民個人的問題,這樣高校審美教育就處在一個相對可投放資源并效果可控的階段。從其教育本質角度看,審美教育屬于高校通識教育的一部分,是通識教育系統的組成模塊,是通識教育得以實現的感性路徑,因此,審美教育必須更加高效地納入通識教育體系中,成為其有機部分;但同時又不能忽視其綜合人文性特征,不能過度追求其與專業教育的“融合”。

從實現機制看,現階段高校審美教育面臨著高校事實上的分層導致的人文藝術師資分配不均衡的局面,需要采取務實靈活的態度,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機制,避免過于理想化的目標定位;要正視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階段,而目前的高校審美教育是一個尚未完成的探索與過渡階段。從操作層面看,在正視現實基礎上,實現核心通識課程與藝術實踐的結合,促進課堂講授與第二課堂的結合,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在師資上立足自身、謀求合作,“因地因校制宜,鼓勵特色發展”[2];在教育實踐上體現“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四位一體’的普及藝術教育推進機制”。在教學/修習內容方面,要抓住三點:第一,經典美學文獻核心課程與藝術哲學課程要納入通識核心課體系;第二,其他特色美育選修課的靈活設置;第三,劃分出相當教學時間用于學生藝術實踐,用“隱性課程+第二課堂”的辦法,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藝術實踐中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本文基于以上認識,對我國高校審美教育的規劃與發展思路略陳管見。

一、高校審美教育本質上是通識教育與非專業教育

在現代社會,個體可以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通過學習而具備一定審美能力與修養,在大學畢業后借助自修或環境濡染的途徑提高自身審美水平,但唯有在大學階段接受的審美教育,屬于在國家教育體制之下有方向性與目的性的公民教育。這種公民教育可以獲得國家投入,也體現出在人才培養上的國家意志,體現出國家對于人口素質培養的一般思路,也因此在美育之外兼具德育功能。2018年,習近平在給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中就明確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在另一份2013年發布的中央文件中,提出要“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3],由此可見在我國近年來的國家教育規劃中,審美教育與包括德育在內的“人文素養”教育在地位與目標上是相近的。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除了在藝術院校或其他高校藝術類專業以外,審美教育表現為一種非專業教育,是一種對現代人的人格素質與公民品格的培養。一百多年來的美育主張者,其秉承的理念不超出“非功利教育”(王國維)、“創造性的心理功能”教育(李澤厚)、德育(李毅士)、情感教育(曾繁仁)、藝術教育(滕守堯)等范疇。這種美育主張都體現出一種非專業教育的思路。在此基礎上,高校美育當然屬于一種學歷教育之下由國家規劃指導的通識教育。

對高校通識教育的認識,有的學者主張其為一種“通才教育”,如在其最初發源地19世紀初的美國博德學院,課程設計就體現為一種不側重專業而側重通才培養的教育。有的學者主張其為一種精英化教育,如我國學者甘陽在21世紀初便主張建立一種以“少數有一定強度要求和難度要求的‘核心課程’”為中心,“同時建立‘助教制度’來發展‘小班討論’”[4]的精英培養模式。兩者的理念近似,都是著眼于博雅通才的精英培養,甘陽的設計則具有相對更加貼近時代的精細性。而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后實施的通識教育,實際是“精英說著精英們理解中的通識教育,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具體執行人員做著自己能夠做到的通識教育”[5],雖然有的學者認為這與通識教育本意差距甚遠,卻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現實條件與一般要求。事實就是,我國高校的通識教育在目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必然帶有“精英培養”與“素質教育”雜糅的性質。與此同時,伴隨社會進步,高等教育也在不斷遇到新情況與新挑戰,對于2018年以來國家提出的新文科建設戰略,有的學者就解讀出對文科“引領人文社科新發展、服務人的現代化”的新目標的重視[6],這也體現了國家對高校通識教育與審美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對我國高校審美教育的一切思考與實踐,都不能脫離這兩個前提來展開。這就讓我國高校審美教育帶有以下特征。

第一,新文科建設“融合化、時代性、中國化、國際化”的特征,與傳統的通識教育理念在某種意義上形成了合流。新文科建設特別強調文科之間的交融互通,強調對文科的綜合性人文本質的回歸,如理查德·弗蘭克所說,“來自人文學科的一切道德、美學和精神性的發現還能揭示人類經歷的共通之處,為成功而充實的生活打好基礎”。這就讓“倡導綜合,著重普及”的高校審美教育不僅是通識教育的,也成為新文科建設的一個重要感性實現路徑。

第二,就目前的物質與師資條件而論,我們的高校美育仍然將藝術教育視為具體操作的主軸,“普通高校要強化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藝術教育”,并進一步將其納入高校課程設置體系并加以完善,“把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實行學分制管理,鼓勵高校開展學生跨校選修公共藝術課程和學分互認”[7]。與之伴生的,專業藝術院校與藝術專業除外,在一般高校中實施審美教育,要考慮到研究型大學(精英)與應用型大學(大眾)的區別,考慮到前沿性、領導性人才培養與其他人才培養的區別,實行分層設計,不搞一刀切,對于不同的人才培養類型實施有區別的審美教育策略。

第三,高校審美教育作為國家教育政策在課程設置上加以強化,在課程性質與設置上作為非專業教育來引導,大學要“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配齊音樂、體育、美術等薄弱學科教師,開足規定課程”[8],這是一個國家指導性審美教育綱領。在課程設置上,要將美學經典文獻閱讀和美學史、藝術史、音樂史、舞蹈史、美術史等課程也納入人文通識核心課程,讓其與專業教育在地位上并行不悖。在這個基礎上,正式教學之外的“課外”部分要強化引導,“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四點并行,系統性通識審美講座的開展,以及獲得學校支持并納入教學管理的學生藝術實踐社團的“第二課堂”形式,都應該得到更多師資、財政支持與機制性細化。

二、正視通識與專業的矛盾,實現精英美育

與大眾美育的分層

立足于新文科建設這一方向與通識教育這一本質,高校審美教育是一種“大學的人文教育”,也是一種包含德育的現代社會公民教育,它是綜合性的、打破專業領域的,它是通識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溝通不同系科不同專業的人”,助力于培養“有教養的人”,如美國教育家赫欽斯的建校思路便指向對“所有師生的共同文化語言”的建構,這是一種理想化的大學人才培養思路。但我們又不能不正視現代大學本身的基本問題,“即現代大學不像傳統的書院那樣是一個單一的共同體,而是由諸多相互矛盾的亞共同體所組成”。大學的精英型與大眾性、研究性與應用性、文科與理科,都儼然有其共同體的存在,“所有這些不同的共同體之間都存在著矛盾、張力和沖突”[9]。在高校審美教育規劃中要消化和吸收這些矛盾、張力與沖突,就不能依靠單一的理想化的融合“通識”與專業的做法,而是要正視審美教育的通識本質與專業教育的矛盾,努力實現“精英化教育”與“大眾化教育”的分層。

這里要廓清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高校審美教育是否一定要融入專業教育。作為通識教育的感性實現途徑,審美教育與專業教育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關系,其統一性表現為在國家意志主導下的大學階段審美教育是一種包含德育的素質教育,是為了培養合格的現代國家公民而實施的一種通識教育。1949年以后我國建立起的高等教育體制,帶有明顯的偏重專才培養、忽略通識涵育的色彩,這不僅表現為大量專門工科院校的建立,也體現為將人文、藝術人才培養集中在專業院系的傾向,其結果之一便是理工科人才在人文審美素養方面的缺失。不能否認的是,這不僅是我國面臨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建設新文科這一思路的提出,強調綜合性、時代性與融合化,是世界各國對“人文學科危機”采取的應對策略。不過,另一方面,三十多年來推行素質教育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一般本科教育有限的專業學習時間內,即使有政策保證、有財政投入,審美教育強調“融合”而“淡化專業”基本是不大可能做到的,每個系對自己的專業課要求都是不斷加強。而各高校的學科條件與師資條件本就存在差異,其主動推行審美教育的意愿與能力必然存在著較大差異。這兩個問題的出現是由目前不斷細化的人才培養體制與科研體制決定的,也是由通識教育自產生以來便與專業教育之間存在的矛盾決定的。

國際上高等教育的精英、大眾以及普及化是按適齡人口毛入學率來劃分的,而我國高等教育的規劃中并無精英化教育與大眾化教育分層設計的提法,但事實上“雙一流”大學與人們日常提及的“雙非”院校的分野,已成為普通大眾對于大學的分層認知。人們天然地認為過去的“985工程”與“211工程”高校為未來社會精英的孵化站,其他高校則承擔一般大眾高等教育的職能,而我國對“雙一流”高校建設的設計思路,是對過去的“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建設思路的改革,如果說過去是一個封閉的名單,現在則是一個以五年周期為限的動態變化過程,一切高校圍繞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不斷推進建設與改革兩方面的10項重點任務,在理論上都有進入“雙一流”俱樂部的機會。在這一設計思路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國家的高等教育布局帶有適應時代需要而采取精英化與專業化并行的色彩,在2017年公布的42所“雙一流”高校名單中,占名單30%的“行業特色高校”的建設發力點是“聚焦方向、服務需求、注重創新”[10],而其他70%的高校則屬一般意義上的綜合性大學,其建設重點明顯是全面對標世界一流大學的。這種未來高校建設的基本思路,就為高校審美教育的設計與推行提供了一個基本構架,即在一流綜合性高校中適度進行類似精英式的審美教育,在包括“雙一流”行業特色高校在內的其他高校實行大眾審美教育,我們對于高校審美教育的推動和開展,都要從這個基本構架出發。

首先,高校審美教育在我國大學教育體制內承擔的是通識教育的感性實現職能,它的定位應該是對大學生的文化傳承與審美能力培養,不能奢望它在課程設計與人才培養上切入所有專業教育,也不能讓它在學習時間與教學資源上對專業學習形成太大的沖擊,要思考緩解和消化“通識”與“專業”之間矛盾的思路與方法。

其次,在具備條件與能力的大學,主要是以“雙一流”建設中的綜合性大學為主的大學里,應該利用這些大學本身具有的較為雄厚的藝術人文等學科與師資實力,著眼于審美教育的體系化與網絡化,讓審美教育“填補”進專業教育的“空隙”中,讓審美能力的培養與藝術素養的提高成為不同學科之間溝通的橋梁,培養不僅具備專業研究、攻堅能力,且具備相當審美素養的精英人才。

最后,國內大學通識教育雖然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經開始起步,但基本上是1999年教育部建立32個素質教育基地后才正式開展,這就決定了我國高校審美教育的主流是大眾化的。在大眾化的高等教育中,高等教育“重點從塑造性格轉移到傳遞更專業的技術精英角色所需要的技術”[11],無論是其迅猛擴張的勢頭,還是其普及化的目標,以及其有限的人文藝術師資,都使得其審美教育不能一味追求體系化、全面化,而是應該著眼于特色,重點實現“因地因校制宜,鼓勵特色發展,形成‘一校多品’的新局面”。換言之,在目前我國大多數普通高校中推行審美教育,應該抓住可以突破發展的重點,而不是不顧實力開設大量選修課來完成美育指標。

三、以藝術教育為主導,美育核心課程

與特色美育課程相得益彰

在認清高校審美教育的通識與非專業本質基礎上,高校美育的推進與發展就可以參考一般通識教育的辦法,這體現為:對經典理論與文獻廣博的學習;課程學習與美育實踐并舉;對校園文化與第二課堂的重視。這也是當今美國高校開展通識教育的基本經驗[12]。

在討論高校審美教育實踐思路的論述中,“美育不能直接等同于藝術教育”是一種很常見的看法。這涉及我們怎么認識藝術教育的問題,“美育的意義不僅體現在可見的技能上,更體現于內在的修養中”[13]——這種觀點將藝術教育理解為“寫字畫畫、唱歌跳舞”等似乎與涵育“內在修養”無關的“可見的技能”。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所謂美育,其根本立足點便是一種帶有強烈實踐色彩的感性教育。事實上,脫離了實踐性與感性方面的美育,“美”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認識對象,更無法對主體的心靈發生影響,馬克思對此有一個淺顯易懂的說法,“從主體的方面來看: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不辨音律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音樂對他來說不是對象”[14]。當然,我們所說的藝術教育不是指單一的藝術實踐教育,也包含借助課堂經典美育文獻導讀實現的理論教育。

在這里,我們可以參考哈佛大學的核心課程計劃。“迄今為止,核心課程被認為是最好的實行通識教育的課程模式。”[15]這個課程設置模式最大的優點是將課程設計分層化,將經典閱讀課程設為常設的全校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課,而將其他通識課設為選修,不求大求全而力圖精修。我國高校美育課程設計也可以參考這個思路,將全校必修的美育核心課納入通識核心課程體系中,這些美育核心課要配合其他特色美育選修課,且至少應該設計兩個層階:經典導讀與理論進階。經典導讀課程在本科教育的第一年修完,包含中西美學史文獻導讀與中西藝術史文獻導讀兩門;理論進階課程為藝術哲學,在本科的第二年修完。

這一核心課程設計考慮到如下幾點:第一,美育只是高校通識教育的一部分,是通識教育的感性實踐,故占據通識核心課比重以四成左右為佳(參考哈佛的課程計劃);第二,美育核心課程的引入部分應以經典文獻導讀為主,學生如能在一學期閱讀4~8部經典中外美學或藝術史著作,就會具備相當的美學與藝術史知識,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自主閱讀;第三,美育核心課作為理論性先修課程,為實踐性較強的藝術提供觸類旁通的知識性基礎;第四,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美學史與藝術史基礎,接觸了初步的美育特色實踐后,再從藝術哲學角度對學生的美學與藝術思維加以引導。當然,也要照顧到精英化教育與大眾化教育的區別,要考慮到各高校開展這類核心課程在師資力量上的強弱差異。按照甘陽的設計思路,高校不應該設置專門的通識教師,應該讓各領域專家直接進行通識授課,這種觀點雖然較為理想但實現難度與阻力又頗多。在具備較強的藝術人文學科實力的高校,這類美育核心課程的設置與開展應該常態化,由各人文藝術院系的資深專家授課;在以“行業特色高校”為代表的其他院校,這類核心美育課程可以通過跨校合作形式聘請專任教師進行。如復旦、北大等綜合性高校就常年開設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復旦的“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屬于該校6個通識教育模塊之一。而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三校自2016年開始互開通識選修課,實現資源互補。很明顯,在師資力量不夠強的學校,美育通識選修課可以采取各校資源共享的辦法。大學作為相對封閉的人文孤島,雖由國家教育政策統籌,由國家教育經費支持,但其教育資源實現合作與共享的范圍,則與各校自身規劃和合作意愿都呈正相關。事實上,高校美育核心理論課程的授課水準和教學效果,深受各校人文藝術師資實力影響,未必要在全國3000多所高校中均要求全面鋪開,強求一個理想化的授課效果與標準。審美教育核心課程先逐步開起來,并根據各校情況逐步摸索、穩步實踐,這才是符合中國高等教育不斷大眾化、普及化的務實做法。

審美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更是一種實踐教育,高校特色美育選修課的開設其實是核心美育課程的落地,是從理論到實踐,從“思”到“行”的有機教育過程,應該以各種帶有強烈實踐性的藝術教育為主。無論我們將美育視為“德育的輔助手段”“德育的一個門徑,一般的路程”[16],還是定位為“一種非功利非認識而以自由和創造力為特征的情感教育”[17],其最終落腳點應該是“按照審美規律進行的藝術教育和通過藝術進行的其他各種教育”[18]。我們對于未來青年公民的審美培養也是側重感性的陶冶啟悟而非要求其藝術技能達到何等地步。就如柏拉圖認為的“應該尋找一些有本領的藝術家,把自然的優美方面描繪出來,使我們的青年們像住在風和日暖的地帶一樣,四周一切都對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優美的作品,像從一種清幽境界呼吸一陣清風,來接受它們的好影響,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從小就培養起對于美的愛好,并且培養起融美于心靈的習慣。”[19]對于特色美育選修課,要根據各校條件與學生興趣愛好來展開,要與先修的美育核心課程有所銜接;也不宜不顧實力而求大求全。有學者對我國重點高校90年代開設通識課有這樣的批評:“我們現在很多大學搞通選課建設,往往先來一個數量概念,號稱多少年內要達到300門,有些甚至提出幾年以后要建500門、800門、2000門,這有什么用? 目的是什么? 課太多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情,這么多課之間是沒辦法整合的,都是一些很瑣細的東西,越分越細,都不知道在上什么。”[20]這個犀利的觀察,也適用于高校特色美育選修課的開設。

四、余論

高校審美教育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方面,就是校園文化與第二課堂的建設。在教育部2019年出臺的《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就強調了要“營造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除此之外,有的學者還提出“隱性課程”的概念,即“通過教師的身教以及學生自身的實踐和體驗,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以心傳心、以情感情、以德涵德和以志養志的目的”[21]。這種觀點意味著大學需要在各方面形成合力,通過課上課下的師生互動來營造無形的審美教育的氛圍和環境,而不只是依靠有形的課堂教學。除了高校審美教育的氛圍與環境的營造,還要通過第二課堂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審美實踐中來。我國非藝術院校的審美教育,其教育目標并非培養藝術家,而是一種帶有德育色彩的情感教育。《毛詩序》對于《詩經》的四個教育功能“興觀群怨”中的“群”,朱熹將其訓為“群居相切磋”,也即以對文藝這一公眾話題的探討來增進個體對公共生活的參與熱情。這體現出哈貝馬斯意義上的公共空間的營造——眾多獨立的復數主體即公民的同時“在場”,彼此言說與對話,所構成的一個由各種復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組成的意義空間,而這個意義空間的中介之一便可以是他們的審美藝術素養。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就可以明了教育部2019年工作意見中對于高校“組織原創校園歌曲、舞臺劇、舞蹈、影視、校園景觀設計等作品的展示與推廣”等諸多審美實踐活動重視的深意,這也是符合新文科建設中推進“專業重組”,讓“不同專業的學生打破專業課程界限進行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22]的理念規劃的。

【參考文獻】

[1]王傳毅,辜劉建,俞寅威.“三孩”政策對教育規模的影響:面向2035的預測[J].教育研究,2022(11):124-135.

[2][7]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19-04-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2013-11-15).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364.htm.

[4]甘陽.高校通識教育的綱與目[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1-6.

[5]李曼麗.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構建反思:1995~2005[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03):86-99+190.

[6]張俊宗.新文科:四個維度的解讀[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5):13-17.

[8]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9-07-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9]甘陽.大學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標與模式[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03):38-65+189-190.

[10]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EB/OL].(2022-02-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202/t20220

211_598706.html.

[11]馬丁·特羅,徐丹,連進軍.從精英到大眾再到普及高等教育的反思:二戰后現代社會高等教育的形態與階段[J].大學教育科學,2009(03):5-24.

[12]潘懋元,高新發.高等學校的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01):1-5.

[13]孫勇,范國睿.我國學校美育工作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18(10):70-75.

[14](德)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7.

[15]張鳳娟.“通識教育”在美國大學課程設置中的發展歷程[J].教育發展研究,2003(09):92-95.

[16]李毅士.藝術的社會化[J].新教育(第九卷),1924(1-2).

[17]曾繁仁,高旭東.審美教育新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123.

[18]湯杰英.美育概念考察[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3):70-76.

[19]朱光潛.柏拉圖文藝對話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50.

[20]甘陽.通識教育: 美國與中國[J].復旦教育論壇,2007(05):22-29.

[21]陳向明.從北大元培計劃看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03):71-85+190.

[22]樊麗明.對“新文科”之“新”的幾點理解[J].中國高教研究,2019(10):10-13.

基金項目:2022年度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基于學科交叉的電影美育實現路徑研究”(22YSB020);南京藝術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學科交叉背景下以電影為路徑的大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研究”(2023JYZD09)。

General Orientation, Hierarchical Planning, and Leadership of Art:A New Exploration on the Positioning of College Aesthetic Educationand Its Realization Path

Yin Hefang

Abstract: College Aesthetic education is essentially a kind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non-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iberal arts in China. At the level of concrete planning,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existence of \"elite education\" and \"mass education\"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nd implement hierarchical planning, solid investment and effective guidance for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level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aesthetic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rt education as the leading factor to realize the complementarity of the core curriculu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Key words: college aesthetic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new liberal arts; art education;" core curriculu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責任編輯 肖地生)

猜你喜歡
通識教育藝術教育
通識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專業建設的改革與實踐
辦公室業務(2016年9期)2016-11-23 09:47:56
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在高校通識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20:01:21
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與心理健康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09:59
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2:11
工程教育認證模式T的人才培養模式
計算機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4:25
民間美術在高校藝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8:25
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特色的現狀分析
海外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借鑒與啟發
藝術教育在精神文明構建中的作用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5: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浪潮Av|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欧美日韩资源|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曰AV在线无码| 国产网站免费看| 欧美一级在线看| 人人艹人人爽|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九色视频一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swag在线观看|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福利大秀91|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女人一级毛片| 色悠久久综合|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欧美日韩va|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午夜毛片免费看| 亚洲a级毛片|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国语少妇高潮|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 伊人网址在线| 亚洲—日韩aV在线|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不卡|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色色中文字幕| 久久a级片|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亚洲最黄视频| 97se亚洲综合| 精品99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亚洲视频三级|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伊人91视频| 日韩在线第三页| 婷婷色在线视频|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色视频|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