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媒體融合發展是新聞傳播領域的重要課題,也是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銅陵市義安區融媒體中心和樅陽縣融媒體中心為例,分析它們在內容創新、平臺運營、受眾互動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基層媒體融合應遵循內容為王、平臺為輔、受眾為本的原則,通過精耕內容生產、拓展傳播渠道、增強互動參與等方式,提升基層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
【關鍵詞】基層媒體;融合傳播;創新實踐;傳播實效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新媒體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表達觀點、參與社會的重要平臺[1]。新媒體不僅改變了傳統媒體的生產方式、傳播模式和受眾結構,也對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如何利用新媒體優勢,推動基層媒體融合發展,是新聞傳播領域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2]。
作為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基層媒體(包括縣級電視臺、廣播電臺、報紙、雜志、網絡媒體等)面臨著內容質量不高、傳播渠道不暢、受眾需求不滿足等困境。因此,基層媒體需要加快融合發展,實現在內容生產、平臺運營、受眾互動等方面的多種形態和功能的整合,既是一種必然趨勢,也是一種主動選擇[3]。本文以銅陵市義安區融媒體中心和樅陽縣融媒體中心為例,分析它們在內容創新、平臺運營、受眾互動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基層媒體融合應遵循內容為王、平臺為輔、受眾為本的原則,通過精耕內容生產、拓展傳播渠道、增強互動參與等方式,提升基層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
一、基層媒體融合的創新實踐路徑
(一)內容創新
內容創新是基層媒體融合的核心,也是提升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關鍵。內容創新要符合基層受眾的需求和興趣,突出基層特色和優勢,反映基層發展和變化,緊跟時代主題,抓住社會熱點,關注民生問題,展示地方風貌,充分挖掘基層資源,利用基層優勢,傳播基層聲音,彰顯基層魅力,兼顧不同平臺的特點和規律,實現平臺間的差異化和互補性[4]。內容創新要適應不同平臺的特點和規律,注重視聽效果和互動性,增加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選擇合適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的多樣化和多元化,運用先進技術和創意手段,提升內容的質量和效果,增加內容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內容創新要遵循新聞傳播的基本原則和規范,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時效性,提高內容的權威性和專業性;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數據為支撐,以權威為保障;堅持以理論為指導,以方法為工具,以標準為依據;堅持以受眾為本,以需求為導向,以滿意為目標,提高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平臺運營
平臺運營是基層媒體融合的載體,也是拓展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途徑。平臺運營要根據基層媒體的資源條件和受眾特點,選擇合適的平臺類型和數量,構建多元化、全覆蓋的平臺體系,充分利用現有的傳統媒體平臺,如電視、廣播、報紙等,保持其穩定性和權威性,積極開發新興的網絡媒體平臺,如網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提升其活躍度和互動性,合理配置各類媒體平臺的資源和人員,實現各類媒體平臺的協調和配合[5]。平臺運營要根據不同平臺的特點和規律,制定合理的運營策略和規范,實現平臺間的協同和互動,制定統一的內容生產和傳播的標準和流程,實現內容在不同平臺間的共享和互換;制定靈活的內容調整和優化的機制和方法,實現內容在不同平臺間的差異化和個性化傳播;制定有效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的工具和手段,實現內容在不同平臺間的對接和反饋。要根據平臺運營的效果和反饋,不斷調整和改進平臺的功能和表現,提升平臺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運用先進技術和創意手段,提升平臺的質量和效果;運用市場調研和用戶反饋,提升平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受眾互動
受眾互動是基層媒體融合的目的,也是服務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方式。受眾互動要根據不同平臺的互動特點和功能,建立有效的互動渠道和方式,實現與基層受眾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平臺的互動功能,如電話、短信、郵件等,實現與基層受眾的即時和直接的互動,積極開發網絡媒體平臺的互動功能,如評論、留言、投票等,實現與基層受眾的多樣和靈活的互動;合理配置各類媒體平臺的互動資源和人員,實現各類媒體平臺的互動和協作。受眾互動要根據基層受眾的需求和特點,提供有價值的互動信息和服務,實現與基層受眾的有效參與和反饋,緊密結合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主題和任務,提供有關政策法規、科學知識、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互動信息和服務,充分考慮基層受眾的興趣和喜好,提供有關娛樂休閑、生活消費、教育培訓等方面的互動信息和服務,兼顧不同平臺的互動特點和功能,提供適合不同平臺的互動信息和服務。受眾互動要根據不同平臺的反饋特點和功能,收集和分析基層受眾的意見和建議,實現對內容質量和傳播效果的改進和提升;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平臺的反饋功能,如電話、短信、郵件等,收集和分析基層受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回應和解決基層受眾的問題和困難;積極開發網絡媒體平臺的反饋功能,如評論、留言、投票等,收集和分析基層受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和優化內容及傳播策略,合理配置各類媒體平臺的反饋資源和人員,實現各類媒體平臺的反饋和協作。
二、基層媒體融合的傳播實效
基層媒體融合的傳播實效是指基層媒體融合在內容生產、平臺運營、受眾互動等方面所達到的傳播效果和價值。基層媒體融合的傳播實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傳播覆蓋
傳播覆蓋是指基層媒體融合的傳播廣度和深度,反映了基層媒體融合的傳播范圍和程度。傳播覆蓋要利用各類媒體平臺的優勢和特點,實現對基層受眾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覆蓋,結合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目標,實現對基層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的重點覆蓋,拓展新的傳播渠道和方式,實現對基層潛在受眾和新興受眾的有效覆蓋。義安區融媒體中心和樅陽縣融媒體中心在傳播覆蓋方面,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平臺,實現了對義安區和樅陽縣全域范圍內的受眾的廣泛覆蓋;通過網站、微信、微博、抖音等網絡媒體平臺,實現了對義安區和樅陽縣以外地區受眾的擴大覆蓋;通過圖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實現了對不同類型受眾的多樣覆蓋。他們還結合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目標,通過《義安區委書記談脫貧攻堅》《樅陽縣委書記談脫貧攻堅》等系列短視頻,展示了義安區和樅陽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在鄉村振興方面,通過《義愛有你》《樅愛有你》等公益微直播,積極為義安區和樅陽縣農民銷售農產品;在文化建設方面,通過《義安大講堂》《樅陽大講堂》等節目,廣泛傳播了義安區和樅陽縣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在民生改善方面,通過《義安區政協主席談民生改善》《樅陽縣政協主席談民生改善》等系列圖文,深入反映了義安區和樅陽縣在教育、醫療、住房、環保等方面的民生政策和民生實況。他們還拓展了新的傳播渠道和方式,在抖音平臺上,通過《紅色樅陽——百年英杰》等短視頻,傳播了樅陽縣紅色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在快手平臺上,通過《義安區委宣傳部長談文化建設》等音頻,傳播了義安區文化建設的理念和成果;在今日頭條平臺上,通過《義安區委書記談脫貧攻堅》等圖文,傳播了義安區脫貧攻堅的措施和效果。
(二)傳播影響
傳播影響是指基層媒體融合的傳播強度和效果,反映了基層媒體融合的傳播力度和水平。傳播影響要發揮各類媒體平臺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實現對基層受眾的深入影響和持久影響,結合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效果,實現對基層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的積極影響和良好影響,提升新的傳播技術和手段,實現對基層潛在受眾和新興受眾的有效影響。義安區融媒體中心和樅陽縣融媒體中心在傳播影響方面,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平臺,發揮其權威性和專業性,實現對基層受眾的深入影響;通過網站、微信、微博、抖音等網絡媒體平臺,發揮其活躍度和互動性,實現對基層受眾的持久影響;通過圖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發揮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實現對不同類型的受眾的多樣影響。他們還結合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效果,通過各類媒體平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反映群眾訴求,服務地方建設,促進社會和諧;通過各種形式的內容,展示基層風貌,弘揚正能量,塑造良好形象,增強凝聚力;通過各種方式的互動,增進溝通,促進共識,調解矛盾,解決問題。
(三)傳播價值
傳播價值是指基層媒體融合的傳播意義和作用,反映了基層媒體融合的傳播目的和水平。傳播價值要體現基層媒體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感,實現對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持和服務,聯系基層受眾的思想認識和行為變化,實現對基層受眾的有效引導和教育,創造新的傳播內容和形式,實現對基層媒體自身的持續發展和創新。義安區融媒體中心和樅陽縣融媒體中心在傳播價值方面,通過各類媒體平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服務地方建設;通過各種形式的內容,普及科學知識,豐富精神生活;通過各種方式的互動,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業能力,促進發展動力。他們通過各類媒體平臺,探索新的傳播模式,創新傳播產品,提升自身競爭力,還通過各種方式的互動,建立新的傳播關系,提升自身公信力。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義安區融媒體中心和樅陽縣融媒體中心在傳播覆蓋、傳播影響和傳播價值方面,取得了較好的傳播實效,有效提升了基層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這些傳播實效為基層媒體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鑒。
三、結語
本文以銅陵市縣區融媒體新聞實踐為例,探討了基層媒體融合的創新實踐路徑與傳播實效,并得出了以下三個結論:一是基層媒體融合是新聞傳播領域的重要課題,也是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二是基層媒體融合的創新實踐路徑主要包括內容創新、平臺運營和受眾互動三個方面;三是基層媒體融合的傳播實效主要包括傳播覆蓋、傳播影響和傳播服務三個方面。本文認為,通過精耕內容生產、拓展傳播渠道、增強互動參與等方式,可以提升基層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本文以義安區融媒體中心和樅陽縣融媒體中心為案例,分析了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為基層媒體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鑒。本文雖然對基層媒體融合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討,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希望后續研究能夠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基層媒體融合的理論和實踐的探討,為基層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更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注釋:
[1]汪春林.融合傳播趨勢下城市臺自辦節目研究——以銅陵市廣播電視臺為例[D].安徽大學,2018.
[2]巫月娥,李春媚.新媒體時代鄉村文化轉化與創新傳播:成效、問題與路徑——以抖音短視頻為例[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2):234-240.
[3]徐力.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創新路徑——評《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09):2-2.
[4]劉詩揚.地縣融媒體建設與創新路徑研究——評《見微知著:地縣媒體融合創新實踐》[J].傳媒,2023(03):97.
[5]王瑛.主流媒體傳播如何實現傳播實效更大化——走基層記錄時代的美麗[J].西部廣播電視,2016(10):36.
(作者單位:銅陵日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