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輔導員與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教學與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是應對校園危機的關鍵一環。輔導員與班主任協同進行危機管理是全面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之義,是進一步提升學工隊伍職業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營造安全穩定的和諧校園氛圍的重要保障。輔導員、班主任協同管理有利于防范化解風險苗頭,高效處置危機事件,實現善后長效恢復。當前,二者職責分工界限較為模糊,思政引領成效有待提升,管理人員缺乏系統指導,自媒體信息傳播速度快也加大了工作難度。輔導員與班主任可共同發力,用好思政教育兩個課堂,深化學生防范風險的危機意識;信息共享,細化處理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高效聯動,注重綜合應急隊伍建設;以人為本,落實危機處置閉環理念。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班主任;校園危機管理;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06-0101-04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llaborative Work Between Counselors and Class Advis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sis Management
Abstract: As the backbone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daily management, counselors and class advis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 key role in coping with campus crises.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counselors and class advisors in the crisis management is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further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the school team, and a safeguard to create a safe, stable and harmonious campus atmospher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by counselors and class advisors is conducive to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the first sign of risk, efficiently dealing with the crisis, and achieving long-term recovery after the crisis. At present, 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between the two is relatively blur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guidance for managers, and the rapi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media has also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the work. Counselors and class advisors can work together to deepen students’ crisis awareness of risk prevention by making good use of the two classroo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aring information and refining th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dealing with emergencies; efficiently linking up and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being people-oriented and implementing the closed loop idea of crisis handling.
Keywords: counselors; class advisors; campus crisis managemen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安全穩定是高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創建和諧校園、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工作,十分關心學校學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部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工作,要求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加強綜合治理,強化部門協同聯動,以保障師生安全為目標,強化風險防控,狠抓整改落實,堅決打好維護安全穩定的主動仗,持續保持教育系統和諧穩定。高校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天然以學生為主體,一旦出現校園危機,極易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師生的健康安全,危害社會穩定。高校輔導員與班主任在一線的學生工作中互有側重又彼此補充,在危機管理視域下做好協同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校園危機的概述與類型
校園危機的產生與校園突發事件密切相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結合高校特點,高校突發事件可理解為是由自然的、人為的或政治的原因引發的,在高校內部突然發生的,由大學生起主導作用,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為轉移,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響、沖擊或危害的事件[1]。
根據觸發誘因,高校突發事件可歸納為以下四類。一是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地震、洪澇、火災等自然災害引發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及情緒恐慌等緊急事態;二是社會政治類突發事件,當國家政治、社會穩定的問題遇到大學生的非理性沖動和片段化認知,再加上個別非正面的引導力量,極易引發社會政治事件;三是學校管理類突發事件,隨著在校大學生數量的激增,高校管理的難度日益增加,公共衛生、校園安全、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突發問題時有發生;四是個人因素類突發事件,學生個人行為導致的打架、疾病、安全事故、心理健康等問題同樣容易引發校園管理危機[2]。各類危機成因雖有不同,但均具備突發、復雜、易關聯、易失控等特點,加之網絡時代自媒體傳播方式多、速度快,處置稍有不慎,極易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在實際的校園危機管理中,僅靠輔導員在一線開展危機處置是遠遠不夠的,第一時間與班主任的密切配合,協同工作,對于事件的妥善解決至關重要。
二、輔導員與班主任協同進行危機管理的重要意義與現實優勢
(一)輔導員與班主任的職責關系
目前,高校班主任的職責多由各學校或各院系明確,國家層面尚未對其進行明確具體的職責劃分。從現實情況看,班主任多由本班的專業課教師擔任,面向班內每位學生,一般負責召開班會、組織日常班級活動、關注記錄學生狀態、與學生開展學業談話等工作。同時,班主任也會配合學校參與各階段的特色工作,如新學期迎新、獎助學金評定、應屆生就業、畢業生離校等。
高校輔導員通常由學校根據1∶200的師生比配備,工作的范圍多為院系或院系內各年級。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高校輔導員職責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等。由此看來,無論從輻射人數還是職責事項,輔導員對于學生的引領與管理更加寬泛。高校高質量學生工作的開展需要將班主任接觸的“點”與輔導員輻射的“面”相結合,立體呈現學生狀態,配合處理相應問題。當然,特殊情況下,會出現輔導員直接面向某一學生開展工作,在此過程中,尤其需要班主任的協同配合。
(二)重要意義
1.全面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之義
在當今時代,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使命。在此基礎上,學生健康、全面發展與學生的危機管理具有目標上的一致性。近年來,高校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在多元文化與不同價值觀念沖擊下,容易出現心理困擾、生活問題、學業壓力等,如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危機事件的發生。
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求高校輔導員與班主任通過協同工作,形成合力,逐步增強學生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培養提升學生抗壓能力和面對挫折時的心理素質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進一步提升學工隊伍職業能力的必然要求
當前社會不斷發展,隨之而來也出現了諸如信仰缺失、價值扭曲、網絡暴力等新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危機管理成為高校學工隊伍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同時,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對于高校學工隊伍的培養和發展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三全育人”的“大學工”理念要求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具備全面的職業素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更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在這種背景下,輔導員與班主任協同開展危機管理,運用多學科知識,共同應對挑戰,進一步提高危機應對的效果,已成為學工隊伍職業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3.營造安全穩定的和諧校園氛圍的重要保障
根據輔導員與班主任的崗位特點,輔導員通常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與學校相關部門、學生組織進行溝通協作;班主任則通常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與學生建立較深厚的信任關系,更有效地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工作。
輔導員與班主任共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共同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和群體動態,在危機應對過程中相互補位,彼此監督,及時更新工作進展,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確保應對措施的實施效果,保障和諧穩定的校園氛圍。
(三)現實優勢
1.輔導員、班主任協同管理有利于防范化解風險苗頭。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輔導員、班主任與學生接觸頻繁,容易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協同管理可以打破對學生“課上”“課下”表現的了解盲區,立體呈現每位學生和整個班級的學習生活狀態,綜合研判異常情況的風險程度,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問題,從源頭上預防各類危機的發生。
2.輔導員、班主任協同管理有利于危機事件高效處置。在危機事件發生時,輔導員和班主任的緊密合作能夠確保快速響應,更好地共享學生信息,迅速組織力量,協調相關資源,根據學生的家庭背景、個性特點、學業表現等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第一時間全面、高效地開展危機處置工作。
3.輔導員、班主任協同管理有利于實現善后長效恢復。善后長效恢復需要持續關注受影響學生的心理、學業與生活狀態,輔導員和班主任可以協同定期與學生和家長溝通,關注學生的康復進展,家校聯合形成長效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供學業與生活幫扶。
在發生危機事件的宿舍、班級或年級內部,輔導員和班主任可以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團體輔導、深度談心等活動,根據實際需要對相關的學生群體進行必要的干預,提高學生的危機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更好地實現善后長效恢復。
三、輔導員與班主任協同進行危機管理中面臨的挑戰
(一)思政引領成效有待提升
在當前部分高校的危機管理中,尤其是危機發生前的預防階段,思政教育的形式較為傳統、單一,引領成效有待提升。輔導員與班主任更關注的是實際操作和技能培訓,忽視了思政教育在危機預防中的引導作用。這會導致部分本處在價值塑造階段的大學生在各類價值觀念和多元思想的碰撞中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無法建立科學積極的危機應對理念,容易受到消極、片面、極端的負面思想影響,產生沖動過激的言論與行為,引發各類危機事件。
(二)職責分工界限較為模糊
日常學生工作中很難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進行明確的邊界劃分,輔導員和班主任對學生工作和角色定位也存在理解不一致的情況,這會導致雙方在危機管理中對職責邊界的理解不清晰,容易造成雙方在關注重點、處理方式等方面產生分歧,出現角色的缺位或過度補位,無法及時發現風險苗頭,不利于第一時間形成有效合力,影響危機的處置效果。
(三)管理人員缺乏系統指導
當前,多數高校管理人員未接受過專業系統的危機處置教育,在危機管理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儲備不足,具體表現為:對潛在危機的識別能力不足,難以及時預判或發現問題;無法準確進行風險評估,容易高估或低估危機的嚴重性,影響工作優先級的確定;在應對危機時選擇不恰當的方法,導致應對效果不佳,甚至會加劇危機的影響。
(四)自媒體信息傳播速度快
自媒體平臺具有較高的傳播速度、較復雜的信息來源和較強的流量追逐等特點,一旦發生危機事件,極易選取未經證實的爆炸性信息進行推送。相關信息受到群體心理的影響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擴散。與此同時,官方信息的發布需要較長的調查核實時間和較為復雜的發布審批流程,容易錯過危機公關的黃金時間,導致后期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去應對和解決不實信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帶來的次生問題,加大危機的后續管理難度。
四、輔導員與班主任協同進行危機管理的優化路徑
(一)共同發力,用好思政教育兩個課堂,深化學生防范風險的危機意識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領。輔導員與班主任應積極溝通,將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的學生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規劃指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正確的價值觀和長遠穩定的職業發展理念。通過制定創新性、實踐性強的任務,讓學生在團隊協作、模擬演練等活動中提高危機管理能力和風險意識。
2.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輔導員與班主任可在課上課下共同開展一系列與危機管理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普及安全防范知識和技能。組織學生參加應急演練,培養學生的應急反應和自救互救能力。組織開展各類專題講座,如網絡安全、心理健康等,提高學生在特定領域的危機防范意識。
(二)信息共享,做到學生狀態立體呈現,細化處理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
1.完善更新學生信息庫。輔導員和班主任可以共同建立學生信息庫,詳細記錄學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況、學生成績、獎懲、活動參與情況等。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學生檔案可以幫助輔導員和班主任迅速了解學生及其成長環境的背景和特點,采取合適的應對措施。同時,為保證信息的準確與及時,應定期更新學生檔案。
2.細化異常情況預警機制。在日常管理中,輔導員和班主任應密切關注學生的異常表現,如情緒波動、成績下滑、紀律問題等。發現問題后,應及時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具體狀況。此外,可以建立預警指標,如連續出現考試成績大幅下滑、缺課次數達到一定閾值等,應立即啟動預警機制,進行了解和干預,發現潛在問題,降低危機事件的發生概率。
(三)高效聯動,注重綜合應急隊伍建設,強化突發危機情境的快速反應
1.加強隊伍建設和應急演練。院系的綜合應急隊伍應包括院系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學生代表、相關行政部門人員等。明確各成員在應急隊伍中的角色和職責,并進行心理干預、急救技能、安全疏散等針對性培訓,確保隊伍成員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基本技能和知識,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模擬不同類型的危機情境,進行全面的演練。
2.強化協同合作與家校聯動。應急隊伍應與學校其他相關部門(如心理中心、保衛處、校醫院等)保持緊密協作,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確保在危機情境中應急響應迅速、信息交流暢通、資源調配有序。學校應加強數字賦能,構建校園安全動態監管模式,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打通基礎信息系統、校園訪客系統、視頻監測系統和行為分析系統,實現對危機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級別以及發生軌跡的可視化追溯與精準化分析,輔助決策的研判部署和過程中的處置調度。同時,在危機管理的全流程,輔導員和班主任視情況與相關學生的家人保持密切溝通與聯動,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使工作更為直接、全面、高效。
(四)以人為本,落實危機處置閉環理念,優化末端善后恢復與總結提升
1.有始有終,優化末端善后關愛工作。在危機處理后期,輔導員與班主任應秉持閉環管理理念,重視對相關學生的心理撫慰與輔導,從學業和生活上給予最大的幫扶。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計劃,幫助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妥善做好末端善后關愛工作。
2.舉一反三,持續改進危機管理策略。輔導員與班主任應共同及時梳理危機事件全過程,從危機發生、擴散、應對、恢復等各個階段挖掘潛在問題和改進空間,分析內部協同、人員培訓、資源配置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外部環境、政策法規等因素對危機應對的影響,不斷優化危機管理策略。
五、結束語
校園安全工作既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學校的底線。新時代下,面對諸多挑戰,高校輔導員與班主任作為危機管理的一線力量,應強化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危機的防范、預警、處置與恢復等環節不斷加強學習與探索,協同教育,共享信息,高效聯動,優化善后,切實提升危機管理水平和應對能力,協同化解各類危機事件,助力構建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
參考文獻:
[1]田川.高校輔導員應對突發事件的素質和能力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14):159-161.
[2]劉東.新媒體時代下高校輔導員對突發事件的危機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1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