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游戲逐步成為當下年輕群體狂熱追逐的新興媒介。本文基于符號學視角,對網絡游戲符號的類別與玩家的身份符號進行了界定,將游戲符號分為情景符號、視覺符號、聽覺符號、語言符號四個大類;借助查爾斯·桑德斯·皮爾斯的“符號三分式”理論對玩家的身份符號建構進行了分析,指出通過身份符號的呈現、再現與解釋項可以隱約窺見游戲中的神話光芒,并基于“互動儀式鏈”視角,提出玩家的游戲行為可以被視作虛擬在場的特有儀式,他們聚焦于游戲符號,凝聚狂熱的游戲情感,通過游戲社群獲得身份認同并生成情感歸屬。
關鍵詞:網絡游戲;《英雄聯盟》;符號學;身份認同;互動儀式鏈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3-0118-04
一、緒 論
馬歇爾·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指出:“游戲是延伸,但不是我們個體的延伸,而是我們社會自我的延伸。”游戲作為大眾媒介中的一個分支,是當下年輕群體狂熱追逐的新興媒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游戲行業保持著較快的發展勢頭。2023年,全球游戲市場規模約為人民幣11773.79億元,同比增長6%[1]。游戲玩家通過游戲形成多態互動,將自身置身于龐大的游戲符號體系中,從而形成自我認同與群體認同。對此,本文基于符號學視角,并結合查爾斯·桑德斯·皮爾斯(以下簡稱皮爾斯)的“符號三分式”以及蘭德爾·柯林斯(以下簡稱柯林斯)的“互動儀式鏈”理論,對網絡游戲包含了哪些符號、這些符號是如何建構的、玩家處于游戲符號系統的什么位置、玩家之間如何建構個人與群體的身份認同等問題進行了延伸思考。
二、網絡游戲場景符號的建構
《英雄聯盟》是由美國RiotGames公司開發的一款英雄對戰競技游戲,從情景、視覺、聽覺以及文字符號四個方面建構起宏偉壯闊的游戲場景。得益于風格各異的英雄角色、極具特色的文化背景以及精巧細致的符文系統,《英雄聯盟》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廣受好評。
(一)情景符號
《英雄聯盟》中的情景符號主要包括故事背景與游戲規則兩個部分。
1.故事背景:沉浸式的情景符號
網絡游戲的故事背景主要是指對游戲角色、任務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與環境介紹,能夠呈現游戲的理念、情感與價值觀。《英雄聯盟》的故事背景設立于符文之地,在這里魔法就是權力的象征。符文之地共被分割為12塊大陸,每個大陸都擁有不同的文化信仰,孕育了形態迥異的英雄角色。比如,位于瓦羅蘭大陸西段的德瑪西亞王國,其人民自古崇尚武力、榮耀和責任,因此“德瑪西亞”成為正義的代名詞。當《英雄聯盟》玩家提及“德瑪西亞”一詞時,是作為一個能指出現的,聯結的所指便是強大的武力與無上的榮耀。玩家參與游戲的過程,便是在沉浸式領悟背景故事的意蘊下接受情景符號的傳播。
2.游戲規則:符號的凝結
網絡游戲由一系列規則構成,游戲中的符號本身就是規則的凝結[2],規則與符號之間的互動是游戲獨特的意義生產空間。游戲規則是玩家與玩家、玩家與游戲元素進行互動的先決條件,也是每個網絡游戲的根基。《英雄聯盟》的游戲規則是:玩家選擇一個英雄角色進行扮演,進入召喚師峽谷(游戲地圖)后,通過擊殺小兵和野怪來積累經驗值與金幣,從而提升等級或購買裝備,只要破壞敵方防御塔和水晶,就可以取得最終勝利。每位玩家一旦開始游戲,便要將自己置于規則情景之下,并在合適的時間完成恰當的任務,最終獲得團隊的勝利。
(二)視覺符號
視覺符號是網絡游戲中最直觀且生動的信息傳播符號,優秀的視覺設計能夠使游戲元素更加逼真,降低虛擬游戲與現實世界的割裂感。《英雄聯盟》游戲場景中的視覺符號主要分為地圖元素和標記兩類。
1.地圖元素:形象式的像似
皮爾斯將符號的像似性分為形象式的像似、圖表式的像似與比喻式的像似三個等級[3]。《英雄聯盟》游戲中的地圖元素主要由防御塔、水晶、小兵、野怪、草叢、道路、墻等符號構成,且多數地形被“戰爭迷霧”所籠罩,具體表現為形象式的像似,并且體現了現實事物與虛擬想象的結合,盡管不存在于真實世界,卻可以令玩家輕松理解。比如,當召喚師走進草叢時,他便成了敵方玩家“不可見”的狀態,因為草叢將他“遮蔽”了。
2.標記:有機的指示
趙毅衡在《符號學———原理與推演》一書中指出:“像似性使符號表意生動直觀,指示性使對象集合井然有序。”[4]在《英雄聯盟》中,生動的地圖元素建構了玩家的作戰平臺,而“標記”功能為玩家間的高效交流提供了便利。《英雄聯盟》中所使用的標記符號包括感嘆號、箭頭、旗幟和問號等。在實際游戲中,紅色感嘆號用以示意“撤退”,綠色箭頭表示“正在前往”,藍色旗幟代表“協助我”,而黃色問號則暗示“敵人消失”。游戲標記能夠幫助玩家把隊友注意力引導至其他目標物上,讓符號與對象產生有機聯系。
(三)聽覺符號
1.背景音樂:營造美學意境,發揮精神效用
在大型網絡游戲的背景音樂設計過程中,團隊須把握好立意與定位,從而更好地發揮它的精神效用,營造美學意境。《英雄聯盟》大多采用純音樂作為背景配樂,此類配樂在營造舒緩或激烈的游戲氛圍、描繪緊張的備戰場景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功效,可以使游戲的意義空間更為廣大、畫面形象更豐滿,帶給玩家一種真實感。此外,不同的游戲模式會采用與其匹配的背景音樂,并根據游戲的緊張程度來調整配樂的情緒。
2.音效:模擬現場真實感,增強交互性
游戲的音效主要分為界面音效、技能音效與環境音效三個類別[5]。界面音效一般會貫穿整個游戲進程,比如菜單彈出、鼠標選定、點擊物品所發出的音效等;技能音效指游戲角色發動技能時產生的音效,比如刀劍打擊、盾牌格擋、疾跑時的聲音等;環境音效主要指自然環境的聲音,比如水聲、風聲等。《英雄聯盟》的音效師根據聲學原理將聽覺符號與游戲場景進行有效結合,既保障了游戲音效的仿真性,也極大地提升了玩家的互動體驗。
3.臺詞:建構個性角色,引發價值共鳴
《英雄聯盟》的臺詞主要分為角色臺詞與旁白兩種。角色臺詞一般與英雄角色的故事背景息息相關,每位英雄的臺詞設定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德瑪西亞“蓋倫”的臺詞———“生命不息,戰斗不止”“我將帶頭沖鋒”“正義,要么靠法律,要么靠武力”,通過其鏗鏘有力的聲音向玩家展現了一位驍勇善戰的戰士形象。旁白主要起到解說和推動游戲進程的作用。比如,游戲開場時的“歡迎來到英雄聯盟,敵軍還有30秒到達戰場,碾碎他們!”玩家戰勝敵方所有選手時播報的“Pentakill(連續完成五次擊殺)!”此外,還邀請專業演員為臺詞配音,進而將游戲文化與規則符號傳遞給玩家,使英雄角色與故事背景更加立體,帶給玩家深刻的感官體驗并引發價值共鳴。
(四)文字符號
網絡游戲中的文字符號一般具有兩種功能———規則解釋、社交互動。首先,游戲通過文字符號向玩家解釋具體規則或介紹物品的詳細信息,比如《英雄聯盟》中角色的技能介紹、游戲加載頁面的規則提示等;其次,在游戲中設置好友列表,玩家可以在游戲中(或游戲外)與隊友(或好友)進行文字交流。除此之外,隊友購買游戲道具、擊殺等動態行為,都會在游戲界面即時顯示。文字符號是網絡游戲中最基礎又最重要的元素,玩家通過文字感知游戲設計師的用意,從而加深自我與游戲以及其他玩家的互動。
三、網絡游戲玩家身份符號的建構
皮爾斯提出了“符號三分式”理論———再現體—對象—解釋項[6],認為符號只有在能夠表達一個解釋項時方可成為符號,其本身只是表意過程中的一個要素,而意義的建構與“符號三分式”聯結的過程息息相關。游戲中的身份認同是玩家以自身為認知客體,通過吸收游戲對象或其他玩家的經驗來建構自身人格的心理過程。
(一)身份符號的呈現
皮爾斯將符號中可感知的部分稱作“再現體”,認為它是符號的載體。一款網絡游戲是由成千上萬種符號組成的,游戲角色與等級制度呈現了游戲中的身份符號。
截至2024年1月,《英雄聯盟》共推出了165位英雄,大致可分為男性、女性、動物、機器、靈魂5種形態,每位英雄的外貌特征、穿著打扮都與其故事背景相呼應。玩家能夠通過外貌、服飾、裝備、技能推斷出英雄的身份,從而與其他英雄角色進行區分,即游戲設計師通過將符號系統中的英雄形象個性化、典型化,賦予他們差異化的表征,使每個英雄符號與游戲系統中的其他符號有所區別,以此樹立身份符號的獨立性。
與多數MOBA游戲類似,《英雄聯盟》推出了“段位系統”:由低到高分為堅韌黑鐵、英勇黃銅、不屈白銀、榮耀黃金、華貴鉑金、流光翡翠、璀璨鉆石、超凡大師、傲世宗師、最強王者。在某種程度上,英雄角色只是某局游戲中玩家的身份符號,而“段位”則代表了玩家之間的身份差別。
(二)身份符號的再現
皮爾斯“符號三分式”理論認為,對象是符號所代表的東西。在網絡游戲中,角色符號是由外觀、裝備、技能等符號構成的,由于英雄角色身上凝結了游戲規則與身份定位,因此不能將他們看作孤立的視覺符號。比如,《英雄聯盟》中“薩勒芬妮”在游戲中的定位是“法師”,玩家在操作該英雄時應遵守3個規則:1.遠程釋放技能;2.及時支援隊友;3.盡量擴大傷害范圍。玩家在確定自己選擇的英雄之后,還要遵循其身份定位,依從游戲規則才能獲得勝利。
此外,在虛擬游戲世界中,“段位”作為一種身份標識,構建了一個遵循游戲規則的虛擬環境,通過激發玩家的參與熱情,不斷提升其游戲技能。游戲中高段位的玩家,更容易收獲其他玩家的贊譽和追捧。因此,技術實力不僅是玩家在虛擬空間中地位的體現,更是他們努力追求的目標。
(三)身份符號的解釋項
皮爾斯“符號三分式”理論指出:解釋項是符號在人們心中創造的相等或延伸發展的符號,可以理解為解釋者對符號進行聯想后得到的意義或思想。在符號活動中,自我以一種表意或解釋的身份出現,玩家通過游戲角色替代現實身份演繹自我,從而讓個體介入全新的虛擬世界,使得身份符號得以再現。比如,英雄“薩勒芬妮”為音樂而生,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靚麗少女自然會獲得女性玩家的偏愛。女性玩家在操作該英雄時,通過“薩勒芬妮”悅耳的歌聲、曼妙的身姿往往會聯想到自己是一位高人氣的“超級巨星”,但在游戲中還要找準技能釋放的時機,做到攻防兼備,同時保持謹慎,小心刺客英雄的接近。
角色符號不僅能呈現出一個英雄人物的故事背景、裝備技能,更能激發玩家的想象,賦予符號新的意義或思想。個性化的身份符號使玩家在虛擬的游戲世界里重獲新生,從而“主宰”自己的人生。
四、“互動儀式鏈”視角下的網絡游戲
柯林斯提出了“互動儀式鏈”理論,認為互動是社會結構的基礎,每位個體的社會形象都是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形成的[7]。人際互動是一種在共同信仰基礎上進行的儀式,參與者匯聚于同一場所進行討論,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形成固有的群體團結符號。“互動儀式鏈”由群體在場、對局外人設定界限、關注焦點和共享的情緒狀態4種要素構成。
(一)游戲狂歡:虛擬共聚的儀式互動
網絡游戲應滿足“互動儀式鏈”的群體在場要求,即雖然游戲玩家的身體無法真實在場,但是每一位玩家都能通過身份符號、語言符號等還原自己的存在,打造出虛擬的共在儀式。比如,《英雄聯盟》玩家中流行著一個游戲術語———“五黑”,即五個認識的玩家組隊玩游戲,他們無需處于同一個現實空間,只需在一局游戲中成為隊友即可。玩家在組隊“五黑”時,一般會選擇打開語音進行交流,以便實現虛擬共聚的儀式互動。“五黑”這種游戲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互動儀式鏈中的“界限”———非好友無法進入游戲隊伍,且對手無法收聽己方隊內的語音。此外,《英雄聯盟》的“段位”也為玩家的身份符號設定了界限,比如從“鉑金”分段晉升至“鉆石”分段需要參加三局兩勝的晉級儀式,根據匹配機制,低段位玩家難以匹配到高段位玩家,即在游戲玩家的匹配儀式中依然存在界限屏障。
(二)游戲符號:玩家的關注焦點
柯林斯指出,在互動儀式過程中,活動的參與者要共同聚焦于一個目標對象,并與其他成員相互傳達焦點信息,以搭建共通的意義空間。在網絡游戲中,英雄皮膚、規則更新、任務活動等符號便是引發玩家共同興趣或行動的焦點,能夠使玩家之間產生互動。比如,《英雄聯盟》中英雄的付費皮膚與初始皮膚相比,具備更為酷炫的特效與新奇的動作,為玩家帶來了視覺符號的享受。玩家不僅會關注并購買自己感興趣的英雄皮膚,還會在游戲論壇、視頻網站等平臺分享新皮膚的視覺效果。在進入游戲之前,玩家總能關注到加載頁面中其他玩家所使用的英雄皮膚,畫風絢麗、品質稀有的皮膚往往能夠成為矚目的焦點。玩家群體中也逐漸形成一種共識———擁有皮膚的游戲玩家比沒有皮膚(使用原始皮膚)的玩家更具游戲實力,皮膚成為彰顯游戲水平的符號。
(三)游戲社交:共享的情緒狀態
游戲作為一種沉浸式的互動媒介,推動了情感符號的產生,玩家通過游戲互動儀式獲得自我認同與情感歸屬。網絡游戲將志同道合的玩家聚集在一起,使他們在這個虛擬的場域中共享情緒狀態。《英雄聯盟》為玩家的互動提供了組隊系統和會話系統,方便他們進行戰術溝通。在游戲過程中,玩家與玩家、玩家與游戲內容之間進行著多維的互動,并通過玩家緊張的游戲情緒呈現與游戲內容之間進行密切的情感聯結。在游戲取得勝利后,玩家可以通過“點贊”對協同作戰的隊友表達贊賞;游戲失利的情況下,玩家或許也會抱怨隊友,甚至將其列入黑名單。
約翰·赫伊津哈的“游戲社群”理論認為,游戲塑造玩家社群,即使線上的游戲活動結束之后,因該游戲而形成的粉絲社群往往也能長久存在[8]。比如,在虎撲的《英雄聯盟》社區中,玩家會分享游戲攻略、發布游戲資訊、結交游戲好友;以特定游戲作為自己的身份符號,積極參與相關的游戲社群。對游戲的討論既能讓玩家獲得身份認同與情感歸屬,又能讓擁有身份認同的玩家們自發地形成以游戲為中心符號的社交圈層,共同經營和維系這一文化符號。此外,《英雄聯盟》官方每年都會舉辦全球賽事,號召各個賽區的職業選手組團參與比賽。各個賽區、隊伍的粉絲團便是游戲玩家的身份歸屬社群,他們通過支持自己喜愛的戰隊、組團到線下觀賽、為戰隊投票,呈現自我與所在群體的狂熱情緒狀態。
五、結 語
符號學的基礎和前提是符號必然有意義。游戲作為一個龐大的符號系統,其內部符號蘊藏著巨大的文化潛能。本文從網絡游戲的場景符號建構角度出發,對游戲符號的類別以及玩家的身份符號進行了界定。研究發現,游戲借助豐富的視聽符號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引導玩家沉浸于游戲體驗、與其他玩家交流互動,從而逐步增進對游戲的認知并產生情感認同。
盡管優秀的游戲作品可以充當舒緩情緒的減壓閥,也能為社會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但是在這個虛擬的符號世界中也存在著一些潛在的問題,比如游戲成癮、虛擬財產買賣等。過度強調游戲的商業價值而忽略對游戲的管制,會使游戲行業偏離正軌。在網絡游戲世界中,無限制的身份構建也會導致玩家沉淪于虛擬的符號世界,從而難以回歸真實自我與現實世界。值得注意的是,游戲也可以作為文化媒介,向世界傳播本土文化和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只有游戲玩家正其心、游戲行業立其規,游戲產業才能提供真正的娛樂。
綜上所述,游戲場景符號和玩家身份符號的建構是網絡游戲設計的重要部分,游戲產業方應承擔起責任,引導游戲產業朝著更加健康、積極和有益的方向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2023年中國游戲出海研究報告[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335703051090376wfr=spiderfor=pc.[2023-12-15].
[2] 陳靜,周小普.規則與符號的關系:游戲傳播的另一個研究視角———以《王者榮耀》為例[J].當代傳播,2018(4):41-42.
[3] 查爾斯·桑德斯·皮爾斯.皮爾斯:論符號[M].趙星植,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53+177-178.
[4] 趙毅衡.符號學———原理與推演[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85.
[5] 吳燕.游戲音效制作探索[J].創意設計源,2011(2).
[6] 趙星植.皮爾斯與傳播符號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7:56.
[7] 蘭德爾·柯林斯.互動儀式鏈[M].林聚任,王鵬,宋麗,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8] 約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中游戲成分的研究[M].何道寬,譯.廣州:花城出版社,2007:4.
[責任編輯:李婷]